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婚姻聖事 Sacrament: Marriage 家庭生活 Family Life

正教的婚姻觀—XVI. 婚姻、獨身與出家生活 Marital Viewpoint of the Orthodox Church: Marriage, Celibacy and Monastic Life

MARRIAGE - An Orthodox Perspective 正教的婚姻觀 John Meyendorff著 XVI. 婚姻、獨身與出家生活(MARRIAGE, CELIBACY AND MONASTIC LIFE) 在基督教倫理中,其中一個似是而非的議論就是關於婚姻生活與獨身生活,如果假設在上帝的國度裡,它們是以相同的神學為基礎,只是在實際生活中有不同的行為表現,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兩種生活是立足於相同的靈修。 在上文中,已經論述了基督教婚姻的特質,婚姻將男女之愛轉化為永恆的愛的連結,就算是死亡也無法切斷。婚姻是一個聖事,因為婚姻象徵著上帝未來國度中的「羔羊的婚期」(若望默示錄/啟示錄 19:7, 9)和「基督與教會完美的結合」(厄弗所書5:32)。基督教婚姻的終極意義,並不在情慾滿足之中,也不在安穩的生活和平安富足的子孫身上,而是在上主為祂的選民所預備的「終極事物」(eschaton)上。

 

 

MARRIAGE – An Orthodox Perspective
正教的婚姻觀

 

John Meyendorff著

 

XVI. 婚姻、獨身與出家生活(MARRIAGE, CELIBACY AND MONASTIC LIFE)

 

在基督教倫理中,其中一個似是而非的議論就是關於婚姻生活與獨身生活,如果假設在上帝的國度裡,它們是以相同的神學為基礎,只是在實際生活中有不同的行為表現,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兩種生活是立足於相同的靈修。

 

在上文中,已經論述了基督教婚姻的特質,婚姻將男女之愛轉化為永恆的愛的連結,就算是死亡也無法切斷。婚姻是一個聖事,因為婚姻象徵著上帝未來國度中的「羔羊的婚期」(若望默示錄/啟示錄 19:7, 9)和「基督與教會完美的結合」(厄弗所書5:32)。基督教婚姻的終極意義,並不在情慾滿足之中,也不在安穩的生活和平安富足的子孫身上,而是在上主為祂的選民所預備的「終極事物」(eschaton)上。

 

現今,獨身生活,尤其是出家生活,受到聖經與教會傳統的認可,它們皆與上帝的未來國度相連。上主曾說:「因為人從死者中復活後,也不娶,也不嫁,就像天上的天使一樣。」(馬爾谷/馬克福音12:25)針對這一段文字,我們不該將它理解成「基督教婚姻不會存在於上帝的未來國度中」,因為,這段文字的本意是要指出,在上帝的未來國度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不再是一種跟隨肉體欲望的「情慾」關係。因此,新約不斷的稱頌獨身的生活為「天使的生活」,基督說:「有些閹人,卻是為了天國,而自閹的。」(馬竇/馬太福音19:12)若望洗者(施洗約翰)、保祿(保羅)和啟示錄當中所提到的「十四萬四千個」(若望默示錄/啟示錄 14:3-4)偉大人物,就是無數基督教聖人為了上帝的光榮而守貞的典型。

 

或許是為了反抗異教社會普遍流行的性放縱,或許是為了表達初期基督宗教對世俗的超脫,教父們在著作中常常呼籲世人過獨身的生活。面對道德問題時,修道院的生活方式似乎成為最安全、最崇高的解決方案。儘管,修道院精神主導了整個教會(只有未婚者才能擔任主教教職),教會還是堅持肯定婚姻的正面價值。「婚姻是一個聖事」是普遍被認可的,然而,只有某些教會作家認為修道院的出家儀式具有「聖事特質」。Clement of Alexandria(第三世紀,基督教神學的創立者之一)與偉大的St. John Chrysostom(d. 407,請參考下文)的著作,就詮釋了婚姻的正面價值。

 

因此,無論是獨身生活或婚姻生活都是福音生活的實踐,他們在那「最後的時刻」都能參與基督所啟示的上帝國度。因此,只有「在基督體內受聖餐禮儀封印」的婚姻,或是「以基督之名」而持守的獨身,才具有真正的基督教「末世」意義,那種隨便締結的婚姻契約、滿足於情慾的婚姻或以怠惰之心所行的獨身,甚至是以自大和推卸責任為動機的獨身,都不能算得上福音生活的實踐。

 

就像基督教婚姻所蘊含的犧牲、建立家庭的責任、奉獻與成熟的心靈,基督教的獨身也絕不能少了祈禱、禁食、服從、謙卑、仁慈和精進不懈的禁欲苦修。現代心理學並不認為缺乏性生活會製造問題:關於這點,教父們非常瞭解,並且精心設計了一套卓越的「禁欲苦修系統」,這是所有修道院規範的基礎,使得「純潔的心」變得更可行,並且帶給人喜悅。教父們的認知,有時候比現代的心理學家更深入,我們無法將「愛」和「生育」的本能與其它人類存在特質隔開,甚至,我們可以說,「愛」與「生育」的本能是人類存在特質的核心。這是無法被壓抑的事實,我們只能藉由祈禱、進食、服從,以上帝之名,將它轉化、昇華、引導成為一種對上帝和我們身邊的人的大愛。這些美德被有系統的編撰成修道生活的規範,選擇以獨身的方式服務這個世界的人,也可以過著不同形式的基督教生活。

 

當今羅馬天主教會神職人員過獨身生活所引發的問題,主要源自於「獨身是一種硬性要求」,缺乏了靈修生活(這是獨身生活最自然的條件),獨身就變得難以忍受也是不必要的。天主教拋棄了原本的每日祈禱、每日彌撒、出世的生活方式、守貧和禁食,對於祭司們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飲食、生活的舒適、錢財)沒有節制,也沒有遵從任何祈禱的規律。這樣的獨身生活將會失去靈修的重要性(這個重要性指的是與「上帝的國度」相關的「末世性」),上帝的國度與高層司祭舒適的宅第有多麼大的差別啊!現代神學呼籲「入世的生活」與「承擔社會責任」是進入上帝國度的唯一方式,這是多麼矛盾啊!如果真是如此,這個世界上,為什麼還要過獨身生活呢?

 

然而,在正教會當中,過獨身生活,是邁向主教職務的步驟之一,當然,這樣做可能會陷入更嚴重的靈性危機。整個教會傳統都一致認為,「內心真正的純潔」與「出家生活」只能在修道院團體中實踐。唯有出世的生活和堅毅的性格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實踐有意義的獨身生活。謙卑是唯一可以實現獨身生活的美德,然而,我們都知道,這是最困難也是最難得的美德。

 

正教會認可「修道院傳統」為基督福音的最真實的見證。正如舊約的先知、初期基督教會的「殉道者」(見證者)和出家的修士,也表現出基督宗教的可信度。他們透露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燦爛而喜悅的祈禱生活和服侍工作,而不依賴世間的「一般條件」,他們為「上帝的國度就在我們當中」的事實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見證。修復這樣一個傳統,在這個好戰的世俗世界中特別重要。一個假裝自己「已到法定年齡」的人,在探索「更美好的世界」時,就不會向基督宗教請求幫助。如果教會能夠展現出一個不只更好還不同凡響的新世界,這樣的人就會再一次燃起對教會的興趣。這就是許多年輕人所尋求的,然而,很不幸的,他們充其量只在外道裡探求,但是更多時候,他們轉向迷幻藥或其它逃避的方法,這些行為甚至招致死亡。

 

出家人是新世界的見證者。如果在我們當中,有更純正的修道院團體,我們的見證將會更強烈。然而,基督的「新創造」,對我們而言,也是平易近人的,我們可以透過婚姻之愛來欣賞它的美。聖保祿(保羅)將婚姻關係與「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連在一起,我們應該仿效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