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達到天人合一 要如何進入平安中 若死亡存在 哪來的平安呢? Ephesians 2:14-22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做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祂承擔所有人類的仇恨,將其承攬在自身,仇恨死在十字架上,所有人類及一切受造物之疾病,皆死於死字架上,故此耶穌受難之後宇宙有重大的改變,人與人間的仇恨與分歧不再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架構了,當然還繼續存在於某些喜好仇恨與分歧的人中,但這些不再是我們無法避開的。而現在我們以基督為基礎,人類能與神合一,永不分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領聖餐,領受耶穌基督,如此的生存方式,不斷在我們之內更新。
天人合一
-
-
生命中的平安與人和好 但為何總得不到真正的平安 問題出在哪裡 Ephesians 2:14-22 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做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聽聽來自傳承於初代大公教會李亮神父的證道 今日的證道我們先從使徒書信開始,經文內容富含深奧的思維,傳達極為獨特的訊息關於 “平安”。他所傳達的訊息 “平安”就是指耶穌,就是神祂自己,這訊息極為重要,全人類及所有受造物都需要平安,因此我們將會對耶穌,基督宗教有新領悟,透過今日所要講的證道。
-
什麼是基督教 (what is christianity) 基督教是由一群全體相信耶穌就是基督,以及祂是唯一真神之子的人所組成(馬太福音16:16)。 這是首度在歷史上,這些信仰耶穌基督的人,在安提阿把自己稱作「基督徒」(使徒行傳11:26)。然後,「基督教」這個名詞,成為這一群信仰耶穌基督的人共同的名稱,也成為「教會」的同義詞。在新約聖經中「教會」這個名詞出現了大約八十次之多,而其定義為一群信徒在特定地點的聚會,目的是要慶祝神聖的共融。基督教就是教會,是全體信徒結合進入耶穌基督之中成為一體,而這個身體的頭就是耶穌。這個統合的發生,就在聖餐禮儀式,也可稱作神聖共融儀式(Holy Communion )進行之時,而之所以稱作神聖共融,為的是要彰顯其主要本質,即在基督徒之間共融的架構下,人與神所發生的共融。
-
「天人合一」的體驗 神學院院長、大學教授John Romanides神父 (†)著 在 我們所閱讀的聖經當中,有哪些人物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呢?我想,在舊約當中,是先知們,在新約當中,則是宗徒們。而新約當中最先達到「天人合 一」的境界的,是若望洗者(施洗約翰),然後才有宗徒們陸陸續續達到此境。宗徒們並不是同時達到此境界的,因為,基督顯聖容時,只有其中三位宗徒出現在大 博爾山(Mt. Tabor) 上。在新約所提到的人物當中,我們確信有四位已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無庸置疑,聖母已經達到此境界,但是這裡並不將她列入),那就是聖若望洗者(施 洗約翰)和出現在大博爾山上的三位宗徒:伯多祿(彼得)、雅各伯(雅各)和若望(約翰)。直到「聖神降臨」的那一天,所有宗徒才都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 界。當時,七十位門徒都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除了背叛基督的猶達斯(猶大),他的地位已被馬提亞所取代。當時,不只門徒們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 界,還有許多人,也在同一天受了洗。
-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13887/237.html http://blog.roodo.com/shanchiw/archives/1959939.html http://163.30.0.78/mngk/Orthodoxy.htm Monastic life Monasticism (from Greek: μοναχός, a solitary person) 隱修生活(源自於希臘文:μοναχός,,意為:隱修士) 前文曾經提過,隱修生活始於最古老的初期教會。早期,隨著教難的解除和許多法律限制的鬆綁,有一些渴望殉道的基督徒為了追求更屬靈的生活,選擇了出世的隱修生活。當時基督教與羅馬帝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也促使某些基督徒開始尋求另一個新的、更難達成、甚至是過份極端的靈修方式(例如:禁止結婚、去勢、為了從道德規範中解脫而極度的放蕩…等)這些方式也受到教會的譴責。還有某些出家的修士,為了要保持內心的謙卑,採取了一些獨特的修行方式,尤其,他們最常假扮瘋顛,做出不尋常的舉動,使人們瞧不起他們。
-
疑問 questions?
教會就是聖餐禮 Church as Eucharist (Fr. Jonah’s Speech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by pelayuby pelayu演講:教會就是聖餐禮 Church as Eucharist 日期:2016.05.26 地點:文山社區大學 第一部分 李亮神父演講 在短短一個小時內,要介紹東正教或任何其他宗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會嘗試為各位介紹一些基本的東正教理念。各位有問題請隨時發問,希望我們之間能有一個好的對話。首先請問在座有人是基督徒嗎?佛教徒呢?因為了解你們的背景,有助於我用更適合的方式來介紹東正教。那有人是睡覺嗎? 向各位介紹東正教(Orthodox),沒有什麼意義,我必須向各位介紹「宗教」(religion)。因為religion的原意和中文翻譯「宗教」是不一樣的。宗教是「教」,是「教」某種東西,和希臘原文的意思“θρησκεί”非常不同。“Religion”這個英文詞彙翻譯自拉丁文“religiō”,意思是重新連結,和希臘文意思非常不同。 那什麼是教會(church)呢?你們可以下載這個免費App「Orthodox東正教」(Android https://goo.gl/0Zl4Ue;iOS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2 教會聖事 Church Sacraments講道 Sermons
聖餐禮 (二):進入天堂的國度 Liturgy II : Entering into the Kingdom of Heaven
by pelayuby pelayu今日我們會多談談聖禮儀,因為你們必須了解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活動。華人喜歡參加活動,這不是壞事。我很開心也很訝異,今天大家有記得帶代禱名單,交給我親近的生者與亡者的名字,讓我們在聖禮儀中紀念他們。會後你們可以取回這些名單,下次再帶給我。這樣你們就會知道你們不是獨自前來,你們帶來了你的整個世界、你所有的家人和所有朋友。你會明白聖禮儀就是將你我連結合一,甚至在過世後也是如此。在聖禮儀中,我們與所愛的人同在,裡面沒有死亡。生者亡者一同聚在這裡。
-
(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6) 神學 Theology
耶穌基督: 世界的生命(5) JESUS CHRIST -THE LIFE OF THE WORLD
by pelayuby pelayuPart 11 在正教傳統的教條 (Creed) 裡的每一個教義之形成、以及地方性的和正式的大公會議所作出的每一個定義,皆是爲了反對異端邪說,而從未是那所謂的轉變性的推測性的思想的過程中的一部份或是那個著名的、但是並不是存在的神學說(theologoumenon )。教父們之搞神學是以這種方式:將他們的理智合應於1) 他們不斷的禱告, 2) 他們自己的教父傳統之內的聖經, 以及 3) 他們自己的讚美榮耀的境界 (如果是他們的話)或是他人的讚美榮耀的境界, 但不是以推測性的思想。
-
(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6) 神學 Theology
耶穌基督: 世界的生命(4) JESUS CHRIST -THE LIFE OF THE WORLD
by pelayuby pelayuPart Eight 聖保羅極為激怒,因為一些歌林多神靈魅力者 (Corinthian charismatics )顯然地說服了其他人來舉辦一個崇拜儀式,卻不在心中為聖靈表達出可以聽見的禱告。對保羅來説,這是做地好的。「你感謝的固然是好 ,無奈不能造就別人。」(歌林多前書14, 17) 。「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歌林多前書 14, 16) 。很明顯的, 以方言祈禱以及以聖靈祈禱,那是可以互換的、完全相同的説法。 聖保羅談論過存在於世界中的各種聲音, 不管是由無生命的事物所發出的聲音,如長笛、豎琴,、和喇叭等等,或者是由人所發出的聲音。保羅是在講所做出的聲音自己,而不是在講那些未被瞭解的模湖的聲音,這事從在歌林多前書14 …
-
(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6) 神學 Theology
耶穌基督: 世界的生命(3) JESUS CHRIST -THE LIFE OF THE WORLD
by pelayuby pelayuPart Five 適當地準備視像上帝於他與基督共有的榮耀中,那就是以將自私和功利性的愛轉變為無私的和無功利性的愛的方式,而成為聖靈的寺廟。這個轉變發生在照明的高等階段中,叫做 theoria; 此字的基本意思是視覺,在此則指著,對上帝在創造中的能量或未受造的原因而有的視覺,經由不斷的禱告和對上帝不間斷的記憶。noetic 器官因此從被理智、感情、 和環境所奴役的情況中被解放出,並且它只被這個對上帝的記憶所影響到,而這個記憶是同時與日常生活中的正常活動一起起作用的。當noetic 器官是在這樣的狀態中之時,人就成為了在基督中的、與聖靈一起的、上帝的寺廟。 聖巴希爾曾寫信給聖格理高理神學家 (St. Gregory the Theologian),説道,「上帝在身中居留之事是如此的:經由記憶而將上帝建立在我們自己的心中。我們因而成為上帝的寺廟, 當記憶的連續性不被塵世的憂慮意願等等所中斷、並且, noetic …
-
(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6) 神學 Theology
耶穌基督: 世界的生命(2) JESUS CHRIST -THE LIFE OF THE WORLD
by pelayuby pelayuPart Three b) 在聖靈降臨節之時, 以真理的靈,啓蒙於基督的生命和所有的真理 所有發展於第一和第二大公會議的辯論中的區分等等,皆由所有之後的大公會議所保持住, 那些之後的大公會議實際上只是引伸著第一大公會議而已。然而,它們所用的術語之表達方法,是不能從這些術語之前提預想要件中分離開的。在術語表達方法之中,也許會種類多多,但在術語前提預想要件之中則不會如此。 神學性的表達方法中的術語之前提預想要件是被發現於 1) 心靈之清淨的靈修狀態之中, 2) 心靈的照明之靈修狀態之中, 以及 3) 心靈的讚美或神化、以及語詞在他的聖靈中所出現於其之前、在他自己之中所對其顯露出父親的之者的整體之中的。那以聖靈、在榮耀中看見基督之者,也就是看見了父親之者。這個經驗就是在教父傳統之中的教條公式的基石。
-
(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6) 神學 Theology
耶穌基督: 世界的生命(1) JESUS CHRIST -THE LIFE OF THE WORLD
by pelayuby pelayu耶穌基督: 世界的生命JESUS CHRIST -THE LIFE OF THE WORLD by fr. professor John Romanides,[A paper delivered …
-
有人在稀有的神魂超拔時刻,經歷頂尖的靜觀經驗: 有人卻是在日常生活間,經驗到它 有一些人以為靜觀是如此難得而了不起的經驗,非經艱巨奮鬥無法到達,且只在所謂「神魂超拔」的稀有時刻才能品嘗。我將盡力答覆這些人們。 是 的,上主按祂的上智,照各人所受的天分和恩典,安排了每人的靜觀旅程和風格。雖然,有些人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靈心磨練,才到達靜觀之境,甚至只偶爾在那所 謂「神魂超拔」的甘飴中認識它的美好。不過,也有些人受聖寵的精細雕琢,在祈禱中與主如此親密交往,看來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擁有、並經驗靜觀的美境,甚至 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不管坐立行走或跪著時都能夠。他們能維持管制著生理與心靈官能——雖有時並沒有一些困難,可是並無多大困難。 在 梅瑟身上,我們看到第一類型的靜觀,在亞郎身上,則是第二類型。結約之櫃象徽靜觀的恩寵。按聖經的記述,那些緊挨著約櫃生活的人,象徵著度靜觀生活的人。 用約櫃象徵靜觀的恩寵很貼切,因為約櫃內裝載著聖殿的珍寶,正如那從人心裡發出、透過「不知之雲」而貫注於上主精微的愛。原來人的心靈涵有一切德行,宛如 上主的聖殿。
-
靈魂完善的程度 4 by Hierotheos metropolitan of nafpaktos 在前面的章節中本書揭示教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治癒人。因此正教的教會是一座醫院,是靈魂的診所。這並不表示教會忽 視其它牧靈活動的領域,因為教會針對的是人的整體,包括靈魂和肉體。教會也關心生理、經濟與社會問題,然而教會牧靈的重點是靈魂的治療,當一個人的靈魂得 到治療時,其他許多難以處理的問題便迎刃而解。 很多人指責正教會不太關懷社會問題。其實不然,教會關懷所有和人有關的事情。在其敬禮中的祈禱文與教父的教導中都 可以得到驗證。但就如同醫院針對身體的病症治療,治療中也涉及了其他個人的問題,所以東正教會治療人格的核心,藉此教會將整個人治癒。這就是在社會動亂的 時候,所有的政府機能躊躇不前時,甚至人的外在自由被剝奪時,教會依舊繼續她的運作:治療與醫治人們。 治療人的人格事實上就是他自身趨向完美的境界,實際上等同於神化,在教父神學上神化與完美是同義字。這治療是?對必要的,因為亞當造成人的墮落,構成了人性的病態。
-
怎樣分辨歡愉的善與惡 我說這些話的用意,絕非抑制你在聖神要你大聲祈禱時,不這麼作。如果心神的喜樂潤澤感官,使你對上主像對人一樣地說話,說「耶穌」 或「親愛的耶穌」,或類似的話,也不需加以壓抑。願上主不讓你在這件事上錯懂我的意思。真的,我無意授意你放棄愛的外在表達。上主所結合為一的身靈,願主 不容我把它分開。事實上,我們完整的人,身體與靈魂應該一起頌揚上主。到達永生時,上主將適宜地榮耀我們整個的人:肉體與靈魂。就在今生,為我們預嘗這永 恒的光榮,上主有時也用不可言狀的喜樂和安慰,點燃虔心愛祂者的感官。不僅僅一兩次,而且按祂認為最適宜的頻繁次數。不過,這種喜樂,並非來自人外,經由 官能之窗進入,而是從心神的歡愉和屬靈的熱心湧溢出來的。像這類的安慰歡愉不必予以疑懼。總之,我認為經驗到這種喜樂的人,也不可能懷疑它的可靠性。 但對於別的從外而來的安慰,聲音、喜樂,或不能確知其來源的甘飴,我建議你要對它保持警覺。因為它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惡的;可能是善神或惡神的作為。只要你按照我告訴你的辦法——或用你自己發現的辦法更好,回避詭辯、以及身體與感情不自然的緊張,不管它是善是惡,都害不了你的。為什麼你可以如此安全呢?因為真安慰的源頭是深藏在純潔心田中虔敬的熱望,是上主的工程,不是憑其它技巧構架而成的,為此不含有幻想及現世人所會犯的錯誤。
-
在內心的「空無」與「不在任何地方」的經驗中,人的情愛怎樣美妙地轉化. 人的情愛是怎樣美妙地、因著內心經驗的這種「空無」與「不在任何地方」之感而轉化了。當他初次理解到它時,他一生犯過的罪歷歷呈現在他眼前。沒有一個壞的思 念、言語、行動可以掩蔽得過。它玄妙晦暗地熔成一團,不管轉向何方,它都面對著他,直到他竭盡努力,受夠了絞心的內疚、用許多辛酸的苦淚,把罪大多擦去時 才止。 有 時他看到的,猶如剎那間瞧見可怖的地獄;那時,他深感永遠無法被治癒一般的失望、與重擔永無解脫希望的誘惑。有不少人的內心生活已到了這情境,但因面臨這 嚇人痛苦的折磨,驅使他們去回想俗世的快樂。因忍受不了內心精神上的空無,便往肉體的事上去找輕鬆。可惜他們不明白自己沒有獲致神慰的準備——如果他們知道等待的話,這神慰本來可以支持他們的。
-
我願清楚指出:不是所有讀或聽念這書,感覺喜愛它的人,便是應召去度靜觀生活的人。這類內心激蕩可能只由於自然的好奇,還不算聖寵的吸引。我將指示你某些標誌,使你辨出那些啟發是從何處來的。 最 先,那個人要反躬自省,自己是否已盡力按教會的規定和神師的指引,從自己良心中滌淨明知故意的罪愆。如果在這點上,自覺已經滿全了,那就好了。不過,為更 確定些,要再看他通常是否受簡樸的靜觀祈禱吸引,勝於其它的熱心功夫。如果再加上,他做其它任何內外操作,都不能使良心寧靜,除非他聽任這隱隱專注於「不 知之雲」的愛,便是上主召他做這工作的一個信號。如果缺少這個信號,我敢說這人不是被召去作靜觀。
-
任何封靜觀已有準備的人,念本書時,必將理會某些與他的心神相呼應的感受,准有這樣的人,才可閱讀戎聽人朗誦本書:重申前言中聽叮囑的話 萬一你發覺我在本書上述說的祈禱方式,不合你的性格或靈修方式, 請隨意把它擱置一邊,安心地去找另一位明智的指導就是了。在這情況中,我信賴你會諒解我在這裡所寫的。我確實只憑我簡陋的頭腦,把所懂的事寫述了出來;我 的用意,除了為協助你,別無用心。請從頭至尾完完整整閱讀兩三遍。閱讀次數多多益善,因這樣你更能把握正確意義;某些當你初讀時顯得晦暗費解之處,或許你 再讀時便豁然開朗了。我深信:任何隨聖寵吸引去作靜觀的人,在念或聽人誦讀這書時,必會感受到書中所說的某些事,與他自己的心神相呼應。如果你的感受確是 如此,而感到有幫助,請從心底感謝上主,也請你,因上主聖愛,為我祈禱
-
約櫃可視作主活的象徽:梅瑟,貝匝肋耳和亞郎 對約櫃所做的事,刻劃了靜覲的三條途徑 按聖經的敘述,梅瑟、貝匝肋耳和亞郎三人與建造約櫃主事有關。梅瑟在山上從上主那裡知道該怎樣造約櫃。貝匝肋耳在山谷中,按照悔瑟從上主那裡接受的圖案製造約櫃。亞郎卻在聖所裡照料約櫃,隨心所欲看約櫃、觸摸它。 這 三個人的所為,描述出聖寵怎樣引導人進入靜觀的三條路徑。有時,我們該像梅瑟爬上山頭:在到達靜觀之境前,靠聖寵的支持辛苦操勞;隨後,像他一樣偶爾嘗到 靜觀的美果(這裡我願指明:上主把自身啟示給梅瑟,仍然是一種恩賜,並不是梅瑟因著豐勞該得的報酬)。之後,因著我們受到聖寵的照明,靜觀獲得進展;再 後,我們像貝匝肋耳,按照梅瑟在山上所見的圖樣下功夫,直到把它製造出來,仍是看不到約櫃的。也有時候,聖寵是透過別人的話的幫助,引導了我們。在這件事 上,我們彷佛亞郎,是受託去照料那由貝匝肋耳的技巧之手所建造的約櫃。
-
我 們要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在靈修生活中,絕不該按自己個人所有或沒有這經驗,作為衡量他人的標準。誰經歷長期辛勞到達靜觀之境,卻又僅僅偶爾享受靜觀佳果的 人,如憑他個人的經驗而說話、思想或衡斷他人,是很容易犯錯的。同樣的,一個似乎可按心願屢次經驗靜觀甘飴的人,如憑個人經驗去衡量他人,也會犯下錯誤。 不必浪費光陰去作較量。因為上主上智安排了那些在開始時,長時間辛苦地祈禱,只偶爾品嘗到成果的人,後來或許可以豐富而隨心所欲地品嘗到。梅瑟便曾是如 此。起初,上主只准梅瑟有時凝視約櫃一眼,而且還先經歷長途跋涉的登山之苦,不過到了後來,當他在山谷間給約櫃築了會幕,他便能隨心聽欲地多次凝視約櫃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