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神父,這一次我們仍要再度說明聖餐,因我們需對聖餐有更多的了解,明白聖餐是我們身為東正教徒最終極的原因。我們領受聖餐,這是我們今生、甚至來生最至高尊榮的事。別把神視為某種抽象的、靈性的、沒有肢體的,如果你把神想成這樣,你就不是東正教徒,而是柏拉圖的追隨者,他們就像希臘哲學家或佛教徒那樣,要從身體中解脫出來。然而,成為東正教徒,就是領受聖餐。所以我曾說過在初代教會,若無緣無故超過一個月沒有參加聖禮儀,無重病、無要事,那麼這人便會被逐出教會,因為他已切割了與耶穌基督之間的關係。
講道 Sermons
-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3) 聖餐聖事 Sacrament: Eucharist講道 Sermons
聖餐禮 (五):照顧聖體 Liturgy V : Caring for the Body of Jesus Christ
by pelayuby pelayu李亮神父, 這主日是眾聖徒主日,我們慶賀眾聖徒,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延續過去三個主日,今天會繼續談論聖餐,因為舉行聖餐禮是教會很重要的職責。前來領受聖餐,單單只有人到教會是不夠的。首重的是你的態度,心中需要充滿愛、感激與喜樂,因為這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時刻。許多神父與神學家談到最後審判,以及那時你如何在神面前懺悔。但是比最後審判更重要的時刻,就是我們將耶穌基督領受到自己裡面的時刻。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後審判。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刻,並且不只一次,因為我們不是只有來教會參加一次聖禮儀,領受一次聖餐。
-
(3) 東正教是什麼 What Is Orthodox(3) 聖餐聖事 Sacrament: Eucharist講道 Sermons
聖餐禮 (四):聖餐共融 Liturgy IV : Holy Communion
by pelayuby pelayu如同過去二週,今日我們仍繼續教導聖餐( the Holy Communion )。就像前幾次我們說過的,在聖禮儀時,聖靈降臨使我們合而為一。如同今天福音書經文,耶穌基督受難前的禱告又稱為大祭司禱文,耶穌求父使門徒合而為一。合而為一不是意識形態上的合一,或是以人為的方式合一,我們又如何能合而為一呢?所以神子道成肉身,在祂裡面彼此合一,成為祂的身體。祂的聖體和寶血為了你我而捨,以這樣的方式使我們真正地合而為一。
-
救恩 (天堂與地獄) Salvation (Paradise and Hell)死&愛 Death & Love講道 Sermons
最後審判:愛永遠同在 On the Last Judgement: Everlasting Love
by pelayuby pelayu神在末日的顯現,是深邃的奧祕:我們住在祂裡面,祂也住在我們裡面。我們會成為祂的一部分,與神永遠同在。因此,最後的審判不是懲罰、更不是報復,而是關乎我們如何與神、與眾人合而為一。 【 馬太福音 25:31~46 】 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裡,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去。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2 教會聖事 Church Sacraments講道 Sermons
聖餐禮 (三):獻祭 Liturgy III : Offering to God
by pelayuby pelayu這主日我會繼續說明聖禮儀,因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們要了解不是人到了教會就好,而是要親自參加聖禮儀,並知道所進行的內容。在上周的討論中,我們說到了大進堂禮(the Great Entrance)和Anaphora的部分,而這個Anaphora希臘字的意思就是將我們所有的一切帶來獻給神。也就是說,祭司是主領者與所有會眾一起參與,會眾帶來餅與酒,還有代禱者名單,將這一切獻給神。另外重要的是,信經是非常純正的信仰內容,在唸誦信經之後,我們開始向神獻祭。獻祭的重點和原因,在於我們這樣的行為是極具價值的、是真實的、也是公義的。這樣的獻祭不是向神送上禮物,卻期待神的回禮,這就變得像是向神敲詐了。不是那樣的,這樣的獻祭,是永恆至極的愛。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2 教會聖事 Church Sacraments講道 Sermons
聖餐禮 (二):進入天堂的國度 Liturgy II : Entering into the Kingdom of Heaven
by pelayuby pelayu今日我們會多談談聖禮儀,因為你們必須了解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活動。華人喜歡參加活動,這不是壞事。我很開心也很訝異,今天大家有記得帶代禱名單,交給我親近的生者與亡者的名字,讓我們在聖禮儀中紀念他們。會後你們可以取回這些名單,下次再帶給我。這樣你們就會知道你們不是獨自前來,你們帶來了你的整個世界、你所有的家人和所有朋友。你會明白聖禮儀就是將你我連結合一,甚至在過世後也是如此。在聖禮儀中,我們與所愛的人同在,裡面沒有死亡。生者亡者一同聚在這裡。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2 教會聖事 Church Sacraments講道 Sermons
聖餐禮 (一):參與的呼召 Liturgy I : A Call to Participate
by pelayuby pelayu主日講解了這麼多年的福音書,今天我要講解的不是福音書,而是要來談談我們在這裡做些什麼。很多人對我們說,教會必須要舉辦一些活動。我們也試著辦一些活動,但不太成功。 而我認為我們一直在舉行的活動,就是天上地下最重要的活動。這是我今日要告訴你們的內容—聖禮儀。何謂聖禮儀?我希望可以在我們舉行聖禮儀後討論一下這個主題。首先我們眾人一同前來。這很重要,我們需要了解,我們不是獨自舉行聖禮儀,我們是將宇宙萬物一起帶到教會,我們把我們的需要帶來,也帶來我們的憂傷、我們所愛的人,以及離世的人們。
-
2013.07.14 Matthew馬太福音 5:14-19 sermon by Father Jonah http://www.justin.tv/dao_love/c/2578873 今天教會要紀念那些在大公會議上貢獻自己、維護真理的教父們。今天的福音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耶穌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照亮世界的光。」既然我們是一盞明燈、不斷散發著光明,我們就無法隱藏這光芒。基督信仰不同於政治理念…那一類的偏好,舉例來說,儘管我們擁有自己的政治理念、自己支持的國家足球隊,我們可以將這些個人的喜好藏在心中,然而,作為一名基督徒,我們無法隱藏內在所散發的光芒。
-
(3) 聖餐聖事 Sacrament: Eucharist(4) 懺悔聖事 Sacrament: Confession家庭生活 Family Life死&愛 Death & Love講道 Sermons
浪子回頭:愛或恐懼 The Prodigal Son: Love vs. Fear
by pelayuby pelayu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去創造充滿愛的回憶。你永遠不知道,你所創造的回憶、和那些被你的愛觸動的人們,會如何在你的未來,改變你的生命。 【 路加福音 15:11~32 】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 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
-
(4) 懺悔聖事 Sacrament: Confession祈禱:心禱 Prayer of the Heart講道 Sermons
稅吏與法利賽人:自戀?自知? The Publican and Pharisee: Narcissism
by pelayuby pelayu我們每個人,藉著不同的方式,在這個不公義的社會網絡裡緊密相連。我們對所有的事物,都應該負起一些責任。 【 路加福音 18:10~14 】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uqvQLbdyHU[/embedyt] 【 東正教 …
-
家庭生活 Family Life節慶 紀念耶穌 Feasts of Jesus Christ講道 Sermons
主受割禮節:時間的真諦 & 父母之愛 Circumcision of Baby Jesus: True Meaning of Time & Parenthood
by pelayuby pelayuCircumcision of Baby Jesus: True Meaning of Time & Parenthood 2012-1-1 李亮神父講述 http://www.justin.tv/dao_love/b/304746094 今天是新年。首先祝福大家新年快樂!新年的快樂,並非來自於狂歡或飲酒作樂,它是一份與上帝同在的喜悅,還有領受上帝救恩的喜悅。 「時間」是上帝的恩賜,它可以使人分離,也可以使人團聚。為什麼時間讓人分離?
-
(4) 懺悔聖事 Sacrament: Confession節慶 復活節 Feast: Easter (and Great Lent)講道 Sermons
稅吏與法利賽人:愛無法衡量 The Publican and Pharisee: Love Can’t Be Measured
by pelayuby pelayu李亮神父 愛的箴言: 如果你想用數字,證明自己的愛, 這只證明了一件事:你不懂得愛。 真正的愛,不求證明, 而是敞開自己,為愛而傷。 2015. 2. 1 主日經文 路加福音18:10~14 耶穌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
-
站在他面前的耶穌,就像一面鏡子 讓撒該一生中第一次,看見真正的自己 耶穌和眾聖徒,也都是我們的鏡子 幫助我們看見,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2015.01.25 主日經文 路加福音 19:1~10 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耶穌到了那裡,擡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李亮神父講道摘要: 今天的福音書是關於撒該的故事。 撒該是悔改的典範,他是稅吏長,富有之人,同時也是不誠實的人,他的錢財,是透過欺騙和貪汙得來的。耶穌來到耶利哥,一個遠離聖城的外邦人之地。請記得,神總是臨到我們、走向我們。如同啓示錄 1:4,8所記載的,祂持續地、不斷地、一直地臨到,這才是希臘原文的意思,而非錯譯成「以後永在」。 因著祂的愛,因著祂的名,祂就像大磁鐵般,吸引了許多人的靈魂。撒該因著好奇心,也慕名而來,想看看這位知名的、神蹟般的人物。這樣的好奇心,並非信心或信仰(faith),但卻蘊藏著某些更深的渴望。撒該知道自己的名聲不好,不敢站在人群最前方,他想用比較隱密的方式來看耶穌,但他又無法躲在人群之後,因為他太矮。 在這裡我們看見,即使作惡多端的人,心中也仍藏有一些美善,就是擁有神的形像,是惡魔無法奪走的。耶穌愈接近他,神的恩典也離他愈近,使他獲得啟發,找到接近耶穌的方法,於是他爬上了桑樹,要觀看經過的耶穌。 …
-
Luke路加福音19:1-10 2013.1. 27 Sermon by Father Jonah 今天的福音提到耶穌進入耶利哥。古時候耶利哥是一個經濟與貿易十分發達的城市。許多人聽到耶穌要來都很好奇,想要去一窺究竟。或許是出於好奇心,或許是出於私心,有人只是單純地喜歡耶穌、想要親近耶穌,有些人想要從耶穌身上得到一些好處。
-
愛是改變,而非後悔。~李亮神父 李亮神父講道: 今天福音書告訴我們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撒該的真實故事。撒該非常富有,但他自己知道,他獲得錢財的方式,並不正當。因此,他內心藏有罪惡感,特別是在公眾面前。這就像我們,當我們做了不好的事,都會經歷長期的罪惡感。這也是撒該為何內心得不到釋放的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做了不好的事,神的恩典卻總是靠近我們,從不放棄我們,即使我們經常遺棄神。 撒該得知耶穌會經過他住的城鎮,人潮聚集在街道上,為了一睹耶穌一面。撒該心中懷著強烈的渴望,也想看看這位行了許多偉大神蹟的耶穌到底是誰?我們必須記得,這種奇特的渴求,許多時候也會臨到我們。那是一種呼喚,隱秘地、溫柔地,來自神的呼喚。彷彿我們聽見了某個聲音,這聲音駐留心中盤旋不去。這是耶穌的呼喚,溫和地、有禮地。這就是為何撒該心中浮現了如此的渴望。但是呼喚神的回應時,我們心中總是會出現某些阻礙、某些困難。因為從某方面來說,撒該想見耶穌,比任何人都想見耶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撒該也聽見另一個阻擋他的聲音:「你?就憑你?也想見耶穌?你這個惡賊!」 當我們遇見耶穌,上述這種自動式的審判和論斷,並非來自耶穌,祂並不會論斷我們。這其實也是最後審判的情境:耶穌並非置我們於法庭中以律法的辯論攻防。耶穌僅僅只是臨在,在耶穌的臨在之中,在祂的祈禱之中,每個人都會看見真實的自己。我們必須了解,蘇格拉底和古代哲學家們總是提醒我們:「認識自己」。但我們也必須記得,我們無法單單靠著自己來認識自己。如果我們只從人性的觀點來尋找自己,我們將會崩潰和慘敗,因為我們只會看見一個非常醜陋的自我形象。我們無法倚靠自己來尋找自我,來發現真相:「我是誰?」只有在神的光照之下,才能達成。對撒該來說就是耶穌的臨在。請謹記,自我省察無法向我們揭示自我的真相,只有在神的光照下,在耶穌的光照下才有可能。 當耶穌靠近,撒該知道自己心中浮現的,不只是一種單純的好奇。它始於好奇,一種良善的好奇。但這樣的好奇逐漸轉變成一種渴望像磁鐵般。撒該好奇但也膽怯甚至羞愧。此外,還有其他的限制。街上擠滿群眾,他們根本不關心撒該。也許撒該可以付錢請人們讓他擠到前面一些,但他對此感到羞愧。況且撒該太矮了,即使擠到前面一些,他的視線還是會被擋住。 然而想看見耶穌的渴望,來自神的呼喚,促使他找到方法。當我們真正想要某件事,我們總是會找到方法來遇見耶穌,總是能克服我們的軟弱。撒該的弱點是矮小,我們的弱點可能是驕傲、或想要一間華美的大教堂、或想要像天使般地祈禱,即使自己並非天使等等。其他的軟弱,例如某些人曾對我說,他們想要一間大教堂,這樣他才能氣派地走進教堂,現在這個地方根本不是教堂,不過是一間公寓罷了。我回答他們:「喔!真的啊?也許當神來見你的時候,也會對你說祂想要氣派地走入一間大教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軟弱,有些人甚至要耶穌服從他們,如同他們習慣使用權力,來掌控別人。還有許多不同的軟弱,是不值得在這裡提起的。 撒該的第一個阻礙是矮小,此外還有其他的阻礙:他的渴望可能會使他蒙羞,會傷害他的財富和社會聲望,當他決定爬上樹頭,趴在樹上,好能俯視經過的耶穌,群眾將會看見他難看的姿勢、無情地嘲笑他。就像我們來到教會,其他人可能嘲笑我們:「去教會幹嘛呢?真是可笑又浪費時間。」有些信徒則是完全不了解教會,有些信徒甚至遺棄了耶穌基督。 即使撒該不是基督徒,不是耶穌的跟隨者,他卻克服了所有的阻礙,僅僅為了這神聖的好奇,這深切的渴望,這來自神、浮現在他心中的呼喚。神的呼喚總是靠近我們,阻礙總是會出現,但是當我們克服了阻礙,向神踏出一小步,神就會向我們踏出一大步。撒該克服的第一個阻礙,就是他矮小的身材,他爬到樹上,在大眾面前出醜、被人嘲笑。喧嘩的群眾們出於好奇而聚集在街上,當耶穌經過撒該爬上的這棵樹,耶穌止步。然而耶穌並沒有看著群眾任何一位,因為這些群眾視耶穌為一位魔法師、有特異功能的人,期待耶穌行某些神蹟。耶穌只有抬頭往樹上看,呼喚撒該的名字,因為耶穌早已認識撒該。耶穌「認識」撒該,並不是因為他們住在同一個鄉鎮,而是因為耶穌是神,神「認識」我們,早在我們知道自己的名字之前,早在我們了解「我是誰」之前,神就已「認識」我們。 耶穌對撒該說:「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撒該如此驚訝,那是他從來無法想像的榮耀,他從未認為自己配得這樣的對待,他只是覺得能見到耶穌基督,已經很幸運了。耶穌也沒有對撒該說:「去懺悔吧」,耶穌什麼也沒有多說,因為耶穌看見的是一顆受傷的心,看見他生病、汙穢的心,曾經做了這麼多的惡事。但是耶穌也看見撒該心存著某種良善,某種有意思的特質。如同一顆鑽石被掩埋、隱藏在汙穢之處。為了這良善,基督呼喚撒該。耶穌沒有指責撒該任何一句話,耶穌也沒有要求撒該做任何事,耶穌只有對他說:「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 耶穌甚至沒有先問撒該:「你想要我去你家嗎?」因為耶穌知道對撒該來說這就是救恩。事實上,耶穌不只是對撒該說,也對我們每個人說:「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在希臘原文耶穌說:「我『必須』住在你家裡」,這表示耶穌一定要到撒該家中。為什麼「必須」呢?因為沒有基督所在的房舍、是空蕩的、是不完整的、是失落的。沒有耶穌基督我們無法了解自己,又怎麼能了解他人?沒有基督的臨在,我們的家又如何能成為真正的家?因此,這「必須」,其實是為了我們。 撒該跑回家他太驚訝了,什麼也沒說地跑回家,興奮地預備招待耶穌。過了一會兒耶穌來到撒該的家,耶穌看見撒該在門口等待著。耶穌還未開口,撒該就對耶穌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這就是真正的悔改,發自真心的悔改。悔改並不是口頭上道歉而已,如果我對你造成極大的傷害,例如:經濟上的損失、名譽上的損害、工作上的損失。這時,什麼是真正的悔改呢?口頭請求對方原諒就夠了嗎?口頭悔改不是真正的悔改,真正的悔改,是真正的彼此和好、和解。例如:如果某人偷了你的錢,向你道歉之後,就對你說:「好了,現在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吧!」但是錢卻還在他的口袋裡,這不是真正的悔改。這也是為何許多人控訴基督教的信仰「悔改」並不真實。 真正的悔改,真正的和好,意指如果可能,例如某個人因為你的錯誤而失去生命,你雖然無法使對方復活,但你依然應該為他做些事情,或者照顧他的家人、孩子。你不能夠只是口頭說說:「原諒我吧!」然後就一走了之,這並非真正的悔改。 真正的悔改是深切的,並非我們雙方簽訂合約,約定好一年內不再攻擊彼此,就像兩國交戰簽訂和平條款一樣。但這並非真正的和平,因為雙方只是停止戰爭罷了。 在靈修生活中這麼做毫無道理,因為我們既不是殺手,也沒有利益衝突,更不需要彼此攻擊。事實上在耶穌基督中,我們看見自己;從我們的過犯中,我們學習如何修正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撒該的悔改,是真正的悔改。真正的悔改,不只是改變心意和態度,這只是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份。但真正的悔改,不是「後悔」。「後悔」只是覺得自己之前不該做某件事,但卻做了,因此只是讓自己繼續活在驕傲中罷了。但真正的「悔改」是生命方向的轉變,從前我朝這個方向走,現在我朝另一個方向去。 …
-
講道 Sermons
撒該的悔改:今天救恩到了這家 Zacchaeus’ Repentance: Today Salvation has Come to This House
by pelayuby pelayu如果我們試著幫助家人,即使他們不信基督,當我們像撒該那樣,以瘋狂的愛和好奇走向耶穌基督的時候,耶穌基督的祝福,和祂的愛臨在,也會臨到我們的家人。而我們心中所有的「關係連結」:愛的連結、血緣連結、所有連結,都會因著耶穌而更強壯、更強烈,超乎我們所想。 【 路加福音 19:1~10 】 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耶穌到了那裡,擡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 東正教 李亮神父 講道 】 今天福音書的故事非常著名,是耶穌與撒該的故事。撒該是稅吏長,不只是一般的稅吏,而是稅吏的長官,職位非常高。一開始,撒該是一個很壞的人。他很有錢,但他的錢財大多來自詐欺。當時羅馬帝國統治著猶太人民,因此猶太人需要向羅馬政府繳稅。稅吏們往往會超收好幾倍的稅款,並從中貪污,因此聲名狼籍,名譽敗壞,被猶太人民唾棄。 然而撒該的心中,出現了一道曙光、一顆良善的種子、一種奇特的好奇心。那是神的種子,是神播撒在我們心中的。像某人在釣魚撒下誘餌,魚兒被吸引、最終上鉤。因為神總是在一切事上,先踏出第一步。由於神在撒該心中播下種子,有人會問:「所以神只對撒該好,卻不對我好、也不對別人好嗎?」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神尋找每一個人,試著靠近我們,神將良善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回應了神、不是每個人都給予好的回應。耶穌並非單單尋找撒該,耶穌也尋找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但只有撒該回應了。當時許多人簇擁著耶穌,期待能在大街上看耶穌一眼。他們全都感到好奇,因為聽聞了耶穌的事蹟、知道耶穌很有名、知道耶穌行了許多神蹟等等。因此耶穌非常有名,眾人擠滿街道,爭先恐後地想看耶穌一眼。 如果我們閱讀聖經希臘原文會明白,耶穌當時「穿梭」過許多街道,好抵達那個城鎮。耶穌的路徑是祂刻意安排的,因為祂想要找到撒該。這對鎮裡的撒該和眾人來說都別具意義,但卻只有撒該以好的方式回應了耶穌。 …
-
如果耶穌真的住在我們裡面,如果我們真的墜入愛河,這愛會改變一切。之前的生命,即使充滿苦難,意義也會顯明。 【 路加福音 19:1~10 】 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HTQqjtNtY[/embedyt] 【 東正教 李亮神父 講道 】 撒該的故事,非常深刻地教導我們如何「靠近」他人。 耶穌來到耶利哥城,街上人潮擁擠,他們都想看看耶穌,因為耶穌對他們來說,是個奇特的、擁有大能的先知。撒該是稅吏長,被人們視為賊、視為以色列民族中最糟的罪人之一。由於撒該風聞許多關於耶穌事蹟,出於好奇,他也想見耶穌。好奇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但只有好奇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因為在場圍觀、想看看耶穌的擁擠群眾,同樣出於好奇。但是最終,真正地與耶穌相遇的只有撒該一人。 …
-
因奇蹟才信,有九位; 信且感恩的,只有一位; 心懷感恩,回轉向主,愛基督的那位撒馬利亞人。 2015. 1. 18 主日經文 路加福音17:12-19 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李亮神父講道摘要: < 關於神蹟 > 大痲瘋,在當時不只是身體上的不治之症,更會因此被驅逐,被隔離,人們的恐懼,造成孤立。耶穌並沒有按照猶太教的律法,驅趕這群大痲瘋的病人,而是在他們呼喊祂的聖名時,走向他們。這群病人所呼喊的,就是心禱的禱詞:「主耶穌,憐憫我」。我們可以在福音書的許多情景中,發現心禱。 …
-
2013-1-20 李亮神父講述 http://www.justin.tv/dao_love/b/358787196 今日的福音提到了感恩。耶穌前往耶路撒的路途中,經過一個村莊,那裡有十個痲瘋病病人來找他。當時,痲瘋病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患病的人也被視為不潔。他們必須與世隔絕,遠離市區和人群。若是有一天,他們的病痊癒了,也必須經過司祭的檢驗和認可,才能回到人群中重拾正常的社交生活。在非洲擔任牧靈工作期間,我曾在一個村莊裡見到痲瘋病人。那是非常悲慘的景象,任何人見到都會很想流淚。
-
懂得感激的人,才會懂得真愛。~李亮神父 李亮神父講道: 今天的經文是關於十個大痲瘋病人,關於他們,耶穌提到「感恩」。 痲瘋病是一種傷及全身的疾病,在兩千年前是為人懼怕的絕症、是被認為「不潔的」傳染病。痲瘋病患被社會隔離,甚至驅逐出境。即使在現代的非洲,我也曾見到「痲瘋村」,整個村落都是痲瘋病人,我們帶著食物去探望他們。他們承受的痛苦,令人不忍目睹。 這十個痲瘋病人聽聞耶穌來到,他們來找耶穌,求祂醫治。耶穌醫治了他們,並且吩咐他們到聖殿裡去,讓祭司查看、證明他們已恢復潔淨。因為在當時,並沒有官方的專業「醫師」,能夠發給你特別的證明。因此病人們去找祭司,如果祭司檢查通過,確認痲瘋病已被治癒,就可以重新回到社會中。 從這裡我們可以再次看出,耶穌多麼關心「個人」和「社會」的結合,祂並不想要摧毀社會,也不想要毀壞社會系統。當這十個痲瘋病人發覺自己痊癒時,他們十分興奮、雀躍不已,但是其中只有一位,記得治癒他的耶穌。他甚至不是猶太人,而是猶太人輕視的外族人: 這位撒瑪利亞人在他回鄉之前,在他奔向親友之前,他再一次地奔向基督。他俯伏在耶穌腳前,向耶穌表示感激之情。而耶穌賜予他更偉大的、更崇高的、第二次的神蹟:完全地治癒他的靈魂,使他成為一個完全的、完整的「人」。 值得留意的是,他是這十個病人中,唯一一位心懷感激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今天也都能記得和反思:我們是否對心愛的人們,對那些幫助我們的人們,懷有感恩的態度。 我很願意討論有關對「神」的感激,但是,我卻覺得這樣的討論沒有益處。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們無法對「人」懷有任何感激,又怎能夠對「神」懷有感激呢?不幸的是,今日我們變得如此自私。感激並不困難,只需說聲謝謝。但有多少人發自內心地感激呢?如此稀少,如此罕見。甚至當我們伸出援手幫助的人,沒有回頭攻擊我們時,我們就已感到萬幸。如同希臘諺語所說的:「誰會變成你的敵人呢?就是你幫助最多的那個人!」有多少次,我們在生命中親自見證了這句話。許多人,至少是我,曾經幫助過的人們,後來竟然變成最讓我害怕的敵人。為了什麼呢?沒有任何道理。 先不用談論對「神」的感激,我們是否對自己的丈夫/妻子說過:「謝謝你,因為你存在,因為你在我的生命中。」如果我們連配偶都不感激,又怎麼會對神訴說感激呢?我們不會的,那不過是胡說八道而已。我也不敢談論信徒對神職人員的感激,因為我知道人們真正的態度,神職人員就像標靶一樣,不過是人們練習實彈射擊的對象罷了。 也記得向你的孩子表達感謝,因為他們讓你品嚐了天堂的氛圍,體驗了天使的美善,而他們也讓你的生命富有意義。向你的父母表示感激,他們給予我們生命。向你的老師表達感激,他們教導我們為人處事。 不幸的是,我們在這方面表現的很糟,特別是在基督信仰中。因為神已經變成我們的財庫(Big Pocket)。我們不斷地向神說:「給我、給我」,然後以為神就像提款機一樣,會吐出一疊又一疊的鈔票。如果鈔票沒有出現,我們就會威脅神說:「嘿!我可以去拜其他的神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