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 復活節 Feast: Easter (and Great Lent)

拉撒路復活的週六 Saturday of Lazarus’ Resurrection

拉薩路復活的週六 lazarus ,在聖枝主日到來前的這個星期六

 

拉撒路復活的週六

 

「完成了四十天的大四旬齋後,我們在此向祢禱告,希望能見到祢受難日的復活聖週…」

 

在這些禱詞、並在週五晚課吟唱之中,進入了紀念拉撒路復活的週六,大四旬齋將進入尾聲。我們將進入另一個階段。

 

拉撒路復活的這個週六和聖枝主日,它們在大四旬齊和復活節聖週之間佔有特別的地位。在剛經過四十天的懺悔之後,但在進入耶穌受難日的黑暗悲傷之前,會有兩個喜樂及勝利的日子:拉撒路復活的週六和聖枝主日。

 

這兩個日子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藉由讓拉撒路復活,基督給了我們復活的保證。」 所以我們即將藉由這兩個日子看到光明和喜樂,進入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黑暗。在這光明之下,我們也將發現黑暗的終極意義。隨著那喜樂,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即將到來的勝利—耶穌復活。

 

 

***********************

 

拉撒路復活的週六

 

 

在聖枝主日到來前的這個週六,我們慶祝伯大尼的拉撒路復活(約翰福音11:1-46)。這個由基督施行的神蹟,是祂給門徒在受難日來臨前的保證。他們必需瞭解,雖然祂受難而死,然而他是救主,將藉由死亡而獲得勝利。

 

拉撒路的復活含有很深意義,奧秘地被連結到基督本身的復活,就像一個正在實現的預言,同時也預言了末日之時真理與公義的復活。拉撒路就像是「為世界重生所保留的初結果實」。

 

在拉撒路的復活之中,「死亡開始顫抖」。因為在此,生命與死亡之間決定性的征戰已經確立,也給了我們整個復活節崇拜的關鍵。在早期教會中,拉撒路的復活被稱為「復活節宣言」,它宣告並期望著下個週六的美好光明及和平,也就是大聖週六—基督在墓穴中給予生命的那一天。

 

我們必須瞭解,拉撒路是基督的朋友,他代表了全人類,也代表著每個人。因為每個人原本都被創造為神的朋友,並被召喚於神的神聖友誼之中,這是神的認知,也是我們和神之間的親密交流。「在祂之內有生命,生命乃人類之光明」 (約翰福音1:4)。然而神所愛的朋友、神用愛所創造的人類,卻被不是神所創造的力量毀滅及滅絕 – 亦即死亡的力量。世界充滿悲痛及哀傷、眼淚及死亡。當耶穌來到拉撒路—祂朋友的墓前,祂哭泣了(約翰福音11:35)。祂哭泣是因為見到死亡的勝利,以及由神所創造的世界被毀滅了。

 

「那很難聞」,猶太人這麼對耶穌說。他們試圖阻止祂接近死掉的拉撒路—他的屍身。這可怕的警告在全世界,對所有的生命皆然。神即是生命,並讓人類進入生命的真實神聖性;但是敵人卻設法讓墮落的人類變得「難聞」,因此「耶穌哭泣了」。

 

耶穌愛人,並且「哭泣」了。祂召喚祂的朋友拉撒路的生命回來。祂愛我們,並召喚我們的生命回來,祂召喚我們—祂的朋友。是因為愛,祂在墓邊哭泣;也是因為愛,生命回復了。這就是耶穌神聖眼淚的意義所在。在祂之內,愛又復活了,祂能重新創造,拯救、回復在黑暗中的人類「「拉撒路!出來吧!」

 

這就是為何拉撒路的週六是以下兩者的開始:聖十字架—作為為愛犧牲的極致;以及因為愛而終極勝利,死而復生。

**************************

 

 拉撒路復活的聖像畫

 

拉撒路的復活事件中,最古老的圖像出現在第一世紀的基督教。目前為止,在羅馬的地下墓穴大約發現有40個左右,其中最老的是來自於第二世紀。這些圖像大部分都只描繪兩種情形:一是耶穌使拉撒路復活;另一是拉撒路從墓裡走出,身上包著墓衣。到了14世紀中,構圖則變得比較複雜了,加入了現今也都可以看到其他細節。

這些圖像就如我們所看到的,傳達了神蹟的外部本質的一面。根據約翰福音21:1-46,這圖像表達了每一個拉撒路復活的細節。

除了福音故事外,這些圖像也指出這個神蹟是在眾人面前施行的。岩石上的洞穴,像是拉撒路的墓穴,伯大尼的牆,顯示神蹟是發生在城牆外的墓地。

前景是這樣的,在一群使徒前面,救世主站在那裡,旁邊則是死去的拉撒路的姊妹馬大和馬利亞。一個男人遵照基督的命令,把擋住墳墓的石頭推到旁邊。這顯示了拉撒路原本是沒有辦法自己出來的。接著死亡本身遵從基督的命令及手勢,以及祂的話語:「拉撒路,出來吧!」接著,拉撒路,手上腳上都還包裹著遵照習俗的墓衣,出現在墓穴洞口。

其中一個在那裡的人,原本抓著拉撒路的墓衣,但依照救世主的話:「鬆開吧,讓他走」。所以祂讓拉撒路卸下了他的墓衣,而這墓衣原本若沒有別人幫忙,他自己是無法掙脫的。原本在墳墓裡四天,現在卻復活的身體上傳來腐爛的惡臭,旁邊的人都被迫用衣服掩住鼻子和嘴巴。

以上這些細節都是在說明這個事件符合這世界現象的秩序:那確實是一個普通人的肉身。而上主之子使他的肉身復活了,延續了拉撒路在世上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