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2 John 約翰福音 4:5-42 sermon by Father Jonah The Samaritan Woman: Worshiping in Faith, Truth …
婦人
-
-
約翰福音 John 4:5-42 2012-5-13 李亮神父講述 那天,耶穌和門徒來到撒瑪利亞的一座城,那時大約正午,門徒往城裡買食物去了,耶穌因為旅途勞累,坐在泉邊休息。此時,有一位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泉邊打水。事實上,這位婦人不太守婦道,為了避開眾人異樣的眼光,她刻意選擇無人的時段來打水。耶穌見到她,很有禮貌地向她要水喝。依據當時的時代背景,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之間並不往來, 尤其,耶穌以禮相待,態度十分尊重,婦人感到很驚訝,就對耶穌說:「你,是猶太人,怎麼向我這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耶穌對她說:「妳若曉得對妳說『請給我喝』的人是誰,妳早就向他要活水了。」婦人回答耶穌:「先生,你又沒有打水的器具,哪來的活水?」耶穌說:「凡喝這活水的人,永遠都不會再口渴,它將變成湧泉,從妳的內在湧出。」她回答:「如果有這種水,那你快點給我吧,這樣我就不用在這麼熱的天氣穿街過巷到這裡來打水」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每天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可以使用。我們或許無法想像古人打水的辛勞,有時他們必須在崎嶇道路上步行良久,才能獲得一點水源。因此,對古人來說,水是非常珍貴的。 耶穌所說的活水,是從內在生命湧出的泉源。我們是上帝的聖殿,上帝的恩典就像太陽光一樣,從內而外散發著光芒。在我們受洗之後,聖靈進入我們心中。聖靈的光芒不僅照亮我們、照亮眾人,也會照亮宇宙萬物。 耶穌想要藉著水的真諦來啟發這位撒瑪利亞的婦人,但是,她顯然不懂耶穌話中的真義,耶穌只好就此打住這個話題。我們應該留意,這位婦人之所以不瞭解耶穌的話,並不是因為她教育程度不好或是智商不高,而是出於兩個原因。第一、她欺騙了自己的良心,犯了姦淫的罪。第二、她的心曾經受過傷,讓她變成一位人格有缺陷的人。 此時,耶穌為了教導她,就對她說:「去叫你的丈夫來吧。」她回答:「我沒有丈夫。」耶穌以尊重又有禮的方式對她說:「你說的不錯。因為你巳經有了五個丈夫,如今他們都不是你的丈夫。」由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儘管她犯了罪,耶穌並沒有用難聽的話苛責她。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他們的對話: 第一、婦人簡短的一句回答,其實透露出她內心的傷口。「我沒有丈夫」這句話帶有很深的悲情。我們可以猜想,在愛情上,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孤獨的失敗者,就算可以找到一個同居人,卻無法找到愛,因為,她仍然活在姦淫的罪惡之中。反觀現今社會,許多人或許學歷很高、事業有成,在愛和生命上卻一無所有。我們都知道,上帝最初創造人類時,是創造一對佳偶,而非孤獨一人。夫妻之所以在婚姻中結合,並非為了滿足彼此的需求,而是為了藉由對方來認識上帝。我們必須瞭解,上帝並不是一個客觀的對象,可以藉由科學的觀察、研究等方法來認識。「因為生命之源頭是在於你;在你光中我們才得以見光。」(詩篇36:9)詩篇告訴我們,在光中才能見到光。人類自身的罪惡,阻礙了人類對上帝的認識。唯有藉著聖靈的恩典,才能認識上帝,如果沒有聖靈的恩典,就算拿到再多神學博士學位,也不可能認識神。 第二、教會並不會控訴或苛責人們的罪,在教會中,犯錯的人需要的是照顧與治療,就像病人一樣。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接納。從這段聖經的描述可以知道,耶穌選擇用真誠和尊重的態度對待這位犯罪的婦人,他接納婦人的一切,婦人也接納了耶穌,敬稱耶穌為先知。我們會發現,接納的那一刻,就是療程的開始。此時,婦人並沒有把焦點放在她與同居人的關係,或是其他生活瑣事上,而是放在「認識上帝」上面。婦人對耶穌說:「既然你是先知,又是猶太人,請你告訴我,我應該在哪裡祈禱?應該像撒瑪利亞人的祖先一樣在這山上祈禱,還是在耶路撒冷?」上帝是屬靈的,是超越物質世界的。上帝不會像某個物體,被放置在某個特定地點。約翰福音中多次提到,敬拜者應該要用「屬靈」和「真實」來敬拜。上帝並不屬於某一個種族,也不在某一個特定地點。有些教友會問我,你們是希臘東正教、俄羅斯東正教還是美國東正教,這些都是用人的觀點來看教會。教會是一體的,上帝也是,不該如此作區分。因此,我們也不應該區分是撒瑪利亞的上帝,還是猶太人的上帝。在此,我們必須特別留意,這裡所說的「屬靈」,並不是某種時下流行的靈修,或者聆聽著靈性音樂、沈浸在靈性氛圍中打坐、冥想…等。當然,這樣做並不是不好,只不過,除了「屬靈」也必須要有「真實」。在教會,「真實」就是與基督合一。我們應該在聖靈之中,在基督之中祈禱。有些屬靈的人,在他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心中都會自然湧出祈禱,那是一種不止息的祈禱,我們稱之為「心禱」,那是上帝的恩賜。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活水」。喝了「活水」為何能讓人永遠不渴?耶穌並非一位哲學家,他的教導並不是哲學性的。耶穌來到世上,將自己獻給我們,藉著耶穌,我們獲得聖靈。我們應該留意,在屬靈的生活中,「屬靈」和「真實」缺一不可。 …
-
講道 Sermons
血漏婦人&瀕死女孩:女性的苦難 The Bleeding Woman & Jairus’s Daughter: Women’s Suffering
by pelayuby pelayu路加福音 Luke 8:41-56 2012-10-28 李亮神父講述 今天的福音內容,主要與婦女有關。文中提到兩位女性,她們人生的希望,可以說已經被疾病完全摧毀了。 其中,有一位小女孩,只有十二歲,就性命垂危。古代,女孩十二歲已經算是可以結婚生子的年紀,然而,她卻病入膏肓。她的父親睚魯是會堂的主席。雖然他貴為主席,還是謙卑地當眾向耶穌下跪,求耶穌救他的女兒,毫不畏懼眾人的眼光。耶穌看到之後,並沒有多問,就立刻動身去醫治他的女兒。由此可見,耶穌十分關心婦女。 還有另一位婦女,她患血漏已經有十二年,血漏讓她身心俱疲,根本無法工作。女性朋友應該知道,生理期失血過多會讓人身體很虛弱。哪一位男性遇到這樣的女性,會想要與她結婚呢?在婚姻方面,她幾乎完全絕望。她費盡積蓄尋醫,卻從來沒有成功。 此時,群眾一窩蜂跟隨在耶穌身後。當然,大部分的人並不是出於關心,而是出於好奇。群眾心裡想的,並不是一同去關心這個女孩、一同為她祈禱,而是想去看熱鬧。媒體上常常播報一些關於神蹟、魔術的新聞,一些在信仰上還沒有很成熟的人,常被這種訊息吸引。我們不應該為了某個神蹟而信主,因為,有時候神蹟來自於撒但,而非來自於神。 耶穌走在狹小的巷道中,人潮互相推擠,有一位患血漏的婦女也在人群之中,她擠到耶穌身邊,像竊賊一般,偷偷地摸了耶穌的衣角。從經文的描述,我們知道,這位婦女儘管已經傾家蕩產,病還是無法得到醫治。在猶太社會中,患血漏等於是「不潔」的象徵,如果她觸碰到誰,那個人就必須接受淨化的儀式,才能夠回覆潔淨。因此,這位婦女偷偷摸摸地觸碰了耶穌的衣角,不敢公開。此時,耶穌忽然停下腳步問道:「是誰觸碰我?」此時彼得回答耶穌:「老師,在這麼擁擠的情況下,可能是別人不小心碰到您了。」但是耶穌說:「不是的,我感覺到有一股能力從我身上出去了。」這位婦女聽了,就知道耶穌在說她,因為,在她觸碰耶穌衣角的那一刻,她的血漏已經完全痊癒了。這位婦女知道,已經無法再隱瞞下去,就懷著恐懼的心情承認了。沒想到,耶穌沒有責備她,只是對她說:「女兒,妳的信德救了妳,平安去吧!」為什麼耶穌要當眾指出她痊癒的事實呢?當然,耶穌並不是為了要贏得眾人的讚美,而是想要讓眾人知道,這位婦女已經潔淨了,希望大家允許她再進入聖殿祈禱。耶穌想要幫助她回覆正常的社交生活。 讀到這段經文時,我很震驚。在廣大群眾的推擠下,雖然有許多人都觸碰到耶穌,但是,唯獨這位婦女,真正領受了耶穌的愛。身為一位神父,我將聖餐分送給各位,我的手真真實實的觸碰到神,但是,我真的領受了神嗎?讓我們好好想一想,我們不只觸碰了神,還讓祂進入我們體內,然而,我們是真正領受了祂嗎?我們有用虔誠的心領受神,並且讓祂真正轉化我們的態度、生活,還是,我們只是以湊熱鬧的心態,像那些群眾一樣,前去領受聖餐。這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讓我們好好省思,這些群眾看似離神很近,但是卻很遠,這位患血漏的婦女,被大家驅離在聖殿之外,看似離神很遠,卻是離神最近的。 有一首我非常喜歡的、很有名的希臘「雙行詩」,它非常簡短又寓意深長,每當念誦它的時候,我都會感動地流淚。它的內容就是在訴說這段福音。我很難將它翻譯成英文,只能就它的涵義與各位分享。它寫到:「主啊!她以全部的靈觸碰了祢,縱使只有一根小指頭,輕輕劃過祢衣服的小角。那從耶穌身體流出的能力是什麼呢?是變魔術嗎?還是耶穌不小心洩漏的奇蹟?當然不是,這是神非受造的能量。」這位婦女觸碰的,並非神的本質,而是神的能量。我常說,神的本質與能量,可以用鐵與火來比喻。就好像煉鋼的時候,將鐵放入火中,鐵發紅的時候,鐵與火已經合為一體。我們可以看到,耶穌顯聖容的時後,充滿了榮光。雖然有些人看不見,神的榮光卻一直存在。這些擁擠的人潮,對於生病的女孩沒有任何愛,而只有湊熱鬧的心態,他們看不見神的榮光,然而,這位患血漏的婦女,她的心中有愛,她見到了神的榮光。 就在這位婦女得到醫治之後,那位生病的女孩的父親,差人來告訴耶穌,他的女兒已經過世了,不需要煩勞老師了。若是改編為電影,這樣的情節真是高潮迭起。先是患血漏的婦女得醫治,之後又發生了一個很大的悲劇,就是這位謙卑的會堂主席,他的女兒竟然過世了。這位父親之前跪在耶穌面前哀求,完全把自己崇高的社會地位拋在腦後,此時女兒過世了,他完全陷入絕望,他甚至不敢奢望耶穌能為他的女兒舉行追掉儀式,我們可以想像,他的心情有多麼痛苦。然而,耶穌並沒有讓他陷入完全的絕望。耶穌對他說:「只管信,你的女兒必得救。」耶穌告訴他:「你的女兒並沒有死,她只是睡著了。」 我們會發現,聖經當中,每當提到有人死亡的時候,耶穌從來不說那人死了,而只說那人睡著了。只要有耶穌的地方,就不會有死亡。耶穌並非給我們生命,耶穌本身就是生命。耶穌說:「信我的就不會嘗到死亡的滋味。」基督徒從來不說「墓園」,而說「安息之地」,也就是一個安眠、休息的地方。在我們受洗的時候,第一次的復活已經發生了,我們得到永恆的生命,即便我們的肉體會腐敗,我們的生命還是永恆的,而且,肉體的腐敗終有一天會修復。我們復活的時候,會重新獲得全新的身體。那時,我們會有更深的感受,宇宙萬物也都會更新。聖經當中說的「最後敵人」就是「死亡」,我們將會戰勝它。有耶穌在身邊,我們只會感受到亡者的安息,而非死亡,我們懷抱著復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