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6 教會歷史 History 靜修生活 Asceticism

隱修生活 Monastic Life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13887/237.html http://blog.roodo.com/shanchiw/archives/1959939.html http://163.30.0.78/mngk/Orthodoxy.htm Monastic life Monasticism (from Greek: μοναχός, a solitary person) 隱修生活(源自於希臘文:μοναχός,,意為:隱修士) 前文曾經提過,隱修生活始於最古老的初期教會。早期,隨著教難的解除和許多法律限制的鬆綁,有一些渴望殉道的基督徒為了追求更屬靈的生活,選擇了出世的隱修生活。當時基督教與羅馬帝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也促使某些基督徒開始尋求另一個新的、更難達成、甚至是過份極端的靈修方式(例如:禁止結婚、去勢、為了從道德規範中解脫而極度的放蕩…等)這些方式也受到教會的譴責。還有某些出家的修士,為了要保持內心的謙卑,採取了一些獨特的修行方式,尤其,他們最常假扮瘋顛,做出不尋常的舉動,使人們瞧不起他們。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13887/237.html

http://blog.roodo.com/shanchiw/archives/1959939.html

http://163.30.0.78/mngk/Orthodoxy.htm

 

Monastic life
Monasticism (from Greek: μοναχός, a solitary person)
隱修生活(源自於希臘文:μοναχός,,意為:隱修士)

 

前文曾經提過,隱修生活始於最古老的初期教會。早期,隨著教難的解除和許多法律限制的鬆綁,有一些渴望殉道的基督徒為了追求更屬靈的生活,選擇了出世的隱修生活。當時基督教與羅馬帝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也促使某些基督徒開始尋求另一個新的、更難達成、甚至是過份極端的靈修方式(例如:禁止結婚、去勢、為了從道德規範中解脫而極度的放蕩…等)這些方式也受到教會的譴責。還有某些出家的修士,為了要保持內心的謙卑,採取了一些獨特的修行方式,尤其,他們最常假扮瘋顛,做出不尋常的舉動,使人們瞧不起他們。

 

第三世紀以來,有些渴望獻身於靈修的基督徒,選擇了退隱到荒漠中,過著屬靈的生活。人們稱他們為「隱修士」(男性為anachorite,女性為anachoress,源自於希臘文αναχωρέω,意為退隱、離家遁入鄉間),這個稱呼意味著他們是為了追求宗教的理想而離開俗世、出世修行的人,他們過著一種結合了深度祈禱、禁慾並且以聖餐為中心(如果環境許可的話)的生活。因人們常常將「隱修士」視為「隱居士」(hermit),儘管兩者具有不同的歷史來源和神學意義。

 

「隱居士」(hermit源自於希臘文ἔρημος,意為荒漠、荒蕪人煙的地方、居住在荒漠中的人)指的是在某種程度上離開世俗社會,過著出世生活的人。

 

現代隱修生活的模式源自於St. Pachomius The Great (公元346年),他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埃及人,在靈修導師Fr. Palaimon的指導下,在Thebaid(鄰近尼羅河)一帶過著禁慾的苦修生活。之後,他遷居Tavenisia,並在那裡成立了一個Lavra。通常一個Lavra包含一個教堂、幾個聚集在一起的洞穴,那是隱修士的住處,有時候Lavra的中心還有一個膳廳 (用餐的地方)。他制訂了隱修活的日常規範(ceanobion)並且在埃及境內的其它地區建立了許多Lavra。而在Lavra當中,人們稱院長為父親(敘利亞文:Abba,英文:Abbot)。

 

修道院的規範指出,修士們必須一起晨禱,分擔修道院內的各種雜務 (例如:製作烘焙麵包、食物、手工竹製品,以出售賺取生活費…等),穿著一樣的服裝,捨棄私人財產,實行財產共有制,並且共同負擔每日的開銷。修士們擁有共同的精神生活,也尊重個別的靈修天賦。關於修道院的情況,Pachumios式的靈修團體留下許多資料,根據資料記載,Palladios在Panopolis的Lavra住了十三年,據他描述,修道院有麵包坊、廚房、染坊,可以手工生產籃子、帽子…等,籌措微薄生活費(請參考:F.Halkin, Life of Pachumios,1932)。此外,Institutis Cocnobiorum的Cassianus,Regula Pachomii 的Jerome,還有Epiphanious of Cyprus…等人也留下了類似的記載。
Pachomius所制訂的修士服裝,如圖示。

 

修士的服飾十分儉樸,具有象徵性意義。他們內著一件長袍與皮帶,用羊皮織物覆蓋頭部、背部、腳 (鞋子)。這些服飾都由修士們自己製作。今日,修士的衣著有了一些改變。聽說,Pachomius接受了天使的指導,設計了修士的服裝和祈禱時穿的長袍,這也成為教會的傳統(請見圖示)。

 

修士遵守嚴格的禁食。他們的食物很簡單,主要是麵包或麵包乾 (烤乾的麵包)、水、蔬菜。每週二、四、六、日才允許食用油、海鮮、牛奶、蛋或起司 (如果修道院供應的話才能食用,一般而言,修道院無法供應這些食物),還有十分少數的修士會吃肉,絕大多數德行高深的修士只吃蔬菜、麵包,並且實行難度很高的靈修。

 

另一方面,St. Pachomius的妹妹也成為第一位女修院的院長。漸漸地,修道院的生活由埃及擴展到敘利亞、中東地區、亞東地區…等。之後,St. Anthony的門徒Hilarion(西元371年)又將Pachomius的隱修方式引進巴勒斯坦地區,隨後,Epiphanios也在當地創立了隱修院,並且採用Pachomius所制訂的規範,修道院的人數也逐漸增加,當時,擁有三萬名以上修士的修道院是很常見的。

 

________________

 

 

第四世紀時,人們十分尊敬過著隱修生活的出家人,並且認為他們過著一種殉道的生活,與第三世紀的殉道者一樣偉大。St. Athanasios將修士與殉道者相提並論,他特別強調,過著隱修生活的人將獲得來自天國的回報 (PG 26,1173)。St Jerom曾在著作中提到,隱修生活是一種「日日殉道」(cotidiaum martyrium, Epistula 108,31)的生活,當然,教會還是將耶穌之死視為最高層次的犧牲。然而,隱修生活受到的讚揚和崇高聲望,卻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

 

第一﹑地方教會想要將修道院納入組織的一部份,他們強調,教會應該在耶穌基督的體內合一,因此,應該將個人所擁有的特殊靈修天賦,運用在服務教會的工作上。

 

第二﹑修士們希望能夠領導地方教會,並且要求教區神父和信徒都實行修道院的靈修。

 

這樣的情況也讓教會在這一百年間面臨了重大挑戰,修士們為了保護修道院的獨立運作而脫離地方教會,同時,教會還面臨了許多難題(例如:異端、分裂…等),許多著名的修士藉著著述和教學介入這些挑戰,並且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教會。

 

其中一個難題就是第四世紀中葉Eustathios神父的追隨者所創立的Eustathios教派,他們主張,應該要將修道院的規範推廣到所有基督徒的生活中。獨身和清貧是天國唯一的生活方式,所以他要求所有的追隨者都不要結婚也不能吃肉。他們也要求那些已婚的追隨者辦理離婚!他們不但不承認神職人員的婚姻是教會的聖事,還制訂了自己的聖事。他們以特別的服飾(男人、女人皆是)與一般的基督徒作區別,還要求女人理髮,盡量和男人的髮型一樣。他們並沒有在每週三、五禁食,而是在週日禁食。很遺憾的是,當時他們有許許多多的追隨者。

 

為了回應Eustathios派教的做法,教會在Gangra召開地方會議,公開譴責他們的行為(Ralli-Potli, syntagma #,98-99),會議訂定了二十條規範,其中第十條最為重要,其內容如下:「如果有人為了上帝的榮耀而過著獨身生活,但是卻鄙視結婚的人,那麼,就把他趕出教會吧!」

 

此會議還解釋了隱修生活的正確方法,強調修士應該是教會共同體的一份子。

 

St. Basil的貢獻

 

Basil(公元370–379年)是Caesarea的主教也是偉大的神學家,他在著作中特別討論了「隱修生活」,並指出隱修團體應該是地方教會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個高於地方教會的組織。

 

St. Basil為他在Cappadocia的Iris沿岸所創立的隱修院(約公元356年)訂定院規。在他成立這個修道院之前,曾經遊歷了埃及、巴勒斯坦、Coelesyria和Mesopotamia等地,這是為了親自考察隱修士們在這些地區的生活方式。St. Gregory of Nazianzus也以親身的經歷給予Basil許多建議。

 

Basil所制訂的院規可以分成兩部分:分別是「長院規」(Greater Monastic Rules, Regulae fusius tractatae, Migne, P.G., XXXI, 889-1052)與「短院規」(Shorter Rules, Regulae brevius tractatae, ibid., 1051-1306)。

 

事實上,Basil所制訂了院規只不過是針對學生們所提出的一連串問題而作的答覆,與之後出現的typika(typika是typikon的複數,是包含了各種不同的教會禮儀和節慶規範的禮儀文本,它以月曆的模式來編排,請參考http://www.goarch.org/en/ourfaith/articles/article9152.asp)並不相同。

 

「長院規」(Greater Monastic Rules / GR)

 

a.入院與離院的規定

 

「長院規」與後來的拜占庭修院傳統最大的不同,在於申請進入修道院的規定。申請者必須通過嚴苛的手工和勞動考驗,因為,對於大部分的修士而言,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修道院也規定不得接受奴隸入院,若是已婚男子尚未得到妻子的允許也不能被接受,當時,Basil也歡迎年輕的孤兒進入修道院,他們將與成年的修士分開居住、飲食和受教育 。一旦被修道院接受,修士們終其一生都不能離開修道院 ,除非是受了重傷或是犯了褻瀆罪。

 

b. 禁止擁有個人財產

 

Basil就像那些改革派修院創辦者一樣,非常重視修士們不能擁有個人財產,針對這個原則,Basil又立下許多特別的規定 。

 

c. 隱修士與隱居士(Cenobitical Bias)

 

就像後來出現的大部分typika一樣,「長院規」對於共同生活的隱修模式的評價遠高於獨居的隱修模式(, cf.)。然而,當時教會十分強勢,所以他們十分反對在同一個地區設立大量的修道院。

 

d. 修道院長的治理風格

 

「年長又有智慧」的修士有責任要對誤入歧途的院長提出訓誡 ,院長必須審慎的看待這些訓誡 。他應該與其它修道團體的院長定期會面討論一般性的事務,Basil式修道院更強調院長不該以自己的地位為傲,也不該以憤怒之心斥責修士,而是要耐心的為修士提供個人的輔導和服務。

 

e. 修士的日常生活

 

初學者應該學習保持沈默 ,其它的修士也應該只說溫暖的話語,禁止嬉笑 。院長有聽告解的責任,修士有告解的義務,也不該在院長面前隱藏自己的罪。

 

f. 手工勞動的重要性

 

關於修道院的經濟收入,主要來自於手工勞動 。院長必須指派修士們適合的工作。謀生工具都是修道院的共同財產。修道院對商業行為也有規範,因為他們應該更重視每日的祈禱時段,例如:唱誦聖歌和其它聖禮儀生活的面向。

 

g. 食物、衣著、健康照護

 

用餐時的座位必須依照不同的職位來安排 。修士們只能取用他們面前的食物 ,修道院傾向於提供簡單、容易取得的食物條,也不招待客人特別的食物。對於修士們的禁食,院長給予完全的自由。

 

在服裝的規定上,他們允許修士們擁有一件多功能的、容易取得和保養的衣服 。在醫療方面,Basil的態度十分審慎,他認為疾病是一種罪的懲罰。然而,根據中世紀拜占庭修道院文件的記載,我們會發現,當時的人並不採用這種思想,他們以正面的樂觀態度看待醫藥對修士的重要性。

 

h. 與外界的關係

 

長院規規定,倘若修士們有貧苦或信仰虔誠的親戚或家人,修道院應該要盡到照顧的責任,但是修道院謝絕那些不信教的親友的來訪。外出的修士們,在回到修道院時必須交代他的行蹤。此外,Basil式的修道院合併了男修道院和女修道院。

 

「短院規」(Shorter Rules / SR)

 

短院規的內容和結構與長院規十分不同,它所回答的問題數量(313個)遠遠超越了長院規的55個,Basil的回答也比較簡短,裡面比較沒有制式的內容,大多屬於靈性詮釋的範疇(例如: )。也有很大的篇幅討論戒命和態度方面的問題,大部分的內容反覆討論著同樣的主題。這些規條沒有什麼系統,好像就是隨著問題漸漸被提出來,然後收錄成書。儘管如此,其中還是有些部分(差不多三分之一本書)就像「長院規」一樣為隱修生活的規範提出了重要的方向。

 

資料來源:http://www.doaks.org/typikaPDF/typ005.pdf

 

祈禱方面的問題

 

有一個源自於Mesopotamia的異端教派(約公元360年),在東方流傳了數百年,直到第九世紀還存在,人們也稱它為Euchites(這個名稱來自於東方語言euchetai的希臘文翻譯,其字源為euchomai,意指祈禱)。Enthusiasts獨特的教義認為,當聖靈進駐體內時,他們就會受到靈性啟發並且被靈附身(enthous)。「聖事」對他們而言是無用的,因此也是無害的,唯一具有靈性力量的是祈禱,藉著祈禱可以驅逐那洗禮也無法驅逐的惡靈,還能使聖靈進駐體內,使他們去除一切情慾的煩惱,與上帝合一,達到完美。為了免於教會的責難,他們遵守一切教會規定,偽裝成一位正教徒,聲稱自己拒絕一切異端。除了睡眠時間之外,他們的修行內容只專注於祈禱,Theodoret曾經諷刺的說:「如果不能祈禱的話,他們寧願去睡。」他們熱切的祈禱能夠立即將他們與上帝連結在一起。當他們達到完全沒有情慾的境界時(apatheia)就會見到「聖三位一體」,這三個神性位格將會在他體內合一。他們也見到惡靈遍布在世界上,摧毀靈魂,將他們踐踏在地上。他們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魔鬼的存在,甚至基督的體內也曾經充滿了魔鬼,但是,聖靈可以取代心中的魔鬼。

 

因為Amphilochius of Iconium的促成,Side的宗教會議(公元388或390年)公開譴責了這個異端,隨後,第三次大公會議(公元431年)也公開譴責他們。

 

儘管如此,他們不斷祈禱的理念被大家深深的認同。在基督教隱修傳統中,Alexander Akoimetos曾經將這個概念納入修院規範當中,成為最激進的制度之一,他是Mesopotamia地區許多修院的創辦人,大約卒於公元430年。他主張應該將隱修士們分組,採取二十四小時輪流制度,讓教堂內的禮拜沒有間斷。他的繼承人St. Marcellus也是Akoimetoi(意為不眠)修道院的創辦人,在君士坦丁堡實踐了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的禮拜制度。儘管這樣的修行方式沒有保留至今日,然而St Alexander所創立的不眠不休的禮拜制度確實對於今日東方教會(甚至是西方教會)每日固定的禮儀與日課產生極大的影響,St. Alexander的制度在公元534年由教宗John b下令終止。

 

第四次大公會議(公元451年)明訂,隱修院的神職人員必須接受地方主教的靈性教導(法規第8條)並且,必需有地方主教的允許才能成立隱修院。法規第4條規定,隱修士必須在地方主教的祝福之下全心投入隱修生活,而非其它工作或活動。

 

在中東,為了反對第四次大公會議的決議而產生的分裂教派,如基督一性論(monophisites),對於埃及Syria的隱修生活產生了戲劇性的影響,許多修道院也受到了「基督一性論主義」的影響而脫離了唯一的大公教會。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k

http://orthodoxyinamerica.org/article.php?id=25

http://www.mainlesson.com/display.php?author=hodges&book=church&story=monasticism

 

 

什麼是上帝的恩典?

 

許多修士都曾經聲稱,自己已經從上帝那裡領受了獨特的靈修天賦,也擁有許多上帝的恩典。舉例來說:他們聲稱,自己獲得了施行奇蹟的能力,能夠看見上帝的光(他們相信這就是上帝)。在東方教會,這樣的說法是可以被接受的,這也是靈修生活的中心。正教會總是會強調上帝的「能」與上帝的「本質」之間的分別。宗教會議譴責那些將兩者混淆的異端或神學著作。例如:Eunomios的追隨者,以錯誤的知見,聲稱聖子和聖靈是上帝之「能」,不具有真正的「位格」(person)。於是,第四世紀偉大的神學家Basil以著作來反駁這個異端,他也幫助我們釐清與「上帝」相關的神學概念。在西方文藝復興的初期,哲學的影響已經進入了西方教會,神學中使用的哲學方法,使得「上帝的恩典」(grace of god)的概念被誤解,引起很大的爭論,在靈修方面,也造成正教會與西方教會之間的深刻差異。因此,正教的神學家們也提出了他們的見解(尤其是Gregory Palamas)並且清楚的解釋「上帝的恩典」的意義。

 

西方教會的誤解起於一位希臘的修士,他在義大利受教育,也曾經造訪Athos聖山與許多隱修士對談。他很驚訝的發現,許多修習「心禱」的隱修士可以看見內在所散發的光芒,他們相信,這就是上帝之光,這個光就如同耶穌顯聖容時散發的光,他們認為自己見到了上帝。這位希臘修士強烈反對這些隱修士的描述,並且以西方的觀點寫了許多著作批評他們。

 

當時,神學家Gregory Palamas為了闡明正教神學與教義,就根據教父們的教導提出了:上帝是「神能」(divine energy),此「能」與上帝的「本質」並不相同,然而,這個「能」也是上帝。

 

然而,這位希臘的修士強烈的反對Gregory Palamas的觀點,他以西方的觀點出發,發表了許多著作來提出反駁。而Gregory Palamas也依據教父的教導,闡述了正確的教會神學,他主張上帝就是「神能」。「神能」不是上帝的本質,而是別的,然而,我們可以說「神能」也是上帝。就好像,上帝是由「他者」(other)所構成,這裡的「他者」指的是不同的位格,如:聖父、聖子、聖靈都具有獨特的位格,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上帝體內區分出不同的祂,然而,這些祂彼此之間並沒有分裂,我們也用以將「本質」和「神能」視為上帝體內的不同的「他者」。

 

上帝同時包含了「是」跟「有」兩部分。就像正教神學根據聖經和教會經驗所提出的解釋,上帝的「是」就是「本質」,任何受造物都無法看見、瞭解或分享這個部分。如果從另一個觀點來看,上帝將「有」給予受造物。舉個例子來說:路加福音8:46當中耶穌所說的「力量」是什麼樣的力量呢?他給予什麼「力量」(希臘原文:δυναμις)給門徒們呢?還有在路加福音1:9或24:49和厄弗所書 3:20當中,這個力量是誰的作用呢?在歌羅森書1:29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得更清楚:

 

(中文)「我就是為這事而勞苦,按祂以大能在我身上所發動的力量,盡力奮鬥。」(歌羅森書1:29)
(英文) NKJ Colossians 1:29 To this end I also labor, striving according to His working which works in me mightily.
(希臘文) BGT Colossians 1:29 eivj o] kai. kopiw/ avgwnizo,menoj kata. th.n evne,rgeian auvtou/
th.n
evnergoume,nhn evn evmoi. evn duna,meiÅ

 

很不幸的,中文(甚至是英文)翻譯都不是很精確,因為希臘語結構種類繁多,語意豐富,上文中用許多不同顏色標示的,是希臘原文。文中寫到上帝在我們身上「作用」(acts),而這裡的「作用」(actions)一詞等於「能」(energies)。

 

「神能」的「能」字有「共同合作」的意思,我們可以用「能」字來表達「作用」一詞,因為上帝「作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自己也起了作用。我們接受上帝的「作用」,並且使它成為我們的「作用」,就像斐理伯書 2:13所言。

 

δυναμις和ενεργεια具有相同的意義。同樣的,從格林多後書4:6-7當中我們瞭解到,信仰不是一種理解力,信仰是上帝的贈禮,是「神能」。「神能」是統一當中的多樣性,雖然彼此有差異,卻不分裂。就好像格林多前書12:6中所言,我們必須瞭解,上帝存在於祂的「能」之中,我們藉由「神能」接觸上帝,而不是藉由上帝的本質。

 

隱修士的日常生活

 

幾世紀以來,隱修士(或隱修女)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就像西方教會一般,正教會擁有許多修道院的規範。修士(修女)們遵循著St. Pachomios和St. Basil所制訂的院規。因此,幾乎所有正教的隱修院都採用統一的日常祈禱和生活模式。

 

下面,我將大約描述一下修道院如何度過某些特殊日子(koinobion)。

 

荒漠中的隱居士(hermits)也有近似的祈禱生活。

 

我必須事先說明,大多數的修道院並不遵循現今的曆制。他們根據太陽的運行來算日子,例如,日落的時候差不多是他們的午夜十二點。正如我們所瞭解的,太陽隨著季節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運行(夏季和冬季日落時間皆不同),以這種方式計算的時間並非永恆不變,他們必須定期調整他們的時鐘。有一些修道院每週調整一次時鐘(就好像你乘坐飛機進入不同時區的國家一樣,儘管計算時間的方式不同,但是時間間隔是一樣的,拜占庭式的一小時等於一般鐘錶的一小時)。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要遵照「禮儀時間」(Liturgical Time),下面我們會繼續說明。

 

在以下的連結中,包含了所有的儀式和祈禱的文本。
http://www.ccel.org/contrib/cn/orthodox/daily/

http://www.anastasis.org.uk/horologion.htm

http://www.orthodoxinfo.com/praxis/services_nopriest.aspx

http://pages.prodigy.net/frjohnwhiteford/horologion.htm

 

 

從儀式和祈禱的文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儀式包含了許多詩篇吟誦,聖徒的祈禱文,聖母祈禱文…等,每週例行性的祈禱當中也有一些獨特之處。例如:
星期一向天使致敬。
星期二 關於若望洗者所講述的先知們。
星期三 關於被拘捕的耶穌基督和祂心中的愛。
星期四關於宗徒和他們的繼承人(St. Nikolas所講述的)。
星期五關於基督的愛、受難和死亡。
星期六基督下降陰府,使其它死亡的人得到解脫,這是光榮的一刻。
  我們也紀念死去的人,為他們做一個特別的祈禱。
星期日慶祝基督復活,為耶穌的喜悅和光榮祈禱。

 

除了每日特別的意向、祈禱文和聖歌之外,我們還慶祝聖徒的紀念日,因為,他們死亡的日字也是他們領受上帝的榮耀的日子,對我們而言是很好的典範。

 

每一個儀式,在特定的日子、時間裡,都會唱誦特別的聖歌,他們會拿著禮儀文本還有一冊祈禱書(總共有十二冊祈禱書,每月一本,紀錄著每日的祈禱)

 

根據拜占庭的傳統,日落的時候是午夜十二點,在日落前三個小時,是第九個儀式,這個儀式與基督之死相連,是非常特別的祈禱。

 

「基督,我們的上帝,在九點的時候,為了我們的緣故,嚐到了肉體死亡的滋味,也殺死了我們心中的情慾,拯救了我們。」

 

緊接著舉行晚禱,還有一個為聖母舉行的儀式。
然後是晚餐時間。
晚餐之後是自由時間,各自從事一些勞動工作。

 

大約十一點(拜占庭時間)是晚課(apodeipnon),之後他們會唱誦acathistos調讚頌聖母,修士們在一天當中至少會唱誦一次acathistos調。

 

之後是自由時間,可以各自回房,也是獨自祈禱,閱讀靈性書籍或聖經的時間。在這之後最好不要談話。

 

大約兩點(拜占庭時間)起床。也可以更早起床自己用功,按照院長的指示完成祈禱功課。這是一個費時又耗費體力的身禱,必須痛苦的跪拜。

 

大約四點(拜占庭時間)去教堂。這是午夜祈禱,為了耶穌的死亡、復活與第二次再來。

 

然後是早晨,有一個與晚禱十分類似的長禱(大約二至三小時)

 

之後的第一個小時以「基督是初生旭日」為意向:

 

「喔!基督,真實的光明,你照亮了世上的每個人,使他們變得神聖,用你散發光芒的面容轉向我們,使我們看見那肉眼不可見的光芒,引導我們遵守你的誡命,透過祢最純潔的母親和所有聖徒,我們向您懇求,阿門。」

 

之後的第三個小時以「紀念聖靈降臨」為意向:

 

「上主,祢在第三個小時將聖靈賜給宗徒們,請不要將聖靈從我們身上拿走,喔!至善者,我們向祢祈禱,請時時保持我們體內清新的聖靈。」

 

之後的第六個小時以「基督受難於十字架」為意向:

 

「第六天,在第六個小時祢將亞當在伊甸園犯的罪釘在十字架上,基督,我們的上帝,求祢抹去我們的罪,拯救我們!」

 

之後,就會開始進行聖禮儀(divine Liturgy)。大多數隱修院都會每日舉行聖禮儀。有一些比較小的修道院和女修院(因為司祭無法天天前來)例外,然而,每週六、日和特別的節慶日一定會舉行聖禮儀,平日也會舉行一至兩次。

 

在沒有舉行聖禮儀的日子裡,他們會研讀福音(如果是司祭的話)和當日的門徒書信。然後,他們領聖餅(antidoron)和聖水。如果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修道院,隱修士就會分成幾組進入聖堂(一個大修道院將有許多個聖堂),並且在一日之內舉行許多次聖禮儀(每次都有一位司祭和幾位修士到場,按教會的規定,每一位司祭每日只能舉行一次聖禮儀,而且,司祭不能單獨舉行聖禮儀,必須至少有一位正教徒在場才能舉行),然而,每週日或是大的節慶日,司祭們就會共同主持聖禮儀。這是非常神聖而美妙的,當然,修士們必須做好準備才能領取聖餐、聖餅(antidoron)和聖水。然後,他們用午餐(他們沒有早餐或午餐等分別,在一般的日子裡,他們在早上吃中餐,如果當日是節慶日,他們只吃晚餐)。

 

實際上,現在狀況有些改變,由於修士們的體弱,節慶日時他們可以用早午餐,在下午的時候,也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再吃點東西。

 

然後是工作的時間,每個人必須依照院長所制訂的時間表進行各自的工作,或是休息一會兒。許多修道院在每日中午有聖母的祈禱,祈禱之後,他們才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在每日的儀式當中,修士或修女們不只要專注於祈禱和聖歌,重點是要靜下心來,持續不斷的進行「心禱」(Prayer of the heart,這是正教會靈修生活的核心也是祈禱的精華)。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不知情的訪客,看到修士們在教堂內低著頭、閉著眼睛,會誤以為修士們是因為愛睏而睡著了,其實,他們只是一邊進行心禱,一邊將視線射入心中。

 

在每日的勞動之中,他們的心必須不斷的讀誦著「主,耶穌基督,求你憐憫我」「至高聖母,求你憐憫我」(聖母讚曲akathist)或是其它的祈禱文。然而,最主要的祈禱文還是「心禱」(也就是耶穌禱文「耶穌基督,天主子,求你憐憫我」)。他們的心不能放逸或放空,必須時時刻刻戒慎持誦耶穌之名。

 

在荒野之中,有一些非常富有靈性的修士,他們不讀誦聖禮儀讀本中一般性的祈禱文,而是只是平靜的坐著,數個小時專注的持誦「心禱」(耶穌禱文)。之後,他們才進入教堂開始舉行聖禮儀(我們必須注意,聖禮儀是無法被任何祈禱取代的)。

 

隱修生活中的禁食與飲食

 

每週三和週五是禁食的日子(在Athos聖山和某些隱修院,修士們也在星期一禁食,這是為了要讚頌天使的榮耀,並且提醒自己隱修士就像是天使一般)。修士們的飲食十分儉樸,他們通常不食肉。

 

關於嚴格禁食:只能素食,不允許油脂類、酒類食物,每日只允許一餐。
實行的期間如下:
每週三、五
復活節前40日
八月一日至十五日,這是為了讚頌聖母的榮耀
特別的日子,例如:五旬節之前的星期六、聖十字架紀念日…等

 

關於一般禁食:只能素食,但允許油脂類、酒類食物。
實行的期間如下:
復活節前40日實行嚴格禁食期間的每個星期六、日(這是為了讚頌耶穌死而復活)
聖人的紀念日

 

關於特殊禁食:只能素食,但允許油脂類、酒類、魚類食物。
實行的期間如下:
在嚴格禁食期間,如逢基督的節慶日或聖母的節慶日(例如:八月六日主顯節)

 

其它:允許蛋、奶類、魚類…等食物。
實行的期間如下:
除了以上禁食期間之外(我們會發現,事實上,不用禁食的日子並不多)。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些禁食的規則是為所有正教徒制訂的,除了修士之外,每個正教徒都應該盡量做到。但是,隱修士必須嚴格遵守。

 

隱修士的工作

 

如上文所述,隱修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斷祈禱」。修道院並不像是一般的辦公室或公司,所追求的也不是工作的效率和成效,而是要維持最佳的靈修和祈禱。然而,為了活下去,工作是必要的,修道院鼓勵修士們用雙手付出勞力,生產手工產品來賺取三餐。他們製作聖像、木雕十字架、祈禱念珠,通常這些工作並不需要太多腦力,這是為了他們的心靈能夠無時無刻自在的祈禱。

 

其它的工作就是為了滿足日常所需,例如:煮食、打掃、整理圖書館、整理和打掃教會…等。每年,院長都會重新分配這些工作,他必須運用智慧,根據每一個修士的能力分配工作,使每個人達到平衡。然而,漸漸地,每個人幾乎都會輪過所有不同的工作。在一般公司裡,老闆會希望有特殊專長的人一直勝任某項特殊的職務,然而,這裡的修士總是輪到一整年繪製聖像畫、一整年清洗碗盤或種植馬鈴薯…等,這樣一來,修士很難成為一個專業的聖像畫家,但是,他將成為一位真正的隱修士,他主要的工作是祈禱,而不是營生的事業(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勝任繪畫的工作,但是,經過一至兩年的學習,或許就能夠成為一位業餘畫家,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廚房的烹飪工作,但是,他們可以先嘗試著在旁邊幫忙。)這些工作的分配和訓練都取決於院長的智慧,他必須把適合的工作分配給每一個人。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隱修士不使用電視、收音機…等電器,也不看報紙。他們來到修道院是為了祈禱,而不是為了自毀。院長必須決定要讓他知道哪些新聞,讓他們為特別的意向祈禱(例如:災難、一些國際性或是區域性的問題…等)

 

修士必須脫離常人的生活習慣,不能像一般人那樣說笑,聊一些有的沒的,他們必須總是持守一顆祈禱的心,這是非常困難的修行。當然,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會笑,我想說的是,他們不該像同一個公司的同事或是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那樣工作和聊天。他們應該避免交談並且以謙卑之心感受寧靜的奧秘,如果他們需要交談,也應該間接的表達,而不是直接的。他們可以將那些話對上帝說,讓上帝替他們傳話。

 

修道院並沒有「在特定時日禁語」的規定,然而,修士必須保持沈默,尤其是心的寧靜,一心專注在耶穌基督的名號上。「寧靜」不只是寂靜無聲,「寧靜」有更深的涵意。

 

每一個修道院都必須接受當地主教的靈性管轄(有時候,某些歷史因素會導致一些例外情況,使得同一個地區的修道院有時候由不同的主教來管轄,但是,每一個修道院都必須由一個主教來管轄,沒有例外)。正教會的聖禮儀(Liturgy)必許在地區主教的同意之下舉行,在禮儀當中也必須大聲讀誦主教的名字。

 

除了少數特殊情況之外,主教並不會干涉修道院的生活,他會保持修道院的獨立。

 

隱修院的院長必須由所有的神父投票選出,獲選的神父終其一生都要擔任院長一職,只有在身體狀況欠佳…等特殊原因之下才能卸任,神父不能隨心所欲的做事,他必須遵守一些規定。每一個修道院都有自己的議會(大約二到九人組成,取決於修道院的院規,他們都是資深的隱修士,由院長選出,地方主教批准)。院長和議會成員以投票方式來決定一切事務,根據法律規定,他們有責任要管理修道院的財物。

 

修士不能擁有私人財產,他們只能享用修道院供應的物品(包括:食物、衣物…等),當然,修士或修女們必須保持獨身,不只是在身體上,更重要的是在心靈上保持潔淨,堅毅的對抗一切誘惑。他們每日最重要的義務就是服從,他們必須在愛和智慧的基礎下服從每一位修士,尤其是服從院長的一切指導,院長也是他們的靈性導師。「服從」是修士們每日的十字架。藉著接受他人(OTHER)的意志,修士們殺死自己的私心和自我。因此,服從就是真愛的實踐,也是淨空自己,把他人放在心中的修行。

 

有時候,如果院長是一個非常富有靈性的人,他就會提出一些與一般邏輯相違背的建議,或是命令修士去做一些看似愚笨的事情(當然,這些事情絕對不能犯罪也不觸犯法律),如果修士十分謙卑,就會服從院長的指令,儘管這些命令有時候是荒謬又愚蠢的。這種方式會漸漸磨練出修士的謙卑之心。這是修士們主要的修行。每日的工作都是練習謙卑的好機會。

 

blue Monday 7:00-8:00pm bible study. https://www.facebook.com/tree.fans

address

台灣基督正教會 the Orthodox Church in Taiwan 新北市23150新店區溪園路389-12號B8棟4樓(湯泉社區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