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7) 教義學 Dogmtics by John Zizioulas

慕道者-東正教的教義 part 7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東正教的教義

簡介:教條與精神信仰

什麼是信仰?

召喚

皈依上帝

追求至善的哲學

舊約神聖的啟示

神 “這個詞

神聖的名字

神名父親

教會神學和非教會神學

三位一體的奧秘

如何解釋神聖三位一體的奧秘?

愛的統一

創造者

天使

邪惡的起源

邪惡的人

宇宙

創世的六天

人性

圖像和肖像

靈魂與肉體

原始人類之前

墜落

亞當之罪的後果 耶穌基督,”新亞當”。

福音書中的基督。 神與人

信仰的基督:一

兩性的人

本質的統一性

兩種行為和兩種意願的救贖

教會是基督的國度

教會的屬性

教會等級制度

教會中的婦女

天主之母和聖徒

神聖的圖示

十字架

教會時間

教會和教會。

分裂與和解

聖事中的生活

浸禮

慶祝活動

聖餐儀式

懲罰

抹油

婚姻

祭祀

壟斷主義

歷史的終結

死亡和復活

最後的審判

‘什麼是地獄?

‘…… 新天新地』

教會的屬性

尼西亞-康斯坦丁堡信條》中的一句話:「我相信一個神聖的天主教和使徒教會」,界定了

教會是一個神-人有機體。

教會是一體的,因為她是按照神聖三位一體的形象構成的,在本質上揭示了合一的奧秘,而在本質上又是有區別的:她是由眾多獨立的本體組成的,通過在信仰和聖事上的合一而結合在一起。 正如聖保羅所說:”有一個身體,有一個靈…… 有一個主,有一個信仰,有一個洗禮,有一位神,是我們眾人的父,他在一切之上,在一切之中,在一切之中”(弗4:4-6)。 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上也是為了基督徒之間的團結而祈禱:’聖父,求你以你的名保守他們,就是你所賜給我的,使他們合而為一……。 我不只為這些人禱告,也為那些藉著他們的話相信我的人禱告,叫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父王你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叫他們也在我們裡面一樣『(約翰福音17:11-21)。

聖保羅在談到教會的聖潔時,把基督比作新郎,把教會比作他的新娘:”基督愛教會,為她捨己,叫她成聖…… 叫他把教會獻給他自己,有光輝,沒有污點,也沒有皺紋,沒有瑕疵”(弗5:25-27)。 教會的聖潔不是以基督作為她的頭的聖潔為條件,而是以她所有成員被呼召的聖潔為條件。

使徒們在他們的書信中稱基督徒為 「聖徒」,從而表明聖潔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教會成員的準則。 每個基督徒都被呼喚為聖潔,在整個教會的歷史上,都有真正的聖徒;然而,能夠超越罪惡和激情的聖徒卻非常少。 大多數基督徒都是罪人,他們成為教會的成員,不是因為達到了聖潔,而是因為他們為這種聖潔而努力,為之懺悔。 教會的任務是使他們成聖,把他們引向上帝。 在這個意義上,有人說基督徒是在祖國和在路上–在祖國和在路上,也就是說,同時在教會內,但在走向教會的路上。

天主教(希臘文katholike)這個詞的意思是『普世』,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聯合起來,包括聖人和已故的人。 耶路撒冷的聖西里爾說,”教會被稱為天主教,因為她普遍地、不懈地教導所有應該成為人類知識的一部分–可見的和不可見的、天上的和地上的教條…… 起初,教會是一個由耶路撒冷的基督門徒組成的小團體。 然而,到了第一世紀末,由於使徒們的傳教,在羅馬、科林斯也形成了一些社區。

以弗所以及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其他城鎮。 所有這些團體,每一個都由自己的主教領導,組成了一個以基督為首的單一 「普世 」教會。

教會的使徒性來自於這樣一個事實:它是由使徒建立的,保留了他們的教導的真理,從他們那裡得到繼承,並繼續他們在地上的使命。 聖保羅說,教會是 “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20)。 我們所說的使徒繼承是指從使徒開始,一直到今天的主教的不間斷的按立(主教的按立)鏈:使徒按立了第一代主教,第二代主教又按立了第二代主教,以此類推,一直到我們這個時代。 繼承權被破壞的基督教團體被認為已經脫離了教會,直到他們的使徒繼承權得到恢復。 主教們繼續著使徒們在世上的使命–傳道、布道、指導現有的教會團體並創建新的教會團體。

不僅是主教和牧師,教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被呼召從事使徒式的傳教服務,在言語和行動上傳揚基督:「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耶穌的名給他們施洗。

父、子、聖靈的’(馬太福音28:19)。 這個由基督賦予使徒和他們的繼承人的使命,目前還遠未完成。 地球上有許多國家幾乎沒有被基督的傳道所觸及,有許多地區還沒有完全聽到福音的話語。 一些曾經是基督徒的國家現在又回到了異教和不信的狀態,需要新的福音傳道,新的使徒。

教會等級制度

從使徒時代起,教會中就存在著一個等級森嚴的祭司制度:某些人被選來舉行聖餐儀式並領導民眾。 使徒行傳》(6:6)提到了七個執事(希臘文diakonos,”僕人 “或 “牧師”)的選舉和他們被擱置在一邊的服務。 使徒們在羅馬帝國的各個城市建立了基督教社區,他們在那裡傳教,並任命主教和長老來領導這些社區。

主教、長老和執事的三重等級制度在教會中很早就存在了,儘管可能不是從第一世紀開始。 在使徒的書信中,我們看不到主教和長老之間有任何明確的區別–這兩個詞最常作為同義詞使用:”這就是我把你們留在克里特島的原因,要你們修正有缺陷的地方,並按我的指示在各城任命長老(長老),如果有人是無罪的,是一個妻子的丈夫,而且他的孩子是信徒……。 因為主教作為上帝的管家,必須是無罪的『提摩太前書1:57)。 在使徒時代,教區和教區之間仍然沒有區別:教會團體,無論是在克里特島、以弗所還是羅馬,都包含了該城市或國家的所有信徒,是一個 “地方 “教會(也就是說,一個教會

該地的)。 )

但隨著教會的擴大,出現了對高級長老的需求,他們負責一個省內的社區,並擁有為這些社區任命長老的權利。 早在第二世紀,聖依納爵就明確提到主教是教會的首領,而長老們是他的伴奏者,與他同心同德,並服從於他:「長老們與主教和諧相處,如同琴弦。 在服從主教的同時,長老們也在服從基督的人格。 對聖依納爵來說,主教體現了教會的豐盛。 與主教格格不入就是脫離了教會。

教會。 信徒們必須以最大的尊重來對待這三重的等級制度:”所有人都必須尊重執事,因為他們是基督的誡命,尊重主教,因為他們是耶穌基督本人…… 尊重長老會,因為他們是上帝的集會,是天使的主人。 沒有他們就沒有教會」。

教會教導說,主禮人的道德缺陷決不影響聖事的有效性,因為當神父主持儀式時,他只是上帝的工具。 是基督自己給人洗禮,是他提供聖餐並傳達給人,是他在懺悔聖事中赦免了罪過。 在懺悔儀式中,神父對懺悔者說:”看啊,基督無形地站在這裡,接受你的懺悔…… 而我只是一個證人,在他面前見證你對我說的一切事情。 然而,如果基督在他無限的憐憫中容忍教會中有罪的僕人,就像他容忍使徒中的猶大一樣,這決不是為教會中那些不配擁有其天職的牧師辯護。 聖職的道德不完善以及神職人員的罪孽和惡習一直是教會的疾病和禍害。 它們破壞了教會在人們眼中的權威,摧毀了他們對上帝的信仰,儘管它們並不影響聖事的有效性。 上帝首先要通過他的僕人的行為來判斷,因為他們是基督在教會中的形象。 如果在神父身上看到的是冷漠而不是同情,是不屑而不是愛,是墮落而不是道德的純潔,是虛偽而不是真誠,這的確令人喪氣。 神父胸前掛著一個十字架,上面刻著為人類釘死的基督的形象。 因此,他應該表現出與基督本人一樣的同情心和愛心。 聖保羅對新受封的提摩太說:”在言語和行為上,在愛、信心和純潔上,為信徒樹立榜樣”。

教會中的婦女

在整個教會的歷史中,只有男性被允許擔任祭司和主教,這不是一個僅僅源於古代男女不平等的傳統。 從一開始,祭司的身份就是一種精神父親的服務。 女人可以是母親、妻子或女兒,但她不能成為父親。 雖然母親的身份並不遜色於父親的身份,但其使命、服務和天職是不同的。 只有孩子才知道父愛與母愛的區別,儘管他無法用語言表達。 精神上的父愛,與任何其他形式的服務之間的區別,每個有精神上的父親的基督徒都知道。 東正教會對最近在一些新教中引入的女性神職持否定態度。

社區。 這不僅僅是因為東正教是傳統和保守的,東正教也不希望詆毀婦女或認為她們比男人低賤。 這是因為

東正教非常重視教會中的父親角色,不希望通過將一種與婦女格格不入的服務委託給她們而使之消失。 在教會的有機體中,每個成員都承擔著特殊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父愛是無可替代的,如果教會失去了父愛,她將被剝奪其完整性和充實性,成為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或一個沒有所有必要成員的有機體。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基督教對婚姻和婦女在家庭中的作用的態度。 基督教家庭是一個按照基督教會的形象創造的 「小教會」。。 根據使徒的教導,丈夫,而不是妻子,才是家庭的頭。 然而,男人的頭銜並不意味著不平等。 男人的權力與基督在教會中的權力一樣,是愛的權力:「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在一切事上順服自己的丈夫。 丈夫要愛你們的妻子,像基督愛教會,為她捨了自己一樣……。 你們各人要愛妻子如己,妻子也要看重丈夫’(弗5:24-25;33)。 丈夫的頭銜是他準備以基督愛教會的方式犧牲自己。 作為一家之主,丈夫必須愛和尊重他的妻子:「你們作丈夫的,也要與妻子相敬如賓,把婦女當作弱者看待,因為你們是生命之恩的後嗣」(彼得前書3:7)。 這不是不平等,而是一個和諧的統一體,它保留了家庭和教會中應該存在的不同功能。 因為如果家庭是一個家庭教會,那麼教會就是一個大家庭。

牧師的父親身份並不局限於他作為社區領袖和指導者的職能。 事實上,社區的領導權有時也委託給婦女。 例如,東正教的修道院總是在一位女院長的指導下,她不僅指導修女,還指導為修道院服務的牧師。 在拜占庭時代的修道院裡,有女性長老,她們有權聽取修女們的懺悔。 甚至在特殊情況下,洗禮的聖事也可以由婦女有效合法地進行,例如,如果候選人瀕臨死亡,而手邊又沒有牧師的話。 然而,在教會歷史上,並沒有像現在一些新教團體那樣,由婦女擔任禮儀或按立司鐸的事例。 慶祝聖餐的神父象徵著基督,即變成人的上帝,一個男性。 教會非常重視禮儀的象徵意義:在東正教對象徵意義的理解中,象徵與現實之間存在著直接的相互依存關係,因此,如果象徵被改變,它背後的現實也會改變。

然而,在早期教會中,有一些女執事負有廣泛的義務。 例如,她們説明主教執行洗禮聖事,並參與聖餐儀式的慶祝活動。 是否恢復女執事制度的問題現在已經在整個東正教會中公開討論。 它可以由泛東正教理事會做出積極的回答,如果這樣的理事會能夠召開的話。 事實上,教會中許多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服務,類似於早期教會中女執事的服務,今天由婦女來完成:她們為聖餐烤麵包,在教堂中讀詩和唱歌,而且經常指導唱詩班。

天主之母和聖徒

我們可以通過賦予天主聖母的崇高地位來判斷教會對婦女的態度。 教會對她的頌揚超過所有的聖人,甚至超過天使。 她在讚美詩中被讚美為 「比基路伯更尊貴,比天主更榮耀」。

薩拉菲姆』。 聖母是

基督之母和教會之母–教會正是在她的身上頌揚母性。 母性是婦女尊嚴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注意到,那些將聖餐儀式和其他祭司職能委託給婦女的新教教會,既不敬重天主之母,也不向她祈禱。 然而,被剝奪了天主之母的教會團體失去了它的完整性,就像被剝奪了聖職的團體不是一個完整的教會一樣。 如果父親的身份在等級制度–主教和聖職–中得到實現,那麼母親的身份就體現在聖母的身上。

在最神聖的天主之母教堂。

東正教會頌揚

天主之母是永遠的處女(aeiparthenos)。 這個詞在533年第五屆大公會議上得到了支持,強調了天主之母在基督誕生之前、期間和之後的處女身份。 她也被稱為至聖、至純和無垢。 東正教會遵循早期教會的傳統,認為聖母死後在第三天復活,並像基督和舊約中的聖人伊諾克和以利亞一樣被肉身帶入天堂。

聖經中關於聖母的記載很少:她在新約中的地位很低,特別是如果我們把它與她在教會生活中佔據的地位相比較。 東正教會對聖母的崇敬與其說是基於聖經,不如說是基於許多人幾百年來的經驗,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向他們揭示了聖母的奧秘。

天主之母站在教會所頌揚的眾多聖人之首。 對聖人的崇拜和對他們的祈禱是教會從使徒時代保存下來的一個古老傳統。 指責教會把人放在與上帝同等的位置上敬拜,從而違反了 「你應敬拜主你的上帝,你只應侍奉他 」的戒律,是不公正的。 希臘神學明確區分了對上帝的崇拜(latreia)和對聖人的崇敬(proskynesis)。 後者不是作為神來崇拜,而是作為達到精神高度並與神結合的人來崇拜。 聖人彼此之間以及與基督緊密相連。 在敬仰聖人時,我們敬仰住在他們身上的基督。

聖人的正式編號,或加冕,是一個相對較晚的現象:在早期基督教會中沒有加冕或頌揚的行為。 一個在死後不久就為基督受苦的殉道者會成為信徒們崇敬的物件;他們會向他祈禱,並在他的墳墓上舉行禮儀活動。 直到今天,東正教會仍有一個規則,即在殉道者或聖人的遺物上舉行禮儀儀式。 這強調了今天由活人組成的地球上的教會,與 「聖人 」之間的聯繫。

教會在天上取得了勝利,由被神榮耀的聖徒組成。 它還表明殉道者是如何成為教會的基礎和根基的。 特圖良說:「殉道者的血是基督教的種子」。。

對某位聖人的崇敬並不是加冕行為的結果。

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

冊封是大眾對聖人崇拜的結果。 有些聖人的生平幾乎一無所知,但他們的崇敬之情卻很普遍。 利西亞的邁拉大主教聖尼古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四世紀)。 他的榮耀是由

東方和西方的基督教徒都

在西方教會中,他受到兒童和成人的喜愛(西方的聖誕假期如果沒有聖誕老人到訪並帶來禮物是不可想像的)。 即使是向聖尼古拉祈禱的非基督徒也會得到他的説明。 這種對聖人的普遍崇敬植根於許多代人的經驗:他成為那些被他説明過的、被他從死亡中拯救的成千上萬人的 「私人朋友」。

有些人覺得很難理解,既然有基督,為什麼還要向聖人祈禱? 然而,聖人並不是我們與基督之間的中間人:相反,他們是我們天上的朋友,能夠聽到我們的聲音,並通過他們的祈禱幫助我們。 一個在天上沒有朋友的人,是無法正確理解東正教會中圍繞著聖人的這種崇高敬意的。 因此,必須說,那些沒有與聖人直接和活生生的交流的基督教團體,不能充分體驗到教會作為基督的神秘身體,將活人和死人、聖人和罪人結合起來的完整性。

神聖的圖示

在東正教傳統中,聖像不僅僅是教堂建築中的裝飾品,也不僅僅是禮拜時使用的物品:人們在它面前祈禱,親吻它,把它當作神聖的物品。

儘管自古以來就有聖像的存在,但在不同時期都有反對敬仰聖像的傾向。 在第七和第八世紀,這些傾向在第七屆大公會議上被譴責的聖像破壞者異端中達到頂峰。 聖像破壞者對聖像崇拜者的常年指責是偶像崇拜。 其基本論據是《舊約》中關於禁止描繪上帝的規定:”你不可為自己造像,也不可模仿天上的、地下的、地上的、水裡的任何東西;你不可向它們屈服,也不可侍奉它們;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20:4-5).然而,很明顯,所引用的話是針對崇拜異教民族的偶像。

新約是上帝的啟示,他成了人,他可以被人們看到。 不可見的東西不能用圖像來描繪,而可見的東西卻可以描繪,因為它不再是幻想的產物,而是一種現實。 大馬士革的聖約翰向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即舊約禁止描繪看不見的上帝,指向當他變得可見時描繪他的可能性:「很明顯,當你思考上帝變成人時,你可以描繪他穿上人形的衣服。 當不可見的神變成可見的肉體時,你就可以畫出他的模樣……。 使用各種繪畫、文字或顏色』。

八世紀的聖像破壞者異端是早期大公會議討論的基督論異端的延續。 對聖像的捍衛成為對基督化身信仰的捍衛,因為聖像破壞是否認這種化身現實的方式之一。 對東正教來說,聖像不是替代看不見的上帝的偶像,而是他在教會中存在的象徵和標誌。 第七屆大公會議的教父們同意聖巴西爾大帝的觀點,認為 「對聖像的尊敬要超過對原型的尊敬」。 大公會議堅持認為,在向聖像鞠躬時,基督徒不是崇拜木頭和顏色,而是崇拜木頭上描繪的那一位–基督、聖母、聖徒。 因此,偶像崇拜和聖像崇拜之間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聖像不是站在人面前的東西,作為唯一和自足的崇拜物件。 它甚至不是放在人和上帝之間的東西。 用保羅-弗洛倫斯基神父的話說,聖像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視窗:通過聖像,人與精神世界和生活在那裡的人有了直接接觸。

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by Metropolitan Hilarion Alfeyev

保留所有權利。 經許可發佈。

聖-M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 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address

台灣基督正教會 the Orthodox Church in Taiwan 新北市23150新店區溪園路389-12號B8棟4樓(湯泉社區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