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 Whispers (Magazine) 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當下與未來的相互讓步 Orthodox Spirituality: Mutual concession of present and future life

正教靈修,當下與未來的相互讓步 Orthodox Spirituality Mutual concession of present and future life © fr. George D. Metallinos Ph.d 一﹑ 「靈修生活」在正教文獻中,指的是一種明確、易懂卻又十分獨特的生活方式。它不是雲端的烏托邦,也不是搖搖欲墜的理想主義,被侷限在冥想與謬思當中。正教靈修所牽涉的是世俗的領域,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它是傳統,是一個傳承與延續,也是一種永續的、獨特的生活方式,隨著「上帝」的「道」成肉身,進入人類歷史的塵世當中。 上帝之子,不只為了改善人類社會的現狀而取得肉身,也為了革新和轉化全人類,創造一個兼具神性與人性的「新世界」。依據正教會的教父們的說法,上帝成為「神-人」,是為了使人類也擁有「兼具神人二性」的生活。 苦修是正教的傳統,目的是要延續基督體內的新生活。在我們的世界裡,這種新生活所指的是,實現一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世界。這樣的理想,在各個時代的教父與聖人身上實現了。教父們精確的詮釋了正教信仰,只有他們才能算是正教生活的有力見證人。正教傳統與教父們的體驗是彼此相容的,它不是照本宣科的機械式傳授,而是因應不同時代(文明、文化、政治和社會)背景而生的「道成肉身」的真理。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正教靈修:當下與未來的相互讓步

Orthodox Spirituality—Mutual concession of present and future life

Fr. George D. Metallinos Ph.d

 

一﹑

 

「靈修生活」在正教文獻中,指的是一種明確、易懂卻又十分獨特的生活方式。它不是雲端的烏托邦,也不是搖搖欲墜的理想主義,被侷限在冥想與謬思當中。正教靈修所牽涉的是世俗的領域,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它是傳統,是一個傳承與延續,也是一種永續的、獨特的生活方式,隨著「上帝」的「道」成肉身,進入人類歷史的塵世當中。

 

上帝之子,不只為了改善人類社會的現狀而取得肉身,也為了革新和轉化全人類,創造一個兼具神性與人性的「新世界」。依據正教會的教父們的說法,上帝成為「神-人」,是為了使人類也擁有「兼具神人二性」的生活。

 

苦修是正教的傳統,目的是要延續基督體內的新生活。在我們的世界裡,這種新生活所指的是,實現一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世界。這樣的理想,在各個時代的教父與聖人身上實現了。教父們精確的詮釋了正教信仰,只有他們才能算是正教生活的有力見證人。正教傳統與教父們的體驗是彼此相容的,它不是照本宣科的機械式傳授,而是因應不同時代(文明、文化、政治和社會)背景而生的「道成肉身」的真理。

 

正因為如此,對我們這些正教徒而言,「真理」、「正義」、「和平」、「平等」、「博愛」已不再只是空談或道德議題。它們是耶穌基督的存在方式,也是聖教父、先知、和各時代中的修道人的生活方式。為了實現這樣的生活方式,我們刻苦修行,然而,自身的心力不是我們最堅強的依靠,我們應該要依賴上帝的無限權能。

 

因此,正教的靈修,不是一件深奧難懂的事務(像是文化發展或其他類似的工作),也不是想像中的、自我中心的靈性活動或宗教崇拜。它是世俗世界裡的神聖生活,我們可以親身參與,然而,這樣的理想,無法由人類獨立達成,必須憑藉上帝之力。

 

靈修,是聖靈體內的苦修生活,與教會的生活融為一體。在靈修的傳統當中,人類正一步步的追尋救贖。

 

二﹑

 

為了努力參與這個完美生活,人們接受了一個真正的挑戰,一種革命性的修練,即基督徒的「禁欲」。這樣的改革是為了對抗死亡本質,透過基督的復活,將自己「注入」基督的生命中。在我們身上,有一種對死亡與墮落的抗拒。為什麼呢?因為上帝的恩典,使我們從死亡與墮落中得到救贖,這是非受造的上帝賜予受造物的天賦。這不是我們的成就,也不是我們的本性使然,而是我們擺脫了物質的奴役並且斷絕死亡與墮落之因,而得到的贈禮。如果沒有猛力奪取,就沒有復活。基督的教導實在是革命性的:「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路加福音12:49),「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為把平安帶到地上;我來不是為帶平安,而是帶刀劍」(瑪竇/馬太福音10:34),「天國是以猛力奪取的,以猛力奪取的人,就攫取了它」(瑪竇/馬太福音11:12)。這幾段文字,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呢?

 

為了打擊內在的束縛(它也是外在束縛的起因),猛力奪取絕對是必要的。我們的要痛苦掙扎以拒絕「我們的舊人」(瑪竇/馬太福音16:24,羅馬書6:6)。人類必須養成一種抗拒「罪的形成」的習慣;「罪」來自於人際關係中的自私態度。在罪當中,我們以自己的慾望和需求來看待一切中立的事物,過著死亡的生活。讓我們想一想,人們對世界(受造物)或其他人的剝削,環境的污染,和超極強國為了保持永遠的地位而製造核武,這些作為不正是如此嗎?而忠於基督的人,為了打擊自我中心的本性,自願節制肉體的慾望,以得到真正的自由。他將從世俗的洪流中隱退,學習如何去愛世界,追求與世界合一的境界,並且在每一個受造物身上,察覺上帝創造力的印記,把世界當作不斷進行的聖禮儀(喜悅的通往上帝之眼),與上帝緊緊相繫。透過磨難(靈修上的苦行)與考驗,他將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使生命成為拋開小我的大愛。

 

上述的革命性與解放性的特質,只有在「極大的痛苦」中才能找到,所以正教會發展出了一些超越生命意義的生活方式,像是「一個人生存下來」或「以一種自我奉獻的隱修方式,將愛傳遞給所有人」。個人的存在方式,是透過禁欲的苦修,親身體驗愛的連結。這就是為什麼,正教與禁欲主義相連,這個試煉稱做「意識的磨練」。為了要加入這個愛的聯繫,他們每一位皆要以猛力奪取,精進苦修。

 

三﹑

 

正教的靈修,是「非受造物」與「受造物」的歷史性相遇的心路歷程。然而,如果想要「領悟」非受造者,透過邏輯上的思考是不夠的,必須先有「非受造者」安住心中。正教傳統的目的,就是使人類進化,進而與上帝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想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先具備這個媒介:心。我們往往將身體的血液循環,看作心的唯一功能,將腦與神經系統,視為自我意識的中心。

 

然而,在真正的基督教傳統中,「心」是與上帝合一的區域。靈魂從心中獲得力量,聖父將這種靈魂的力量稱為「心性」。心性在這裡不等於邏輯,心性也被稱為「心禱」(心智的祈禱),「心禱」使心性充滿活力。只有心內清明並且接收到聖靈的恩典,「心禱」才能發揮作用而達到「不斷禱告」(得撒洛尼前書/帖撒羅尼迦前書 5:17)之境。

 

理智能力(這裡指的是非邏輯的部分)的怠惰是人類墮落的本質。心智力量的停止運作或運作不力,還有將心智力量與腦、身體混淆,都會將專注力侷限於身體上,使人類受困於壓力、環境和唯物主義當中。如此,人類所敬拜的對象就不再是「造物主」而是「受造物」,人類會將自己神化並且奉自己為偶像,這樣一來,會導致人類的自我中心與反社會態度。這無疑是人類為了自身的安全與幸福而加諸於上帝或其他同伴身上的剝削與利用。

 

治癒了心病之後,人類重返真正的人際關係,以清靜心接收聖靈的啟發。在這個階段,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愛,將成為來自上帝的「無我大愛」。沒有上帝的啟示,我們的愛就無法超脫自私的態度,而停留在不完美和虛偽的狀態中。透過啟示,人類成為真實的、富有靈性的「聖靈的宮殿」。

 

四﹑

 

正教神學的術語中,將「內心理智能力的重新運作」稱為「人類生命的療癒」,這是教會主要的工作。這是教會存在於歷史當中的意義,我們透過基督:恢復心與神-人的連結。

 

上文中的療癒,指的是神-人關係的恢復,在正教會中,「療癒」並不是未來(死後的)生活的一部份,而是在歷史當中進行。虔誠的人,藉由上帝在體內的作用,成為「上帝的宮殿」,在塵世中找到永恆,不但創造歷史,也超前歷史而活。他成為天國裡的人,就像是聖人一樣。根據正教信仰的教導,聖人才是真正的人類,他能創造一種博愛又充滿正義的合一。正教傳統的終極目標,並不是充滿私心的個人榮譽,而是與所有人一起修復真實的關係,真正結合為一體。St. Isaac the Syrian曾說,當聖人們完美的與上帝合一,以博愛之泉湧向每一個人,就是達到完美的境界。沒有單獨存在的正教徒,也沒有單獨存在的救贖,沒有例外。分析到最後,我們可以得到這個結論:救贖,就是實現一個大同社會。

 

世俗組織與正教會的不同,在於世俗組織的目標是要創造一個世俗社會,正教徒則是希望透過刻苦修行而實現「聖三位一體」所啟示的社會(也就是基督的身體)。這樣的社會,「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為你們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迦拉達書/加拉太書3:28)。

 

五﹑

 

這種生活模式,在正教信仰中是很實際的—-甚至是今日—-正教修道院的生活,仍然包容了許多人際上的不完美。在那裡,人們將生命完全投入上帝的恩典中,相互服持,以愛相繫,在那裡沒有「個人財產」和「共有財產」之分,每個人皆依自己的能力來付出,依自己的需求來取用。因此,一切剝削與猜忌都不復存在,因為利益不是目標,相互支持與互惠才是重點。

 

正教歷史當中的生活型態(例如:村莊式的社區),深深影響了修道院內天人合一的生活,那是正教會最純粹的典範。當代西方化的世俗生活,反映出我們正漸漸遠離正教信仰、文化與社會結構。正教文化與西方文化完全不同,因為—- 在社會的層面上—-正教文化的目標不是個人的幸福,而是要同甘共苦、團結一致。

 

或許有人會認為(在西歐這樣的想法十分常見),這個模式與馬克斯的社會主義很相似。這完全是錯誤的!就像其他社會系統,馬克斯主義也將重點放在內部的結構與關係。然而,正教則始於人類心靈深處,它重建了人類心目中的上帝形象,使人類活出如同「聖三位一體」般的存在模式。因此,一個將共同的利益當作個人私利的人,絕對無法被基督聖化。

 

正教徒所關切的事物,並不侷限於時間,而是以永恆為目標。宗徒保祿(保羅)用這段文字來詮釋這個思維:「如果我們在今生只寄望於基督,我們就是眾人中最可憐的了。」(格林多前書/哥林多前書15:19)。

 

成為一個專行慈善世業的宗教團體,或是一個專門爭取世界和平與國際和睦的人文組織,並不是正教會的目標。正教會真正的目標,是成為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救贖的試驗所,以治療人類病態的存在。因為「人類生命的療癒」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先決條件。

 

還有,在正教的發展當中,並不存在進化過程(即一種持續不斷的轉變)。基督是我們的中心,這是永恆不變的。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基督是絕對的中心,是正教徒的參考點。在世代更迭中,祂來到我們體內,挽救了人類的合一。祂非受造的行動,在平行(當代)與垂直(歷史)的面向上,將虔誠的人結合在一起,使他們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這樣的成就,並非透過生活上的道德規範來達成,而要歸功於上帝來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 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address

台灣基督正教會 the Orthodox Church in Taiwan 新北市23150新店區溪園路389-12號B8棟4樓(湯泉社區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