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史為什麼如此重要? 現代的基督徒,對於基督教領域的題材,最不感興趣的應該就是教會歷史。 因爲科技的蓬勃發展,導致道德神學與倫理學受到了社會很大的刺激,以至於必須不斷的表達自己的立場,來處理對於當代社會所產生的問題,譬如:針對生命複製及代理孕母的問題。 而教會史則剛好完全相反,它不會對於社會的發展而改變自己原有的歷史,也因此,對於不少的基督徒(甚至神學院學生)而言,教會使是抽象的、“職業神學家”才會碰得領域!但,我們到底爲何需要了解教會史?一大堆的數字與古代西方人很難發音的姓名,對我們認識信仰真的有用嗎?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教會史不只有包含數字與古代人的姓名?教會史是某種維基百科,因為很多我們現在所困擾的問題,過去的基督徒也思考過同樣的問題。透過教會史,我們可以找到我們許多非常有益的解答,以避免前人所做過的錯誤! 二、透過教會史,我們會更加了解教會的神學,(無論是道德神學、比較神學或其他的領域),教會史與神學無法切割。 三、教會史也無法與聖經學分開,研讀聖經時,我們一定會需要解經書籍的幫助,而了解解經書,又必須了解作者生平、年獻、作者在什麼樣的背景出生等問題,於是,整個脈絡底下,我們又回到教會學史! 四、教會史是上帝在這個世界行動過的記錄!難道信徒(你/妳)不好奇?不想知道上帝跟其他基督徒是如何溝通的?
Tag:
教會史
-
-
教會合一的努力 西元1261年尼西亞皇帝邁克•帕里奧洛格(Michael Palaeologus)從拉丁人手中奪回君士坦丁堡,東正教的宗主教再次佔有聖索非雅大教堂的教區。從1261年到1453年,拜占庭帕里奧洛格王朝所統治的帝國多次四圍環敵,又因內戰導致分裂,領土慢慢縮小到只剩下王城一地。而教會則保住絕大多數的教區,將管轄權推展到帝國範圍之外,包括俄國及遙遠的高加索山、巴爾幹的一部份,還有被土耳其佔領的大部分區域。許多後期的宗主教,例如亞瑟尼斯•奧圖安(Arsenius Autorianus, 1255-59, 1261-65年在位)、亞大拿西一世(Athanasius I, 1289-93, 1303-10年在位)、約翰•克拉克(John Calecas, 1334-47年在位),以及費留克西斯(Philotheus Coccinus, 1353-54, 1364-76年在位),都已不理會皇室權威,但心中仍然忠於拜占庭。 因為缺乏軍事力量作為後盾,君士坦丁堡教區的統治難以有效到達早在拉丁人統治時就已獨立自主的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教會。到了1346年,塞爾維亞的教會甚至公然宣告自己為獨立的教區;歷經短暫的抗議無效,君士坦丁堡只好在1375年接受此一事實。在俄國,拜占庭的教會間陷入嚴重的內鬥,起因於莫斯科和立陶宛的大公爭相帶領俄羅斯掙脫蒙古的枷鎖。當時的「基輔暨全俄羅斯大主教」早已駐守在莫斯科,並在政府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大主教亞阿力克賽(Alex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