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問我:我為什麼要禱告?為什麼需要上帝?我不需要任何神。在我的生活,我就是這樣,我有工作,我有職業。我告訴他,你是位真誠的人,誠實善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神不僅是幫助我們?你想過上帝可以成為你最好的朋友嗎?甚至與祂喝點酒?能與祂自在得建立關係,不為任何利益或好處嗎?聽後他很驚訝。我告訴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建立在彼此的興趣。假設上帝存在,我說假設因為他不相信神。如果上帝存在,你對神的想法是什麼?如果你是東正教徒,你就會知道,上帝是愛你的,無論你信不信祂,所以你對這終極的愛人有何感受? 還更多的是,這位神是如此的謙卑,因此祂不會迫使你信祂。祂在你面前隱藏。如果你開始愛祂,逐漸地祂將會越來越明顯…… 他聽後很驚訝,但他告訴我,他會想一想。至今我仍然在等待他…… 那麼你呢?有何感想? God as best friend. Somebody asked me: I do not need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
-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daily講道 Sermons
撒瑪利亞婦人:失敗的愛?The Samaritan Woman: Failures of Love
by pelayuby pelayu所有不好的事物,過去的傷痕,毀壞的一切,都可以成為生命的功課、他人的祝福。~李亮神父 撒瑪利亞婦人主日 約翰福音 4:5~42 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裡得活水呢?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只是沒有人說:你是要什麼?或說:你為什麼和他說話?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 這其間,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吃。耶穌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門徒就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什麼給他吃嗎?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是發白),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 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於是撒瑪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裡住下,他便在那裡住了兩天。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 李亮神父講道: 在今天的福音書中,很重要的,是耶穌主動開始了與這位婦人的談話。如同每一件我們擁有的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歷史;這口井,也有著自己的歷史。如同這口井屬於先祖雅各的歷史,耶穌也取了我們的歷史,並使這歷史變得更偉大。耶穌並沒有破壞我們的歷史。這口井,是從神而來,賜給雅各和其子孫的。耶穌在這井旁,運用了非常深奧的觀點,來闡明「水」是什麼。 耶穌向誰揭曉這信息呢?並不是向智者們,而是向一位婦人。這婦人不是猶太人,而是來自一支分裂的支派。耶穌向婦人說:「請你給我水喝」。耶穌很疲憊,他請求這位婦人的幫助。耶穌完全不該做這件事,因為猶太人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很不適當的、很不好的,而這婦人也非常驚訝耶穌向她要水喝。事實上,不直接向某人說:「我要告訴你某件事」,而先建立某種友誼,這是好的。雖然建立友誼的嘗試,可能帶來很大的危險,即使你只是想要建立簡單的、純真的友誼。人們是非常負面的,當他們看見純淨和良善的愛,結果卻是捅你一刀。我親身體驗這樣的痛苦。 當對話繼續,耶穌談論更多有關永遠不渴的水,和直湧到永生的泉源,這婦人非常驚訝,無法理解。耶穌也無法向她解釋更多,因為某些事物阻礙了婦人的理解力。這並非由於婦人不是知識份子,或者沒有受過教育,因此無法理解,而是因為她的「關係」出了問題。 …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講道 Sermons靜修生活 Asceticism
駝背婦人:好人為什麼受苦?The Crippled Woman: Why does a good person suffer?
by pelayuby pelayu20151206 主日經文:路加福音13:10~17 今天的福音書提到一位婦人,18年來深受駝背之苦,根本直不起腰。18年是多麼長的一段時間,都在這樣的痛苦中。特別的是,這位婦人仍舊到猶太會堂敬拜神。這是很重要的,因為現代社會中有太多人,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不到教會敬拜,不參與聖禮儀。在聖禮儀中,神、天使、聖徒、已故的親友和在世上的信徒們,藉著基督的身體,合而為一。 而這位婦人,忍受了18年駝背之苦,卻持續地到會堂中參與敬拜。我們並不真的了解她內心的想法,也許她並不期待從神那裡得到任何東西,她就只是到會堂裡,她接受她的狀況、她的疾病。當不幸降臨到我們身上,請注意我說的是「不幸」,我們總是苦心思索,想要知道「為什麼」,彷彿只要知道為什麼,我們就能得到解脫、得到釋放。但即使真的有人告訴你原因,又怎麼樣呢?這是一種人性的需要、想要對一切事追根就底,想要讓每件事都合乎邏輯,都有前因後果。但即使真的找到了原因,又如何呢?在現代心理學中,也不再總是倚靠這種邏輯式的因果推論,來治療心理創傷。例如神經語言學,不再追究人們的童年經驗來進行心理分析,而是使用更直接的方式來治療心中的陰霾。 這位婦人持續地愛神,她愛神並不是因為神賜給她好運或幸福,她就只是愛著神,不期待從神那裡得到任何好處。她愛神,她也知道若不是神容許,這樣的疾病是不會發生在她身上的。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婦人是一位真正的信徒,一位真正愛神的人。最終,某一天,神拜訪了她,神與她相遇。 婦人一如往常,不帶要求地來到會堂,而耶穌就在那裡。她並沒有向耶穌祈求任何事,也許她根本不認識耶穌。但是當她遇見耶穌,耶穌告訴她:「女人,你脫離這病了!」就在那一刻,婦人的駝背就得醫治,她挺起腰來,痊癒了。耶穌並沒有問這個婦人任何有關信仰的事,也沒有問她任何問題。還需要問什麼信仰呢?18年來,受盡苦難,卻從不間斷地到會堂中敬拜神、愛著神,還有什麼比這更大的信心呢? 從一方面來看,這是不容易的。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可以問:「這18年的受苦,是值得的嗎?」我不知道你們的答案,但對我來說,不只18年,即使等待50年,卻能與耶穌如此深刻地相遇,都是值得的。 我們並不總是能找到苦難的原因,質疑「為什麼神容許這樣的不幸發生在我身上」,也不總是有意義的。況且,當好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從來不會問神原因,也從不自問:「為什麼這麼好的事發生在我身上呢?」因為潛意識中,我們總是認為這些好事理所當然地「就是應該」發生在我身上。有人甚至會說:「當然是這樣啊!這就是我成為基督徒的原因啊!這樣好運才會降臨啊!」但是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就扭曲了基督信仰的意義。因為我們讓信仰成為利益交換,我們找到了一個偉大的保護者,我們奔向祂,因為祂可以賜給我們許多好處。這和買賣交易,有什麼不同呢? …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daily死&愛 Death & Love講道 Sermons
復活寡婦的獨子:愛比死更強 Resurrect a Widow’s Son: Love Is Stronger than Death
by pelayuby pelayu停止去愛,停止被愛,就是死亡。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人,每一天,都與死亡相遇了。 主日福音書 路加福音 7:11~16 過了不多時(有古卷:次日),耶穌往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因,他的門徒和極多的人與他同行。將近城門,有一個死人被擡出來。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有城裡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他,對他說:不要哭!於是進前按著槓,擡的人就站住了。耶穌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又說:神眷顧了他的百姓! 李亮神父 講道 …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講道 Sermons近期活動 Recent靜修生活 Asceticism
駝背婦人:不求回報的愛?The Crippled Woman: Love Without Rewards
有一種愛,不是因為對方能給自己幸福; 就只是愛,不期待從對方得到任何回報。 ~李亮神父 2015.12.06 主日經文:路加福音13:10~17 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裡教訓人。有一個女人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腰彎得一點直不起來。耶穌看見,便叫過他來,對他說:女人,你脫離這病了!於是用兩隻手按著他;他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神。管會堂的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治病,就氣忿忿的對眾人說:有六日應當做工;那六日之內可以來求醫,在安息日卻不可。主說:假冒為善的人哪,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嗎?況且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不當在安息日解開他的綁嗎?耶穌說這話,他的敵人都慚愧了;眾人因他所行一切榮耀的事,就都歡喜了。 李亮神父講道: 今天的福音書提到一位婦人,18年來深受駝背之苦,根本直不起腰。18年是多麼長的一段時間,都在這樣的痛苦中。特別的是,這位婦人仍舊到猶太會堂敬拜神。這是很重要的,因為現代社會中有太多人,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不到教會敬拜,不參與聖禮儀(聖餐禮)。在聖禮儀中,神、天使、聖徒、已故的親友和在世上的信徒們,藉著基督的身體,合而為一。 而這位婦人,忍受了18年駝背之苦,卻持續地到會堂中參與敬拜。我們並不真的了解她內心的想法,也許她並不期待從神那裡得到任何東西,她就只是到會堂裡,她接受她的狀況、她的疾病。當不幸降臨到我們身上,請注意我說的是「不幸」,我們總是苦心思索,想要知道「為什麼」,彷彿只要知道為什麼,我們就能得到解脫、得到釋放。但即使真的有人告訴你原因,又怎麼樣呢?這是一種人性的需要、想要對一切事追根就底,想要讓每件事都合乎邏輯,都有前因後果。但即使真的找到了原因,又如何呢?在現代心理學中,也不再總是倚靠這種邏輯式的因果推論,來治療心理創傷。例如神經語言學,不再追究人們的童年經驗來進行心理分析,而是使用更直接的方式來治療心中的陰霾。 這位婦人持續地愛神,她愛神並不是因為神賜給她好運或幸福,她就只是愛著神,不期待從神那裡得到任何好處。她愛神,她也知道如果不是神容許,這樣的疾病是不會發生在她身上的。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婦人是一位真正的信徒,一位真正愛神的人。最終,某一天,神拜訪了她,神與她相遇。 婦人一如往常,不帶要求地來到會堂,而耶穌就在那裡。她並沒有向耶穌祈求任何事,也許她根本不認識耶穌。但是當她遇見耶穌,耶穌告訴她:「女人,你脫離這病了!」就在那一刻,婦人的駝背就得醫治,她挺起腰來,痊癒了。耶穌並沒有問這個婦人任何有關信仰的事,也沒有問她任何問題。還需要問什麼信仰呢?18年來,受盡苦難,卻從不間斷地到會堂中敬拜神、愛著神,還有什麼比這更大的信心呢? …
-
我們“活出真理”,當我們為了家人、為了所愛的人工作和受苦。我們“活出真理”,當我們愛,即使被拒絕。我們“活出真理”,當我們保持誠實,不論代價。但我們“活出真理”最根本的方式,就是………
-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驅除,因為……………
-
扭曲的愛 Sin Is a Kind of Love
-
神給我們的,並非「命令」; 因為愛無法強迫,沒有誰能命令誰愛任何人。 神給我們的,並非「命令」, 因為神首先為我們做了: 「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約翰壹書4:10)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壹書4:19) 即使十誡,也不應從「律法」的角度來理解, 因為律法必定有其跟隨的刑罰。 十誡應從「關係」的角度來理解: 「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 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約翰14:23) 神真正給我們的「命令」,只有一個,就是復活。 末世,不論善的、惡的、基督徒、非基督徒, 神會命令所有的亡者復活。 然而,復活之後,人們要愛祂,或恨祂, …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6) 神學 Theology
共融與他性—「他者」的本體論 Communion and Otherness: An Ontology of Othernes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共融與他性 ── 進一步探討「人格」與「教會」 Communion And Otherness – Further Studies in Personhood and the Church By John …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6) 神學 Theology
共融與他性—本質與能量 Communion and Otherness: Essence and Energie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以下,我們要來討論,對於人類的存在而言,這樣的存在論有何深意。現階段我們所關心的,是上帝與世界之間的關係,先前對於Maximus思想的討論,應該足以顯示出,教父神學提供了許多哲學工具,以實現一種愛的存在論,在此種存在論當中,自由與「他性」是基本而不可或缺的,並且具有存在性意義,也不受「分離」、「距離」、甚至是「虛無」、對「他性」的排拒等合稱為「後現代現象」(post-modernity)[註三十九]的介入,此種愛的存在論,被認為是在探討「他性」主題時所不可或缺的。 (c)以我的觀點來看,若要探討一個包含了「他性」與「共融」的存在論,在哲學性上最佳且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在Maximus式的存在論中,加入另一種教父思想所提及的、把「上帝的存有」和「世界的存有」相連接的方式,也就是透過上帝之「能」(energies),這樣的考量,是出於一些歷史因素。藉由上帝之「能」來認識上帝,而非藉由完全超乎理解範圍的存在(ousia)[中譯註九],這樣的理念已經被Cappadocian教父們所採用 [註四十],但是,主要由十四世紀的聖徒Gregory Palamas,在與Barlaam論戰的背景下,並參考自己的靜修(Hesychasm)[中譯註十]經驗,加以發展與推廣。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6) 神學 Theology
共融與他性 ── 進一步探討「人格」與「教會」Communion and Otherness: Further Studies in Personhood and the Church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共融與他性 ── 進一步探討「人格」與「教會」 Communion And Otherness – Further Studies in Personhood and the Church By Joh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