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書籍 祈禱:心禱 Prayer of the Heart

心禱:聖名的祈禱 On Jesus Prayer (by an Orthodox Monk)

封面 關於聖名的祈禱 里夫˙吉列 作 東正教修士 書背 以耶穌聖名進行的祈禱,對東方的基督徒來說,可能比西方的教徒來得更為熟悉。在東正教(Orthodox Church )教會中,我們用「耶穌的祈禱(Jesus Prayer)」這樣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這種形式的禱告。在西奈山與阿陀斯山的修道院以外的地方,非神職人員亦普遍採用這種形式的祈禱。對於西方的基督徒來說,這種以聖名進行的祈禱已經行使了許多個世紀。這種形式的祈禱自有其吸引人的魅力,對於正教會、羅馬人、福音派信徒、更正教信徒乃至於東西方所有的基督教傳統而言皆然。 封面之全能聖像者為Russel Hart所繪 目錄 前言 聖名的祈禱:形式 聖名的祈禱:實踐 聖名的祈禱:作為屬靈的道路 聖名的祈禱:作為敬拜 作為神祕救贖的聖名 耶穌聖名與道成肉身之啟示 耶穌聖名與變容 耶穌聖名與教會 作為聖餐禮的耶穌聖名 耶穌聖名與聖靈 耶穌聖名與聖父 聖名與耶穌完全的臨在 前言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封面
關於聖名的祈禱
里夫˙吉列 作
東正教修士

 

書背
以耶穌聖名進行的祈禱,對東方的基督徒來說,可能比西方的教徒來得更為熟悉。在東正教(Orthodox Church )教會中,我們用「耶穌的祈禱(Jesus Prayer)」這樣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這種形式的禱告。在西奈山與阿陀斯山的修道院以外的地方,非神職人員亦普遍採用這種形式的祈禱。對於西方的基督徒來說,這種以聖名進行的祈禱已經行使了許多個世紀。這種形式的祈禱自有其吸引人的魅力,對於正教會、羅馬人、福音派信徒、更正教信徒乃至於東西方所有的基督教傳統而言皆然。

 

封面之全能聖像者為Russel Hart所繪

 

目錄
前言
聖名的祈禱:形式
聖名的祈禱:實踐
聖名的祈禱:作為屬靈的道路
聖名的祈禱:作為敬拜
作為神祕救贖的聖名
耶穌聖名與道成肉身之啟示
耶穌聖名與變容
耶穌聖名與教會
作為聖餐禮的耶穌聖名
耶穌聖名與聖靈
耶穌聖名與聖父
聖名與耶穌完全的臨在

 

前言

 

以耶穌聖名進行的祈禱,對東方的基督徒來說,可能比西方的教徒來得更為熟悉。在東正教(Orthodox Church )教會中,我們用「耶穌的祈禱(Jesus Prayer)」這樣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這種形式的禱告。在西奈山與阿陀斯山的修道院以外的地方,非神職人員亦普遍採用這種形式的祈禱。對於西方的基督徒來說,這種以聖名進行的祈禱已經行使了許多個世紀。這種形式的祈禱自有其吸引人的魅力,對於正教會、羅馬人、福音派信徒、更正教信徒乃至於東西方所有的基督教傳統而言皆然。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正教會的聖Alban與聖Sergius團契也同意此書的問世十分適當。

 

這本小冊具備完全實用的特色。寫作這本小冊的目的,是希望給予世界上所有的基督徒—甚至是對於那些投身至修院中的—那些想要「跟隨主耶穌的名」的基督徒們,一些小小的幫助。本書可以說是經歷二十五年的沉思默想,或者說是內在的實驗後所得到的成果。因此如果不以高難度來形容,這本書也必須以十分專注的心思來閱讀。本書行文力求簡明易懂,同時盡量避免使用神學方面的術語。然而所討論的主題本身的確有它的難度存在。也許這種論調可能聽來有點自大,不過我們還是要請求本書讀者切勿將其匆匆讀過,也不要一次就看完。萬一採取這種閱讀方式,將無法領略本書的真正意義—就如捧起沙子,它卻從指間溜下。這本小小的文集分為數章,每章之中又有數字標明較小單位的段落節。這種方式是要突顯出每個小段落都有它的獨立意義與特定目的,應該作為每次閱讀的最小單位。我們樂見讀者以專注、一次只閱讀一小部份的方式來使用本書。

 

I.以聖名而行的祈禱:形式

 

雅各問他說:請將你的名告訴我。
那人說:何必問我的名?
於是在那裡給雅各祝福。
創世紀32章29節

 

聖名的祈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不過無論運用何種方式,這個祈禱還是必須以聖名為中心點。聖名是這個祈禱的所有力量泉源。

 

耶穌之聖名可以單獨使用在祈禱中,或是置入禱詞中。東方教會最常使用的禱詞是:「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憐憫我這個罪人。」或者只是簡單的說:「耶穌基督」或是「主耶穌基督」。禱詞甚至能縮減為一個單詞,就是「耶穌」。

 

最後的一種形式,就是只剩下「耶穌」一詞的方法,是這種祈禱最古老的形式,最簡短、最容易。因此在不抹煞其他形式重要性的前提下,我們建議使用單一詞「耶穌」的祈禱方法。

 

因此,當我們提到聖名的祈禱時,指的就是虔誠而頻繁的重複唸誦聖名,單單只有「耶穌」一詞,不加任何其他字眼。聖名就是禱詞。
耶穌的聖名可以唸誦出聲,亦可在心中默想。這兩種方式都算是聖名的祈禱。這個禱詞能夠幫助祈禱的人,將原本從口裡說出禱詞,轉化為真正地進入心靈的祈禱。即使使用的是第一種方式,亦能產生出相同的效果。只要過程徐緩、專注,我們便能進入內心的祈禱,使靈魂達到靜默沉思的境界。

 

II. 聖名的祈禱:實踐

 

我也要在你聖民面前仰望你的名。
詩篇第52篇9節

 

聖名的祈禱能夠在任何時間與地點實施。我們能夠在街上、工作的場所、房間、教堂等地進行祈禱。當我們行走時,便能反覆唸誦禱詞。除了這些不受拘束的祈禱形式之外,如果能固定尋求特定時間與地點來實施聖名的祈禱也很好。對於祈禱已經十分精進的人或許能省略掉這些刻意的準備,不過對初學者而言還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我們每天都訂出一個固定的時間來進行聖名的祈禱(也就是扣除掉那些必須儘可能常常實施的隨時祈禱之外),在許可的情形下,聖名的祈禱最好能在一個安靜、可以獨處的地方進行。「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馬太福音6章6節)軀體的姿勢如何並不重要:可以行走坐臥甚至跪著。只要是最能夠讓自己安靜、內心最能專注,就是最好的姿勢。吾人也許能夠利用展現個人虔誠與敬拜的姿勢來進入狀況。

 

在開始唸誦耶穌聖名之前,先建立起內心的寧靜、懇求聖靈的指引與啟發。「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哥林多前書12章3節)一個人的內心如果不先被聖靈潔淨的氣息與火焰滌淨,是無法讓耶穌進入的。聖靈本身會以聖子之名呼出氣息到我們身上,並照亮我們。

 

接著就立即開始。一個人要走路,也得跨出第一步;要游泳,也要先把自己弄進水裡;聖名的祈禱意義也相同。開始唸誦聖名時要記得懷帶敬慕與愛,持續保持這樣的心境,不斷重複。不要認為自己只是在唸字詞而已,去想耶穌本身,慢慢地、輕輕地、安靜地唸誦祂的聖名。

 

初學者常犯的錯誤是,會以極為強烈的情緒進行聖名的祈禱。他們會很用力的唸誦聖名,可是耶穌的聖名不是用來嘶吼的,也不應該以猛烈的力道進行,就算只是在心中默念也不行。當先知以利亞站在上主的面前,颳起了大風來,但是上主並不在風裡;風吹完後又有地震,但是上主不在地震中;接著是大火,而上主依舊不在火裡。火消失後傳出微小的聲音:「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列王記上19章13節)使盡力氣、追求強烈情感的表達,都將徒勞無功。當你重複唸誦聖名時,請靜靜地、一點一滴地將力道集中,將你的思慮與情感圍繞聖名這個中心點,讓你整個人圍繞著它,讓聖名如撥灑出的一滴油滲透到布料上一般,緩慢滲入你的靈魂當中。讓自己專心一致,心無旁鶩。讓你全部的自我臣服於祂,與其合一。

 

即使在唸誦聖名進行的過程中,重複唸誦的動作都不應一直持續。發出聲音唸誦的動作可以從數秒鐘持續到數分鐘,之後便要陷入靜默並保持專注。聖名的唸誦彷若是鳥飛入空中翅膀的拍動—那不可以是用力的、勉強的,或是匆忙的;而是輕柔、不費力的,同時是—思考一下這個詞語最深刻的涵義—優雅的。當鳥飛到想要達到的高度時,就會開始以滑翔的方式飛行,偶爾拍拍翅膀。所以當靈魂專注於集中對耶穌的思考,並在其中注滿關於祂的記憶時,就可以中斷聖名的祈禱,在主的懷抱中歇息。唯有在雜念來臨,有可能威脅到對耶穌的專注時才開始重覆聖名的唸誦。這時為了清除雜慮,恢復心靈的專注,才再度開始聖名的祈禱。

 

繼續進行聖名的祈禱,時間多久都可以。這個祈禱通常會很自然的因疲勞而中斷,這時就不要硬撐了。不過任何時候、在任何地點,只要你有意願,就可以重新開始這個過程。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耶穌聖名會不自覺的從你口中吐出,在靜默、休憩時也幾乎會在你的心中持續迴響。即使在睡夢中耶穌聖名以及有關祂的記憶亦深植其中。「我身睡臥,我心卻醒」(雅歌第5章2節)。

 

當我們進行了聖名的祈禱時,我們會很自然的希望並竭力追求「正面的」、「能夠感受到的」成果,譬如像是我們想要覺得自己與主實際地有了接觸。「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馬太福音9章21節)這種有福的體驗是進行聖名的祈禱時最渴望得到的極致。「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創世紀32章26節)但是我們一定要避免過度渴望此種經驗的情緒。宗教情懷極有可能成為某種危險的貪婪或情慾的掩飾,所以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如果我們花了一段時間進行聖名的祈禱,卻未「感覺」到任何事,那我們便是白白浪費時間,卻沒有任何成果。事實上正好相反的是,這種看似單調枯燥的祈禱也許更能得到主的歡心,因為比起我們狂喜的那些時刻,聖名的祈禱是平實、不加任何修飾的,而狂喜卻全然來自於心靈喜悅的自私追求。因此我們應該每日固定找出時間進行聖名的祈禱,即使它對我們而言似乎枯燥無味,這種意志貫徹的真誠努力,這種對聖名清醒的「服事」,一定會帶給我們祝福與力量的。

 

此外,聖名的祈禱很少會讓我們處於持續的枯燥乏味中。有過體驗的人就會同意,經常伴隨而來的有內在的喜悅、溫暖與明亮的感受。他們常會在行走坐臥間,感受到一片光芒的存在。在聖名的祈禱中沒有沉重、沒有軟弱無力、也沒有掙扎。「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雅歌第1章3-4節)

 

III.聖名的祈禱:作為屬靈的道路

 

我必使他們倚靠我,得以堅固;
一舉一動必奉我的名。
撒迦利亞書10章12節

 

聖名的祈禱可以只是我們屬靈道路上的某項活動(原文為episode,以詞源學的定義來說,意指在過程中所發生的某件事),或者它可以是為我們所設置的一條路、一條屬靈之路。也或許它會是這一條路,這一條我們絕對會而且優先(在不是唯一的情況下)選擇的屬靈道路,換句話說聖名的祈禱對我們而言若不是一種短暫的行動(意指我們僅在一段時間中進行的祈禱,之後心思就轉移到其他的事物),就是—比一樁行動更有意義的—我們持續使用的一種方法,只是有別於其他的祈禱形式;或者說它是一種讓我們能夠在最後建構出自身完整的屬靈生活的方法。這會因我們每個人的呼召、狀況與發展潛力而異。在此我們的說明只把焦點集中在初學者身上,也就是那些想要獲得聖名祈禱最基本的概念、同時也是最初接觸這種祈禱的人。又或者是對那些有了初步接觸,希望能「進入聖名道路」的人。對於已經能夠使用前述方法進行聖名祈禱的人,甚或是只把聖名祈禱當作唯一祈禱方法的人,就不需要我們的指示了。

 

我們萬不可以一時的念頭或是武斷的決定來進行聖名的祈禱。我們必須是被呼召而來,被神所指引而來的。如果我們努力要以聖名的祈禱作為主要的屬靈之路,就必須依照非常特別的呼召來選擇。屬靈的根基若只是架構在一時興起的念頭,往後將慘遭崩潰。因此我們必須是在聖靈的指引之下走向聖名的祈禱,這樣才會在我們自身當中結出聖名祈禱的果實。

 

關於我們是如何被呼召前往聖名祈禱的道路,卻沒有萬無一失的徵兆。然而也許會出現關於這個呼召的一些指示,讓我們能夠謹慎而謙遜的思考。如果我們感到被聖名的祈禱所吸引;如果這些聖名祈禱的練習讓我們更有慈悲、純淨、順服與安寧的感受;如果其他形式的祈禱甚至開始變得有點困難,我們也許可以確定聖名祈禱之途已經向我們敞開。

 

任何受到聖名祈禱所吸引的人都該注意,不要貶低其他形式的祈禱,不要說:「聖名的祈禱是最好的祈禱。」只要是個人覺得最能夠使他/她受到聖靈感動的,就是最好的祈禱。練習聖名祈禱的人也要小心不要被以祈禱形式的名義出現、輕率的宣傳文詞所誘惑。如果神沒有特別將這個使命委託給我們,我們不要匆匆忙忙對祂說:「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 (詩篇22篇22節)我們反而要更謙虛的保守關於主的這個奧秘。

 

我們以理智,並在奠基於真理的前提下所能說的是,聖名的祈禱精簡並統合我們的屬靈生活,再沒有任何祈禱比它更為精鍊,因為聖名是這個祈禱唯一的中心。複雜的形式往往分散心思、使人容易厭倦,但是聖名的祈禱能夠輕易的聚合所有一切至其本身。它具有統合、集中的力量。那分裂的人格可能會說:「我名叫群,因為我們多的緣故;」(馬可福音5章9節)而它可以在聖名之下回復原本的完整,「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詩篇第86篇11節)

 

聖名的祈禱不該以一種「奧秘的方式」來理解,這樣可能會讓我們省卻齋戒的修行。但是通往屬靈的道路並沒有捷徑,聖名的祈禱暗示著持續看管我們的靈魂,因此必須避免罪愆。在此可能出現兩種不同的態度:有些人會控制他們的心智,記憶力與意志,只為了用更大的愛並花費更多心思來唸誦聖名的祈禱。另一些人是以唸誦聖名祈禱的方式來使自己更為專注心力。對我們而言後者是較為理想的。聖名本身就是純潔與完美的工具,是我們的思想言行得以擺脫往日之不潔的準繩。除非我們用聖名一一檢視這些不道德之處,否則我們根本不會承認它們的存在。而聖名能夠去除所有不潔的元素,過濾後剩下來所能被接受的元素必與聖名若合符節。我們應該讓自己心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聖名以及對耶穌的思慮,謹慎地維持這樣的心緒,防止外來的影響與混雜的思想,像是拿著珍貴的器皿。這是嚴苛的修行,需要忘卻自我,甚至是終結自我,因為聖名會在我們的靈魂中滋長:「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3章30節)

 

我們必須考量聖名的祈禱與其他形式祈禱之間的關係。對於事奉聖禮的祈禱或是某些教會轄區的訂定的祈禱形式,我們沒有任何意見,因為在此我們只討論個人化的、非公開的祈禱形式。我們完全不輕視或低估事奉禮儀的祈禱或是轄區教會所制定的祈禱方式。他們的共同性與穩定特質讓這些祈禱產生相當大的幫助。但是在這裡我們是向教區與教會信徒,針對是否能夠、以及該如何在他們的公眾敬拜活動中融入聖名祈禱的問題提出說明。有人可能會產生的疑問是其他的個人形式祈禱:我們傾聽而且與神交談的「對話祈禱(dialogue)」又如何呢?還有那些完全靜默、不發一語的「安靜祈禱(prayer of the quiet)」與「和諧祈禱(prayer of union)」呢?我們捨棄這些而就聖名的祈禱嗎?亦或是反過來操作?亦或是兩者都使用?答案必須留給上帝,依照個人不同的狀況去回答。在某些罕見的實例中,神聖的呼召指示僅僅保留聖名的祈禱,其他一律捨棄。但是我們認為,一般說來聖名祈禱的應用範圍廣大且自由。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它能完美契合傾聽內心神的話語並做出回應的時刻,同時也契合會出現在內心間隔的完全靜默時刻。此外要謹記,所有我們在任何特定時刻所能進行最佳形式的祈禱,完全是由於受到聖靈感動所致。

 

來自某些對於聖名祈禱之途具有個人經驗的屬靈前輩的忠告,以及謹慎的指引對初學者來說常常是有幫助的。我們私下會推薦訴諸這樣的指引,不過並非不可或缺。「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翰福音16章13節)

 

IV.聖名的祈禱:作為敬拜

 

我要榮耀你的名,直到永遠。
詩篇第86篇12節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以一般的形式討論過聖名的祈禱,現在我們必須以更為多元的面相來思考。首先讓我們來探討作為敬拜的這個層面。

 

最常出現的狀況是,祈禱的信徒將這個祈禱侷限於不斷重覆的唸誦、懺悔或是請求仲裁的工具。當然聖名的祈禱可以使用在所有的這些層面,但是對公正無私的祈禱者而言,卻是因為主的偉大,在懷有絕對的尊敬與愛的情形下為主獻上這個祈禱。多馬(Thomas)就曾經出這樣的感嘆:「我的主、我的神!」—這應該就是最重要的。

 

聖名的祈禱必須能夠讓耶穌進入我們的心中,主的聖名是承載人子耶穌的象徵與工具。否則這個祈禱就只會是口語形式的偶像崇拜而已「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聖靈是叫人活。」(哥林多後書3章6節)耶穌的臨在是真正的實質內容與聖名的本質所在,聖名同時象徵耶穌的存在並帶來其真實性。

 

這就能夠導向純然的敬拜。當我們唸誦出聖名時,我們應該要回應主的臨在,「…就俯伏拜那小孩子。」(馬太福音2章11節)有意識地去唸誦耶穌聖名,便是了解主的全有以及我們自身的全無。有了這一層體認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我們的敬拜。「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腓立比書2章9-10節)

 

V.作為神祕救贖的聖名

 

神啊,求你以你的名救我。
詩篇第54篇1節

 

耶穌的聖名帶給我們比祂的臨在更多的事物。耶穌在祂的聖名中以救主的身分顯現,因為「耶穌(Jesus)」這個名字指的就是救主與救贖。「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4章12節)耶穌開始在人世間傳教時,就是以治療與寬恕來救贖人類。同樣地,邁向聖名之途的初步便是認識耶穌為我們的個人的救主。聖名的祈禱帶來的是,將我們從所有必須之物中釋放出來。

 

耶穌的聖名不只幫助我們得著所有需要的事物(你們若向父求什麼,他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約翰福音16章23-24節),而且耶穌聖名本身就已經供給了我們的需求了。當我們需要主的援助時,我們應該以信心和希望唸誦祂的聖名,心中懷有我們已經得著自己所需之物的信心。耶穌本身就能達到所有人類需求最高極致的滿足。而在我們祈禱的當下,祂就是我們的所需所求。我們不要把自己的祈禱和未來的成果連結在一起,而是要與此刻的耶穌一道聯想,對我們和其他人的需求,祂遠遠超過一位給予者。祂也是禮物本身。祂生來就是給予者和禮物本身,因為在祂裡面蘊藏所有美好的事物。如果我飢餓,祂就是我的食物;如果我覺得冷,祂就是我的溫暖;如果我生病,祂就是我的健康;如果我受迫害,祂就前來釋放我;如果我不夠純潔,那麼祂就成為我的純潔。「又使他成為我們的…公義、聖潔、救贖。」(哥林多前書1章30節)這與僅僅是由主把這些事物給予我們意義大為不同。現在我們可以從聖名中發掘祂的一切了,因此當耶穌的聖名將我們和耶穌本身連結在一起時,就已經是救贖的奧秘。

 

當我們受試煉,耶穌聖名為我們帶來勝利與和平。一顆已經充滿耶穌聖名的心靈,是不會讓任何有罪的意象或思想進入其中的。可是我們是軟弱的,我們的防禦系統常常失效,接著誘惑就如怒濤在心中洶湧而起。在這樣的情形下,不要去思維誘惑這件事,不要與你的欲望正面交鋒,不要在暴風雨幟烈時思考,不要審視自己。要看著我們的主,依附祂。當彼得朝主的方向在水上行走時,他看見了誘惑,「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馬太福音14章30節)於是他就開始下沉。如果我們不看那波濤、不聽風的咆哮,誠心誠意的在水上朝向耶穌行走,祂會伸出手並護持我們。這時祂的聖名就會發揮很大的效果,因為它是一個明確的、實在的、有力的體現,可以抵抗誘惑的頑強意象,但是身段卻是沉靜而溫柔的。不要吼叫的方式呼喊聖名,也不要用焦慮或激動的語調說出聖名,而是讓它一點一滴地滲透到你的靈魂當中,直到所有的思想與情感合而為一,以聖名為中心圍繞著它,讓聖名去發揮其以自身為中心的力量;讓它去產生極化的作用。這是和平之子的名字,所以必須以和平的方式呼喚它,然後它也就會為我們帶來和平,或者更棒的,它將會成為我們自身的和平。

 

耶穌的聖名帶來寬恕與和解,當我們不幸犯了罪時(最頻繁的是犯些小奸小惡),我們可以立即以悔罪與慈悲之心向聖名求助。這時只要集中心力呼召聖名,我們就能藉此臨到人子耶穌的身邊,而此刻被我們唸誦的聖名就變成一個寬恕的標誌。在犯了罪以後,讓我們不要拖延,立即呼喚聖名,不論此刻我們是多麼不配。嶄新的一天,天色剛明之際,耶穌站在岸邊。「那時西門彼得…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裡。」(約翰福音21章7節)就照西門所做的一樣,口呼「耶穌」,彷彿開始嶄新的人生。以我們負罪之身,應該以呼喚聖名的方式,再次發現主。在那時刻祂臨到我們身邊,不論我們當時處於何種狀況。當祂離開我們,或者更常發生的是,當我們離開祂,祂總是再度出現。當祂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時,門徒正是處於沮喪、失落、充滿罪惡感的狀況下。而祂只是再次出現在門徒的日常生活中。「…耶穌就說:你們這裡有什麼吃的沒有?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有古卷在此有:和一塊蜜房)。」(路加福音24章41-42節)同樣的,在犯罪或是我們與耶穌疏遠了一陣子之後,當我們再次說出:「耶穌」時,祂並不會向我們索求歉意,而只是一如往常的,希望我們的生活能與祂合而為一,祂會再度進入我們生命中最瑣碎的部分,就像進入我們的燒魚蜜房的日常飲食當中一般。

 

因此當我們實際犯了罪過時,聖名會帶來和解之道,不過祂能夠以更為深刻而廣泛的方式給予我們神聖的寬恕經驗。我們可以唸誦聖名,同時去想像十架真實的景象,也就是耶穌為人贖罪的神祕救贖。如果我們以信心將聖名與因著所有人類的罪而受難這件事聯想在一起,我們會發現在聖名之中救贖的神蹟將往無限時空延伸擴大。在聖名之下我們會發現「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之羔羊生命冊上的人,」(啟示錄13章8節)「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章29節)

 

以上所述並非要去反駁或是意圖藐視教會替我們所行使的懺悔與寬恕聖禮。在此我們只涉及靈魂中隱藏的生命。我們所見的是由慈悲中所產生的懺悔,已經為內心行使了赦罪的效果,就如羅馬稅吏在聖殿禱告後他所領受的赦免是一樣的:「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路加福音18章14節)

 

VI.耶穌聖名與道成肉身之啟示

 

道成了肉身。
約翰福音1章14節

 

我們已經談論過聖名的救贖力量,現在要進入更深一層的探討。當耶穌聖名的力量在我們心中不斷滋長時,我們亦能漸漸增進關於神秘救贖的知識。聖名不只是救贖的奧秘、滿足我們的需求、消除我們的誘惑、或是原諒我們的罪過而已;它還是一種能讓我們了解道成肉身奧秘的途徑。這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工具,能讓我們與主合而為一。與基督合一的榮耀更甚於站在祂的面前,或是被祂所救贖。與主合一比起祂的臨在或是沉思默想更為美妙。

 

你的唸誦耶穌聖名可能是為了「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以弗所書3章17節)當聖名在你唇邊成形時,你可能會感受到祂臨到靈魂的力量「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3章20節)因為祂的聖名代表祂的本體,這時你有可能將祂迎上王座,臨到你自身當中「他們住在這地,又為你的名建造聖所。」(歷代志下20章8節)這是「我也在他們裡面。」(約翰福音17章26節)或是我們也可以將自己投身進入聖名當中,感覺自己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是真葡萄樹的枝幹。「你們要常在我裡面。」(約翰福音15章4節)當然沒有什麼能改變造物主與受造物之間的不同,但是經由道成肉身,的確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就是我們自身與主真正的結合—這樣的結合可以經由唸誦主的聖名來表達與強化。

 

介於道成肉身、福音書所言的實現、以及存在於我們心中的聖名之間,存在若干相似之處。福音書的預言成血肉之軀,耶穌化身為人出現。耶穌聖名的內在真實,逐漸變成我們的靈魂,流經我們的軀體,「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羅馬書13章14節)聖名躍動的實質真正進入我們身體之中,「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雅歌1章3節)如果我們用信心與愛來覆誦聖名,就會成為戰勝一切的力量,「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羅馬書7章23節)我們也能為自己穿戴上耶穌聖名,就像一個實體的封箴,維護我們心靈與肢體的純潔與神聖。「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雅歌8章6節)不過這實體的外層並非像封蠟或封鉛一樣,它是一個外露的標誌,也是活生生的福音預言成真者的聖名。

 

VII.耶穌聖名與變容

 

…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以弗所書1章23節

 

聖名的唸誦不止再次讓我們明瞭我們能夠與道成之肉身互相結合,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更為廣泛的視野,讓我們了解我主與其受造物之間的聯繫。耶穌之名幫助我們將這世界轉化為基督(請勿與泛神論互相混淆)。這裡要分享另一個呼召聖名的層面:這是變容的工具。
這與自然有關。自然的宇宙可以被視為造物主的手創之物:「…願造天地的耶和華」(詩篇134篇3節)、「…諸天述說神的榮耀」(詩篇19篇1節)、「…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馬太福音6章28節)但是這些全都不夠。創造並非處於靜止狀態,而是自發生至完成被造之際,都會向基督移動、奮力掙扎、發出抱怨等「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羅馬書8章22節),直到「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馬書8章21節)我們所說的無生命的世界,是往基督的方向移動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往這個道成肉身聚合。自然元素如土、岩石、木頭、水、油、麥與酒都將獲得新的意義,成為恩典的標誌與工具。所有的受造物都以一種神祕的方式說出耶穌的名字:「我告訴你們,若是他們閉口不說,這些石頭必要呼叫起來。」(路加福音19章40節)這個聲音應該是所有基督徒都會聽見的聲音。對著自然的元素像是石頭、樹木、花果、海洋、陸地,任何一項事物唸出耶穌的名字,信徒等於是在大聲說出這些事物的秘密;他將引領它們至完滿的境界;他為它們帶來長久等候的答案。「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羅馬書8章19節)我們要說耶穌的名字與所有受造物合而為一,「……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腓力比書2章10節)

 

動物的世界也能被我們改變。當耶穌在曠野中四十天時,祂「與野獸同在一處。」(馬可福音1章13節)我們不知道當時發生何事,但是我們能夠肯定的是,沒有一隻活物不受耶穌影響。耶穌自己就說連麻雀「一個也不忘記。」(路加福音12章6節)當我們要對每種動物命名時,就像亞當一樣,「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創世紀2章19節)科學家以自己認為適合的名字稱呼它們,而對我們來說,如果我們對著所有動物呼召耶穌的名字,我們等於是將原先已輕易忘卻的、動物原有的尊嚴歸還給它們—這是在耶穌之中的神,為耶穌所創造並眷顧的所有活物所應有的尊嚴,「那就是他的名字。」(創世紀2章19節)

 

與人類最主要的關聯在於,我們能夠實際體驗變容的發生。復活的基督在門徒面前,以他們不認得的樣貌出現了數次。「耶穌變了形像…」(馬可福音16章12節)祂曾以前往以馬忤斯的旅者、墓地附近的園丁、以及站在湖邊的陌生人等樣貌出現,每每都像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人。耶穌以這種方式闡釋祂臨到我們之中這件事的一項重要的層面—就是祂是以平常人的樣子出現的。祂以這種方式完成他的教導:「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章35-36、40節)現在耶穌將以男人、女人的樣貌出現,的確這以人類外貌出現的作為是當今我們不論在何時何地,唯一得有親見我主的可能。今日的人們心思被理性所佔滿;他們不會相信抽象的概念或是幽靈,因此當聖徒與神祕的事件來臨,告訴他:「我們看見了主。」他們會像多馬一樣回答:「我非…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約翰福音20章25節)而耶穌接受了這個挑戰。祂讓自己被看見、被觸摸,而且祂以肉身對著這些人類的兄弟姐妹說話:「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約翰福音20章27節)耶穌在窮人、病人、罪人,而幾乎是所有人面前顯現,祂告訴我們:「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路加福音24章39節)男人和女人是肉與骨、手與足,是基督身體被刺的那一邊—是祂神秘的軀體。在這當中我們能夠去經驗到復活的事實,以及耶穌基督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我們看不見祂,那是因為我們的不信與我們剛硬的心,「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路加福音24章16節)現在耶穌的聖名已經是一項具體而有力的工具,可以將人轉變為他們那隱蔽的、最深處的、最重要的真實。我們應該用我們心中與口中的耶穌聖名,幫助所有的人—街道上、公車上、辦公室和工廠裡面、商店裡、排隊隊伍中的人,尤其是那些似乎是煩躁惱怒以及不受歡迎的人;我們應該為他們唸出聖名,因為他們真正的名字就是聖名。用祂的聖名來為這些人命名、在祂的聖名之內,用崇敬、奉獻與服事的精神去做這件事;崇敬他們內在的基督、服事他們內在的基督。在這些人中有許多人心存惡念,甚或是罪犯—他們內在的基督是被囚禁的。要在這些人的內裡,安靜地承認主並且敬拜祂。如果我們能用這樣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為每個人唸誦「耶穌」、從每個人內在中看到耶穌,那麼所有人都會在我們面前轉換形貌。我們越是做好準備去將我們自己奉獻給大眾,在我們眼前的嶄新景象就越清晰、生動。這個景象是無法與奉獻禮切割開來的,就像雅各對以掃說:「不然,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就求你從我手裡收下這禮物;因為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神的面。」(創世紀33章10節)

 

VIII.耶穌聖名與教會

 

…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以弗所書1章10節

 

唸誦耶穌聖名時,我們是與內在之中所有與主合一者接觸。祂說:「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8章20節)

 

我們應該在耶穌的心中、祂的愛中找出所有的人;我們應該將所有的人投入祂的聖名之中、在聖名裡將他們層層包圍住。這並不是說需要一長串的祈求名單,我們只是把耶穌的聖名使用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但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正義,已在我主聖名中聚合集中了。依附耶穌意味著在祂的隱蔽以及愛的慈悲中與祂合為一體;追隨我主為了人們而發出的祈求,比起為了自己而去向主祈求要來的更好。

 

有耶穌的地方,就有教會。誰在耶穌裡面,就等於是在教會裡面。如果說呼召聖名是一種與我主結合的方式,那麼這也是與祂內裡的教會結合的方式。在這裡,不會接觸到任何人類的罪惡。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對塵世中現存的教會問題、對於基督徒的不完美與不團結睜隻眼閉隻眼,只是在這裡我們要處理的是由耶穌聖名所意味那內在的、屬靈的、「未受玷污」的教會的這個層面。因此這個教會被認為是轉化所有現實的存在,再沒有教會的分裂。耶穌對撒馬利亞的女人說:「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4章21、23節)在主的話裡有明顯的矛盾:時間怎能將到又已經是現在的時刻呢?這句似非而是的話語在事實上的解釋是,因為當時那個撒馬利亞女人站在基督的面前,一方面耶路撒冷和基利心(Garizim)在歷史上的對立依然存在,但耶穌並不刻意忽視這件事的重要性,只是強調耶路撒冷更崇高的地位:「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翰福音4章22節)在這方面這件事的時間還沒到,只是處於將來臨的狀況;另一方面就是眼下的時刻,因為在女人面前的主比起耶路撒冷或基利心擁有更崇高的權柄。祂「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也只有祂才是我們可以完全地「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4章24節)同樣的情形發生在我們呼召耶穌聖名時,我們緊緊抓住祂的本體。的確我們不會認為在塵世所聽到的、那些福音書上自相矛盾的解釋全部都是真實的,也不會相信分裂的基督徒團體對於光所做的解釋是一樣的,但是完全唸誦耶穌聖名,完全將自己交付於祂與祂的權柄,我們就能毫無保留的分享教會的整體,而如此我們才能體驗到祂本質上的一統性,意義遠比人類的分裂來得更為深刻。

 

呼召耶穌聖名幫助我們在祂裡面與已逝者再次相遇,當馬大對主提到拉撒路時她其實弄錯了一件事,她對我們的主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約翰福音11章24節)因她檢視目前的狀況後,把她所有的信心投射到未來,而耶穌修正了她的錯誤:「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約翰福音11章25節)已逝者的生命與復活並不是未來的事件(雖然個人肉體的復活的確是),耶穌的復活已經意味著所有人的生命與復活。我們所做的並非與逝者建立直接的聯繫—不論是在我們的禱告、回憶、或想像中皆否—而是應該嘗試在基督的裡面與他們接觸,因為那裡才是他們真正的生命所在。因此可以說,呼召耶穌的聖名就是對於逝者最好的祈禱。呼召聖名讓我們得享主的臨在,此時逝者也能與我們同在。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愛,促使我們去唸誦主的聖名,這就是主的聖名能與逝者本身的名字互相連結的原因。

 

逝者,就是如今生命已經和基督隱藏在一起的,他們形成了天上的教會,他們屬於這個全體而永久的教會。在這個教會裡面,塵世中那些奮戰的教會只佔一小部份。當我們在耶穌的聖名中相會時,我們等於擁有所有聖徒的陪伴。「他的名字必寫在他們的額上」(啟示錄22章4節)。我們也能在聖名中與天使相會;第一位來到塵世的天使是加百列,祂對馬利亞宣示聖名時說:「你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路加福音1章31節)在聖名中我們也會遇見這位所有女性中被祝福的、天使曾與之對談的、並用聖名呼喚自己兒子的女性。願聖靈讓我們聽見處女馬利亞第一次聽到聖名從加百列的口中說出、而馬利亞重複唸誦的聲音!願我們自身對聖名的呼召能夠進入這深不可測的敬拜、尊崇與溫柔之中!

 

IX. 作為聖餐禮的耶穌聖名

 

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路加福音22章19節

 

樓上房間(the Upper Room,耶穌與其門徒享用最後晚餐之處—中譯註)的奧秘,是我主一生與其傳道任務的總結。神聖的聖餐禮雖然不在我們目前的思考範圍之內,不過有一種聖名祈禱的方式可以搭配聖餐禮的運用。其相關詮釋在在符合於我們先前所做過的所有討論。

 

我們的靈魂,就是我主能夠隨時舉行無形聖餐禮的「樓上房間」。我主暗中對我們說,一如祂告訴我們的前人:「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客房在哪裡﹖我與門徒好在那裡吃逾越節的筵席…你們就在那裡預備。」(路加福音22章15節、11、12節)這些話提到的不止是那看得見的最後晚餐而已,同時也能用來解釋祂內在的聖餐,一個唯有屬靈的境界。在有形的聖餐中耶穌以餅和酒的象徵來祭獻了祂自己;而在我們的內在聖餐中祂可以僅僅藉由聖名作為其象徵與標記。因此聖名的呼召也能當作我們的聖餐禮。

 

「聖餐禮」最初的意義是對神的謝恩(thanksgiving)。我們內在的最後晚餐,將會是第一個我們對於大禮的謝恩—由聖父所給予的肉身之子。「…靠著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希伯來書13章15節)福音書立即解釋了此祭獻頌讚的真實意義:「…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所以聖名的概念是與對神的謝恩互相連結的。當我們唸誦耶穌聖名時,不只是感謝聖父賜與祂的兒子給我們,也不只是單純的為聖子獻上頌讚,我們同時還將聖子的名作為頌讚祭獻的實質內容,呈獻給聖父。這表達了我們的感激之意,以及對感謝的呈獻。
每一個聖餐禮都是一個祭獻。「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瑪拉基書3章3節)比起祂的兒子耶穌,我們不可能祭獻更好的祭禮給聖父。這個祭禮本身便可以配得上聖父。當我們將耶穌呈獻給祂的父時,等於是我們內在的耶穌在祭獻祂自己,因為想想,單憑我們怎配去祭獻耶穌呢?為了使我們的祭獻現更形具體,我們發現唸誦耶穌聖名大有幫助。我們應該要像呈獻餅與酒一樣,將聖名呈獻給神。

 

主在祂的最後晚餐中,分給門徒擘開的麵餅並傳遞流出的紅酒給大家喝,就是在呈獻一個已經被給予的生命。祂的身體和血液已經準備好作為祭品。當我們於內在向聖父祭獻耶穌時,我們一定會以一個犧牲者的身分祭獻祂—同時是被殺者與得勝者:「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尊貴、榮耀、頌讚的。(啟示錄5章12節)讓我們儆醒到自己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啟示錄7章14節)以此意識來唸誦耶穌聖名。這並不是說我們認為十架上出現新的犧牲品。聖名,做為祭獻物的使用,是一個此時此刻可以應用在我們自身的工具、一個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祭品;在普世神職人員之間的這個儀式,能夠以屬靈的方式呈現基督不朽的犧牲。以這種祭獻的方式使用耶穌聖名,同時也使我們自己記住一件事,就是如果我們不在祂的裡面、也不在祂的聖名裡面獻上我們的祭禮、如果我們沒有獻上自己的靈魂與身體,那麼不論我們是神職人員或罪犯,我們都無法與耶穌合而為一。「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那時我說:神阿,我來了。」(希伯來書10章6-7節)

 

所以耶穌的晚餐都有領聖體的儀式,我們內在的聖餐禮就是傳統上所謂的「內在的領受聖體」,也就是,在沒有肉眼所能實際見到的餅與酒的情形下,我們把自己對耶穌身體和血的信心當作聖體領受。「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我就是生命的糧。」(約翰福音6章33、48節)耶穌永遠代表著那生命的餅,我們可以當作食物領受過來,即使我們並未吃喝掉任何這些象徵神聖的食物:「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約翰福音6章63節)我們可以擁有一條完全屬靈、無形的道路,讓我們觸及耶穌的身體與血。這是完全內在又十分真實的、通往我主的路徑;與其他接觸主本體的方式不同在於,這裡我們所說的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賜與和得益、一種特別的恩典、一種與我主之間特別的關係,因為我主同為分送聖體者與聖體本身,又同時有我們參與其間作為領受聖體者(雖然眼不可見)。現在,在主的聖名裡去表達這個屬靈的、作為我主身體、生命與血的聖餅,就更容易理解了,因為我們能在耶穌聖名中接受聖體的形式、組織並藉此獲得信心。我們能夠以特別的方式唸誦我主聖名,譬如將注意力集中,以聖名滋養我們的靈魂,或是藉由聖名以耶穌神聖的身體與血作為靈魂的聖餐。這種形式的領受聖餐可以隨時依我們的需要而重複實施,比起在教會中實際執行聖餐禮,遠不必擔心是否會發生禮數未盡的問題。相反的,在此我們希望每個人能藉著聖名的祈禱,體驗到耶穌聖名是屬靈的聖餐禮,為饑渴的靈魂帶來生命的餅。「主阿,常將這糧賜給我們! 」(約翰福音6章34節)在這餅、這個名字上,我們會發現自己與所有享用救主聖餐的人結合在一起:「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哥林多前書10章7節)

 

經由聖餐禮我們「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哥林多前書11章26節)聖餐禮是對永恆國度的盼望,「應用」聖餐禮在聖名祈禱上,引領我們去理解人類最終的命運—意思是,將聖名祈禱與「世界末日」和主的再臨互相連結。每一聲聖名的唸誦,都應該是對於我們最終能與耶穌在天上的國度重聚的熱切渴望,這個渴望與世界末日時刻基督光榮再臨有關。可是話說回來,關係更為重大的事件在於,基督偶爾地(這時我們必須自問,是否有越來越頻繁的傾向)介入我們的生命中,祂那美好的力量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麼在我們死亡的時刻基督就更有可能會臨到我們身上。唸誦「耶穌」就是對於死亡的準備,對於死亡的渴望被視為對於一位「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彼得前書1章8節)的朋友,等待其出現的長久期盼。對於這個神聖會面的呼召,是我們心中超越障礙的力量。以這樣熱切的語調唸誦「耶穌」,就如同保羅所說:「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哥羅西書3章4節),約翰的呼喊:「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啟示錄22章20節)均代表著相同的意涵。

 

X.耶穌聖名與聖靈

 

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約翰福音1章32節

 

耶穌的聖名在使徒們所傳遞的訊息和行動中佔有顯著的地位。他們以耶穌的名義講道、以耶穌的名義治病;他們對神說:「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你聖僕耶穌的名行出來。」(使徒行傳4章29、30節)經由他們「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使徒行傳19章17節)只有在五旬節之後使徒們才以「神降之力」唸誦出耶穌之名。耶穌告訴他們:「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使徒行傳1章8節)「應用」五旬節在聖名祈禱這方面,我們在聖靈與聖名之間的聯繫之中,發現了清晰的證據。這個五旬節的聖名使用並不只限於使徒們,而是所有「相信」耶穌所說:「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馬可福音16章17-18節)的人們。只有在缺乏堅定信心與博愛情懷時,我們始無法以聖靈之力呼召耶穌。如果我們確實按照聖名祈禱的指示去做,一定會有那樣的一個時刻來臨,屆時我們就能夠(不自傲亦不審視自己的狀況下)證實我主的榮耀,並藉由若干的「徵象(signs)」幫助他人。任何人若能將自己的心當作裝載聖名的器皿,對於需要緩和精神或肉體痛苦的人,絕不會有所遲疑。他將以彼得的話語:「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使徒行傳3章6節)立即告訴需要幫助的人並不斷重複此言。噢那五旬節之聖靈也許會降臨,並以火焰在我們之間書寫耶穌之名!

 

應用五旬節在聖名祈禱上,是我們藉由聖名去接觸聖靈的唯一方式。聖名引導我們以更為內在的經驗去了解聖靈。當唸誦耶穌聖名時,我們或許能夠瞥見聖靈與耶穌之間的關係。聖靈對耶穌有某種特定的態度;反之亦然。重複唸誦聖名之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為位於一處十字路口,也就是說,位於兩股力量交會之處。

 

當耶穌受洗時,「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形狀彷彿鴿子。」(路加福音3章22節)鴿子的降臨就是聖靈對耶穌所持態度的最佳詮釋。現在讓唸誦耶穌聖名的我們同時去做一件事,用聖靈朝耶穌方向而行的動作、用被聖父所引導的聖靈朝向耶穌的動作,看著耶穌、臨到耶穌。讓我們盡力(如同被造物盡力與神聖的行動結合一般)使自身與這鴿子的飛翔結合(「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詩篇55篇6節),也與斑鳩的叫聲所表達的溫柔情感結合(「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雅歌第2章12節)在「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之前(羅馬書8章26節),聖靈是不斷依著耶穌歎息的。啟示錄告訴我們聖靈與新婦(意指教會)向著我主呼喊。當我們唸出耶穌的名字時,我們可以把其名視為由聖靈表達的嘆息與渴望。因此我們可以獲准進入(因著我們軟弱的人性)聖靈與聖子奧秘的關係中。

 

與此相反的,耶穌的聖名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達成相同於我主對聖靈的態度。耶穌「是從聖靈來的」(馬太福音1章20節),懷胎進入馬利亞腹中。祂存在於塵世的這段時間當中祂一直是(即使現在也還是)聖禮的完美接受者。祂讓聖靈完全地擁有,被「聖靈引導」(馬太福音4章1節),或者說完全地駕馭。祂「靠著神的靈」(馬太福音12章28節)驅走魔鬼。從曠野歸返時,祂「滿有聖靈的能力。」(路加福音4章14節)祂宣稱:「主的靈在我身上。」(路加福音4章18節)從所有的這些記載中耶穌顯示了祂對聖靈謙卑的順服。當唸誦耶穌聖名時我們可以在對聖靈的順服之下,讓自己與耶穌合為一體。但是我們同時可以從聖靈被獻給人類那一刻開始,作為我們與耶穌結合的起始點:「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我就差他來。」(約翰福音16章15節、16章7節)我們可以將耶穌聖名視為聖靈對人類散發光芒的中心焦點;我們可以將耶穌視為低吟聖靈之口。因此,在唸誦耶穌聖名時,我們就能將兩個十分重要的時刻與我們自身互相連結:耶穌被聖靈充滿的時刻;聖靈被耶穌派遣的時刻。我們對於聖名唸誦越是精進,就越能了解「兒子的靈」(加拉太書4章6節)的知識。

 

XI.耶穌聖名與聖父

 

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約翰福音14章9節

 

如果我們對福音書的認知,只停留在將它視為傳遞給人類的訊息、或是寫給人看的傳記,那麼這樣的研讀只停留在膚淺的表層。福音書真正的中心主旨在於耶穌與聖父之間的隱密關係。福音書的秘密在於耶穌與祂同在。這是我主生命最根本的奧秘。唸誦耶穌聖名或許能夠在這件奧秘上,提供給我們一些真實的特質,雖然可能只是在瞬間的靈光乍現。

 

「太初有道。」(約翰福音1章1節)耶穌本體便是由聖父恆常述說的、活生生的道。在神特別的授意之下,耶穌的聖名被選為代表聖父所恆常述說的道的涵義。我們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聖名參與了這個永恆的述說。以某種擬人的方式說來,也可以解釋成耶穌的聖名是聖父唯一恆常唸誦的人類語言。聖父恆常性地使祂的道化身成人。祂將自己恆常地給予了道的化身。如果我們力圖藉由唸誦耶穌聖名接近聖父,首先我們必須在唸誦聖名時默想耶穌就是聖父的愛與自我給予的對象。我們必須去感覺(儘管我們如此卑微)這種愛的灌注到聖子身上、並給予聖子的獻禮。我們已看見鴿子降臨聖子身上,同時我們持續聽見聖父的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路加福音3章22節)
現在我們必須謙卑的進入耶穌恭順的意識之中。在說出「耶穌」之名以後,聖父接著說:「我的兒子!」我們應該也在聖子的話語中發現:「我的父親!」在此耶穌唯一的目的就是宣示聖父以及祂所說的道。在耶穌塵世的一生中,不只是祂的行動,還有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都完全顯示出對聖父的服從(「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約翰福音4章34節);不只是耶穌為人類的犧牲,完成了神聖的愛無上的要求(聖父的要求):「為…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不只是耶穌的偉績,還有祂整個存在都是聖父的完美詮釋。耶穌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希伯來書1章3節)道就是「與神同在。」(約翰福音1章1節)。「神的轉世」並不是一種精確的陳述。這是一種聖子與聖父的同在的恆常性。這是我們該從耶穌聖名中獲得的體驗,在聖名中比起「與聖父同在」又有更豐富的意義。唸誦「耶穌」時,我們可以與聖父和聖子合而為一;我們就能夠明白祂們結為一體的意義。在此念誦耶穌聖名的時刻,我們會聽見耶穌本人告訴我們祂曾經告訴過腓力的話:「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不信嗎…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作的事信我。」(約翰福音14章10、11節)

 

XII.聖名與耶穌完全的臨在

 

…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
以弗所書3章19節

 

我們已經討論過關於耶穌聖名最重要的幾個部份了。這層層面相是我們根據聖靈降臨的角度所歸納出,並將這部份與生命與靈魂的一般發展互相聯結而來。然而神「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約翰福音3章34節),將略過我們所有的限制,聖名的這幾個方面是互相融合的。一位初學者有可能立即被提升到聖名實質意義的最高洞察階段,而另一位可能苦等聖名多年卻依舊停留在初級階段(但這並非重點,重點在於耶穌給予我們的任務為何)。因此以較為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該追隨的模式是一種人為但卻具備相關價值的典型。

 

對於任何一位人士,如果他經驗過所有書中所提各方面的事物,這一點對他來說就非常清楚。在此階段,不論有多崇高的成就—這是一個並不一定需要完美表現才能達到的階段,卻常常是需要具備若干智性與靈性的敏銳、若干能迅速領會並區別有關神的一切的悟性—常會變得十分困難,甚至會令人十分厭煩,有時甚至無法特別去專注在耶穌聖名的哪一個面相。那麼我們為聖名的唸誦與思索就成為一個整體,我們便能同步意識到聖名每一個層面的意義。我們說「耶穌」,就是在我主的聖名中得到完全的休息;我們將再無法分開或是獨立出聖名各個不同的面相。然而我們所感受到的將會是所有的事物都在那裡,以一個整體的方式呈現。於是聖名承載整個基督並向我們引介祂完全的臨在。

 

這個完全的臨在,與之前我們所提的存在於心中的現象是不同的。這是一種由聖名所「實際給予」的所有現實,包括以聖名作為通往救贖、道成肉身、變容、教會、聖餐禮、聖靈與聖父之路。於是那就成了我們所了解的:「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以弗所書3章18節)以及我們所認知的:「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之意義所在(以弗所書1章10節)。

 

這個完全的臨在就是一切。沒有臨在,聖名就不具任何意義。任何能夠持續活在我主臨在之下的人是不需要聖名的。聖名只是臨在的動機與支援。即使現在這個時刻、在塵世之中,我們能摒棄聖名本身的時刻都可能來臨,而屆時我們能夠免於所有一切,只存在與耶穌本體那無以名之、無可言述的接觸。

 

當分別考慮聖名的意義與其不同面相時,我們的聖名祈禱就如稜鏡一般,將白色的光分解成光譜中不同顏色的光束。當我們呼召「完全的聖名」(以及完全的臨在時),我們運用聖名的方式就如同使用透鏡般接收白光並使之集中。以這種鏡片集中太陽光束的方式能夠使若干可燃物質燃燒起來。聖名就是這個鏡片,而耶穌是燃燒的光芒。聖名作用在鏡片上,可以聚集並引導光芒,直到我們內在的火焰被點燃為止。「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路加福音12章49節)

 

福音書同時為那些呼召我主聖名的人一個特別祝福的承諾。我們可以應用耶穌聖名作為神之名。因此我們可以重複唸誦:「求你轉向我,憐憫我,好像你素常待那些愛你名的人。」(詩篇119篇132節)而主會對我們每一位訴說祂曾提過有關掃羅的話:「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宣揚我的名。」(使徒行傳9章15節)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 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address

台灣基督正教會 the Orthodox Church in Taiwan 新北市23150新店區溪園路389-12號B8棟4樓(湯泉社區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