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與悔改 真正的寬恕是愛的接納 悔改非為環境所迫 扼殺關係者則遠離神 聽聽來自傳承於初代大公教會李亮神父的證道 祭司會誦讀赦罪禱文,聖靈藉由罪人(祭司)願你得到寬恕。 父親吩咐僕人拿上好的袍子給他穿上,外袍裡有內袍,什麼是上好的袍子,是父親的,他是這個屋子的主人,當然他有上好的袍子,非平日所穿的袍子,是正式場合穿的,父親又吩咐宰殺肥牛犢,好好享受,邀請朋友,我的兒子,我的兒子死而復活,父親完全恢復小兒子的名分,給他配戴戒子,戒指如同印鑑,古代戒指象徵權柄,如同中國的印鑑。
天父
-
-
絕望…走投無路…想不開… 記憶可挽救人的性命… 是什麼樣的記憶呢… 你又留給人什麼記憶呢? 聽聽來自傳承於初代大公教會李亮神父的證道 是的也許我們有些過節,因為我們不夠好,也許我分開了,但美好的回憶,分開不是指永遠的分開,記起美好回憶,他對我做了這惡事,但我們大部分擁有美好的。回憶請非常小心帶給人的記憶,如果我們明瞭到我們對某人做了非常不好的事。拜託,請跟對方說:對不起,昨日我做了某惡事,或許我傷了你,使你留下傷痛的記憶,請不要記住這傷痛的記憶,我會改過。
-
散盡錢財 找尋真正的我 卻失去原來的我 是什麼喚起浪子回頭 聽聽來自傳承於初代大公教會李亮神父的證道 他將所有美好的事與愛不是兑換成錢財而是換成牲畜,在這方面要小心,我們可能將愛兑換掉,很多人不了解,如果能對信徒說你將神的愛兑換值多少錢,他們聽到就不來教會了。 小兒子到遙遠的國度,他失去與父親和哥哥的連結,他自毀前程不單是家產、教育、才能,他自認能找到自我,發明某物成為富人,或得到學位,或建一間屋子,浪費了他僅有的,切斷與愛他的家父的關係,糟蹋自我,希臘原文的含意
-
浪子的比喻 生命的產業 將愛兌換為金錢 生命將失去意義 福音書Luke 15:11-32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做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侍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聽聽來自傳承於初代大公教會李亮神父的證道 今日證道是著名的浪子的比喻,許多聖經學者認為主旨不是論述浪子,而是無窮無盡良善愛的父親,我們必須了解耶穌講這比喻主旨是父親,基督徒能瞭解到這比喻,若你提出問題,耶穌在哪兒呢?耶穌總是與父同在,耶穌接納妓女、稅吏,罪人,因此遭受法利賽人譴責,故此這比喻也關乎著耶穌。
-
節慶 復活節 Feast: Easter (and Great Lent)講道 Sermons
寬恕的藝術與齋戒的真諦 On Forgiveness & Fasting (Matthew 6:1-21)
by pelayuby pelayu2013.03.17 Sermon by Father Jonah http://www.justin.tv/dao_love/b/378734710 3月17日證道 – 寬恕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對所有東正教徒而言,它是一個盛大的慶典。這是大齋期的開始,教會提醒我們必須做好這四十天的準備,為了慶祝復活節-耶穌的復活。這是一項靈性準備,我們必須準備自己的悔改。這種準備包括很多步驟,你不可能直接達到完美。
-
(3) 聖餐聖事 Sacrament: Eucharist(4) 懺悔聖事 Sacrament: Confession家庭生活 Family Life死&愛 Death & Love講道 Sermons
浪子回頭:愛或恐懼 The Prodigal Son: Love vs. Fear
by pelayuby pelayu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去創造充滿愛的回憶。你永遠不知道,你所創造的回憶、和那些被你的愛觸動的人們,會如何在你的未來,改變你的生命。 【 路加福音 15:11~32 】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 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
-
Luke 路加福音 15:11-32 2013.3.3 Sermon by Fr. Jonah 今天的福音講述了浪子回頭的寓言。故事的主旨在於探討天父的慈愛,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愛。故事中描述的並不是一般的家庭,沒有隻字片語提到母親,可見它描述的是天國的家庭。它教導我們如何成為天父的兒子。 這個家庭有兩位兒子,他們的父親非常慈愛而富有。儘管在父親的照顧下生活無虞,他們對於自己「如何成為這個家庭的兒子」並沒有深切的認知。有一天,小兒子不想再與父親同住。福音並沒有向我們交待原因,不過,很顯然的,小兒子之所以想要離家,並不是父親的問題,因為,福音沒有提到父親任何的負面行為。我們可以推測,小兒子之所以想要離開,是因為他不想延續這段父子關係。在他離家之前,他要求父親給他財產。基本上,他並沒有權力要求財產,就算父親主動贈與,依據猶太律法,由於父親還在世,這位小兒子最多只能分得三分之一的財產。然而,這位慈愛的父親把財產分為兩份,全部分給兩個兒子,自己沒有保留任何財產。事實上,這兩位兒子分得了財產之後以不同的方式離開了家。 小兒子帶著財產去到非常遙遠的地方,在外地揮霍父親的財產。他沒有工作,也沒有利用這筆錢做生意。他的身邊圍繞著酒肉朋友,最後他散盡錢財又遭遇飢荒,只能狼狽地寄住在某人家中。福音中沒有提到這個人是誰,只有說他把這個小兒子當作奴僕一樣差遣、虐待,命令他照顧豬群,每天也只能吃豬的食物果腹。他讓自己從人的尊貴降為畜生。他浪費的不單單是父親的財產,也糟塌了這段父子關係和父親對他的愛。他並沒有珍惜兒子的名分,而選擇了與牲畜在一起。在極度的羞愧中,他忽然想起慈愛的父親。 在他心中,父親留下了慈愛的印象。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好好反省,我們留給孩子和身邊親友怎樣的回憶和印象。聖山的某位聖徒曾言:就算只是給予孩子一份小小的禮物或一點點的微笑,都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