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書籍:死後的生命 Book: Life after Death

09. 永恆的生命 Eternal Life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當基督第二次來臨、最後的審判結束之後,就會展開永恆的生命。對人們來說,永恆的生命永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地獄」。St. Maximux the Confessor說「天堂」就是永恆的幸福,「地獄」就是永恆的不幸。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說,二者都是「永恆的存在」,只不過依據人們不同的狀態,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而已。

基督在談到即將來臨的「審判」時,也談到了「永恆的生命」。「這些人必往永世的刑罰裏去;那些義人呢,必往永世的生命裡去。」(馬太福音25:46)這段話告訴我們,死亡對於人們而言並不是一個句點,就算審判也不是,在那之後生命仍會繼續。罪人在審判之後並不會被消滅,他們會永遠活著。他們會在神性恩典中被燃燒著,這是他們「自由意志下的抉擇」所招致的後果。

儘管,地獄裡的生命也是永恆的,然而,當我們說「永恆的生命」時,通常指的是活在基督體內的永恆生命。因此,我們將「遠離上帝的狀態」稱作「死亡」。基督說:「認識你獨一無二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遣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17:3)由此可知,認識上帝、與耶穌基督合一,就是「永恆的生命」。

與此相關的,還有基督說的這段話:「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聽我的話,而信差我者的,有永生,不至於受定罪,乃是已經從死裡越到生裡來了。」(約翰福音5:24)世俗的生命才是死亡,唯有超越死亡並且與上帝合一才是真正的生命。

「永恆的生命」與「人類的救恩」和「與上帝的光榮合一」緊密相連。保羅宗徒為了上帝的榮耀,忍受了一切辛苦與試探,他在寫給門徒提摩太的書信中,記下了這段回憶:「故此我為蒙揀選的人之緣故就堅忍著一切,使他們也可以得到那在基督耶穌裡的拯救同永世的榮耀。」(提摩太後書2:10)同樣的,彼得宗徒也說:「那賜萬般恩惠之上帝,就是曾在基督裡召喚你們進入他永世之榮耀的,必在你們暫時受苦之後,親自重立你們,使你們堅固,叫你們強健,給你們立定根基。」(彼得前書5:10)

由此可見,「永恆的生命」大多用來指稱「人類與上帝的合一」,還有「人類參與上帝非受造的光」。關於這一點,下文將會有更深入的說明。

在說明之前,我想要請讀者特別留意,罪人的生命和地獄也是永恆的,因為,藉由上帝的恩典,罪人的靈魂也會繼續活著。然而,本章所說的「永恆的生命」主要是指救恩論所說的「永恆生命」,也就是一種與上帝的榮耀結合在一起的生命。

在本章的內容中,我們將會與讀者共同探討三個重點。第一、何謂上帝的永恆國度?第二、「受造物重獲新生」究竟是什麼意義?第三、在天堂裡,正直的人的生命將會繼續邁向更完美的境界,永不止息。

9.1 上帝的國度

9.1 The Kingdom of God

 在本書的另一個章節中,我們曾經對所謂的「天上國度」做了全面性的詮釋與分析,在下面的章節中,我不打算重複之前的內容,我想要與讀者談談上帝的國度中的情況。讓我們先來簡單認識幾個重要概念,我想要請讀者將這些概念牢記心中。

在聖經和教父的著作中,「上帝的國度」、「天上的國度」、「天堂」和「永恆的生命」這幾個名詞意義都很相近,它們幾乎可以算是同義詞,指的都是人們與上帝的光榮合一。當人們還活著的時候,這樣的「合一」就已經展開,當人們過世之後,它還會繼續下去,直到基督第二次來臨時,才達到圓滿的境界,此時,人類的肉體也會復活。

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提到上帝的國度時曾說,天上的國度是「擁有了上帝本人」,這樣的形容真是深刻又貼切。誠然,人類終能見到天國裡豐厚的榮耀之寶。那些與上帝合一、達到神化境界的人,將是「見到這榮耀的那一位」。

「與上帝的恩典合一」就是「身在天上國度」。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還說:「天上的國度就是與聖靈結合」。當基督第二次來臨時,基督會出現在我們面前,祂將會是「我們最親密、最貼近的耶穌基督王和上帝」。那時,基督的光芒照耀在聖徒身上,每一位聖徒也會在祂體內發光,然後,人們就會與這位國王在一起,這就是天國的異象,也是參與天國的情景。

請容許我引用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的文字,因為,我無法用其他的言詞來代替。對於正直的人而言,天上的國度就好像「隨時隨地,眼中都只見到那位世界的王,他會出現在每一個人面前,每一個人也會出現在他面前,他會在每個人體內散發光芒,每個人也都會在他體內散發光芒」。

由此可見,所謂的上帝的國度其實是基督和教友之間的相互交流。基督會住在正直的人體內,並且榮耀他,而正直的人也會被基督的榮耀照亮,並且與此充滿神性的、非受造的光芒交融在一起。

上帝的國度與世間的事物截然不同,它是非受造的,它一直沐浴在上帝的榮耀中。在此,我想要特別說明,因為,現今社會上充斥著各種關於「上帝國度」的詮釋,如果我們誤解了「上帝國度」的真正意義,對於我們的靈性生活和世俗生活,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被扭曲的神學思想也會敗壞人民的道德。

Grete的主教St. Andrew教導我們,上帝的國度就是「看見上帝,也被上帝看見」。還有,St. John of Damascus在提到基督顯聖容(這是基督對於上帝國度的體驗)時,告訴我們:「在來世的生命中,我們將會一直與上主同在,看著基督在神性的光明中閃閃發光」。

關於「非受造之光」,許多教父都曾提出相同的觀點,其中,St. Gregory Palamas所提出的神學觀點是獨一無二的傑作。St. Gregory Palamas在談到「來世生命的完美境界」時,引用了傳福音者約翰的話,他告訴我們,當基督顯現在我們面前時,如果,我們已經成為上帝的兒女,就會發現自己與祂十分相似,「我們將會看見上帝的光明,並且沐浴在此光中,基督的榮耀就像日出破曉一般,照耀著我們,使我們與祂一同發光」。聖徒將與基督的光明一同閃耀。因此,上帝的榮耀也會成為正直的人的榮耀。唯一不同的是,上帝的榮耀之光是自然的,而人們的榮耀之光是憑藉著上帝的恩典而有的。

儘管,每個人擁有的榮耀,會依據個人的靈性狀態而有不同,在天上國度中卻是人人平等,沒有階級之分也沒有師徒之分。在上帝的國度中,「師徒之間的區分已經不在」。

教父還強調,不用等到來世,在目前的世間生活中,就可以開始體驗上帝的國度了。「此時此刻」就可以開始享有這份祝福。

關於這個議題,我想要在此劃下句點,因為,讀者在本書其他章節中,可以找到更多、更詳盡的分析與說明。我想我必須再一次請讀者留意,我們所說的「上帝的國度」指的是「與上帝非受造的恩典結合為一」。人們可以分享這恩典之光,獲得上帝的榮耀。因此,我們可以說,上帝的榮光在天上的國度裡無所不在。

SC 129, p. 348-350.

SC 104, p. 22.

SC 122, p. 222.

John of Damascus: The Orthodox Faith, Bk. 4, ch. 27, FC 37, p. 406.

Gregory Palamas: Works, EPE 11, p. 446(GK).

Isaac the Syrian: Ascetical Homilies, p. 140.

Maximus the Confessor, 4th century on love, 78, Philok. 2, p. 110.

 9.2受造物重獲新生

9.2 The renewal of creation

教會明白地教導我們,上帝創造了萬物,萬物是上帝的傑作。儘管,人類的墮落使萬物變得腐敗,然而,萬物終將擺脫腐敗。

在教會的傳統中,我們比較常談到「受造的」,而比較少談到「自然生成的」。「自然生成的」大多指與生俱來的自然產物,而「受造的」指的是原本並不存在,但是卻被創造出來。因此,在教會中,我們不會將事物歸為自然之上的(形而上)或是自然的(形而下),而是將他們歸為受造的或非受造的。就「非受造物」而言,它的受造不具起點也不具終點。「非受造物」是自存的,「受造物」在世上有一個受造的起始點,因此,就「受造物」存在的本質而言,應該要有一個終點,然而,上帝卻希望「受造物」能夠變得不朽。

「受造物」與「非受造物」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除了「神人基督」之外,他們之間完全沒有任何交集。神性與人性在基督的位格中合一,也就是說,基督將「受造物」與「非受造物」結合為一體。

Maximus the Confessor告訴我們,唯有那無限的存有、全能的造物主,是絕對的、純粹的、獨一無二的、安定的。在非受造的存有(也就是上帝)體內,找不到任何的合成物。上帝並非由任何更小存有物組合而成。相反地,上帝依照祂非受造的旨意,創造了一切受造物,並且守護著他們。上帝這超凡的旨意就是「萬物的救恩」。

為了使讀者有更清楚的瞭解,在此,我想要請讀者留意,「受造物」一詞包括了天使、惡魔、人類和一切非理性的生物。「受造物」一詞指的是「萬物」,無論是有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我們都知道,上帝首先創造了純理智的世界,然後,又創造了感官、物質的世界,然後才創造了人類,而人類成為理智世界和感官世界的連接點。因此,人類可以說是一切受造物的總結,是整個宏觀世界的縮影。就人類的價值而言,我們可以用一種更貼切的方式來形容,人類是小宇宙中的大宇宙。

就此而論,當我們談論「受造物」和它的「重生」時,我們指的多半是那些「物質界的」和「非理性的」受造物,在來世的生命中,它們將會藉著上帝的恩典而重獲新生。在我們的研究當中,這也是令我們感興趣的部份。

聖經提到了受造物的墮落與腐敗,也提到了它如何擺脫它們。在保羅宗徒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有一段十分經典的文字。這段文字非常重要,在下文中,當我們進一步談論此主題時,這段文字將會對讀者有極大的助益,因此,我想要將整段原文引用如下。

「被創造之物熱切等候著上帝兒子們之顯示出來。被創造之物服在徒勞挫折之下,不是自願的,乃是因那叫它服在指望中者的旨意;因為被創造之物還直盼望得自主,脫離敗壞之奴役,而進入上帝兒女們之榮耀之自由。我們知道,所有被創造之物都一同歎息,同受產難,直到如今。」(羅馬書8:19-22)

從這段文字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幾個重點。第一、保羅將感官界和物質界的受造物稱作「被創造之物」,而不是「自然物」,因為,它們與造物主的存在緊密相關。因此,它們並非哲學家所說的不朽之物。第二、受造物並不是自願走向腐朽,因為,由於人類的墮落,使得受造物沒有自由意志,無法自主。第三、受造物與人類一同歎息,同受產難,還一直盼望著自由。第四、受造物熱切等候著上帝的兒女。既然,人類是受造物敗壞的主因,那麼,受造物必須藉由人類才能重獲新生。當然,這裡所說的「人類」,指的是上帝的兒女。第五、終有一天,受造物會脫離敗壞之奴役,而進入上帝兒女之榮耀之自由。這代表了,當人類與上帝的榮耀合一時,一切受造物都將分享這份祝福。

這段文字向我們顯示了教會對於「生態問題」和「受造物的重獲新生」的看法。墮落的源頭,是人類的叛逆和不順服,而重獲新生的源頭,是上帝的兒女,就是那些達到神化境界(與上帝合一)的人。上帝的兒子將會使它重獲自由、重獲新生。事實上,若是有人類作為媒介,上帝的恩典也可以使其他不具理性的受造物得到轉化。如果遠離了神人基督,如何努力追求都是徒勞無功。

與基督合一的人,是一個全新的受造物,這就是為什麼他會進入榮耀之中。彼得宗徒說:「所以人若在基督裏,他就是新創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17)彼得宗徒在提到末日的時候,並沒有說會有一個終極的、全面性的毀滅,而是提到了新的重生和轉化。「然而照主所應許之恩,我們所期待的乃是新的天新的地,其中有正義住著的。」(彼得後書3:13)從這段文字中,我們會發現,彼得宗徒提到的是「受造物的重生」而非「受造物的全面性毀滅」。在下文中,我們在研讀教父的教導時,還會針對這個主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我們應該仿效教父的做法,在研讀聖經的文字時,特別留意「受造物是如何墮落的」,還有「受造物的重生代表了什麼意義」。在進行討論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要常常回頭省思上文中羅馬書的那段文字。

首先,我們來談談受造物的墮落。

St. Gregory of Sinai曾說,最初,受造物被創造出來時,是一種不朽的狀態,然而,卻因為亞當的墮落而變得腐敗,因此,受造物的腐敗並非出於自願。關於這一點,St. Mcarius of Egypt採用了一個美妙的意向來向讀者說明。他說,就好像國王被捕時,他的隨從和僕人也會跟著被捕。同樣地,亞當是一切受造物的國王和主人,亞當墮落的時候,一切受造物也都追隨他走向墮落的境地。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用一種美妙的方式,呈現了亞當墮落之後一切受造物也陷入腐敗的悲劇中。他寫到,在亞當被趕出伊甸園之後,受造物對於人類懷著憤怒情緒,也不願再順服於他。太陽不願再照亮大地,月亮不願再照亮夜空,星星不願閃耀光芒,河水不願奔流,春天也不願降臨。氧氣不願供人類呼吸,所有動物都與人類作對,因為,人類已經失去原有的榮耀。天想要坍塌在人類身上,地也不想承載人類。就在此時,上帝以慈愛介入其中,上帝讓祂的兒子取得肉身,來到世上轉化一切。祂約束受造物的行為,抑制他們反對人類的衝動,祂等待著有一天,當人類重返屬靈的不朽狀態時,一切受造物也會擺脫腐敗,與人類一起重獲新生,獲得屬靈的不朽狀態。

既然,受造物因為人類的墮落而墮落,他們也必須藉由人類與上帝合一才能重獲新生。此外,人類是純理智世界與感官世界的橋樑。

如果仔細研讀前文中引用的聖經文字和教父著作就會發現,受造物可以藉著人類的復活和重生而擺脫腐敗、得到修復。正教會的傳統也蘊藏著這樣的思想。接下來,我想要為讀者介紹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對於「受造物重獲新生」的教導。

上帝創造萬物是「從無生有」。我們可以從這個觀點出發來研讀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的教導。既然,上帝從「無」中創造了萬物,那麼,祂應該不會讓受造物(包括那些不具理性的受造物)又被毀滅。讓萬物被創造出來又被毀滅,這是不合理的。此外,所有提到「新天地」的聖經文字都有提到受造物會擺脫腐敗、重獲新生。由此可知,受造物並不會有終極的、全面性的毀滅。

關於這一點,St. Symeon the Theologian也曾教導我們,上帝先創造了不朽的受造物,然後,才創造人類。同樣地,受造物將會先獲得重塑和轉化,然後,人類腐朽的肉體才會復活,「變回原本屬靈的永恆狀態,並且生活在一個不朽的、永恆的、屬靈的地方」。

在此,他提到肉體的重生,還有受造物的重塑和轉化。他也提到當基督第二次來臨時,人類會復活,並且變得屬靈,也會住在一個屬靈的、不朽的住處。這顯示了我們之前所說的,上帝並不會在創造萬物之後,又看著他們毀滅。

St. Symeon將「肉體的新生」和「受造物的革新」連結在一起。肉體藉由復活而重獲新生,「天地萬物,也就是一切受造物,也會從腐敗的奴役中得到釋放和重生」。而且,不僅僅受造物會獲得新生,「它們的一切組成元素也會在來世的光明中與我們結合」。由此可知,不僅僅是人類,受造物也將與上地的光明結合為一。上帝給予受造物生命與存在,受造物也會與上帝的能量結合,並且得到改變與轉化。

St. Symeon提出一個很好的例子向我們說明。如果工匠把一個生鏽的銅器放入火中,鏽會脫落,而銅器也會變得煥然一新。受造物也是如此,儘管人類的罪已經玷污了受造物,造物主可以將受造物置入火中,「它們將會被分解為最初的樣貌,變成又新又亮的基本元素」,它們看起來,將會與今日的樣貌完全不同。

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堅稱,當上帝賜給人類新生、使人類獲得不朽和屬靈的狀態的時後,「也會使一切受造物得到轉化,變成一種超越時間和物質的狀態」。受造物不再是物質的狀態,並且會變得永恆。它將會隨著人類的轉變,「與人類一起」獲得全面性的轉化。

這是非常重要的。我曾聽某位神學家說,他認為受造物所在的大宇宙並不會重獲新生,它們只會在人類體內得到轉化,因為,人類是一切受造物的縮影。這樣的說法並不符合聖經所說的「受造物脫離腐敗重獲自由」,St. Symeon也說受造物會「與人類一起」重獲新生,而不是「在人類體內」重獲新生。

我們會發現,在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的觀點中,找不到絲毫千禧年主義的思想成份。千禧年主義描繪的是一種世間的狀態。關於這一點,我必須加以說明。St. Symeon指的世界,並不是受造物所感知的物質世界,而是一個屬靈的世界。

St. Symeon認為,「受造物的更新」指的並不是「回到亞當還沒有犯錯之前,伊甸園中最初的狀態」。當初,在伊甸園中,亞當還是一個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改變的人類,他還需要接受培育、獲得成長。然而,亞當在復活之後,已經成為一位屬靈的人,就好像保羅宗徒所言:「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哥林多前書15:43)亞當會變得屬靈,而且不需要進食,所有受造物也會像他一樣,憑藉著上帝的能量重獲新生,「進入一個非物質的、屬靈的世界,那裡超越了一切的感官知覺」。這個世界和之前上帝為了滿足亞當的需求而創造的世界不同,它並不屬於物質界。受造物會變得屬靈,人類也將擁有超越形體限制的肉體,「活在超越感官界的感官界中」,並且「超越語言的極限,達到無可言喻的境界」,並且擁有他的「住所」。

很顯然地,這段文字提到了一個「屬靈的住所」,那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屬靈的人將會住在那兒。St. Symeon不斷提到這樣的住所,因為萬物都將變成伊甸園,和人類一起改變、一起重生。

為了使讀者有更清楚的瞭解,St. Symeon在著作中提出了很多例子。他說,萬物都將變得屬靈,充滿神性,變成「另一個屬靈的伊甸園和天上的耶路撒冷」。那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美麗園地,超越了人類的理解力,就好像,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都閃耀得更燦爛,世間萬物都閃耀著光澤,充滿了美麗、怡人的光彩。在此,我想要引用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的原文:「地上的世界在重獲新生後,將會變得無比美麗,草木蓊鬱、百花齊放,散發鮮明的色彩,一切都在屬靈的環境中盛開著。」「照主所應許之恩,我們所期待的乃是新的天新的地,其中有正義住著的。」(彼得後書3:13) 這段文字談到了,世間與天上的事物將會以一種超越感官界的方式融合在一起。St. Symeon巧妙地描述著這樣的情景:「世間肉眼可見的事物將會受到轉化,並且,它們會與天上的、肉眼不可見的、超越感官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當世間與天上的一切事物憑藉著上帝的恩典結合為一時,「正直的人將會接收這新興的大地萬物,而順服於上帝、受上帝祝福的人,將會繼承這些大地的財富」。

從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的教導中,我們可以得知,「永恆的生命」和「受造物的重生」的意義是,人類將會得到轉化,並且活在一個屬靈的地方。其他受造物並不會消失,它們也會得到轉化、重獲新生。

聖山的St. Nicodemus也曾提及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的教導,他採用了一種更簡明、更有邏輯的方式來詮釋。他的教導與我們之前討論的神學內容不謀而合。St. Nicodemus談到正直的人未來的喜悅。為了使讀者有更深入的瞭解,我想要繼續說明。St. Nicodemus他寫到:「各位聽眾,請特別留意,當基督第二次來臨的時候,世界將會更新,變得比現在更美麗、更明亮。世界的一切元素都會得到淨化,它們將會脫離腐敗,變得比火更耀眼,然而,它們並不會燃燒,因為,熱都將進到地獄裡面去。天空中的一切黑暗和烏雲都會消失,空氣將會變得潔淨、清新。水將會像鏡子和水晶一般清澈透明,閃耀光芒。同樣的,大地也將得到淨化,在土地裡一切髒污和有害物質都會消失。一切負面的、困擾的、不健康的事物,例如:火的熱氣、水的寒氣、天空的黑暗、夏天的炙熱和世間一切污穢的事物,都會被趕進地獄的無底深淵,卑鄙的罪人將會陷入更大的悲慘命運中。因此,世間只會留下被淨化的元素,那些都是無害的、美好的,世間將會變成另一個伊甸園。

同樣的,天空、太陽、月亮和星星都將散發著美妙的光亮,那將比現在更明亮七倍,就如同Isaiah所言,他希望星星的光芒能夠如同太陽一般,而太陽的光芒能夠比現在更明亮七倍,就好像將太陽七天的光亮集中於一日。而它們也都將靜止不動,因為,它們之前是為了人類的福祉和萬物的生滅而運行,當人類復活之後,它們就不再運行。就如同當初受造時的情景一般,太陽會靜止在東方,月亮會靜止在西方,星星會靜止在別處。四季將不再更迭,冬季與夏季都會消失。黑夜也會消失,只剩下永恆的時間和永不止息的幸福與喜悅。萬物都將順服於神的旨意,因為正直的人將會享有更大的榮耀,他們將會因自己豐饒的善行而獲得諸多回報。」

即使是現在,我們也能夠體驗到未來萬物重獲新生的情景。就好像有些人在現世的生命中,就能見到上帝的光榮,達到未來受造物轉化後的完美境界。如果一個人擁有光明的智慧,就不會受限於受造物,他們能夠在受造物體內看見上帝非受造的恩典與能量,那是受造物內在最基本的原則。當一個人可以清楚感知到體內蘊藏的上帝恩典,那就是復活,也是萬物更新後的狀態。對於此人而言,萬物都是如此美好。關於這一點,從聖徒對於「美好萬物」的描述就可以得到印證。人類是受造物的中心,藉由人類,上帝非受造的恩典可以傳遞至那些沒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受造物身上。因此,從許多聖徒的傳記中,我們會發現,就算是野生動物也會順服於聖徒。從聖徒死後遺留的聖肢骨,我們也可以看見,未來受造物是如何轉化與改變。

同理可知,基督取得肉身,讓世間受造物重獲新生。基督給予我們轉化的機會,還有對於未來新生的熱切盼望。在教會中,我們不只擁有新生命的徵兆,我們還有清楚的證明。

Ibid. 9, p. 101.

Thalassius, First century, 61, Philok. 2, p. 310.

Gregory of Sinai, 137 texts, 11, Philok. 4, p. 214.

Macarius of Egypt, Homily 11, 5, CWS p. 92.

Ethical treaatise 1, ch. 2, SC 122, p. 190.

Ibid. ch. 3, p. 204.

Ibid. p. 206.

Ibid. ch. 4, p. 208.

Ibid. p. 210.

Ibid. p. 212-214.

Ibid. p. 218.

Ibid. p. 218-220.

Ibid. p. 220.

Nicodemus the Hagiorite: Ethics of the Christians, Thessaloniki, 1974, p. 398f (GK).

9.3不斷進步的來世生命

9.3 The continuing development in the age to come

 永恆的生命並不是一種靜止不動的狀態,它會不停向前邁進,這就是為什麼聖徒與上帝之間,擁有越來越緊密的結合。聖經與教父的傳統也不斷強調這個事實。

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兩方面神學架構來說明。第一、人類是模仿上帝的樣貌而造成的。「模仿上帝的樣貌」代表了對於上帝形象的不斷追求。這段話也代表了完美的境界是永無止境的,因為,完美的狀態代表的是完全與上帝相同。第二、承接第一點的內容,我們要探討「受造」與「非受造」之間的區別。「受造物」永遠不可能成為「非受造物」。「受造物」只能不斷向「非受造物」的境界邁進,它在本質上不可能轉變為「非受造物」。基於這個理由,受造物會不斷進步,對於完美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

聖徒見到了上帝的異象,他們非常瞭解,自己的本性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變化無常,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墮落。他們說,若是與「非受造」的事物相比,「受造物」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微不足道。因此,那些曾經見過上帝的人,就會瞭解什麼是受造物的腐敗和死亡,就好像亞伯拉罕曾說:「我是塵土爐灰」(創世紀18:27)。

在聖經許多章節中,都曾提到對於完美境界的不斷追求,它們都使用了「現在進行式」的動詞。例如:要一直懺悔、要不斷警覺。這些詞語都顯示出一種動態,那是一種已經在生命中展開的、不斷進步的過程。

啟示錄曾告誡我們:「義的讓他仍舊行義;聖潔的讓他仍舊聖潔。」(啟示錄22:11)不只在現在的生命中必須行義,在來世的生命中仍需如此。只要是願意懺悔並且達到了淨化的境界的人,就會在神聖的境界中追求進步,在恩典中邁向恩典。一個人越能體會見到上帝光榮的喜悅,就會越盡力追求進步。

這就是道德的道路。道德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因為,只有心生厭倦才會想要停下腳步。同樣的,道德是聖靈的果實,我們的道德永遠不及基督的完美,因此,道德的完美是永無止境的。由此可知,懺悔也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必須時時自省與懺悔,這樣才能更讓我們的本質變得更像基督。

St. Gregory of Nyssa堅稱「道德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一切由外相來衡量的完美,都是有限的,它必須仰賴度量衡。然而,靈性上的完美,或者說道德,是無限的。「關於道德,我們已經從宗徒的教導中得知,它在完美上的唯一『限制』就是『它是無限的』。」道德的美好是無止境的,是無邊無際的。St. Gregory特別引用了保羅宗徒的話,來加強這個觀念。「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或是已經得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抓得著我之所以也被基督抓著的。弟兄們,我不以自己為已經抓得著了。只有一件;我就是忘了背後的,盡全身之力去追求前面的事,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呼召我向上去得的獎賞。所以我們凡是長大成人的,總要存著這個意念。」(腓立比書3:12-15)保羅宗徒覺得自己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是被基督抓著的,他竭力追求,卻一直沒有到達終點。

St. Gregory of Nyssa引用了這段聖經的話,告訴我們,保羅宗徒在追求道德的路上竭力奔跑,盡全身之力去追求前面的事,向著標竿直跑,從未感覺自己達到了終點,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停下腳步,終止這段旅程。須臾遠離道德就是惡,就好像,生命的終點就是死亡。上帝身上完全無「惡」,上帝是先天的純善、至善。因此,神性是無限的,是無邊無際的,是永無止境的。實踐道德就是與上帝合一。那些擁有善良本質的人,擁有實踐道德的渴望,而善良本質是無限的,是沒有終點的,渴望實踐道德的人不會想要參與惡的事物。因此,道德的唯一「限制」就是「它是無限的」。「道德的唯一『極限』,就是它沒有任何極限」。

我們現在的狀態,會延續到來世的生命中,當人們認識上帝越深,心中對上帝的渴望也會越深。愛得越深,就會認識上帝越深。認識上帝越深,又會激起心中更多的愛和渴望。

St. 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說,我們「目前心中認識的、感受到的」聖靈,並不是最完美的、圓滿的狀態,但是,它會激起心中對上帝的、更熱切的渴望。目前對上帝的體驗,並不會使人們獲得內心的平靜,而是會像火一般燃燒著。因為,此時心中「智慧」會對上帝升起源源不絕的愛與渴望,這種愛和渴望的感受是無法衡量的,它不停地催促著人們「向前去追求上帝,讓人永遠不會覺得厭倦」。

因此,完美的境界是無法衡量的。那是一種對於上帝的永不止息的愛,是一種燃燒著的渴望。人們不該有任何倦怠。因此,教父對於「完美的境界」下了這樣的定義,「永遠無法到達的完美狀態才是真正的完美」。

教父在教導「永恆的生命」和「上帝非受造的光」的時候,都會談到一種不斷進步的狀態。St. Maximus Confessor提出了心中的渴望不停地被滿足的狀態,那是一種「動態的穩定狀態」。根據St. Maximus Confessor的說法,「神化」的境界就是「與上帝相像」(成為上帝的肖像)或是「與上帝合一」。他認為「與上帝合一」的狀態就是「心中的渴望不停地被滿足」的狀態。對於此,他提出這樣的說明:「動態的穩定狀態,就是心中渴望著某件事物,而這種渴望卻不停地被滿足,這種永無止境的滿足感,就是與上帝的一切屬靈事物合一的狀態」。

從Maximus Confessor的教導可以看出,人們的靈性生命會不斷成長,永不停止。因此,他在教導中談到靈性的進步是永續的,是一種與善越來越緊密的結合。在Maximus Confessor的著作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動態的穩定」或「穩定的動態」等專有名詞。為了要更深入瞭解Maximus Confessor的論文內容,讓我們先來談談他當時所面對的哲學問題。眾所皆知,當時的教父常常要面對哲學家所提出的本體論方面的問題,並且從上帝的啟示中思考出卓越的答案。

在許多方面,Origen都跟隨柏拉圖的理論,宣稱世界「生成」之前,就有「動態」的存在,而在世界「生成」之後,才有「穩定」狀態。Origen說,那些長久以來與上帝同在的靈魂,因為感到有點厭倦,所以才決定改變。此「改變」造就了世界的受造與「生成」,因此,「惡」(對上帝的厭倦)是世界「生成」的原因。依據這樣的思想,人類的救恩就是人類靈魂回歸於上帝,達成一種與上帝同在的穩定狀態。由此推論,先有了「動態」,才有「生成」,然後才有「穩定」。換句話說,靈魂最初有了改變,然後世界才受造而「生成」,最後,才達到「穩定」狀態,此時,靈魂擺脫了肉體的束縛,在上帝懷抱裡獲得永恆的安穩。

柏拉圖對於「人類的受造與救恩」的看法深深影響了Origin,因此,他提出了先有「動態」,才有「生成」和「穩定」的想法。St. Maximus並不完全贊同Origin的想法,他沿用了Origin所提出的「動態」、「生成」、「穩定」三種狀態,但是卻改變了它們的內涵和出現的順序。St. Maximus並不認為「動態」是最早出現的狀態,他主張「生成」才是最早的。世界是上帝的美好傑作。上帝創造了世界,並且將「動態」置入這個世界中。如果沒有「動態」,受造物就無法上升至上帝那裡。因此,「動態」是上帝創造之能的產物,上帝將此能量置入世界中。「動態」並不是人類墮落的原因,也不是世界生成的原因。上帝將「動」的能量給予每一個受造物,因為,如果沒有「動」的能量,就無法有最後的完成。因此,「動態」並不是墮落的源頭,也不是世界之所以「生成」的原因。上帝給予每一個受造物「動」的可能性,如果不能「動」,受造物就無法達到最後的圓滿狀態。因此,「動態」不是墮落的原因,它是向上提昇的源頭。就自然的情況而論,「動」的狀態不該有終點,因為,非受造的上帝是沒有終點的,上帝是無限的。

當時,St. Maximus面臨了一個問題:既然,「動態」是受造物自然的特性,「動」是受造物的穩定狀態嗎?也就是說,「動態」的受造物有可能靜止下來嗎?為了要回答這樣的問題,St. Maximus提出了「動態的穩定」的概念。人類可以一直與上帝合一,然而,這種穩定的合一卻也是一種永無止境的動態。原因是,「受造物」永遠無法變得與「非受造物」完全相同,「有限的」事物永遠無法變得與「無限的」事物相同。

因此,St. Maximus反對Origin提出「動態」、「生成」、「穩定」的先後順序,他認為,三者的先後順序應該是「生成」、「動態」、「穩定」。St. Maximus也認為,「穩定」的狀態應該不是靜止的。在順序修改之後,他又修改了這三個名詞的內涵。St. Maximus說,「動態的穩定」指的並不是靈魂脫離肉體的狀態,而是靈魂與上帝同在的狀態,也就是人類(包含了肉體與靈魂)永恆的存在,還有,人類對於完美永無止境地追求。

受造物順服著上帝的旨意,不會走向「不存在」,那是上帝不允許的。受造物所追求的最自然的方向,就是活在基督體內,並且完全地遵守上帝對受造物的訓誡。

所有教父在提出關於上帝的教導時,也都與這樣的思想架構不謀而合。在下文中,我們將為讀者介紹其中兩位教父的思想,他們在著作中都曾寫到,那些與上帝「非受造之光」合一的人,在來世的生命中,也會不斷地進步。

St. Gregory of Sinai寫到:「在來世的生命中,天使與聖徒將會沉浸在越來越多的恩典之中,他們心中對於上帝的祝福的渴望,從未減少。在那樣的生命中,絕對不允許任何轉向惡的些微改變,也不可須臾遠離道德。」

St.Gregory Palamas也曾提出相同的論文來反駁Barlaam的哲學。Barlaam堅稱,如果一個人能夠處在超越感官界的祈禱當中,是上帝最完美的恩賜。因此,如果一個人是在痛苦和煎熬中祈禱,就不能算是上帝最完美的恩典。

為了顛覆Palamas的思想,St.Gregory Palamas在論文中提出許多觀念。他說,世上沒有「最完美的恩典」,那種「絕對不允許再多一點點」的狀況是不合理的,因為,我們都知道,聖徒在來世的生命中,將會見到上帝的異象,並且與上帝有越來越緊密的合一,這種緊密關係是永無止境的。「那些已經見到上帝的異象的人,對於上帝的渴望是永無止境的,因為,恩典將會賜給他們更多的力量,更進一步領受上帝的異象。上帝無限地將自己給予人們,祂奉獻自己毫不保留。由此可見,上帝的子女在來世的生命中,一定會在上帝的異象中不斷精進,他們怎麼可能追求著恩典與提昇的喜悅而感到倦怠?」上帝所給予的恩典沒有所謂「最完美的」,因為,「最完美的」恩典之後將不會有任何進步。

因此,根據St. Gregory Palamas的說法,來世生命的提昇與進步是永無止境的。「停頓」與「惡」是同義詞。對於正直的人而言,在現世的生命中,已經展開了生命的提昇與進步,它會持續到來世的生命中。他們在神性的榮耀中,將會對上帝升起更熱烈的渴望和更高層次的追求。此外,上帝對我們的愛是無限的,上帝不可能將受造的人類拒絕在門外。

此外,St. Gregory Palamas在論文中引用了St. Dionysios the Areopagite 的著作作為基礎,在此,我想要與讀者分享St. Dionysios的文字。神聖的St. Dionysios在談到「天國的神職階級」時,寫到了天使的淨化、光明和完美三種境界,天使對於光明有不同的領受力,因此,也有不同的境界。天使有三種位階,第一種是最高的位階,這也是最接近上帝的。第二種是最低的位階,這也是最接近人類的。第三種是介於中間的位階,此位階的天使,會從第一種位階的天使那邊接收光明。

因此,在與上帝合一的狀態下,就算是天使,也會因為不同的階級,而有不同的進展。最高位階的天使,「在與上帝合一的狀態中,變得淨化、光明和完美,這其中找不到一絲軟弱,充滿了光明中的光明,就好像通曉了最初的道理」,「每向完美邁進一步,就會通達更多道理,心中的無知也會漸漸消融」。即使是天使,在通達更多道理之後,心中的無知也會隨著邁向完美的腳步而漸漸消融,不同位階的天使會有不同的進展。在越完美的境界,就能通達越多的道理,換句話說,就是越來越能淨化過去心中的無知。在每一個位階中的天使,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我必須補充說明,St. Gregory Palamas所說的「來世生命」指的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狀態,換句話說,它永遠不會停止。就時間上而論,它沒有終點,就恩典的增長而論,也不會有止息的一天。文中,St. Gregory Palamas特地提到了聖母的偉大價值。他說,基督藉著聖母而來到世間,在來世的生命中,上帝的母親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來世永恆的生命中,任何神性的光明、任何神性奧秘的啟示、任何形式的靈性恩典,都絕對少不了聖母的參與」。

在教父智慧的精髓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來世的生命裡,正直的人並不是停在原地,而是會不斷進步,這樣的進步是持續不斷的,因為,人類心中對於上帝偉大知識的渴望也是源源不絕的。人類無法從原本「受造」的狀態,變成「天生的非受造」狀態。然而,人類卻可以體驗那非受造的恩典,這是憑藉著唯一的上帝,祂是自存的,祂就是生命。

誠然,對於那些在過世之前就已經開始懺悔和淨化的人而言,這樣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了。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有懺悔和告解,然而,他的心靈之眼還沒有充足的時間得到上帝恩典的療養和啟發,他仍會在神性的知識中不斷進步。在這裡我想要特別說明,拉丁神學曾經提出煉獄的思想,他們認為人們如果懺悔了,卻來不及完成那些悔過的功課,死後就會經過所謂的煉獄。我必須強調,上文所談論的觀念與拉丁神學中的煉獄思想並不相同。在正教會中,我們並沒有那種「姑息性的神性正義」(appeasing divine righteousness),正教會主張,正直的人就算還沒恢復靈性的健康,還是能走入淨化和懺悔的階段,這樣一來,就算過世之後,神性恩典還是會繼續幫助他們重拾靈性的健康。我們也可以說,那些真心懺悔的人,憑藉著神性的恩典,將會變得更好,更能領受上帝的光明、分享上帝的榮耀。

相反地,那些不願意懺悔的人,還有那些沒有真心懺悔、也不願意在生活中做改變的人,就不會朝向美善的道德前進。在教父的著作中,我從未發現任何文字寫到不懺悔的人會走向更深的惡。然而,我們確實知道,在天堂裡,每個人擁有不同的靈性狀態,因此,每個人的美善程度確實有高低之分,在地獄中應該也是如此。

基督,在提到「那城」時轉身向宗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地方所受的,也比那城還容易受呢!」(馬太福音10:15)這段話當中使用「還容易受」,代表了在地獄中受苦也有程度之分。

讓我來做個總結。永恆的生命確實存在,然而,有些人在永恆的生命中經歷到天堂,有些人卻經歷到地獄。這樣的結果應該發人省思。所有人類在肉體得到轉化之後,都會獲得永恆的生命。無論是正直的人或是罪惡的人,每個人的肉體都將復活。基督復活之後,已經將「肉體復活」的恩典賜給全人類。然而,正直的人將會不斷提昇,他們會被「攫在雲裏,在空中迎接主」(帖撒羅尼迦前書4:17)。在基督第二次來臨時,一切受造物也會重獲新生,脫離腐敗。因為,對於正直的人而言,與上帝的光榮合一是一種不斷增長、永不止息的狀態。那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而是一種「穩定的動態」,或者說,是一種「不斷前進的穩定狀態」。

人類應該要省視世間的短暫和無常,並且將眼光放在永恆的事物上。聖經中寫到「世界的形態正在過去」(哥林多前書7:31)還有「時候縮短了」(哥林多前書7:29)。St. Gregory Palamas詮釋這兩段聖經文字,說道:「生命短暫,死亡近在眼前現,世界終會腐壞,然而,還有另一個世界是永恆的」。我們應該看淡俗世,努力為了即將來臨的新世界做準備。我們應該盡量使自己的生活與未來的新世界和諧一致,遠離俗世中一切有害的事物,「這樣才能將我們帶進真正的平安之中」。

我們心中應該時時省思永恆的生命,因為「我們的國籍本在天上」(腓立比書3:20)。在這個世界上,有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等不同政權來統治人民,然而,基督徒真正的國籍是在天上。人們渴望達成的目標是永恆的生命還有進入上帝的國度,那是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地方,人類對它的追求是永不止息的,完美的境界也是永無止境的。

Gregory of Nyssa, Life of Moses, CWS p. 31, 8.

CS 41, p. 34, 1. 7.

Questions to Thalassius, 59, PG 90, 608-609, Cf. Thunberg: Man and Cosmos, p. 45, 25.

See the analysis of Dimitriou Staniloa on St. Maximus the Confessor: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vol. 1, Apostolic Diaconate, Athens 1978, p. 21 etc., and Nikolaou Ludovikou: Eucharistic ontology, Domos, p. 217 etc (GK).

Gregory of Sinai, 137 texts, 54, Philok. 4, p. 38.

Gregory Palamas: Defence of the Hesychasts 2, 2, 11.

Dionysius the Areopagite: The celestial hierarchy, ch. 7, CWS p. 162 etc.

Gregory Palamas, Homily 37, 17, EPE 10, p. 460 (GK).

Ibid. Homily 19, 20, EPE 9, p. 568 (GK)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 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address

台灣基督正教會 the Orthodox Church in Taiwan 新北市23150新店區溪園路389-12號B8棟4樓(湯泉社區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