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驚訝地知道有些人設法讓他人皈依基督教。他們說得很容易,他們不是真的在乎上帝,只是設法讓入加入他們的小組。他們讓人恐懼,以地獄恐嚇非信徒,或以得救來吸引,但卻從沒加以解釋,更重要的是得救之後的下一個步驟是什麼他們也無法說明。好吧,就算你已經得救了。然後呢? 東正教會的教導,加入神愛的家庭。神愛一切不論是好與惡。如果你是壞人,在上帝身體中已先為你邪惡行為受苦,祂可以帶來生命的景況,所以你可以依賴及改變或受到懲罰。但最重要的是上帝的愛,不僅是情感上的而是真實,在聖餐禮中。 現在人們談戀愛時彼此不交談不思考。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愛情。他們關心錢,要有保障,權力。但是如果失去愛,只關心這些就是真正的活在地獄。 以吸引的方式對東正教來說實在不容易。我們不希望勸誘人改變宗教,我們尊重非信徒。我們不曾說如果對方非東正教徒就會下地獄,神將會審判每一個人,我們為世上一切祈求。 我們不會設計各種活動來吸引人入教,再逐步地控制他們,引導他們加入小組,這將違背正教的教導。 唯有不斷地為你們所有人祈求,我們舉行聖禮儀,讓耶穌的聖體臨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他的愛及至所有的人,我們誠實的對你們述說我們所做的及教導的。我們雖然成長地非常緩慢,卻是長長久久的。 我們希望您理解並看到我們虔誠和尊敬的態度,而我們祈求與你有更多的對話。歡迎提問,亦可表達你的反對意見或相關問題。 It is precious to be orthodox I was …
*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
-
-
假面人生,門裡門外的基督徒。聽聽李亮神父怎麼說 https://youtu.be/_GT6GLY4SMg
-
*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救恩 (天堂與地獄) Salvation (Paradise and Hell)死&愛 Death & Love聖徒 Saints
St. Porphyrios: 在教會裡,我們朝向永恆的生命前進 In the Church we progress towards immortality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在教會裡,我們朝向永恆的生命前進 教會,是基督內的新生命。教會裡沒有死亡,沒有地獄。傳福音者,聖.若望說:「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嚐不到死味。」(若望 8:52)基督確實驅逐了死亡。無論誰進入教會,都必得救,成為永恆。生命是一體的,是不可破壞的一種延續:沒有盡頭。跟隨基督誡命的人永不死亡。死亡是 跟隨身體與情慾而來,若此生,被允許活在伊甸樂園中,活在教會中,終有一天,也會活在永恆的生命裡。藉由基督,死亡成為一座橋樑,我們快速的通過它,以繼 續活在不墜的光中。 從出家的那一刻起,我便深信死亡並不存在。這是我長久以來堅定不移的感覺—-我是永恆的、不朽的。這是何等高貴。 在教會中,沒有絕望,因為教會保有聖體聖事。我們可能罪惡滔天,但是透過告解,神父頌讀禱文,就能得到寬恕,繼續朝向永恆的生命前進,不再憂慮,不再害怕。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Whispers (Magazine)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當下與未來的相互讓步 Orthodox Spirituality: Mutual concession of present and future life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正教靈修,當下與未來的相互讓步 Orthodox Spirituality Mutual concession of present and future life © fr. George D. Metallinos …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7.謹慎修行(Neptic)與社會神學 Orthodox Spirituality: 7. Nepitc and Social Theology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謹慎修行(Neptic)與社會神學 7 by Hierotheos metropolitan of nafpaktos 神學真正意義在天主的話以及有關於天主的。神學愈是離不開真理以及對天主的神現,論及天主的話也愈真。但這假設了 有一位真實而忠信的神學家在。在教會各位聖教父的?導中,神學家被視同為一位見到天主的人。只有那見到天主並且經由神化與祂結合的,獲得了天主的真知識。 依神學家聖額我略所說,神學家是那些到達「推理性直觀」的人,他們的情慾已先獲洗淨;或至少是在淨化的過程中。 正是此種立場顯示教會的神學是統一的,並沒有分為謹慎修行與社會神學。所有的神學都同時是謹慎修行(Neptic)又是社會性的。這意指教父們也沒有嚴格分為謹慎修行及社會神學家。 不過講到那些一生都住在沙漠中和那些從事牧靈工作的教父時就能作出平常所見的區分了。但應該說,甚至這種區分是為 二個基本理由而想出的:第一、因為甚至所謂的社會性教父也通過「節制克苦(Nepsis)」及心靈的淨化;其次,因為謹慎修行的教父度隱修生話而間接作牧 靈工作;藉?祈禱幫助整個世界,也藉?引領那些拜訪他們為求治癒的朝聖者而為之。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6.聖事和克修 Orthodox Spirituality: 6. Sacraments and Asceticism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聖事和苦修 6 by Hierotheos metropolitan of nafpaktos 正教靈修是以基督和教會為中心。這表示透過神而人的基督,人被聖化且得救了,人活在教會裡,那裡是基督神聖的身體。基督不存在於三位一體的神之外,也不是在教會之外。因此,我們住在教會內,就像是住在醫務室或醫院,都可以獲得治療。 藉由聖事和操練苦行能有效參與非受造的天主恩寵並體驗教會生活。透過聖事,天主非受造的恩寵和能量進入到我們心中;一方面,透過克苦我們準備好一條道路,讓天主的恩寵能夠在這心內以一種具有療效的、救贖的方式運作。另一方面,我們捍衛從聖事中得到的神的恩寵。 聖尼古拉‧卡瓦西拉(St. Nikolaos Kavasilas)在他的《在基督內的生活(On the life in …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5.實踐和神化 Orthodox Spirituality: 5. Praxis and Theoria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實踐(Praxis)和神視(Theoria)5 by Hierotheos metropolitan of nafpaktos 在教父們的教導中,靈修生活的三個階段可用實踐(praxis)和神視(theoria)二詞來象徵。我認為我們也應該細究這個議題,一方面是為了能更清楚了解什麼是懺悔及淨化內心;另一方面也能弄清現代人對實踐和神視二詞的誤用。我想先就後者來作分析。 許多人在閱讀教父們的著作中看到這些用語時並不了解其深層的意義,他們以西方思想的觀點來詮釋:「神視 (theoria)」被解釋為推理的,以理論而非以實踐為基礎,換句話說,就只是理論性地處理邏輯。而「實踐(praxis)」則是這些智性概念的教導和 應用。另外有些人把「神視」當作是神聖事物的投射,「實踐」則是其使命的推進,也就是這些理性概念的教導。 然而,教父著作傳統賦予「實踐」和「神視」二詞更多的含意,底下將對此作做簡短說明。 神學家聖國瑞表示神視和實踐是有益的,因為神視將人的心靈理智提升而超越俗事,引導人到聖中之聖,並將人恢復到其原來的本質;實踐是接受基督並為基督服務,用行動來驗證愛。明顯地,神視就是看見天主–心靈理智的復原和回歸天主;實踐是引到這個愛的所有行為 。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8.修道及婚姻生活 Orthodox Spirituality: 8. Monasticism and Marriage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修道及婚姻生活 8 by Hierotheos metropolitan of nafpaktos 正教精神可為所有的人接受,對她所給的信息作回應並不關連特定的人群。所有已因?天主聖三之名而領洗的人都「必 須」遵守基督的訓誡。朝神化之路並無例外的情況,這是天主的肖像歸向相似祂的「旅程」。保?宗徒說得很清楚:「因為你們凡是領洗歸於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 督」(迦拉達書3章27節)。 在以上各章所呈現的正教精神的本質與目標是依基督聖言以及宗徒們的教導而描述的。聖經上有許多節段曾被引用,它們顯示出最初的基督徒度的是深度的精神生活,已獲得心靈理智的光照及繼續不斷的祈禱。 關於守貞及婚姻,保?說:「沒有妻子的,所掛慮的是主的事,想怎樣悅樂主;娶了妻子的所掛慮的是世俗的事,想怎樣 悅樂妻子」(格前7章32-33節)。但他同時8強調:「弟兄們,我給你們說:時限是短促的,今後有妻子的,要像沒有一樣」(格前7章29節)。如此結婚 的人也過苦修的生活,而且有精神生活的經驗。 此外,也不要忘了保祿宗徒發給各教會的書信都是寫給結過婚有家庭的基督徒。 …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3.正教靈修的核心 Orthodox Spirituality: 3. The Core of the Sprituality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正教靈修的核心 3 by Hierotheos metropolitan of nafpaktos 正教神聖傳統中,正教靈修的中心是心和心靈理智,這也是需要被治癒的地方,之後人完整的精神結構才會被治好。正如上主所言:「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Matthew5:8)。為了要看清楚什麼是心和心靈理智,我們要從檢視靈魂開始。 在舊約創世紀的?事中,我們知道天主先造了亞當的身體,然後向他吹一口氣造了他的靈魂。「祂創造了靈魂」這句話清 楚表示靈魂並非天主的一部分,也不是像有些人所宣稱的是天主的靈。然而正如聖金口若望所言,既然天主所吹的氣是聖神的能量,就是這個聖神的能量創造靈魂, 其本身並不是靈魂。這點十分重要,因為這樣我們才會明白靈魂除非與天主相連否則無法自主地被檢視。 聖國瑞‧巴拉馬斯說每個人的靈魂在同一時間中既是一又是多。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教導說因為天主是三位一體:心靈理智、道、靈,在此對應下人的靈魂有了三一的本質:心靈理智-人存在的核心;道-由心靈理智所生;靈-「人的心靈理智之愛」。 靈魂緊密地與人的身體相連,但並非只存留在身體的某一部分而已。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2.正教靈修與其他傳統的差異 Orthodox Spirituality: 2. Differences with Other Religion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正教靈修與其他傳統的差異 2 by Hierotheos metropolitan of Nafpaktos 這標題清楚地指出正教靈修與任何東方或西方的「靈修」有著顯著的差異。正教靈修因為是以神人為中心,其他的靈修則以人為中心,所以不會和這麼多種的靈修相混淆。 差異首先出現在教義教導中。因此,我們在「教會」前加上「正」這個字以與其他宗教區別開來。當然「正的」必須與「教會的」這詞連在一起,因為正教會無法在教會外存在;當然教會也不能在正教會外存在。 信理是大公會議針對信仰的各種議題決議後的結果。信理常被引用,因為它們劃分出真理與錯誤、生病與健康之間的界限。信理表達了啟示的真理,並建構教會的生活。因此信理一方面是啟示的表達,另一方面是「矯治」的行為,目的是領我們與天主共融,領我們到存在的原因中。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靜修生活 Asceticism
正教靈修—1.正教靈修的定義 Orthodox Spirituality: 1. Definition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基督正教靈修簡介1 by Hierotheos metropolitan of naypaktos 前言 我們知道正教神學已經歷了自己的「巴比倫充軍期」,也就是繞到西方神學,至少有了一段時間。雖然這不能稱作是我們教會的真神學,但正教神學的信奉者已經驗到其影響力。 這影響大概可這樣來看,就是真理的某些觀點已被整理然後表達出來了。舉個例子來說,「天主正義的滿全」這個概念認 為原罪是代代相傳所承繼下來的罪惡;教會內也有生活的俗化,不論是在神學論述或是牧靈關懷等。我們可以說正教徒沒有受到西方神學的嚴重襲擊,因為絕大多數 的信友都忠貞地追隨正教傳統。 目前,正加緊努力尋求並經驗的是正教的本質。所有神學作品及正教信友的生活方式都以此為目標。講道、牧靈服務、慈 善行動、救濟捐助和教會的其他所有活動都是彰顯正教傳統如何滲透到正教信友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正教會逐漸將巴蘭學說(Barlaamism)從其表達和生 活方式中驅逐出去。教父作品的研究和出版正在正教會和教會生活中發熱,進而再次探索其靈修學。
-
(6) 神學 Theology(8) 與其他教會的不同 Differences: Other Churches* 成為東正教徒 Becoming Orthodox6 教會歷史 History
教會之權能 The Authority of the Church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這堂課的宗旨,是要指出新教(Protestantism)和正教(Orthodoxy)之間的某些差異,目的是要激起那些不太熟悉正教會(Orthodox Church)的新教徒的興趣。 1、恣意專行之權 在新教的信仰當中,有一個慣例:當他們不同意某一些教義,就可以直接的揚棄,並另組一個屬於他們的獨立團體。它們經常演變成一些自我依存的、相互不來往的團體,並且為人受洗,分發麵包和酒,祝聖「長老」,並從事許多其他的宗教活動。 還有一些團體,甚至只是幾個人的組合(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不屬於團體),他們聚在一起研習聖經,卻沒有任何的「長老」或組織。他們大都相信,「隸屬於某一個宗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他們堅持在每一個宗教領域裡,基督徒都應保有「獻身與否」的自由。 然而,這樣的立場與習慣是否合宜呢?他們是否忽略了某些東西呢?是否應該重新檢視呢? 對此,我們所面臨的最迫切的議題就是「教會之權能」。也許,有些人會自問:「怎樣的『權限』才足以讓我創建一個新的宗教?怎樣的『權限』才足以讓我為別人受洗,並且分發麵包和酒?讓某人去進行這些事務,真的是合理的嗎?是誰讓我處於主管的地位?是誰讓我成為一個『長老』並且督導一個新的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