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堂課的主題,牽涉到這時代最緊迫、嚴重的議題;這個被稱為「生態危機」的現狀,可能是全球人類最受威脅的問題。它和其他全球性的問題不同,它不僅牽涉到不同區域、社會階層的人類及其福祉,更影響著人和其它創造物的存活,再也沒有其它的罪惡能與之相比。這種描述對許多人而言也許過於誇大,但凡有道義感的科學家及政治家們卻不得不承認其真實性。若照現況繼續下去,世界末日將不僅是個預言,而是定要發生的事。 [約翰•歷歷烏拉斯,「保持上帝的創造:神學與生態(一)~(三)」,King’s Theological Review 12 (1989), pp. 1-5, pp 41-45; 13 (1990) pp 1-5] 神學在這種情況下究竟能帶給人類什麼?最明顯的一點是,神學無法也不應再保持沉默,基督信仰和教會亦不應長久置身於室外,尤其一般相信神學與教會和生態問題的根源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對此問題不是要加以道歉或提出解釋,而是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否則我們就失去了所宣稱「真理」的真實性,因為無法帶來生命的真理是沒有意義的。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
-
-
(6) 神學 Theology
保持上帝的創造:神學與生態學(二)Preserving God’s Creation: Three Lectures on Theology and Ecology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萬物存活的關鍵點在於它們與上帝的交通,人類也因此而任重道遠。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不在於擁有理性,而是在於擁有使萬物彼此交通的創造性能力,使萬物得以脫離束縛、回轉向神。人類所能做的不是在於成為思想媒介,而是成為一個人格。基督教因此發展出所謂的「聖體宇宙學」,認為世界雖是有限、沒有自主能力的,但是藉由來到造物主那裡,世界是可靠的並且有能力存活下去,同時主張世界是美好的,但是人類腦海中永久美麗的景象得以維持,端賴持續回到神那裡。 在前一堂課中,我們強調生態問題怎樣嚴重危害到人類及整個地球,並從歷史觀點來看:(a) 基督神學在生態危機中所應負起責任的範圍;(b) 基督信仰在解決生態問題的過程中所能給予的幫助。我們的信念和歷史研究本身告訴我們,基督教會和神學對生態問題的出現必須負起相當大的責任,而另一方面它們也為人類在危機中提供了問題解決的資源。這個生態問題雖然本身是科學上的問題,也因此牽涉到道德、教育與立法,但卻也是神學上的議題。部分神學概念在問題的出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解決問題上神學的參與亦十分關鍵。
-
(6) 神學 Theology
保持上帝的創造:神學與生態學(三)Preserving God’s Creation: Three Lectures on Theology and Ecology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by his eminence prof. John Zizioulas 創造世界是件大事,並非理所當然的過程。藉由來到永垂不朽的造物主那裡,世界得享永恆。人類被賦予追求自由意志及上帝形象的本能慾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被造的萬物全體。我再次重申,欲突破萬物既有的障礙,也就是達到生存所需要的條件,需仰賴於這份追求自由的本能。事實上,萬物也因著這份賦與人類的本能而歡喜。 人類以實質形體存在世界,位居演進過程的最高點,因此能夠帶領萬物超越本有的極限。同時人類也是萬物其中一環的事實,造就了他在光榮使命中所需要的條件。如果人類放棄他對自由意志的所有權,萬物也將隨之失喪生存的希望。這使我們得以斷言寧願亞當依自由意志選擇墮落,強如他被迫拘禁在伊甸園,降格成了野獸。 在之前的講課中,我們看到基督教會如何透過早期主要的神學代表將世界視為上帝所造。為了對抗諾斯替教派,正如同聖愛任紐所闡述的,教會強調聖父透過祂的兩隻手,也就是聖子和聖靈,出於愛而創造了有形的宇宙。為了對抗柏拉圖主義和希臘普遍的異教思維,教會強調世界是從「無有」中被造的,其中的完整意涵排除任何介於上帝和創造之間的親密關聯,包括那些認為世界和上帝同為永恆不朽的觀點。換句話說,世界被創造不過是個偶發事件,而不是必要的,它是可以不存在的,而如今它的存在無疑是個免費的大禮。
-
(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6) 神學 Theology
聖三一的教義 The Doctrine of the Holy Trinit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appadocian Contribution by John D. Zizioula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天主聖三的教義 John D. Zizioulas 天主聖三的教義: 卡帕多細亞教父們之貢獻的重要性 原載於Trinitarian Theology Today: Essays on Divine Being and Act, …
-
(6) 神學 Theology6 教會歷史 History
羅馬主教希坡律陀的護教傳統 The Apostolic Tradition of Hippolytus of Rome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The Apostolic Tradition of Hippolytus of Rome 羅馬主教希坡律陀的護教傳統 羅 馬主教希坡律陀的護教傳統,大約於主後二一五年完成於羅馬。本文很顯然保存了第二世紀時瀕臨創新與廢棄危機的古老實踐方法。希坡律陀是當時的羅馬主教,因 為他先前的朋友,教宗才斐(Zephyrinus)及其繼任者嘉禮(Callistus)所行使的創新作法而感到憂慮,而後者甚至還立自己為歷史上第一位 偽教宗(antipope)!希坡律陀扮演這個角色,歷經往後的教宗繼任者伍朋(Urban)與秉天(Pontius),而在秉天任教宗時期,希坡律陀和 後者一起被放逐到薩丁尼亞島。據說當時這島是一個非常不利於健康的居所,而他們被迫在礦坑裡工作。於流放後不久,雙雙死於主後二三五年。在希坡律陀死前, 他與這位羅馬教宗言歸於好。這兩位殉道者被運回羅馬,隆重地下葬。 遺憾的是,希坡律陀大部份的著作皆已亡佚,護教傳統一書的部份以拉丁文被保存在複寫的羊皮書卷上,另有一部份是原文。希臘版原文已完全佚失,但部份殘篇收錄在卷軼浩繁的使徒憲章(The …
-
(6) 神學 Theology6 教會歷史 History
希臘古典基督宗教思想的形成過程 Hellenic Mind and Patristic Thought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希臘古典基督宗教思想的形成過程 節錄自:Aristide D. Caratzas的著作Christian Hellenism. Essays and Studies in Continuity and Change (New York & …
-
(6) 神職聖事 Sacrament: Ordination(8) 與其他教會的不同 Differences: Other Churches6 教會歷史 History
宗徒/使徒的繼承人 The Successors to the Apostle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宗徒的繼承人( The successors to the Apostles) 於十六世紀乍現的新教的形式,開始允許基督徒依照自己的意思指定「長老」,並且讓他們在教區裡舉行禮拜儀式,很顯然的,這並不是原始基督宗教的傳承。他們還宣稱,只要成為基督徒,就有資格擔任神職,領受神職人員的權力。 透過其他論文,我們已經向各位說明了,這是不合理的行為。在這篇論文裡,我們將更深入的檢驗這個現象,並且釐清宗徒們的權力是如何傳承給他們的繼承人,進而形成今日正教會普及的體制。 1. 新教徒的反對立場 絕大多數的新教徒都引用聖經裡與「長老」(Elders)、「主教」(Bishops)、「執事」(Deacons)相關的文獻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聲稱近代正教會的體制並沒有延續宗徒的傳承。他們認為,儘管新約當中提到了「長老」、「主教」、「執事」三種職務,但是「長老」和「主教」顯然是相同的職位,不應該像正教會那樣加以區分。因此,他們無法接受「教會裡的職權必須由主教傳承下來」,因為,他們認為「由誰來繼承?」是一個任意的抉擇。 在新教的主張裡,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完全忽略了宗徒時期的後期(大約是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主教的職權是如何建立的。
-
(6) 神學 Theology(8) 與其他教會的不同 Differences: Other Churches*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6 教會歷史 History
教會之權能 The Authority of the Church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這堂課的宗旨,是要指出新教(Protestantism)和正教(Orthodoxy)之間的某些差異,目的是要激起那些不太熟悉正教會(Orthodox Church)的新教徒的興趣。 1、恣意專行之權 在新教的信仰當中,有一個慣例:當他們不同意某一些教義,就可以直接的揚棄,並另組一個屬於他們的獨立團體。它們經常演變成一些自我依存的、相互不來往的團體,並且為人受洗,分發麵包和酒,祝聖「長老」,並從事許多其他的宗教活動。 還有一些團體,甚至只是幾個人的組合(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不屬於團體),他們聚在一起研習聖經,卻沒有任何的「長老」或組織。他們大都相信,「隸屬於某一個宗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他們堅持在每一個宗教領域裡,基督徒都應保有「獻身與否」的自由。 然而,這樣的立場與習慣是否合宜呢?他們是否忽略了某些東西呢?是否應該重新檢視呢? 對此,我們所面臨的最迫切的議題就是「教會之權能」。也許,有些人會自問:「怎樣的『權限』才足以讓我創建一個新的宗教?怎樣的『權限』才足以讓我為別人受洗,並且分發麵包和酒?讓某人去進行這些事務,真的是合理的嗎?是誰讓我處於主管的地位?是誰讓我成為一個『長老』並且督導一個新的教區?」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6) 神學 Theology
共融與他性—「他者」的本體論 Communion and Otherness: An Ontology of Othernes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共融與他性 ── 進一步探討「人格」與「教會」 Communion And Otherness – Further Studies in Personhood and the Church By John …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6) 神學 Theology
共融與他性—本質與能量 Communion and Otherness: Essence and Energie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以下,我們要來討論,對於人類的存在而言,這樣的存在論有何深意。現階段我們所關心的,是上帝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先前對於Maximus思想的討論,應該足以顯示出,教父神學提供了許多哲學工具,以實現一種愛的存在論,在此種存在論當中,自由與「他性」是基本而不可或缺的,並且具有存在性意義,也不受「分離」、「距離」、甚至是「虛無」、對「他性」的排拒等合稱為「後現代現象」(post-modernity)[註三十九]的介入,此種愛的存在論,被認為是在探討「他性」主題時所不可或缺的。 (c)以我的觀點來看,若要探討一個包含了「他性」與「共融」的存在論,在哲學性上最佳且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在Maximus式的存在論中,加入另一種教父思想所提及的、把「上帝的存有」和「世界的存有」相連接的方式,也就是透過上帝之「能」(energies),這樣的考量,是出於一些歷史因素。藉由上帝之「能」來認識上帝,而非藉由完全超乎理解範圍的存在(ousia)[中譯註九],這樣的理念已經被Cappadocian教父們所採用 [註四十],但是,主要由十四世紀的聖徒Gregory Palamas,在與Barlaam論戰的背景下,並參考自己的靜修(Hesychasm)[中譯註十]經驗,加以發展與推廣。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6) 神學 Theology
共融與他性 ── 進一步探討「人格」與「教會」Communion and Otherness: Further Studies in Personhood and the Church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共融與他性 ── 進一步探討「人格」與「教會」 Communion And Otherness – Further Studies in Personhood and the Church By Joh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