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宗教信仰 許多父母會找神職人員請教,關於孩子們不乖、不去教會、交了壞朋友,怎麼辦? 她們過去心中的孩子都很天真、純潔可愛,不知道孩子們何時開始改變? 神父們常常會告訴這些父母,這是很難處理的事情,通常這樣的回答,讓做父母的聽了更難受。為什麼這件事會這麼複雜?我們來看看,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們過著怎麼樣的生活?爭吵、喝酒、長時間工作、無法花更多時間關心自己的孩子、家暴…等等,父母們總說自己的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這是大人的世界。 等孩子長大後,再來改正自己的行為就好,事實上,小孩子在長大的過程,都是吸收週遭環境的各式各樣的訊息,她們無法辨別什麼是好的、是壞的,但對於吸收和學習這件事來說,卻是非常的迅速,如果我們說一套、做一套,小孩子理所當然會從我們身上學到這些。許多父母會將小孩的改變推給外在環境,但現在的小孩子吃的好、穿的好、書讀得好,並不代表是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因為孩子受父母影響總是最深最直接的。
疑問 questions?
-
-
建立一個基督教家庭 Beginning a Christian Family 孩童最初始的生命(The Child’s Early Life) 許多嬰孩,並非在父母的期望下來到世間 —- 也有一些嬰孩,甚至不被允許來到這個世間。我們應該用愛來歡迎每一個加入家庭的嬰孩。對一個初生的嬰孩來說,父母的愛是無可取代的 —- 這是他建構生命所需的安全基礎。若是缺乏父母的愛,內心的創傷將無法治療,除非他能從神的愛中,找到特別的恩典。因為一個人,在早期的生命裡,若缺乏雙親的愛,將無力承受心理上的災難,甚至在面對一些生命中必須面對的人物時,都會輕微的發抖。 從聖人的生命和聖經之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母親子宮裡的嬰孩,已經可以感覺到神的存在。你還記得聖施洗約翰在母親腹中時,有一次他認出了瑪利亞腹中「道成肉身」的上主,並且興奮的在子宮內躍動。在St. …
-
疑問 questions?
Q & A 是不是信了基督教之後,就不可以拿香祭拜亡者或祖先?Can we burn the incense to commemorate our ancestors after converting to Christianity?
by pelayuby pelayu請問一下,信了東正教後,還能到祭拜祖先或是拿香拜拜嗎?在我讀書的時候,我選修了一門基督教的課,那堂課總會找一些教徒來分享他們的見證,有一次,有一個教授說:「我在當兵的時候,部隊裡發生了意外,隊上的阿兵哥都覺得是在鬧鬼,所以就說要來祭拜一下,當時我心裡覺得很不高興,我是個基督徒,我怎麼可以拿香祭拜亡者?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我還是拿了香,為死者祈禱,後來,我就生了一場重病,我知道那一定是主耶穌在處罰我,那時我就祈求上帝寬恕我的罪,我絕對不會在拿香了,後來我的病就慢慢的好了。」 這堂無聊的課,就這一段我記得最清楚,這件事讓我覺得非常的疑惑,是不是信了基督宗教之後,就不可以拿香祭拜亡者或祖先了呢? Answer: 謝謝你提出這個重要的問題。 ㄧ﹑讓我們先釐清一件事情,這個問題發問的重點應該是在於「祭拜儀式」或「敬神儀式」。 正教會認為,「敬拜上帝」和「祭拜祖先」是不同的,對此,正教會很清楚要如何作區分。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在另一篇文章中,已經做了詳細的論述,歡迎你上我們的網站去閱讀,或許可以作為參考:https://theological.asia/content/it-allowed-pray-dead 除了這篇文章之外,網站上還有其它文章,都有提到相關的問題。
-
question:我是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媽媽,但是,我的家人都不是基督徒。請問我應該如何向我的孩子們介紹上帝呢? Answer:我的建議是,請你盡力給予孩子們「愛」。如果孩子們接收到「愛」,就會懂得「愛」是什麼,然後,他們才會瞭解「上帝是愛」。 請告訴你的孩子,有一個人深愛著他們,這個人愛他們的程度,甚至超越你,也超越任何人。 這個人將會永遠陪伴著他們,所以,他們永遠不會感到害怕和孤單。 告訴他們,無論他們是乖孩子或壞孩子,「這個人」將會永遠愛他們,而且,「這個人」絕對不會拋棄他們。 如果他們問你:「為什麼『這個人』會愛我們呢」? 請留意,當孩子這樣問的時候,就代表他們尚未真正從你或你先生身上體驗到愛,他們並不瞭解什麼是「無條件的愛」…這是非常重要的,請務必先留意這一點,而不要預設「自己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 如果他們問你:「『這個人』有家人嗎?」 你可以回答他說:「當然有!他們家有三個人。事實上,『這個人』要他的『兒子』在你身邊陪伴著你,他的名字叫做耶穌。」然後,孩子們可能會問:「那你可不可以告訴我們『耶穌在哪裡』?」
-
作者:前異端團體領袖N.M. By N. M., former heretic group leader 1.4 禮拜方式 新教徒把正教禮拜方式看作“一件脫離聖經的事”。他們不滿於正教的聖像、聖詠頌唱、聖堂、諸聖事、聖禮儀祭服、禮拜儀式、聖典等等。不管他們已學過儘管不屬於“原始基督教,依據聖經的”禮拜模式的教導,他們都不會認為基督“確認”,並把它稱為“人的傳統”。而且,他們“貿然”惱怒的是那看起來佔優勢的正教生活和禮拜——在所有平信徒之間和在神職者之間一樣——以及其態度亦然。他們習慣於群體有規律的生活,他們認為當地的東正教信仰更像是一個“穿越區域”。 綜上所述,顯而易見當地的新教徒(而且也是西方提出的,我們時代的當地“正教徒”為了我們的信仰有反對他們自己的理由)主要集中於現象——可見的“病症”。他們不深入地鑽研,構成每個現象的原因。他們繼續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且問題本質必然被他們忽視。他們歸納“整體”卻忽略“部分”。他們同樣疏忽基督教信仰的某些重要因素,而且從來不問他們自己“如何確認他們所學到的一些事情一如所獲得的”在新教中。
-
動物可以享有永生嗎? 我們應不應該為動物祈禱。 請觀看影片說明: https://youtu.be/LQMGuNOiAME
-
我為什麼要成為東正教徒?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https://youtu.be/pp2wmXDsQYc
-
我為什麼要有宗教信仰? 信仰是讓生命更多的束縛還是自由呢? 請觀看影片說明: https://youtu.be/9DQPF9LVFJU
-
基督徒一定要什一奉獻嗎? 了解什一奉獻的意義?奉獻一定是指金錢嗎? 請觀賞影片https://youtu.be/1aXn5iXu8vE
-
觀看恐怖電影對生命的影響? 觀看影片說明https://youtu.be/u_hwH7IJkSE
-
窮人的問題 在非常進步的21世紀,在街道上我們可以看見路旁的乞丐,貧窮的問題到現在仍沒有解決,不同國家的政府企圖用各種政策,處理貧窮的問題,有的時候,看似也有一些成就,但事實上,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最好不要來自於政府,而來自民眾本身. 基督宗教如何看到窮人的問題,許多人都清楚,幾乎不需要再提,無論我們對窮人有怎樣的看法,不喜歡他們不洗澡,不喜歡味道,不喜歡他們有能力卻不去工作…等等的,大家卻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是按著上帝的形象創造,基本上是基督徒的皆會承認這一點,不同的教會也是常常試圖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協助窮人,但其實我們並不該,把所有的問題丟給教會,只將這些問題當作教會才需處理,好像只要每個月給教會一筆錢就已盡到責任,現代人買很多東西,無論是衣服.電子產品,等等新奇的東西,這些東西常常更換,並不是因為壞了,可能只是出了新款,不再喜歡了,或是別人有更好的…, 我們其實很容易分享,雖然在我們心中,懶惰的問題常常會出現,例如;把東西送人是非常麻煩,倒不如回收就好,但這卻不是好的,處理事情的方法,我們買了許多不需要也不會利用的東西,但事實上這些東西應該被利用!如果某個朋友皮包很舊,你明明看得到,但卻裝作看不見,可是你也有許多皮包閒置在家裡,那可以做些甚麼呢?為何我們如此強調個人的行為,因為我們往往將這些工作推給社會機構或是教會,或者我們害怕受傷,怕別人不接受我的好意,但其實我們要了解,分享並不是一個又爽快,又偉大的事情,並不是每次的分享,別人都會向你感恩,像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 我們也要考慮到尊嚴的問題,我們可以把錢給教會或基金會,但路上的乞丐卻能招來我們的白眼和不屑,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舉動,是虛偽的行善,雙重標準,透過捐款做好事,事實上卻是讓別人的手去做我不願意觸碰.或是看見的事,等於我們找了一個媒介,介在我們所不喜歡的社會面貌中間,然後我們會感覺良心很舒服,感覺自己是好基督徒,這時我們需要反省,捐款的目的究竟是為了行善,還是一種自我催眠的手法,讓我們能成為一個驕傲的基督徒,這是一個基督徒,不該出現內外矛盾的狀態!
-
國人對告解的概念來自好萊塢的電影與現代小説。因爲無論如何電影還是小説,作者寫書還是寫劇本的時候目標並不在於解釋告解是什麽,使得很多人被誤導,對此教會的聖事連初步的了解也沒有,反而有不少偏見。 告解的時候,我們會轉向上帝。告解並不是非常冷靜看到自己的罪然後對自己說:好了,我把這個罪告訴上帝。我們要真的悔改,而不是只是看見自己的罪。有神學家說,告解的過程很像考古的工作,一開始我們只看的很模糊的考古物,但是慢慢挖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越來越清楚。 第一次告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覺得我們沒有任何罪。我們不是殺手,不是土匪我們在自己的心理找不到任何罪,甚至於很容易對自己說我算是好人,我的老闆,老婆,同事等才是有問題。不過以後我們慢慢的會發現我們跟任何人一樣都有罪。我們會越多告解,會越多看到自己的罪。
-
-
關於記恨的問題 讀一些教父作品時,我們會遇到記恨的解釋,事實上現在許多人連恨的概念都不願意談,要談到記恨,就更不簡單了,我們很難告訴別人,為什麼我們不能恨,因為如果我恨誰,卻沒有傷害他,那為什麼不能恨呢?這不是我的自由嗎?教父們如何討論記恨呢?曾有教父說道,有人吵架後仍然互相道歉,道歉之後仍然在心裡對這個人有憤怒,這些憤怒有時像炭火一樣,很容易可以燒起來,如果我們內心保留了這些炭火,我們並不能說我們已經原諒了,因為基督宗教的原諒,並不像我們表面上的原諒,或法律上的原諒,如果某個人說:我原諒他,說了應該就算了,已經結束了。在法律上的原諒,可能只需要簽一個名,就和解了,事情就過了。 但在基督的原諒,不是法律上的原諒,這樣的原諒方式是沒用的,真正的原諒和記恨是天秤的兩邊,我們未來一定會面對面看見上帝,也可能告訴祂說希望祂能原諒我們的罪,但我們如果自己保留了記恨的權利,我們有甚麼資格請求或是要求上帝原諒我們,如果我們渴望真正的了解基督宗教原諒的概念,我們不應該騙自己,如果心裡還記恨,就是還沒原諒了,我們因為某些因素的關係原諒了,但這和原諒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
-
可以開上帝的玩笑嗎 畫畫是一種很好的休閒也可陶冶身心,但因為卡通插畫而引起很大的輿論與紛爭甚至引起暴動,你相信嗎?在很多回教國家的信徒因為看到這嘲諷宗教信仰的卡通, 覺得這已經冒犯到他們神聖不可侵的上帝,他們覺得這是褻瀆上帝的作為,應該遭到強烈的逞罰。 在一個民主國家,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所要信仰的宗教,同樣的對於不同的選擇我們應該彼此尊重他人的信仰,宗教信仰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是要造成彼此仇 恨、社會不安、甚至引起國與國的戰爭嗎?絕對不是。宗教信仰的本質是要讓人明白上帝的愛,使社會更良善,生命充滿希望與快樂,讓不同的族群相處更融洽和諧 人們彼此尊重禮讓,這才是宗教的本質,但看看今日對於不同的宗教,種族、族群、政黨 …….人們在心中種下嚴重的仇恨,國家與國家、宗教與宗教、種族與種族、族群與族群、政黨與政黨、同事與同事、家人與家人,甚至夫妻間因著所支持的政黨不 同都可以反目成仇,宗教信仰的本質是要讓人明白上帝的愛,但我們所表現出來的是上帝的愛嗎?
-
記者常常描寫教會像是進行某種預測的機構,譬如:東正教教會的某個情況,會是下一個領袖會是誰,經常使用政治語言,會a主教代表某個派別,b主角代表某個派別,在某個地區大部分的信徒主張如何如何,講到主教會議,也會形容有所謂的中立派、左派、右派等等。他們會常常去找某個顧問或是專家,一些政治學家,詢問他們的意見,將這些東西整理後丟在期刊或雜誌上,給大眾閱讀。 如果你有宗教信仰,你看了這些東西會覺得還蠻有說服力,因為某些訪問可能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情況往往和記者所描寫的大不相同,記者的報告可能注意到很多各式各樣的因素,教會的概況、某個候選人的成長背景,信眾的意見…,似乎考慮的非常週詳。但是,最重要的卻完全沒有看到,東正教教會不只是一個大團體,或是一個制度。他是耶穌基督的身體,這些做預測的人沒有考慮到上帝,沒有考慮到上帝最多這些東西也只剩下參考價值。
-
驅魔之秘 驅魔這件事,目前在西方電影的劇本裡很流行,可以看見被驅魔的人又叫又跳,時又嘔吐。也可以看見勇敢的天主教神父和魔鬼作戰,甚至不一定能更勝利。類似的電影讓我們誤解了驅魔的概念,也許多人看過電影後,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魔鬼附身,主動的找神父想要進行驅魔儀式。 到底,驅魔是甚麼東西,東正教教會如何看待驅魔,首先,很重要的是,很多自己認為有魔鬼附身的人,不是需要神父進行驅魔,而是需要心理諮商,或是向醫院的門診求助,大多數人的問題,傾向心理的問題,而非魔鬼的問題。這些相信的人,有的是從電影或小說中習得、模仿,在劇情中看見的東西,有時模仿得非常好,也說服自己、說服別人自己有魔鬼。 我們其實去找神父,我們要了解並非所有的神父會舉行驅魔的儀式,只有非常少數的神父,有主教特別的允許才能進行該儀式。不可以找一些不是神父的人,甚至是信徒說要求要開口驅魔,也要了解,如果你固定時間參加教會的禮儀,固定時間領聖餐,其實不應該怕魔鬼,而是魔鬼應該怕你,因為你已經領受聖餐。
-
對聖人的誤解 我們小的時候都看過許多關於聖人的書,在這些書裡描寫聖人的一輩子,書中把聖人描寫得非常好,多麼用功、多麼乖巧,星期天一到一定到教會去參加禮儀等等。事實上,讀這些書會導致我們一些些的誤解,我們會覺得自己和聖人完全不同,天天過平凡的生活,每天有繁忙的事情,覺得我們和他們的距離很大,我們永遠不可能變成像他們一樣。 但事實上情況完全!不同聖人仍然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罪、自己的錯!也不了解很多事情,雖然,他們過的跟我們在不同的時代,但每個時代都有自已不同的問題以及不同的挑戰,只有一個東西是永遠存在的-那就是罪,在一千年以前姦淫是罪在一千年後姦淫也是罪!其實重要的是聖人和罪打仗,也了解了上帝對於他們的計畫,這樣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描寫聖人是那麼好的人?如果這樣會產生一些問題!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很簡單,那是因為我們用我們的愛描寫他們,就想我們用我們的愛,描寫自己的媽媽或自己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