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婚姻聖事 Sacrament: Marriage 家庭生活 Family Life

正教的婚姻觀—VII 加冕儀式 Marital Viewpoint of the Orthodox Church: The CROWNING

MARRIAGE - An Orthodox Perspective 正教的婚姻觀 John Meyendorff著 VII 加冕儀式(THE CROWNING) 在莊嚴的隊伍和詩篇(聖詠)第128首的唱誦聲中,神父引導新郎和新娘進入教堂的中央。每一首詩篇(聖詠)還伴隨著重複不斷的唱禱:「光榮歸於你,我們的主,光榮歸於你。」 凡敬畏上主、遵行祂道的人便是有福的! 你要吃勞碌得來的;你要享福,事情順利。 你妻子在你的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栽子。 看哪,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要這樣蒙福! 願耶和華從錫安(Zion)賜福給你!願你一生一世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 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耶路撒冷的「舊約聖殿」舉行聖禮儀(Liturgy)時,也採用了這首詩篇(聖詠)。它是「交互輪唱調」(hymns of degrees)中的一首,當利未人在莊嚴的節慶日進入聖殿時,通常,這首詩篇(聖詠)就會在聖殿階梯處輪唱。它為家庭生活之樂增色,它是上帝最高型式的祝福,為人類帶來繁榮與和平。

 

 

MARRIAGE – An Orthodox Perspective
正教的婚姻觀
John Meyendorff著

 

VII 加冕儀式(THE CROWNING)

 

在莊嚴的隊伍和詩篇(聖詠)第128首的唱誦聲中,神父引導新郎和新娘進入教堂的中央。每一首詩篇(聖詠)還伴隨著重複不斷的唱禱:「光榮歸於你,我們的主,光榮歸於你。」

 

凡敬畏上主、遵行祂道的人便是有福的!
你要吃勞碌得來的;你要享福,事情順利。
你妻子在你的內室,好像多結果子的葡萄樹;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栽子。
看哪,敬畏耶和華的人必要這樣蒙福!
願耶和華從錫安(Zion)賜福給你!願你一生一世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
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耶路撒冷的「舊約聖殿」舉行聖禮儀(Liturgy)時,也採用了這首詩篇(聖詠)。它是「交互輪唱調」(hymns of degrees)中的一首,當利未人在莊嚴的節慶日進入聖殿時,通常,這首詩篇(聖詠)就會在聖殿階梯處輪唱。它為家庭生活之樂增色,它是上帝最高型式的祝福,為人類帶來繁榮與和平。

 

然而,當人們在「新約聖殿」中唱誦詩篇(聖詠)時,這些詩篇(聖詠)也獲得了新的意義:「錫安」是「基督身體所安住的聖殿」(若望/約翰福音2:2),「耶路撒冷」是「從天上降下、來自上帝」的永恆之城。加冕之前的流程代表了進入基督國度的入口:在訂婚儀式中所訂定的婚約,現在已經轉化為永恆的情誼,人類之愛將獲得一個全新的面向,就如同基督對祂的教會的愛那樣。此時,加冕儀式在神父莊嚴的宣示當中開始:
「聖父、聖子與聖靈的國度是有福的!」

 

緊接著宣示之後,一切頓時安靜下來,斯拉夫版的Euchologion(禮儀儀軌)還要求神父向新郎與新娘提問:
XXX,你的心是自由的,你是否真心願意與你眼前的這位XXX結為夫妻?

 

在初期正教加冕儀式當中,這個問題並不存在,在希臘版的Euchologion(禮儀儀軌)中,也沒有這樣的問句。第七世,它首次出現在著名的Trebnik(禮儀儀軌)中,是由基輔的大主教Peter Moghila所著。之後,因為基輔緊鄰著波蘭王國的邊界,所以,這樣的問句就被拉丁式婚禮所採用,從此,婚配之雙方「允諾」這樣的問題,就成了婚禮當中重要的「慣例」,使得新郎和新娘成為婚禮的「主導人」。除此之外,波蘭法律也明訂,婚配雙方必須「允諾」這個問題,他們的婚禮才具有合法性。正如上文所示,在正教會裡,加冕儀式的意義是要將婚配的雙方導入「基督愛教會」的奧秘之中:無庸置疑的,儘管他們的「允諾」也是婚禮的一部份,但是,並不是婚姻聖事中最重要的部分。神父對新娘和新郎提出的問題和他們的「允諾」應該被視為他們「依照個人的意願,獻身於聖事的慶祝與實踐當中」,然而,這樣的問題在訂婚禮儀中提出還是比較合適,再加上雙方的誓言和交換戒指,然後,莊嚴的加冕禮儀才開始。

 

最初,慶典還在聖禮儀的架構裡(有舉行聖餐禮儀)的時候,加冕儀式包含了以下五個主要元素:
1. 祈禱
2. 加冕
3. 唸誦聖經
4. 主禱文和「共融之杯」
5. 「以賽亞之舞」

 

所有想要結婚的伴侶,都必須事先細讀整個禮儀內容,不能在婚禮排練時才開始瞭解,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雙方更專注的參與在儀式的祈禱中。接下來,本文將針對這五個部分,提出簡單的概述,這裡只提供簡單的介紹,沒有提出禮儀方面的整體詮釋:

 

1. 祈禱

 

總體來說,我們對聖經缺乏瞭解,尤其是對舊約聖經,然而,它卻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常見的問題:為什麼加冕儀式中的祈禱要提到那麼多聖經歷史中的人物呢?答案是,婚姻所代表的是圓滿,祈禱當中所列舉的聖經人物與故事證實了最個重要的事實:儘管歷史的無常和人類的罪惡,上帝還是忠於祂的子民。基督的家譜可以追溯至亞伯拉罕(瑪竇/馬太福音1:1-16),或是追溯至亞當(路加福音3:23-38),它們見證了世世代代都向相同目標邁進:基督、默西亞的來臨。在上帝對人類的計畫架構上,人類蓬勃的傳宗接代,是將人類重新帶回上帝懷抱的途徑,因此,聖經的歷史敘述,並不以社會學或心理學上的功能來論述婚姻,而是「上帝藉著葉瑟(耶西)的根發出的潔淨幼芽所開出的花蕾,取得肉身,並為了人類的救贖而誕生」(加冕儀式的第一個祈禱文)。

 

上帝成為人類:這是以色列歷史的目標,也是基督賜福給亞伯拉罕、撒萊(Sarah)、以撒、利百加、雅各、拉結(Rachel)、約瑟與亞西納(Aseneth)、撒迦利亞(Zechariah)與依撒伯爾(Elizabeth)、約雅斤(Joachi)與安娜的原因。

 

加冕儀式第一段長禱文,就是為了祈求上帝將新娘與新郎與這些神聖的配偶(基督的先祖們)安置在一起,並且授與他們上帝的啟示,這些啟示並不來自未來的任何歷史事件,一切基督教配偶的後代都被召叫成為「基督體內的一員」。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依個人的獨特性受召喚去體驗上帝,並且將祂的啟示傳遞給全世界。透過人類豐富的創造力,上帝不斷的行動,「上帝肉體的聖殿」仍在建造,人類所生的後代就是基督奧秘的參與者。

 

然而,就像我們在上文中所見,生孩子(透過婚姻生活中一個受祝福的元素)並不是基督教婚姻的唯一目的。這就是為什麼,第二個祈禱主要是為了祈求上帝給予這對配偶祝福。這段禱文由連續應答式的禱文寫成:「請賜福他們…守護他們…憶念他們…」並且邀請所有的會眾與神父一起懇求。除了唸誦舊約中的神聖配偶們的名,我們也會唸誦那些上帝所守護的聖者之名 —- 諾亞、約拿、巴比倫的三個神聖的孩子、伊諾克、珊(Shem)、以利亞,因為祈禱的主題從祈求上帝的保護到個人的獻身都有。最後,祈禱文也提到基督教的聖者Helen,她發現了珍貴的十字架,還有Sebasteia的四十位殉道者,根據教會的傳統,上帝從天國為殉道著戴上冠冕。上帝選出的聖徒們,藉著背起十字架而得到君王的尊嚴,就像是救贖奧秘的中心,因此,這也是婚姻奧秘的中心。這樣的思維帶領會眾進入下一個步驟,即「加冕」。

 

2. 加冕

 

據說,最初,在婚禮中使用「皇冠」,是異教儀式的習慣,它象徵著喜悅。事實上,教會當中婚禮的皇冠純粹象徵著聖經的意義。第二世紀的基督教作家與神學家Tertullian毫不隱諱的排斥在婚禮中使用皇冠。然而,當婚禮儀式的架構漸漸成形,教會仍然採用加冕儀式來表達聖經當中所蘊含的意義。

 

加冕儀式在傳統上是體育競技勝利的象徵,在新約當中,則是「戰勝死亡的象徵」,聖保祿(保羅)說:「你們豈不知道在運動埸上賽跑的,固然都跑,但只有一個得獎賞嗎﹖你們也應該這樣跑,好能得到獎賞。凡比武競賽的,在一切事上都有節制;他們只是為得到可朽壞的花冠,而我們卻是為得到不朽壞的花冠。」(格林多前書9:24-25)St. John Chrysostom將結婚典禮中的冠冕視為「勝利的象徵」,代表戰勝內心未調伏的性慾(Homily 9 on 1 Tim.),它是墮落和死亡的來源。在新約聖經當中,皇冠也是對賢德之人神聖而永恆報酬:「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下了……」(弟茂德後書/提摩太後書4:7-8)「當總司牧出現時,你們必領受那不朽的榮冠。」(伯多祿前書/彼得前書5:4)

 

很顯然的,勝利的冠冕與不朽將屬於主耶穌基督,祂受難而復活了。這就是為什麼教會採用詩篇第21首作為婚禮中唱誦的聖詠(prokeimenon):

 

「因為你已賜給了他卓越的福寵,且以純金的冠冕加在他的頭頂;他雖只向你乞求確保性命,你卻賜他萬世無疆的長生。」(第4-5行)

 

這首詩篇,是對國王與皇后的光榮頌(在希伯來文中,句中的「冠冕」一詞使用了單數,冠冕是黃金做的,在大多數詩篇的英文譯本中,都可見),基督徒常常選用這一段禱文來讚美耶穌(彌賽亞之王)與祂的新娘(教會)的光榮。在基督升天的盛宴(聖禮儀)當中,也會唱誦這首詩篇,再加上另外一首聖詠(prokeimenon):「上主,請起來,顯示你的英勇,讓我們歌頌稱揚你的威能。」(第14行)

 

在司祭為新郎與新娘莊嚴的祝福時,也採用了相同的意向:「以尊貴光榮作他冠冕。」這裡所採用的這段文字,是從詩篇第八首當中節錄出來的:「竟使他稍微遜於天神,以尊貴光榮作他冠冕」(第5行)詩篇第八首讚美了人類的尊貴,是受造物中的王。當耶穌被正式認定為尊貴的彌賽亞之王,並且在民眾的歡迎下進入耶路撒冷時,曾經引用過詩篇中的文句:「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從未讀過:『你由嬰兒和吃奶者的口中,備受讚美』這句話嗎?」 (瑪竇/馬太福音21:16,節錄自聖詠/詩篇8:2)

 

那些被稱做「殉道者」的人是「基督戰勝死亡」最好的見證者,在希臘文中,martyros代表著見證者的意義:在這些殉道著身上,死亡沒有任何力量,他們已經領受了冠冕:「你應當忠信至死,我必要賜給你生命的華冠。」(若望默示錄/啟示錄 2:10)在古老的基督教藝術中,例如羅馬和拉韋納的馬賽克畫中的殉道者,頭上都戴著上帝賜與的冠冕,此為戰勝死亡的標記。這就是為什麼婚禮儀式當中的祈禱常常提到殉道者,像是薩巴斯蒂亞(Sebasteia)的四十個殉道者與神聖的殉道者普羅科匹厄斯(Procopius),這也是為什麼,在儀式進行中,會唱誦著:「喔!神聖的殉道者,您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並且領受了您的冠冕:請懇求上主憐憫我們的靈魂吧!」

 

這些對殉道者的敘述,還有認定冠冕為殉道的象徵並不意味著基督教婚姻包含了一種病態的、祈求「痛苦」的元素。新郎和新娘發誓要永遠幸福和興隆,不再受苦。然而,加冕的儀式卻要提醒他們一些「特殊情況」,最重要的旨意是要使這段婚姻成為「基督教的婚姻」,「特殊情況」指的是要接受基督的福音,承擔祂的十字架,為了有一天可以參與祂的勝利,進入祂的國度,分享祂永恆的生命。因此,就像上文所示,男女之間共有的愛被投射在即將來臨的世代,並且與殉道者、聖徒們共同領受基督所賜與的冠冕,在教會與基督的奧秘之中,永遠結合在一起。

 

3. 唸誦聖經

 

「聖經唸誦」包括了新約當中關於婚姻的兩個最有啟發性的部分:以弗所書5:20-33(論及婚姻與基督及教會的奧秘之間的關係),若望(約翰)福音2:1-12(耶穌出席加里肋亞加納的婚禮)。

 

聖徒保祿(保羅)的文章,將重點放在基督與教會(基督的身體)的結合,這種絕對的模型表現出丈夫與妻子的關係,甚至表現出創世紀中男人與女人受造的故事。並不是婚姻的模式使我們瞭解基督與教會的關係,相反的,婚姻關係是為了要反映基督與教會的關係,這也是基督徒的深刻體驗之一。正如我們從上文中所瞭解的,婚姻聖事,是轉化男女關係的媒介,將男女關係提升至上帝的國度,在那裡,基督與教會已合為一體。

 

過去,加里肋亞(Galilee)的加納婚禮的故事,常被用來對抗實行修道院苦修生活的「偽禁欲學派」(pseudo-monastic sectarian)的潮流,這個學派視婚姻為不潔的,並且讚揚獨身的生活,認為這是基督徒唯一理想的生活方式。我想在那樣的情況下引述這段故事是很合理的:如果耶穌和祂的母親接受了婚宴的邀請,婚姻就是一個正當的事情。加冕儀式的尾聲,由祭司為新人戴上冠冕,並且在莊嚴的讚頌聲中退去:「願藉由祂對里肋亞(Galilee)的加納婚禮的參與,宣告婚姻的高貴榮耀,基督,我們的真神……請憐憫我們並拯救我們……」

 

這段文字也有更正面的重要性。就像若望(約翰)福音當中的許多歷史事件,都有雙重的意義。文中所描述的基督一生的真實事件,也具有靈修的、聖事的面向,啟示著人類的救贖。例如,我們從基督與撒馬利亞的女人關於「活水」的對話(若望/約翰福音第四章,關於「洗禮」的寓言)當中,或是從基督關於「生命之糧」的談話(若望/約翰福音第六章,關於「聖餐禮儀」的寓言)當中,都可以發現雙重的意義。還有在加納婚禮中,水變成酒代表了由舊變新的轉化,也就是由死亡進入生命的過程。接下來的儀式,宣告了我們可以將「事物的自然定律」轉化為「基督來到我們中間的喜悅慶典」。

 

4. 主禱文和「共融之杯」

 

隨著聖經的唸誦,儀式還包括了「熱烈的懇求與祈禱」,唸誦主禱文和參與「共融之杯」生動的提醒著我們,婚禮儀式是與聖禮儀(Eucharistic liturgy)結合在一起的。當今希臘的做法是,在新郎與新娘共進「共融之杯」時,還會唱誦「共融之調」(koinonikon)來強調婚禮與聖餐禮儀的連結:「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聖詠 116:13)在上文中,我們已經知道,婚禮通常暗寓著夫妻雙方共同參與聖餐禮儀,近代希臘的儀式仍然保留著教會婚禮在聖餐禮儀進行中所念誦的其禱文。

 

很不幸的,今日的「共融之杯」常常被用來代替「聖餐禮儀」,然而,「共融之杯」在歷史上是一種具有禮儀性的傳統和風俗,在人類的生活、命運、責任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

 

5. 「以賽亞之舞」

 

飲用了「共融之杯」之後,司祭牽起新郎和新娘的手,帶領他們繞著經台走三圈。很顯然的,關於交換戒指一事,圓圈是永恆的象徵,並且強調婚姻是一個永恆的承諾。

 

這個流程的意義在以下三首聖頌(troparia)當中表露無遺:

 

喔,以賽亞!一起喜悅歡慶吧!童貞女有了身孕,懷了聖子Emmanuel。祂是神也是人:Orient是祂的名字。 讓我們一起讚揚祂吧!祂是童貞女之福祐。

 

喔!神聖的殉道者,您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並且領受了您的冠冕:請懇求上主憐憫我們的靈魂吧!

 

喔!基督上帝,光榮歸於祢!祢是宗徒們的驕傲,是殉道者的喜悅,他們所教導的是三位合一的上帝。

 

這三首聖頌(troparia)總結了聖經當中所有關於基督教婚姻的內容,它們被稱作是對上帝國度的來臨的「見證」(martyria),由童貞女所生的上帝之子所開創。在聖頌(troparia)中充滿歡慶的讚美詩,因為翻譯時的文字限制,無法譯出其中的真義。因此,第一句「喔,以賽亞!一起喜悅歡慶吧!」(Rejoice (χόρευε), O Isaiah)如果翻成「喔,以賽亞!讓我們圍成圈圈跳舞吧!」會更貼切。事實上,這首讚美詩在宣布開始進行khorodia儀式(達味在約櫃面前盡力跳舞,撒慕爾記下/撒母耳記下6:14)時,開始唱誦,這個儀式對舊約傳統的猶太人而言,非常有名,對古希臘人也是。隨著三連音的行進,神父帶領著新郎與新娘繞著讀經台,跳一支形式典雅含蓄的「聖禮儀之舞」。

 

古代,新郎和新娘習慣在婚禮之後的八天都帶著皇冠。到了今日,在典禮的尾聲,會唸誦一段貼切的勸喻和短禱再拿下皇冠,祭司會說:「請將他們的冠冕收納在祢的國度,使它們潔淨無瑕、不受染污直到世世代代。」這段話指出了婚姻終極的真正意義,婚姻是一個聖事:無論世間的生命是如何困頓、憂苦與紛亂,兩人頭上的冠冕將永遠被收納在上帝的國度裡,永受保護。他們將依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承擔這個共同的、由基督所給予的生命,並且把它當作是共同關係(無論在個人的或團體的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或者,他們只想為了自己而活,讓自己的生命受墮落世界當中那些尚未得到救贖的、腐敗的、凡俗的因子所左右。

 

「Orient」在希臘文聖經(LXX)當中,是救世主Messiah的名字(請參考耶肋米亞/耶力米書23:5),「Orient」也經常出現在讚美詩中,尤其在聖誕節那天,人們稱耶穌為「從至高處來的『Or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