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枝主日(Palm Sunday)

by siaoliang

簡介

在偉大而神聖的帕夏節前的主日,也是聖週的開始,東正教會慶祝一年中最歡樂的節日之一。棕枝主日是為了紀念我們的主在創造拉撒路復活的奇蹟後進入耶路撒冷。人們期待祂的到來,也聽說了祂所行的神蹟,他們出去迎接祂,並以尊榮和讚美的呼聲歡迎祂。在這一天,我們也以同樣的方式迎接和敬拜基督,承認祂是我們的王和主。

聖經故事

聖經中棕枝主日的故事記錄在四本福音書中(馬太福音 21:1-11;馬可福音 11:1-10;路加福音 19:28-38;約翰福音 12:12-18)。逾越節前五天,耶穌從伯大尼來到耶路撒冷。耶穌打發兩個門徒給祂牽一頭驢駒,祂就坐在驢駒上進城。

人們聚集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都在尋找耶穌,因為祂偉大的作為和教導,也因為他們聽說了拉撒路復活的神蹟。當他們聽聞基督進城時,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祂,在祂面前把衣服鋪在地上,高呼:「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有福的!」

耶穌一開始公開傳道時,就宣佈神的國度,並宣告未來時代的能力已經在現今時代活躍起來(路加福音 7:18-22)。祂所說的話和所行的大能,都是為了 “使人悔改,以回應祂的呼召,這呼召是向內的心思意念的改變,這會使人的生命有具體的改變,這呼召是跟隨祂,接受祂彌賽亞的命定。耶穌凱旋進入耶路撒冷是彌賽亞事件,祂的神聖權柄藉此得以宣示。

棕枝主日呼召我們去看我們的王:神的道成為肉身。我們被召喚來見祂,不只是因為祂曾騎著馬來到我們面前,而是因為祂永遠存在於祂的教會中,在每一次的聖餐、每一次的祈禱和聖禮,以及每一次的愛、仁慈和憐憫的行動中,不斷地以能力和榮耀來到我們面前。祂的來臨使我們從所有的恐懼和不安中釋放出來,正如有人所說:「祂莊嚴地佔據我們的靈魂,並在我們心中登基」。祂來不只是要藉著祂的死和復活將我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也是要使我們能夠與祂達到最完美的相交或聯合。祂是國王,將我們從罪的黑暗和死亡的捆綁中解放出來。棕枝主日召喚我們看見我們的王:死亡的勝利者和生命的賜予者。

棕枝主日呼召我們接受上帝的統治和國度,作為我們基督徒生活的目標和內容。我們從基督和祂的國度中得到我們的認同。國度就是基督──祂無法形容的大能、無窮無盡的憐憫、無法理解的豐盛,白白地賜給人。國度不在遙遠的未來。用聖經的話來說,神的國不僅近在眼前(馬太福音 3:2;4:17),而且就在我們裡面(路加福音 17:21)。國度是當前的現實,也是未來的實現(馬太福音 6:10)。Theophan the Recluse 寫了以下關於基督國王內在統治的文字:

“當神在我們裡面掌權時、當靈魂在其深處承認神為其主宰、並在其一切能力中服從神的時候,神的國度就在我們裡面。然後,神就在其中作主,「既願意,也照他的美意去行」(腓立比書 2:13)。當我們藉著聖靈的恩典,決志在主耶穌基督裡事奉神的時候,這個統治就開始了。然後基督徒將他的意識和自由交給神,這構成了我們人類生命的基本實質,而神接受了這個犧牲;人與神、神與人的聯盟就以這種方式達成,與神的盟約也重新建立,這個盟約因墮落而被割裂,並繼續因我們的故意犯罪而被割裂”。

神的國度是神聖三位一體在世上的生命。它是聖潔、良善、真理、美、愛、和平與喜樂的國度。這些品質不是人類精神的作為。它們來自神的生命,並顯明神。基督本身就是國度。祂是神人,祂將神帶到地上(約翰福音 1:1,14)。「祂本在世上,世界因祂而成,世人卻不認識祂。祂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百姓卻不接待祂」(約翰福音 1:10-11)。祂被辱罵,被憎恨。

棕枝主日召喚我們看見我們的王 – 受苦的僕人。除了受難,我們無法了解耶穌的王權。耶穌對天父、聖靈和受造物充滿了無限的愛,祂以難以言喻的謙卑接受了十字架的無限貶低。祂承受我們的痛苦,背負我們的憂傷;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傷,為罪捨己(以賽亞書 53)。祂因復活和升天而得的榮耀,是透過十字架來實現的。

在耶穌凱旋進入耶路撒冷的瞬間,世界接受了祂的王,這王正走向死亡。然而,祂的受難並不是對殉道的病態渴求。耶穌的目的是完成天父差祂來的使命。

「天父的兒子和道,像祂一樣無始無終,今天來到耶路撒冷城,坐在啞獸和驢駒上。基路伯因害怕而不敢注視祂;然而孩子們卻以手掌和樹枝向祂致敬,並神秘地唱讚美詩:「至高無上的和散那,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兒子,祂來拯救全人類脫離錯誤」”。(光明的讚美詩)。

「我們的靈魂潔淨了,精神帶著枝子,憑著信心,讓我們像孩子一樣頌讚基督,高聲向主呼求: 救世主啊,你是有福的!你降世拯救亞當脫離古老的詛咒;你因著對人類的愛,欣然在靈性上成為新的亞當。道啊,祢為我們的利益而安排萬事,榮耀歸於祢”。(主日聖頌)

聖誕聖像

在棕枝主日的聖像中,基督是中心人物,祂坐在驢駒上進入耶路撒冷,實現撒迦利亞書 9:9 的預言。基督用右手祝福,左手拿著書卷,象徵祂是舊約中關於彌賽亞的預言的應驗,彌賽亞是來救贖我們脫離罪惡、打破死亡權勢的受膏者。根據律法,驢駒是被視為不潔的動物之一,它象徵著萬國萬民都被納入透過基督的死和復活而來的新約中(以賽亞書 62:10-11)。這也是一個記號,表示我們的主已經啟示一個屬天、屬靈的國度,提供真正、持久的平安。

在右邊,門徒陪同耶穌凱旋而歸。左邊是猶太人迎接耶穌,高呼「和散那!奉主名來的,就是以色列的王!」 「和散那 」的意思是 「拯救,我祈禱 」或 「現在就拯救」。

孩子們是拿著棕櫚樹枝迎接基督的小群人,他們把棕櫚樹枝和衣服放在基督面前的地上,以表示對被認定為王的人的敬意。耶路撒冷城被描繪成有圍牆的建築物,而聖殿則被描繪成有圓頂的建築物。

東正教慶祝棕枝主日

棕枝主日的慶祝儀式是聖約翰金口 (Saint John Chrysostom) 的神聖禮儀 (Divine Liturgy),在此之前會先舉行 Matins 崇拜。根據 Triodion 所規定的順序,星期六晚上會舉行大晚禱。棕枝主日的讀經文為 晚禱時 創世記 49:1,8-12;西番雅書 3:14-19;撒迦利亚書 9:9-15。晨禱(Orthros):馬太福音 21:1-17: 馬太福音 21:1-17。在神聖禮儀: 腓立比書 4:4-9;約翰福音 12:1-18。

在這主日,除了神聖禮儀之外,教會還會舉行祝福和分派棕櫚的儀式。裝有編織棕櫚十字架的籃子會放在主聖像前的桌子上,主聖像在 Iconostasion 上。祝聖棕櫚的祈禱文見於 Ieratikon 或 Euxologion。根據 Typikon 的程序,這禱文會在頌讚詩篇 (Ainoi) 之前的 Orthros 誦讀。然後將手掌分發給信眾。今天,在許多地方,這篇祈禱文是在神聖禮儀結束時,在頌讚之前讀出。然而,祈禱文的內容清楚顯示,這並非為手掌祈福的祈禱文,儘管這是祈禱文的標題,而更多的是為那些效法《新約聖經》事件,將手掌握在手中,作為基督勝利的象徵,以及基督徒美德生活的標記的人祈福。這樣看來,教會在聖餐的奧祕中慶祝主的臨在和降臨時,讓信眾在神聖禮儀的過程中手持手掌是更正確的做法。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