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總是能以壞的方式,看待每一件好事; 有人總是能以好的方式,看待每一件壞事。 ~李亮神父 李亮神父講道: 今天的福音書是關於耶穌的神蹟,行在一位迦南婦人的女兒身上。這位婦人是外邦人,不是猶太人。但是她愛耶穌基督,她聽過許多關於耶穌的事。她遇到嚴重的問題,她的女兒被鬼附身,她為此焦急擔憂。 這位婦人對耶穌基督有很大的信心,當耶穌經過她所在的城鎮,她大聲呼求:「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在這裡,我們再次看見「心禱」(The Prayer of the Heart):「主耶穌基督,憐憫我!」心禱是聖經中典型常見的祈禱。這位婦人懂得不多,但她卻宣信耶穌基督為大衛的子孫。大衛是猶太歷史中最知名的君王,他的王國甚至曾與迦南人為敵。但是這位婦人尊敬耶穌,她認定耶穌是彌賽亞,雖然她非猶太人,她甚至可能曾經不信任何神明,但她現在卻相信耶穌。 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教導我們如何祈禱。這位婦人遭遇嚴重的問題,去找耶穌她親自見到耶穌。這和我們現在祈禱,雖看不到耶穌,但相信耶穌會垂聽我們的祈禱,是不一樣的。結果呢?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極度令人失望。失望,因為我們現在是旁觀者清,但當時婦人並不知道後續發展。我們必須十分慎重,因為這樣的神蹟,反映出人類心靈的壓抑,以及痛苦,特別是當我們向神祈禱,但一開始卻沒得到任何回應時,這極度的失望,不是指這位婦人,而是指我,或者指你,當耶穌不聽我們的祈禱。但這位婦人卻更加堅定地祈求,最終,耶穌對她說:「我來是為了以色列的子民,妳是外邦人,為何向我祈求呢?妳不是猶太人,我來是為了猶太人」。耶穌的話是令人震驚的,試著想像在場的是你,耶穌對你說:「我不是為你而來的,我是為其他人而來的」。如果是我也許會心碎:「難道我不值得嗎?難道我不夠資格嗎?」 耶穌看來似乎非常殘酷地,對待一個受苦的人。這位受苦的人,並沒有像耶穌要求某種高階的地位或職位,像是約翰和雅各向耶穌要求天國中尊貴的座位那樣。不,她並沒有。她只是祈求耶穌拯救她的孩子、她的女兒。但是這位婦人並沒有因為耶穌的回答,而生氣或憤怒地對耶穌說:「好啦!算我瞎眼!白跑這一趟真是浪費時間!」因為耶穌的回應,是讓她非常沒面子的。但婦人並未如此,她更強烈的呼求:「主耶穌基督,憐憫我!」她稱呼耶穌為「主」了。她如此強烈的呼求,耶穌卻假裝毫不關心,耶穌接著對她說:「把要給兒女的餅,丟給小狗吃,是不好的。」聖經英文版翻譯的不夠準,翻譯為「狗」,事實上聖經希臘原文是「小狗」,惹人憐愛的小狗。 試著想像耶穌對你說這樣的話,或對我說這樣的話。對於驕傲的我們會是多麽巨大的冒犯,我們會回答:「祢竟敢叫我『狗』,我再也不會來找祢了!」 更不用說教會中的可憐的神父,他絕對不敢對你們說這樣的話,因為如果他這麼說了,教友就再也不會來教會了,因為有些教友來教會,竟然是為了神父,不是為了神。但是因為人們的「面子」,如同我們今日所重視的,是保有好的「面子」:「我是個好人,其他人尊敬我,如果他們膽敢不尊敬我,我就會棄掉耶穌基督。這真是太容易了,我來教會可是幫了耶穌基督一個大忙呢!我可是個基督徒,耶穌覺得自己是誰啊!我來這裡是給祂面子!祂應該要感謝我啊!」 然而這位迦南婦人,在耶穌非直接地稱呼她為「小狗」時,她卻接受了。她並沒有說:「祢敢叫我小狗!下次別再讓我碰到祢!我會爆料給記者,讓祢好看!」她完全沒有這麼說。她只是說:「是的,主啊,但即使是餅的碎屑,掉在地上,小狗也是歡歡喜喜地吃了。」她如此謙卑,如此受辱。試想如果是你,是我,在這個婦女的情境中,一個有急迫、嚴重需求的情境中:她的女兒正在受苦。她並非為了自己祈求,她是為了他人祈求,為了女兒。她接受了極大的羞辱,羞辱了自己,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是的,即使是掉在地上的碎屑。我不求祢豐盛的恩典,只要一些無用的碎屑,對我來說就夠了。」 …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