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觀點下的克修主義:一種文化革命 Ecological asceticism: a cultural revolution. 呼籲眾人以「新的概念」在「有限資源」下活出「更有品質的ecology生命」METROPOLITAN JOHN OF PERGAMON 大主教 從根本上來說,許許多多的生態問題,都是靈性的問題。然而,許多人在處理這樣的問題時,往往都忽略了靈性的角度。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或是現實的角度來看,也都不可能不參考宗教與倫理的面向。美國歷史學家Lynn White把這個問題的根源,歸因於基督教的神學,特別是西方教會,他們引用了創世記裡的讚美詩的內容,特別是上帝為了鼓勵原始人類而下達的命令「人類要作這個世界的主宰」。就好像迪卡兒(Descartes)曾說:「人類要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和擁有者」。這種態度,從神學中汲取了強力的支持和靈感,他們強調人類的優越性,因為他們認為人類擁有上帝的形象,所以這種優越性是十分合理的。而這樣的合理性,使得人類開始與其他的受造物分離,並且激勵人們以輕蔑的眼光,看不起那些所謂非理性、非人類的受造物。
環保
-
-
(6) 神學 Theology
保持上帝的創造:神學與生態學(一)Preserving God’s Creation: Three Lectures on Theology and Ecology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這幾堂課的主題,牽涉到這時代最緊迫、嚴重的議題;這個被稱為「生態危機」的現狀,可能是全球人類最受威脅的問題。它和其他全球性的問題不同,它不僅牽涉到不同區域、社會階層的人類及其福祉,更影響著人和其它創造物的存活,再也沒有其它的罪惡能與之相比。這種描述對許多人而言也許過於誇大,但凡有道義感的科學家及政治家們卻不得不承認其真實性。若照現況繼續下去,世界末日將不僅是個預言,而是定要發生的事。 [約翰•歷歷烏拉斯,「保持上帝的創造:神學與生態(一)~(三)」,King’s Theological Review 12 (1989), pp. 1-5, pp 41-45; 13 (1990) pp 1-5] 神學在這種情況下究竟能帶給人類什麼?最明顯的一點是,神學無法也不應再保持沉默,基督信仰和教會亦不應長久置身於室外,尤其一般相信神學與教會和生態問題的根源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對此問題不是要加以道歉或提出解釋,而是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否則我們就失去了所宣稱「真理」的真實性,因為無法帶來生命的真理是沒有意義的。
-
(6) 神學 Theology
保持上帝的創造:神學與生態學(二)Preserving God’s Creation: Three Lectures on Theology and Ecology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萬物存活的關鍵點在於它們與上帝的交通,人類也因此而任重道遠。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不在於擁有理性,而是在於擁有使萬物彼此交通的創造性能力,使萬物得以脫離束縛、回轉向神。人類所能做的不是在於成為思想媒介,而是成為一個人格。基督教因此發展出所謂的「聖體宇宙學」,認為世界雖是有限、沒有自主能力的,但是藉由來到造物主那裡,世界是可靠的並且有能力存活下去,同時主張世界是美好的,但是人類腦海中永久美麗的景象得以維持,端賴持續回到神那裡。 在前一堂課中,我們強調生態問題怎樣嚴重危害到人類及整個地球,並從歷史觀點來看:(a) 基督神學在生態危機中所應負起責任的範圍;(b) 基督信仰在解決生態問題的過程中所能給予的幫助。我們的信念和歷史研究本身告訴我們,基督教會和神學對生態問題的出現必須負起相當大的責任,而另一方面它們也為人類在危機中提供了問題解決的資源。這個生態問題雖然本身是科學上的問題,也因此牽涉到道德、教育與立法,但卻也是神學上的議題。部分神學概念在問題的出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解決問題上神學的參與亦十分關鍵。
-
(6) 神學 Theology
保持上帝的創造:神學與生態學(三)Preserving God’s Creation: Three Lectures on Theology and Ecology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by his eminence prof. John Zizioulas 創造世界是件大事,並非理所當然的過程。藉由來到永垂不朽的造物主那裡,世界得享永恆。人類被賦予追求自由意志及上帝形象的本能慾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被造的萬物全體。我再次重申,欲突破萬物既有的障礙,也就是達到生存所需要的條件,需仰賴於這份追求自由的本能。事實上,萬物也因著這份賦與人類的本能而歡喜。 人類以實質形體存在世界,位居演進過程的最高點,因此能夠帶領萬物超越本有的極限。同時人類也是萬物其中一環的事實,造就了他在光榮使命中所需要的條件。如果人類放棄他對自由意志的所有權,萬物也將隨之失喪生存的希望。這使我們得以斷言寧願亞當依自由意志選擇墮落,強如他被迫拘禁在伊甸園,降格成了野獸。 在之前的講課中,我們看到基督教會如何透過早期主要的神學代表將世界視為上帝所造。為了對抗諾斯替教派,正如同聖愛任紐所闡述的,教會強調聖父透過祂的兩隻手,也就是聖子和聖靈,出於愛而創造了有形的宇宙。為了對抗柏拉圖主義和希臘普遍的異教思維,教會強調世界是從「無有」中被造的,其中的完整意涵排除任何介於上帝和創造之間的親密關聯,包括那些認為世界和上帝同為永恆不朽的觀點。換句話說,世界被創造不過是個偶發事件,而不是必要的,它是可以不存在的,而如今它的存在無疑是個免費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