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https://www.goarch.org/holyfriday-learn
在大聖週五,東正教會紀念基督死在十字架上。這是基督受難紀念的高潮,我們的主因我們的罪而受苦、受死。這項紀念活動從星期四晚上的聖周五頌歌開始,以星期五下午的晚禱儀式結束,晚禱儀式紀念基督從十字架上解下,並將祂的屍體安放在墳墓中。
紀念大、聖週五
在這一天,我們紀念基督所受的苦難:嘲弄、荊棘冠冕、鞭打、釘刺、口渴、醋和膽汁、荒涼的呼喊,以及救主在十字架上所忍受的一切。
基督受死的日子就是罪的日子。從破曉時分開始就污染了神的創造的罪,在各各他山上達到了可怕的高潮。在那裡,罪惡、毀滅和死亡勢成水火。不敬虔的人把祂釘在十字架上,目的是要毀滅祂。然而,祂的死揭示了墮落世界真實而不正常的本質,祂的死無可挽回地定了墮落世界的罪。
在新亞當基督裡,沒有罪。因此,也就沒有死亡。祂接受死亡,因為祂承擔了我們生命的整個悲劇。祂選擇將祂的生命注入死亡,為了毀滅死亡;也為了打破邪惡的控制。祂的死是祂完美順服與愛的最後與終極的彰顯。祂為我們承受了絕對孤獨和疏離的極度痛苦–「我的神,我的神,袮為何離棄我!」(馬可福音 15:34)。接著,祂以痛苦的呼喊:「成了」(約翰福音 19:30)接受死亡的終極恐怖。祂的呼喊同時也表示祂控制了祂的死亡,祂的救贖工作已經完成、完結、成全。真奇怪!我們的死是徹底的不成就,而祂的死卻是完全的成就。
基督的死日成了我們真正的生日。「在基督死而復活的奧秘中,死亡獲得了正面的價值。即使肉體上、生理上的死亡看起來仍是主宰,但它已不再是漫長破壞過程中的最後階段。它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門戶,也是我們最終的帕夏(Pascha)、我們從死亡走向生命,而非從生命走向死亡的確切標記。
教會從一開始就每年紀念神聖歷史中決定性和關鍵性的三天,即:大星期五、大星期六和大齋期。從基督教古代開始,大禮拜五和大禮拜六就被視為極度悲傷和嚴守齋戒的日子。
大禮拜五和大禮拜六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基督的受審、釘十字架、死亡和埋葬。我們被置於我們受苦的天主極度謙卑的可怕奧秘之中。因此,這兩天既是深沉憂傷的日子,也是警醒期待的日子。生命的創造者正在工作,將死亡轉化為生命:「來吧,讓我們看見我們的生命躺在墳墓裡,好叫那些躺在墳墓裡的死人得著生命」(《大週六聖祭》Sticheron)。
在禮儀上,天主的死亡與肉身的埋葬這件深奧而令人敬畏的事,是以一種特殊的靜默來標記,也就是沒有聖餐慶典。大禮拜五和大禮拜六是一年中唯一不舉行聖餐聚會的兩天。然而,在十二世紀之前,大禮拜五是慶祝聖前禮儀的習俗。
大禮拜五的神聖儀式以其豐富的經文課、精湛的讚美詩和生動的儀式行動,將基督的激情及其宇宙性的意義帶到鮮明的焦點上。這一天崇拜的讚美詩幫助我們了解教會如何理解和慶祝基督受難與死亡這個令人敬畏的奧祕。
紀念大、聖星期五的聖像
在大聖週五,東正教教堂會展示被稱為 「Axra Tapeinosis – 極度謙卑」 的聖像。這幅聖像描繪的是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屍體直立在墳墓中,背景是十字架。它結合了大禮拜五兩個令人敬畏的事件 – 基督受難和埋葬。
教會也有基督受難的聖像。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祂的右邊被刺穿,從傷口流出血和水。十字架腳下是一個頭骨。(傳說基督的十字架就在我們的祖先亞當的墳墓上方。十字架頂部的橫條上刻著 「I.N.B.I.「,這是希臘文的首字母,意思是 」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之王」。在基督的左邊,通常也會畫上 Theotokos 和聖抹大拉的馬利亞;如果畫上了年輕的受愛門徒聖約翰和百夫長聖朗基努斯(馬可福音 15:39),則會畫在右邊。
另一幅描述聖週五事件的聖像稱為《Epitaphios Thrinos》。在這幅聖像中,基督已被從十字架上取下,祂的屍體正準備埋葬。祂的母親 Theotokos 和聖母瑪利亞、愛的門徒約翰、亞利馬太的約瑟和抹大拉的瑪利亞圍繞著屍體,哀悼祂的死亡。
除了這些聖像之外,東正教教堂還會處理並展示一個附有基督像的大型木質十字架。週五晚禱時,基督像會從十字架上取下,用白布包裹。在這個儀式中,另一尊聖像(描繪從十字架上取下的基督身體)會出現在被攜帶並放置在聖墓中的 Epitaphios 上。
東正教慶祝偉大與聖潔的星期五
聖週五的紀念活動從週四晚上的晨禱儀式開始。該崇拜是非常獨特的晨禱崇拜,有十二篇福音讀經,從基督在最後晚餐的講話開始,到祂下葬的記載結束: 約翰福音 13:31-18:1, 約翰福音 18:1-29, 馬太福音 26:57-75, 約翰福音 18:28 – 19:16, 馬太福音 27:3-32, 馬可福音 15:16-32, 馬太福音 27:33-54, 路加福音 23:32-49, 約翰福音 19:38-42, 馬可福音 15:43-47, 約翰福音 19:38-42, 馬太福音 27:62-66
這些讀經講述基督對門徒的最後指示、十字架戲劇的預言、基督戲劇性的祈禱和祂的新誡命。讀完第五篇福音後,牧師帶著十字架環繞教堂遊行,同時吟唱第十五首安息詩:
「今日被掛在樹上,祂是那在水中懸掛土地的。祂是天使之王,頭戴荊棘冠冕。祂被嘲弄的紫色裹著,祂用雲包裹了天。祂在約但河釋放了亞當。祂被釘子固定,祂是教會的新郎。祂被長矛刺傷,祂是聖母的兒子。基督啊,我們敬拜你的受難。也向我們展示祢榮耀的復活。」
在遊行中,東正教基督徒跪拜十字架,並為自己的靈性福祉祈禱,模仿十字架上的小偷向基督告白他的信仰和奉獻。之後,信眾走近並虔敬地親吻放置在教堂前方的十字架。
星期五早上,會舉行皇家時辰儀式。這些儀式主要是誦讀祈禱文、讚美詩,以及來自《舊約》、《書信》和《福音》的經文。這些儀式的讀經經文為 第一時 撒迦利亞書 11:10-13、加拉太書 6:14-18、馬太福音 27:1-56;第三時:以賽亞書 50:4-11、羅馬書 5:6-10、馬可福音 15:6-41;第六時:以賽亞書 52:13-54:1、希伯來書 2:11-18;路加福音 23:32-49;第九時: 耶利米書 11:18-23、12:1-5,9-11,14-15、希伯來書 10:19-31、約翰福音 18:28-19:37。
週五下午的晚禱是皇家時刻的延續。在這個崇拜中,以哀悼的心情紀念基督的身體從十字架上被移走。再一次,誦讀《舊約聖經》的節錄與讚美詩,再一次敘述整個故事,接著基督從十字架上被移走,並用白布包裹祂的身體,就像亞利馬太的約瑟所做的一樣。
當牧師讀福音時,「約瑟拿著屍體,用白布裹好」,他將基督的屍體從十字架上取下,用白布裹好,帶到祭壇上。祭司隨即吟唱哀悼詩歌: 「當亞利馬太的約瑟把你,眾人的生命,從死樹上取下來時,他用沒藥和細麻布埋葬了你……. ……歡喜。榮耀歸於祢的屈辱,主啊,祢以光明為衣。」 然後,牧師會攜著繪畫或刺繡基督身體的布,在教堂內四處走動,最後將布放進象徵基督之墓的雕花聖壇 (Sepulcher)。我們會被提醒,在基督埋葬期間,祂會下到冥府,在復活前釋放歷代的死者。
晚禱崇拜的讀經是 出埃及記 33:11-23;約伯記 42:12-17;以賽亞書 52:13-54:1;哥林多前書 1:18-2:2;以及福音書馬太福音 27:1-38;路加福音 23:39-43;馬太福音 27:39-54;約翰福音 19:31-37;以及馬太福音 27:55-61。
大聖週五讚美詩和祈禱文
聖母頌第十五首讚美頌(第二音的祈禱頌)
今天,祂把大地掛在水面上,又掛在十字架上。祂是天使之王,卻戴著荆棘的冠冕。祂將雲彩籠罩在天上,卻將自己裹在嘲弄的紫色裡。在約旦釋放亞當的祂,臉上卻受打擊。教會的新郎被釘子固定。聖母之子被長矛刺穿。基督啊,我們尊崇你的受難。也向我們顯示祢榮耀的復活。
出埃及記
主啊,你在同一天賜給強盜天堂。現在以十字架的木頭,照亮我,拯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