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曾經共同探討,死亡的時刻對於人們來說,是令人震驚的一刻,因為,靈魂會與肉體分離,這個緊密相連的共同體將會一分為二。教會的聖徒總是付出一生的心力來為死亡的關鍵時刻做準備。在臨終之際,他們會潛心於大量的祈禱之中。
隱修僧侶們曾在著作中提到死亡時刻的重要性,尤其,在死亡的當下保持高度的覺知是非常關鍵的。他們認為,如果人在臨終之際,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死亡,在不知不覺當中「從死亡走向死後的生命」,也完全沒有祈禱,這是非常糟糕的。因此,他們認為,在臨終的時刻最好能夠獨處並且不斷祈禱。
本章將深入這個主題,因為,我想跟讀者談談所謂的「死後經歷」(after-death experiences),這個主題在西方的社會也廣受討論。我們都知道,有些瀕死的人,在起死回生之後向人們描述了他們的經歷,使大家留下印象的深刻。之所以有這些「死後經歷」,是因為死亡之後「生命」仍然延續著。西方的社會已經將這個事實遺忘了,大家普遍認為,生理上的機能完全停止之後,生命就結束了。人們很習慣用理性思考來侷限生命的延續,因此,當人們發現死後的世界時會如此的驚訝。
正教會在面對當代對於「瀕死經驗」或「死後經歷」的描述,並不會感到驚訝,因為,在神聖教父的著作中,曾經廣泛討論過這些議題,我們可以說,這些都是正教會所熟悉的議題。關於靈魂離開肉體的各種狀態,教父們都盡可能詳細地為我們描述。
值得一提的是,就我們所知,有一些起死回生的例子,例如:在西頓的撒勒法,先知以利亞的祈求讓寡婦的兒子復活了。例如:基督行的三個奇蹟(拿因城裡寡婦的兒子、睚魯的女兒、伯大尼的拉撒路),還有聖徒保羅藉著基督的力量讓大比大復活了(使徒行傳9:36)。然而,這些例子都沒有向我們描述,靈魂離開肉體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或者,在死後的生命中會有怎樣的遭遇。至少,在這些記載中都沒有提到靈魂離開肉體之後的感覺,或者,當靈魂重回肉體之後,繼續在這個熟悉的環境下過生活是怎樣的感覺。基督在十字架上犧牲時,大地振動,有一些人從死中復活,這些人也沒有告訴我們他們的經歷。
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在面對這些現象時,基督徒並沒有被強烈的好奇心所掌控。因為,基督徒擁有上帝的啟示,他們都知道如果遵守上帝的誡命,就會得到醫治,在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中,已經清楚的說明「他們有摩西和神言人,讓他們聽他們吧」。因此,基督徒對於收集這些「死後經歷」並不感興趣。除此之外,亞伯拉罕所說的話,即上帝的聖言也向我們顯示,沉迷於肉慾的人,就算聽到了超脫凡俗的事,也不願意相信。他們只想把這一切歸咎於其他的原因。「他們若不聽摩西和神言人,就使有一個從死人中復起了,他們還是不確信的。」(路加福音16:29-31)
在下文中,我們將簡單地整理一下那些當代人廣泛討論的新現象,然後,再檢討一下這些現象與正教的思想有什麼樣的關聯。
3.1 當代對於死後經歷的描述
3.1 Contemporary after-death experiences
儘管更早之前就有人提出「死後經歷」,然而,近日,美國的精神科醫師Moody所提出的觀察報告又再一次引起大眾的興趣,許多報章雜誌都刊登了相關報導,而相關的書籍也陸續出版。
Moody醫生收集了一百五十位個案,這些個案都是擁有瀕死經驗或是曾經起死回生的人。
對於Moody的研究,聖職修士Seraphim Rose在著作中提出了深入的分析與討論。
西方科學家已經觀察到,有一些人在臨終時,或是在起死回生之後,會見到一些奇特的現象,這是傳統西方醫學無法解釋的。
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解釋這些現象的成因:
第一是「死亡的接近」。當靈魂快要離開肉體的時候,會經歷一個新的現象。死亡在人生中是一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代表的是一種介於「生理機能所運作的生命」和「靈魂離開肉體後的生命」的狀態。
第二是「惡靈與善靈的接近」。正如前文所述,許多聖徒都證實了,人在臨終之際,許多惡靈和善靈都會接近。如果人們生前就不斷接受天使的幫助或跟隨惡魔的誤導,死後當靈魂離開肉體時更是如此。
第三是「醫學的進步」。現代的醫學,已經可以使人經歷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臨床上的死亡」,有越來越多人,在心臟停止跳動之後,因為接受心臟的機械性刺激而從「臨床上的死亡」中起死回生。
之所以會產生所謂的「死後經歷」(post-mortem experiences),除了以上那些常見的原因之外,還有醫藥上的因素。在某些情況下,醫院會針對病患用藥,例如,有些病患擁有心理上的疾病,或者,有些重症病患會被施打藥效強烈的藥劑,這些都有可能造成異常的感覺和經歷。若將這些容易誤導人的因素考慮進去,想要針對這些經歷作出清楚的分類和判斷,確實不是容易的事。
Moody醫生從那些擁有「死後經歷」的個案中,找出了幾個共同點,這些共同點也是Seraphim Rose神父的研究重心,下方我們舉出其中三個共同點供讀者參考。
第一個共同點,也就是所謂的「離開肉體的經驗」。許多個案都曾提到,他們感覺自己的靈魂離開了肉體,但是,同時他們還保有意識。他們感覺到自己身在一種溫暖、舒適又輕鬆的氛圍當中。雖然他們可以見到那些圍繞在肉體旁邊的人,然而,卻無法與他們溝通。
第二個共同點,就是「與他人相遇」。正如Moody醫生所言,靈魂在臨死之前還有死亡之後,會見到死去的親朋好友們。也就是說,只有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靈魂會感到孤單,因為,靈魂馬上就會與其他人相遇。
第三個共同點,就是「身處光中」或「光明的存在狀態」。那些曾經有過死後經歷的人都表示,他們見到了越來越明亮的光,而且,轉瞬間就變得一片光明。所有人都覺得,這是由特定的某一位放出來的光,而且當中充滿了溫暖與愛,具有一種磁性的吸引力。有些人認為這是基督所放出的光,有些人認為光的來源是天使。
我並不打算在此一一回顧這些經驗,但是,我們必須特別注意,這些人都一致認為,在我們的理性思考和感官知覺之外,還有其他東西的存在。
Seraphim神父針對這些共同點提出了見解,並向讀者闡述這些經歷在教會中的意義,他也指出了其中的盲點。在此,我們先不去深入討論Seraphim神父的想法。
我在從事教牧工作時,很多人都曾經跟我說,他們有過類似的遭遇。有些是因為患了重病,所以親身經歷了「死後經歷」,有些是在當事人身邊見證了一切。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曾經親眼目睹一位臨終的婦人,當她的靈魂要離開的時候,她一邊發出呻吟一邊揮動著拳頭,好像要趕走某個人似的。
在聖山也常常聽到神父們講述類似的例子,那些經歷死亡時刻的僧侶,有些是神聖的、有些是有罪的。
我想與讀者分享一個親眼見到的例子,那是令我懷念不已的Kallinikos of Edessa的Gerondas都主教的臨終時刻。
在他動完移除腦瘤的手術之後,因為發生了大出血,所以陷入昏迷之中。醫生為他診療之後,告訴我們他現在的狀況就介於生與死之間。他的心臟還在作用,然而,卻需要靠醫療儀器幫助他呼吸。如果,儀器沒有把空氣打入他的體內,他就會死亡。而且,任何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他有可能會變成植物人,也有可能死亡或者恢復意識。幾天之後,他恢復了意識,他帶著緊張的心情,一邊留著淚一邊向我們敘述他駭人的遭遇。
他說,他所經歷的是真實的事件,絕不是一場夢。他發現自己離開了肉體,他的靈魂注視著躺在床上的肉體,也看到我們帶著哀傷的心情籌劃著喪禮。他還指出,他看到其中一位護士量著他的身長,要為他訂做一副棺木。他瞭解自己的靈魂已經離開了肉體,他自己也為死去的自己唸誦喪禮的祈禱文。
他還敘述了其他的經歷,但是,上文所描述的經歷令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也最符合我們所討論的主題。我不太確定他的經歷是一種「瀕死經驗」還是「離開肉體的經驗」,然而,我知道這是一個不尋常的經驗。
最近在美國,大眾廣泛地討論著所謂的「死後經歷」和Seraphim Rose神父的觀點。他們主要是參考Lazar Puhalo的主張,他是「烏克蘭獨立(自治)教會的大主教」。這些議題相當廣泛,我並不打算深入去分析,其中有許多神學上和靈修上的謬誤,在此無法一一指出。
首先,我們應該留意,在Lazar”大主教”的書中,他不斷強調所謂的「離開肉體的經驗」是一種受到惡魔控制的狀態。就我所知,這些狀態有可能是昏迷所引起的後遺症,當然,昏迷也可能引起幻覺,然而,Lazar卻十分堅信「離開肉體的經驗」就是被惡魔的能量所掌控。
一般來說,Lazar所提出的神學立場大致無誤。在此,我們提出他的三個基本立場供讀者參考。
第一、離開了身體,我們就無法尋求靈性體驗,也無法活在上帝的國度中,因為,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聖殿。任何對「離開肉體的經驗」的討論,都是受了拉丁文化的經院神學和希臘文化的影響,蔑視了教會中神聖教父的教導。
第二、「離開肉體的經驗」都不是真實的,它是由惡魔所引起的幻覺,或者是由精神疾病引起的妄想。如果有人追求「靈魂離開肉體」的經驗,就是受到惡靈的啟發,將自己的想像和情緒投射在惡靈的世界裡。也就是說,這根本就是一種受惡靈控制的經驗。
第三、在教會裡,我們對教父們的體驗是一種「純理智」的體驗,在這種深度的體驗中,才能夠找到上帝的國度。
Lazar以這些神學觀點作為前提,強調這些「離開肉體的體驗」都是異教徒的神秘禮拜,例如:印度教、薩滿教,還有那些認為萬物起源為二元的理論,例如:摩尼教。
我們無法完全推翻這些神學論述或是Lazar所創造的神學主張,然而,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將所有「離開肉體的經驗」與基督宗教以外的經驗連結在一起,我們也可以用正教的觀點來看這些經驗。在此,我想提出幾個重要的觀點。
當西方人談到「離開肉體的經驗」時,他們將之與所謂的「死後經歷」連結在一起。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離開肉體的經驗」指的都是「已死的人又活過來」,他們並沒有考慮到「智慧」(nous)離開肉體的情形。
值得我們留意的是,Lazar”大主教”在提到「離開肉體的經驗」時,所引用的舊約雅歌和節錄自St. Gregory Palamas的文字描述的都不是「死亡的人」離開肉體的經驗,而是正教會所說的「出神」狀態。這兩種情況是截然不同的。雅歌中所說的「我躺著睡,我的心卻醒著」形容的是祈禱的狀態。而St. Gregory Palamas所寫的文字,主要是在說明:在肉體之外作用的「智慧」來自於惡魔,也來自於希臘人的點子,也就是說,古希臘人說的「出神」狀態是一種被惡魔掌控的狀態。Barlaam of Seminara認為,在祈禱的狀態下,「智慧」應該要在肉體之外作用,因為肉體是惡魔。然而,St. Gregory Palamas卻說,在肉體之外作用的「智慧」才是惡魔的作用,因為,「智慧」必須回到心中,唯有從心中出發才能到上帝那裡。根據St. Gregory Palamas的說法,「出神」並不是要讓「智慧」在肉體外作用,而是要讓「智慧」遠離心中的肉慾。「智慧」不是靈魂,「智慧」是靈魂的能量,根據Lazar”大主教”的翻譯,「智慧」是靈魂之眼。
我也觀察到,Seraphim Rose神父不斷強調「靈性經驗」與其他宗教中的「惡魔所掌控的經驗」有很大的差別。的確,在許多方面,他提出了關鍵性的看法。他認為有些人從超自然力的角度來詮釋這種現象,有些人從新教的角度,有些則是從無神論的角度,否認死後靈魂還會存在。還有人自認為是從”保守的正教”觀點出發,認為正教會對於死後的生命並沒有特定的教導。然而,Seraphim神父最後做了總結,他認為大眾在面對Moody的著作時,不應該抱持著很高的期待,他勸大眾應該從正教的傳統中去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在教父的著作中,有許多例子向我們顯示,有些特別的人確實依上帝的旨意死亡了,之後又起死回生。
在舊約和新約中所提到的起死回生的例子,並沒有向我們顯示,當事人在死亡期間究竟有什麼感覺。關於這一點,隱修士的文集中確實有提到一些。因此,我們不應該完全忽視這個事實。
誠然,我無法確信Seraphim Rose神父所提出的所有觀點都是正教會的觀點,我也不打算向大家鼓吹他的看法。當然,我也不認為Lazar”大主教”的觀點全都是錯的,我只是希望大家留意每個觀點的真確性。由於醫藥的介入與惡魔的干擾,大部分所謂的「死後經歷」都是來自於惡魔或生理作用,但是,還是有少部份的「死後經歷」是真實的,它們清楚向我們顯示死後還有生命存在。教父教導我們,在面對一個新的看法時,我們不該輕易地完全接受或否認,除非我們已經達到「神化」的境界(與上帝合一),而且,我們必須在上帝的啟發下,經過審慎的思考與洞察,才能做出最後的判斷。因此,在下面的章節,我們要探討一下如何才能對這些「死後經歷」進行審慎的思考與洞察。
Hieromonk Seraphim Rose: The soul after death, Platina, California, 1977.
Ibid. p.11f.
Ibid. p.16f.
Ibid. p.21.
Ibid. p.29.
Archbishop Lazar Puhalo: The soul, the body and death, Synaxis Press, Canada.
3.2 從正教觀點來看當代對於死後經歷的描述
3.2 Critique of these experiences from an orthodox point of view
要評斷這些死後經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些經驗並不尋常。我們往往用自己的推測作為基礎來評斷事情,讓自己陷入理性思考的束縛。或許我們當中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在活著的時候見到天使或聖徒,是一種情緒上的負擔,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由心理疾病而產生的狀態。如果有人以邏輯思考來看待這樣的事件,甚至,當精神科醫師針對聖人的視界進行研究時,就可能會妄下錯誤的結論。然而,在古老文獻中所記載的,或者在當代口述傳統中所存在的這些啟示,確實是值得我們信賴的。
我們必須留意,我們沒有權力去否認所有的「死後經歷」,因為,這些經驗遠遠超乎我們的猜想之外。然而,我們也必須非常小心,不可以任意相信任何一個「死後經歷」,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幻覺。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相信上帝所啟示的神聖文字,追尋救恩的道路,只要不是上帝的旨意,我們都應該遠離。然而,我們不應該一概的拒絕,就像某些新教徒那樣,他們認為人死了之後,靈魂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並且立刻「與上帝在一起」。我們也不應該像那些無神論者一樣,認為靈魂只不過是肉體的能量而已,在肉體毀滅之後,靈魂也會跟著消失。
在我們教會的傳統中,保留了許多關於「臨終或死後的生命」的文字。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討論了許多這方面的內容。在此,我只提出幾個代表性的例子供讀者參考。
在沙漠教父的教導中,我們讀到Abba Sisoes the Great臨終時刻的描述。從這段文字看來,這並不是一個「離開肉體的經驗」,而是一個靈修的體驗,因為,他的意識非常清楚,他還跟來到他身邊的那幾位說話。他逐一道出他身邊的那幾位的是誰。「看啊!Abba Anthony來了!」然後又說:「吟唱讚美詩的先知們來了!」「吟唱讚美詩的宗徒們來了!」每當他說一次,他的面容就變得更明亮。他還一度與身邊的天使對話,他說,這是來接引他的靈魂的天使。他祈求天使不要帶走他的靈魂,因為,他覺得自己懺悔得不夠,他想要留下來繼續懺悔。然後,他的面容像太陽一般散發著光芒,並且向眾人表示上主已經來到面前。此時,他交出了他的靈魂,整個空間充滿了光明也瀰漫甜美的香氣。
在Evergetinos這個地方,也發生了兩個驚人的例子,這兩個例子清楚地向我們顯示了死後的狀態。
第一個例子是關於出家僧侶Peter。他要去沙漠隱修之前「生了一場重病而過世了」。他見到陰間各種折磨的情景和處處都是火焰。他也見到很多在世間居於領導地位的人被吊起。有一位發光的天使保護著他,讓他不用陷入火焰包圍的區域。之後,他的靈魂又回到了他的肉體。「在他從死亡的長眠中醒來之後又回到肉體之中」,他向眾人描述他的遭遇,從此之後,他過著潛心懺悔的日子。
第二個例子是關於一位很想出家的人,儘管他的母親一直哀求他留下來,他還是離開了家,因為他想要拯救自己的靈魂。在他離家一陣子之後,他的母親過世了,於是他也生了一場重病,生命危在旦夕。在他生病的期間「曾經陷入昏迷,他還離開了肉體,被捉去面對審判」。他在那裡見到了他的母親,還有其他的有罪的人也在場。他的母親見到他時非常驚訝,於是問他怎麼會在這裡,她以為他已經去追尋拯救靈魂的夢想,成為一位出家僧侶。就在此時,他聽到有人呼喚他,有人要帶他走,於是「轉眼間,他回到肉體,從昏迷的狀態中甦醒,並且跟身邊的人講述他的經歷」。
下面例子中所描述的「死後經歷」,是在上帝的旨意下發生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該否認「死後經歷」,因為,它確實存在於教會的傳統中。
我想提醒讀者,如果我們無法區別各種「死後經歷」,而將它們一視同仁,就會犯下很大的錯誤。因為,它們有時候來自於特殊的心理狀態,有時候來自於撒旦的能量,有些則是來自於上帝的祝福與恩典。接下來,我想為讀者說明,針對這些不同的狀況,我們應該如何作區別。
我們應該留意,所謂的「臨床上的死亡」和「來到死亡門前」是不同的經驗。「臨床上的死亡」指的是某些被醫生判定已經死亡的病人,仍能靠著醫療儀器來維生。他們靠著各種設備來維持心跳,就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無法確定此人的靈魂已經離開肉體了。這是一種在死亡邊緣的狀態。而「來到死亡門前」的經驗與前者不同,通常,當事者意識清楚,他們可以說話,甚至有時候,他們並沒有發現自己的靈魂已經離開肉體。這兩種狀態不可相提並論。
另外,在靈魂要離開肉體之際,我們也必須對「真實經驗」和「當事者的幻覺」作區分。藥劑和醫療儀器的使用或特殊的病症常常導致幻覺(妄想或異常感覺),而真正的事件通常發生在有意識的時候。
Seraphim Rose神父曾說,那些寫下「死後經歷」的作者們都注意到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那些在靈性上保持著清明覺知的人,會見到死去的人或是屬靈的神聖人物。這代表了他們可以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在當事者的「真實經驗」和「幻覺」之間還有一個基本的區別,就是那些有「幻覺」的人往往見到的是還活在世間的人,而那些有「真實經驗」的人,卻會見到已經死去的人。
他們也注意到,那些擁有「真實經驗」而不是「幻覺」的人,他們所敘述的「死後經歷」,在內容上有很高的一致性,而在形而上的特徵方面,則具有較高的獨特性。
此外,「惡魔」與「神聖人物」的顯現也有大的區別。在許多例子當中,我們都會發現「惡魔」或「天使」的描述,在前文中,我們已經作過許多討論,這裡就不再回頭探討這個議題。
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將所有的「瀕死經驗」和「死後經歷」混為一談,我們也不該把這些經驗歸咎於單一的原因,這樣才不會曲解了事實的真相。
Rose: ibid. p.12.
The sayings of the Desert Father: Sisoes, 14, p.180, Mowbrays, London, 1975.
Evergetinos, op. cit. p. 80f.
Ibid. p. 15.
Rose, op. cit. p.15.
3.3 對死後經歷的洞察
3.3 The discernment of experience
前文已經帶領大家共同研究了如何洞察和辨識這些「死後經歷」。我們正教徒因為擁有生生不息的傳統,因此,在這個議題的研究上擁有許多優勢。
使徒約翰的書信就給了基督徒很好的建議:「親愛的,一切的靈、你們別都信了﹔總要察驗那些靈是不是出於上帝。」(約翰一書4:1)
在正教的神學裡,我們十分強調洞察力。只有當人們擁有上帝的恩典時,才能獲得敏銳的洞察力。真正的神學是要能夠清楚分辨不同的「靈」,究竟它是來自於上帝,還是來自於撒旦。因此,能夠對各種思想與情境深入洞察、清楚分辨的神學家,才能夠成為一位真正的「屬靈父親」。
事實上,教父們明白地教導我們,擁有成熟的洞察力的先決條件,就是要保有「靈性知識」並且過著「靈性生活」。Maximus the Confessor曾言:「自制可以帶來沉著,而沉著可以帶來洞察力。」
神聖的教父非常強調「洞察力」的重要性,因為,它與真正的「靈性知識」關係密切。根據St. Diadochos of Photiki的說法:「真正的知識所散發的光芒,是擁有正確無誤辨別善惡的能力。」St. John of the Ladder曾說:「洞察力是黑暗中的亮光,是旅人迷途上的回家之路,是盲人的光明與啟發,一個能夠洞察善惡的人,能夠尋獲健康,摧毀病痛。」 事實上,St. Antony非常肯定「洞察力」的價值,他曾說:「有些人藉著苦修的生活砥礪自己,使自己更謙卑,然而,如果欠缺了洞察的能力,就會讓自己『遠離上帝』」。
由此可見,「洞察力」是上帝的恩典,它與人類的靈性狀態有緊密的關係。St. John of the Ladder說,對於那些剛開始體驗靈性生活的人來說,洞察力是真正的內在知識,在邁向完美的路途中,我們要能夠正確無誤地分辨什麼是「真正的善」,什麼會「違逆善的本性」。因為,「洞察力」與「靈性知識」關係十分密切,「靈性知識」來自於神性啟示,它散發的光芒甚至可以為別人照亮黑暗。
上文中關於「洞察力」的討論,是為了要告訴讀者,想對「死後經歷」作正確的判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些偉大的、屬靈的教父們擁有獨特的天賦,能夠明晰深度的真理,而不只看到事物的表象。他們能夠分辨哪些是不健全的心理狀態所導致的幻覺,哪些是受惡魔控制的狀態,哪些是上帝與聖徒的顯現。這就是為什麼,「瀕死經驗」和「死後經歷」的領域確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研究課題。
然而,我們還可以從一些外在的特徵來審視「死後經歷」。基督提到有一些「假的神言人﹔那種人到你們這裡來,打扮得像羊,裡面卻是勒索的狼」。因此,基督建議他的宗徒們「從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來。」「好樹不能生惡果子,壞樹也不能生好果子。」(馬太福音7:15-18)
因此,我們應該著重在「所生出來的果子」。如果經歷了某種情境之後,內心感到無比的平安和祥和,就代表這個情境來自於上帝,然而,如果內心感到騷動不安,就代表它是來自於魔鬼。同樣地,如果心中被傲慢的情欲所佔據,也代表它是來自於魔鬼。如果有人在擁有「死後經歷」之後變得傲慢,就代表這個人受到惡的能量所控制,如果此人變得更謙卑,而且總是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什麼,就代表這個人受到上帝的恩典與啟發。
因此,我們應該依據當事人在擁有「死後經歷」之後的生活狀態來作衡量。下文中的兩個在Evergetinos發生的事例,可以向我們印證這個事實。
有一位名叫Peter的出家僧侶,他死後見到陰間駭人的景象。在他起死回生之後,意識到這一段經歷的意義是為了讓自己好好懺悔。當他在陰間的時後,有一位天使幫助他脫離了火焰,並且跟他說:「走吧!好好省思接下來的生活應該怎麼過,要提高警覺!」確實,Gregory Dialogos說,上帝以其美意讓他經歷了這次的「死後經歷」,「這是為了讓他不要落入永遠的死亡」。確實有些起死回生的人,在經歷了陰間的情境之後,卻沒有更加反省,而是更加造罪。「他們仍舊積習難改:他們對於惡還是沒有抵抗力」。
還有另一位僧侶,他在陰間見到自己的母親因罪而接受審判,所以,在他經歷了死亡又回到世間時,把自己封閉在陋室中「不斷懺悔和後悔之前因為無知所造的罪」,一心只想得到救恩。他懺悔過度,不停地流淚,心中懷有強烈的悔恨。人們見到這樣的景象,都勸他休息一會兒,以免流淚過度而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在經歷了死後的情境之後,沒有人能夠無動於衷或是完全沒有悔意。如果擁有「死後經歷」的人是一個傲慢的人,就算這個經歷不是來自於惡魔,而是來自於上帝的啟示,他也無法領受。這樣的經歷有可能使他犯下更大的罪,並且受到更大的譴責。
在前文中曾與讀者分享我所敬愛的Gerondas都主教的例子,我可以跟各位擔保,他只向我們敘述過一次他的「死後經歷」,從此之後,他不曾向任何人提起。不過,這個事件對他影響至深,使他獲得了更大、更深的懺悔。從那次經歷之後,他不再評斷任何人,他覺得自己在這次的經歷中接受了上帝的審判。有一次,我對他說了一些不敬的話,當時的他正在為自己的罪深深地懺悔。他感到生氣,因為,我給了他一個評斷人的機會,他必須對我做出批評,這使他心中純淨的「智慧」受到干擾。他不斷告訴我,如果上帝治癒了他的心靈,允許他再主持聖禮儀,他不但不會向大眾佈道,還會走向為佈道者而設的寶座並且說:「求主憐憫我這個罪人。」他已經達到了深度的謙卑與懺悔的境界。這就為什麼,我深信這個經歷已經與他整個靈修與苦行生活結合在一起,並且,帶領他的生命走向一個非常神聖的結局。
在許多情形下,我們都很難瞭解當下情境的真實意義,我們必須遵從神聖教父的建議,向那些擁有真實經驗並且過著真正的靈修生活的人請教。世間的精神科醫師或是科學家對於這些情境並沒有真實的瞭解。他們雖然可以猜想出還有某些事物超越了我們目前的生活,但是,他們無法針對每個情境下正確的診斷。
讓我為這個主題作一個總結。一個瀕臨死亡的人,可以感知到先前從來不知道的事實。我們都認為,我們眼前所見到的就是真實的生命,然而,還有另一種純理智的、真實的受造物存在。因此,在有形的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存在,這是一個無法用感官知覺或理性思考來瞭解的世界。因此,那些被導向死亡的人,就是被導向真實的境界。執著於感官知覺的真實,而將自己囚禁在感官的世界中,就會使自己偏離真理。
我們不該將人類的「智慧」浪費在那些漫無目的的事務上,也不該讓眼前的各種情境蹉跎了我們的人生。我們應該讓內心的「智慧」不停地、完完全全地專注於上帝,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時時反省自己的罪。我們不該將「智慧」放在那些所謂的「超自然狀態」上面。就算有人曾經有過超自然的經歷,也不該讓自己停頓在這個點上。聖徒擁有純淨的「智慧」,就算他們與上帝同在,也會不斷見到自己的缺失。在出家神父Sophrony的著作中提到:「我們應該見到如實的祂。」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智慧」儘管與上帝非受造的光緊緊結合,並且見到了其他神聖的情境,然而,「心」絕對不能被各種經歷干擾,而是要一心一意反省自己的罪愆與過失。
St. Issac the Syrian曾說,一個有資格見到真正自我的人「比一個有資格見到天使的人更偉大」。一個能夠看見自己的罪的人「比一個能夠用祈禱讓人起死回生的人更偉大」。
如果我們不曾擁有靈性知識,不能夠喚醒那個「死去的自我」,使他擺脫情欲與罪,就算我們見到了天使,或者讓人起死回生,也是沒有益處的。上帝允許我們暫時旅居世間,就是為了讓我們懺悔,這樣才能嘗到「在上帝的國度裡」的滋味。
Ibid. p.22.
Maximus the Confessor: 2nd century on love, 25, Philok. 2, p.69.
Diadochus of Photiki, op. cit. 6, Philok. 1, p.254.
John of the Ladder, Step 26, CWS p.248.
Saying of the Desert Fathers, Anthony the Great 8, p.2.
John of the Ladder: Step 26, CWS p. 229.
Evergetinos, op. cit. p.81.
Ibid, p.87.
Isaac the Syrian: Ascetical Homilies 64, Holy Transfiguration Monastery, Boston, p.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