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神學 Theology

正統視角下的教會界限(1)

Vlassios Pheidas博士教授

在這篇短文中,我將盡量只使用正統傳統所特有的教規語言,而避免使用現代大公教界比較熟悉的那種語言。這是因為我已經充分意識到,語言本身就是教會學問題的一部分,而這個問題存在於普世教會運動之中。大公教會術語通常的神學模糊性或含糊性,特別是在教會學問題上,是為了促進不同神學術語的日益趨同或一致,以便超越目前的傳統框架,用同樣的術語表達不同的現實。

然而,用既定的教規術語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這些術語表達了特定的教會學背景,清楚地描述了同一教會的現實。真正的合一不能建立在妥協的基礎上,或僅僅是對多元主義的遷就,因為合一不能被視為一個不顧相關原則而要達到的目標。這就是為什麼本文的目的既不是為我們的正統教會學傳統提供道歉,也不是掩蓋當代普世教會對話中真正的教會學困難。它代表了一種誠實的努力,即更清楚地描述和更充分地指出歷史上分歧的根深蒂固的神學原因。在下文中,我們將試圖說明主要的教會學問題及其對我們的神學對話和普世教會運動的重要意義。

  • “邊界 “或 “教會的界限 “

規意義與有關教會的性質、本質和使命的教導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因為後者描述了教會機構的內部單位。另一方面,”教會的界限 “一詞的通常含義來自於每個教會的教會學特點,而另一方面,它又影響到它們的救贖學教義的內容。各種教會學的存在(如正統教會、羅馬天主教、新教等)意味著對教會界限的理解也存在著相應的差異,而教會的界限與施恩行動的範圍之間的關係決定了這些界限的意義的救贖學層面。誠然,教會學的多樣性源於對教會的性質、本質和使命的理解的明顯差異,正如古代未分裂的教會的教會學教義儘管在教會實踐中存在某些分歧,但對所有地方教會來說是共同的。

這種傳統教會學的核心是對教會作為基督的歷史的身體(Corpus Christi)

共同理解,它在救贖的歷史中得到延伸和實現。這一共同的使徒傳統在偉大的教父們的教導中得到了體現,在大分裂(1054年)之前的時期,作為教會的共同信仰,在東方和西方都得到了持續的生活和體驗。在這個共同的基礎上,相關的教會實踐得到了發展,地方和大公會議也做出了相應的決定。教會的這個機構屬於 “全世界的信徒,那些現在是這樣的人,那些成為這樣的人,以及那些進入這樣狀態的人……”聖約翰-金口的《頌歌》,《以弗所書》,10:1)。他們不成為 “許多身體,而是一個身體”,因為 “沒有其他的身體”,”除了通過神聖的聖餐被滋養”(聖約翰-金口福音,頌詞:林前24:2)。聖靈只在教會的這個身體里實現統一,因為 “成為或不成為身體,就是與身體結合或不與身體結合”(聖約翰-金口經,頌詞,林前30:2)。很明顯,這種關於基督身體的教會論描述了教會以基督為中心的本體論,並揭示了關於教會邊界的各自教會良知。

然而,在大分裂(1054年)之後,基督論的分化出現了,這為處理有關教會邊界的微妙的教會學問題形成了新的預設條件。因此,對任何教會學發展的積極或消極評價,只有在教會學與基督論的

真實關係基礎上才有可能,因為這在整個教父傳統和未分裂教會的教會實踐中都有體現。在神學上,不言而喻的是,教父對教會學和基督學之間關係的任何區別,都會導致對教會本身的奧秘的不同理解,從而導致教會學上的逐漸或立即的區別。然而,每一種教會學的分化都會從質量上或數量上影響到有關教會界限的相應教導。這是因為每一種教會學都預先確定了自己的教會機構和自己以外的教會機構的身份。同時,它也決定了可接受的框架,在這個框架內,相關的實踐將發揮作用。

  • 西方學者神學與共同教父傳統的教會學標準逐漸疏遠,逐漸降低了教會以基督為中心的本體的
  • 重要性,導致了對教會機構(教皇和等級制度)的憲法基礎的等級理解。學派神學家的理論探索甚至塑造了羅馬天主教會的良知,這種良知越來越多地表現在教會的各自實踐中。然而,與此同時,隨著教父對基督身體的教會論的削弱,它推進了 “上帝之民 “的教會論,以促進這種等級制度的解釋。很明顯,反改革主義神學直到近代還深深影響著所有羅馬天主教神學。因此,即使在18和19世紀的官方神學文獻中,人們也可以看到教父關於教會的基督中心本體論的學說幾乎被完全遺忘。然而,儘管如此,教會的基督中心本體論,至少根據學者的解釋,還是以一種潛在的方式保存在羅馬天主教會的結構和良知中,這一點在近代的新羅馬天主教神學(Neothomism)中得到了清晰的表達。
  • 新教神學通過拒絕學術神學的整個教會結構,同時拒絕了教會的基督中心本體的概念,並與羅馬-天主教神學相對立,
  • 強調了上帝之言的絕對權威、信仰經驗的個人特徵、上帝拯救行為的末世論觀點等。因此,對教會以基督為中心的本體論的拒絕,使教會的邊界概念變得難以察覺,甚至成為一個無足輕重的問題。因此,在新教的教會學教學中,”看得見的 “教會的具體歷史界限得到了實現,而且與 “看不見的 “教會的界限絕不重合。這是因為構成無形教會的人,一方面只有上帝知道,而另一方面,他們很可能是 “可見 “教會的成員,甚至是不同的教會,例如羅馬天主教或東正教等。新教教會學與羅馬天主教教會學的區別可以通過以下圖表清楚地理解。根據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教會論,教會先於信徒而存在;因此我們有如下圖示。基督→教會→信徒。根據新教的教會學教義,信徒先於教會存在,並先於教會,他們也構成了教會;因此我們有以下的模式。基督→信徒→教會。

© 東正教神學儘管受到羅馬天主教或新教神學的一些局部和週期性的影響,但仍忠實於教父的傳統,並為保護傳統的教會經驗而奮鬥。根據正統的教會學,教會是基督在救贖歷史上唯一的身體。這一個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教會,在歷史上是以一個而不是許多教會機構的形式實現的。它充分體現在教會的聖事中,因為教會在聖事中被 “標記”(σημειούται)。因此,正統的教會學排除了這一個基督的身體在它之外的其他教會機構中的表現,因為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而不是很多。這些嚴格的教會學預設預先決定了傳統正統教會學的內容和具體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