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 questions?

建立一個基督教家庭 Beginning a Christian Family

建立一個基督教家庭 Beginning a Christian Family 孩童最初始的生命(The Child’s Early Life) 許多嬰孩,並非在父母的期望下來到世間 ---- 也有一些嬰孩,甚至不被允許來到這個世間。我們應該用愛來歡迎每一個加入家庭的嬰孩。對一個初生的嬰孩來說,父母的愛是無可取代的 ---- 這是他建構生命所需的安全基礎。若是缺乏父母的愛,內心的創傷將無法治療,除非他能從神的愛中,找到特別的恩典。因為一個人,在早期的生命裡,若缺乏雙親的愛,將無力承受心理上的災難,甚至在面對一些生命中必須面對的人物時,都會輕微的發抖。 從聖人的生命和聖經之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母親子宮裡的嬰孩,已經可以感覺到神的存在。你還記得聖施洗約翰在母親腹中時,有一次他認出了瑪利亞腹中「道成肉身」的上主,並且興奮的在子宮內躍動。在St. Sergius的故事中,我們也讀到,當他還在母親的懷裡時,在某次聖禮儀的神聖時刻,他突然哭了出來。

 

 

建立一個基督教家庭
Beginning a Christian Family

 

孩童最初始的生命(The Child’s Early Life)

 

許多嬰孩,並非在父母的期望下來到世間 —- 也有一些嬰孩,甚至不被允許來到這個世間。我們應該用愛來歡迎每一個加入家庭的嬰孩。對一個初生的嬰孩來說,父母的愛是無可取代的 —- 這是他建構生命所需的安全基礎。若是缺乏父母的愛,內心的創傷將無法治療,除非他能從神的愛中,找到特別的恩典。因為一個人,在早期的生命裡,若缺乏雙親的愛,將無力承受心理上的災難,甚至在面對一些生命中必須面對的人物時,都會輕微的發抖。

 

從聖人的生命和聖經之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母親子宮裡的嬰孩,已經可以感覺到神的存在。你還記得聖施洗約翰在母親腹中時,有一次他認出了瑪利亞腹中「道成肉身」的上主,並且興奮的在子宮內躍動。在St. Sergius的故事中,我們也讀到,當他還在母親的懷裡時,在某次聖禮儀的神聖時刻,他突然哭了出來。

 

在母親懷孕的時候,嬰兒所接收到的感觀,決定了他生理、情緒及精神狀態的大部分內容。在懷孕其間,最好要認真的聽取醫生關於健康和營養的建議,然而,只有生理上的關注是不夠的。如果心靈的存在也是與生俱來,那麼在懷孕的期間,雙親們就應該要不斷的為他們的孩子祈禱,特別是母親。要知道的是,這將要新生的嬰兒不但是父母親的孩子,也是神的孩子。身為母親的人,必須常常告解,並領受聖餐。在子宮裡的小孩,不應該接收兇暴的噪音或氣氛,例如某些影片或是吵架。母親所擁有的思想及情感,在小孩子生長的期間,也提供了很重要的氣氛和環境。為了她的孩子,她必須充滿愛來迎接她的新生兒,為新生兒祈禱。

 

期望有小孩的女人,也應該要向聖母祈禱,這樣,她孕育出來的孩子,也會受到祝福。聖母是所有教育者的導遊和守護神,因為她在這個塵世中,養育出聖子。

 

接生員說一個新生兒可以認出父親的聲音,因為他在子宮裡時,就已經聽過了。在出生之前,父親的態度及家庭的氣氛,對孩童的靈性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兒的誕生(The Birth of the Child)

 

耶穌說,當小孩子出生時,母親忘記了痛苦,沉浸在「一個人已生在世上了」(約翰福音16:21)的喜悅之中。祂的這段話,證明了對神本身而言,每一個嬰孩的新生,都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在神的心中,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獨特的他者」(other),一個「你」(thou)。

 

一位深思的母親,應該在留院修養至出院的這段期間,甚至是在生產的時候,都要念誦耶穌禱文,為孩子留下靈性的印記。

 

新生兒(The New Baby)

 

如果我們祈禱,並一步一步學習祈禱文的精神,我們可以創造一種氣氛,讓小孩子親身體驗祈禱文的內涵,體驗神。如果我們生活在這種精神當中,即使不用語言,或是在孩子仍不會說話之前,孩子就能自然的獲得祈禱的體驗,而且渴望認識神。

 

往往,孩子出生之後,父母會在許多面向上表達出對孩子的愛,然而,卻很少藉由祈禱來表達。父母親可以在小孩旁邊祈禱,念誦自己已經學會的禱文,或在床邊念誦,在所有圍繞著小孩的地方祈禱。當父母親抱起自己的孩子時,可以在內心裡祈禱,也可以畫十字來為小孩子祝福,並且請求神、聖母瑪利亞,以及其他所有的聖人來祝福並保護自己的小孩。當孩子在睡覺,父母親前往探視時,也可為小孩子祈禱,並在小孩子的床上畫十字,畫的時候,要從頭畫到腳,在從左畫到右。我聽說過有一個父親在每天晚上的時候都會為他的孩子祈禱,當孩子睡著之後,他就跪在小孩子的床邊,衷心懇求神,以他的神恩,充滿小孩的生命。

 

St. John Chrysostom在他的作品「論孩童的教育」1中談到了為孩子取名的事。(這個主題,就像他所撰寫的其他主題那樣,有人認為,都是一些古代人才會討論的主題,然而,這個問題卻與當代父母所面臨的問題非常相關。)

 

他知道,依據當時的風俗習慣,應該用某位親屬或是文學作品中英雄的名字來為孩子取名,但St. John Chrysostom認為,應該以聖人的名字來為孩子命名,而這個聖人可以作為孩子的榜樣。然而,即使我們用某位親屬的名字來為孩子命名,如果這個名字恰巧和某位聖人一樣時,也要讓孩子特別去注意這位聖人。我們可以向聖人禱告,祈求他賜給孩子祝福,並且,在小孩子的附近放一位聖人的畫像,在未來要教導自己的小孩子這位守護者一生的故事。

 

在教會中,有很多特別為孩子而設的儀式,有出生後第八天的名命儀式,有出生後四十天的儀式,有當這些孩子願意奉獻給教會而設的儀式,有上學時的儀式…等等,我們不應該忽略這些珍寶。

 

論受洗(On Baptism)

 

我們與神的關係不僅僅是知性上的;甚至,在我們尚未學會說話之前,我們也可以有意識的認識神。因此,教會允許孩子前來受洗和領取聖餐。有時候,人們認為不該讓孩子受洗,應該讓們長大後,選擇他們自己的道路。但這就好像主張我們不應該餵食孩子,最好等到他們長得夠大了,讓他們自己選擇想吃的菜。這樣的主張也很像是,最好我們不該跟小孩子說話,應該讓他們選擇他們想要學的語言。我們必須知道,受洗可以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受洗完全不會剝奪一個人的自由。

 

身為父母的人應該要為孩子選擇教父或教母(godparents),而教父或教母應該要意識到,自己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照顧孩子們的心靈成長。

 

受洗的恩典是無可剝奪的,它可能被罪惡所覆蓋,也可能因為沒有修養而被遺忘,然而,這是無法被剝奪的權利。如果小孩子擁有受洗的種子,那麼,在他長年之後就比較有可能會轉向神。儘管他們尚未被教育成為一位基督徒。

 

關懷成長中的孩子(Looking after the Growing Child)

 

如果母親的生理上許可,能夠餵食母奶是最好不過的了。這種醫學上的知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但是,我所要說的是靈性上的餵食,如果有什麼東西能夠滋養孩子,能夠組成他們的肉體,這種東西是再好不過了,而這就是愛與虔誠的人所具有的能量。

 

一位母親在餵養孩子時,應該常保平靜的心並且祈禱,這會使孩子接受到生理上和心靈上的滋養。

 

在今日的時代,母親的角色常常被玷污了—-這是一種靈性深處無知的結果。身為基督徒,我們要常常冥想聖母瑪利亞以及其他在我們教會年曆上所標示的聖人的母親,為的是讓我們脫離對這個神聖任務的迷惑,重獲心靈自由。

 

母性的愛是一種無私無我的愛(kenotic love)(本文作者注:kenosis意指「無我」,也就是腓立比書第二章第七節當中,基督「將自己傾倒出來,取了奴僕的形質,成為人的樣式」的形象)尤其當孩子小的時候,母親所有的時間都全心全意投入在孩子身上,這是一種為了家庭而放棄自己的情操—-不過,這種愛將會反過來豐富自己,就好像一個在基督的形象裡得到完整的靈魂的人。

 

在生命最初的一個月,孩子幾乎完全依賴媽媽,然而,對初生的孩子來說,能夠瞭解到父親的愛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種心理學上的生命,同時也是心靈上的生命。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劇就是有許多的孩子,在缺乏父親形象的生活中成長,這種情形,威脅了這些孩子與神、我們天上的父的關係,父親應盡力把時間花在自己的孩子上。

 

當一個寶寶哭著吵鬧,不斷把父母親吵醒,或是阻礙他們參與聖禮儀時,父母們應該要記得,這個小孩,也是神的創作,神的孩子,神的禮物,如果有這種想法,就能戰勝這個孩子帶來的煩惱。

 

生命最初的三年,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或是心靈上,都是極為重要的。在這幾年裡,孩子的性格會被塑造,父母將付出相當大的勞心與勞力,但每一份努力,都是值得的。St. John Chrysostom說:「努力的工作吧!你的努力是為了你自己;因為,如果你的孩子有高尚的品德,那麼你的生命也將變得更從容自在。」

 

教父John of Kronstadt寫到:「不要忽略了根植於孩子心中的罪惡、污穢、邪惡、壞習慣、偏邪、情緒和褻瀆神明的稗子;敵人和罪惡的肉體甚至不會寬容孩子,在孩子身上,同樣也可以發現這些罪惡的種子。在生命的旅途上,告訴他們所有罪惡的危險;千萬不要對孩子隱瞞罪惡,以免因為忽視或是無法理解,而使他們深陷罪惡的行為和執著,當孩子漸漸長大,這些罪惡,也會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增強,最後使孩子自實惡果。」2

 

1、English translation in Laistner, M. L. W., Christianity and pagan culture in the later Roman Empir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1)
2、My life in Christ, (Jordanville: Holy Trinity Monastery,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