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一個不愛你的人,為他付出所有, 甚至容許他,一次又一次地傷害你。 在人世的標準,這是徹底的傻子、最大的輸家。 然而,這就是神對我們的愛。 2015.02.08 浪子主日 福音書經文 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肥牛犢宰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李亮神父講道摘要: 李亮神父講道摘要: 寓言中, 父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卻也是無回應的。 …
講道 Sermons
-
-
教會聖事,與基督徒的生命息息相關。聽聽李亮神父怎麼說 https://youtu.be/cwR71N5vjoo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講道 Sermons
神是愛,因為神是聖三一 God is love, because God is Trinity.
by pelayuby pelayu第一次查經班摘要: 主講人:李亮神父 神是愛, 因為在神之內,聖三之間,是關係的交流。 因為在神之內,聖三之間,是永恆的對話。 因為在神之內,聖三之間,是完全的分享。 人們總是希望, 神是權柄,是大能, 可以和我交換各種好處, 可以為我做許多好事。 事實上,這種對神的認知, …
-
愛的最佳證明,就是活潑的「創造力」。~李亮神父 李亮神父講道: 今天的福音書是關於「才能」(talent)的知名寓言。Talent是希臘字,原意是金幣,價格昂貴的金幣。但在後來的文學和聖經中,talent用來指「才能」,一個人所擁有的許多能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能力。在這裡,耶穌用了寓言故事,來賦予才能更深的意義。 耶穌說:「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我必須先解釋,當聖經中提到「僕人」,並不是指被老闆剝削的血汗勞工,或是奴隸制度之下,被欺壓鞭打的奴隸。不,並非如此。在古代,例如希臘時期,某些「僕人」能管理所有家產,甚至是主人孩子們的教師。因此,聖經中的「僕人」,和我們所想像的「奴隸」,是不同的。 耶穌接著說:「(他)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主人給僕人不同的銀子,因為主人知道某個僕人受過更多的教育、可以做更多的事。其他的僕人,也可以做某些事,但也許不這麼多。有意思的是,當主人離去,其中的兩個僕人,他們真的很愛這位主人,他們盡一切努力,來善用主人給予他們的銀子。他們開始工作,讓銀子增多。 許久之後,主人回國,他問這些僕人們財產狀況如何?那領五千銀子的僕人,又帶著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這僕人把一萬銀子交給主人。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同樣肯定他。 …
-
真正的愛,就是將他人視為自己;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為了祈禱,絕不放棄,這就是信心。希望絕不死去,希望就是愛,永遠不死。萬事的結局,都因愛而開放。 【 馬太福音 15:21~28 】 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 東正教 李亮神父 講道 】 今天的福音書十分深奧,也十分感人。那時耶穌經過外邦人的地區,也就是推羅和西頓地區。住在那裡的人們,既不相信神,也不認識神。即使如此,當耶穌經過時,一位婦人開始大喊、哭泣,並說道:「求主憐憫!」希臘原文eleison意思就是憐憫,這個詞彙我們非常熟悉,因為教會的祈禱文中時常出現。 特別的是,這位婦人說道:「主啊!幫助我!憐憫我!」但這位婦人並不是在為她自己祈求,她想要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她的女兒。之後我們會解釋更多,因為這教導了我們一種十分深刻的祈禱。 …
-
生命的意義,來自未來。多年之後,當我們回頭一望,才會恍然大悟,這些年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磨難,都是有意義的,只是發生的當下,我們還無法了解。 【 路加福音13:10-17 】 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裡教訓人。有一個女人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腰彎得一點直不起來。耶穌看見,便叫過他來,對他說:「女人,你脫離這病了!」於是用兩隻手按著他;他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神。 管會堂的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治病,就氣忿忿的對眾人說:「有六日應當做工;那六日之內可以來求醫,在安息日卻不可。」主說:「假冒為善的人哪,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嗎?況且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不當在安息日解開他的綁嗎?」 耶穌說這話,他的敵人都慚愧了;眾人因他所行一切榮耀的事,就都歡喜了。 【 …
-
神之所以富足,因為神是分享的生命。神是三位一體,是共存。祂將自己分享給我們,以深奧而又實際的方式:祂分享了自己,成為麵包與酒,將自己獻給我們。 我們也能在神之中,變得富有:當我們領受耶穌本身—那成為麵包與酒、成為聖體與寶血的聖餐,我們就領受了,世上最大的財富。 【 主日經文 路加福音12:16-21 】 主耶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裡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 …
-
False Ideas of Power 對於「權柄」錯誤的認知 Mark 馬可福音 10: 32-45 我們的齋期到星期六為止,這段時期守齋對我們有怎樣的影響呢?我們又在上帝的愛中成長嗎?我們有變得更謙卑嗎?從福音的描述可知,對於門徒而言,這段守齋的 期間似乎影響不大。我們可以讀到,耶穌基督帶領門徒前往耶路撒冷,他想要奉獻自己。他告訴門徒,人子將要被逮捕、責打、受難、死亡。結果呢?耶穌的門徒有 什麼回應? 這 些門徒開始共謀,雅各和約翰這對兄弟私下對耶穌說:「你光榮赴義時,願你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讓我們想像一下,耶穌告 訴門徒他將要受難,這些門徒卻比較在乎到時候他們要坐在哪裡,享有怎樣的光榮。讓我們反省一下,我們來到教會是不是也在利用耶穌,欺騙耶穌?事實上,這些 …
-
李亮神父講道摘要: 今天教會紀念St. John of Climacus, 這位聖者最知名的靈修經典著作「天梯」, (The Ladder of Divine Ascent) 詳述描述修道士靈修奮戰的30個層次。 …
-
講道 Sermons
好心的撒瑪利亞人:看見苦難,看見愛 The Good Samaritan: Look at the Suffering, Look at Christ
by pelayuby pelayu神成為人,為了進入我們苦難的核心,為我們承擔。如果我們認出那受苦的人,其實離我們如此之近;如果我們容許那受苦之人,更靠近我們,我們將會在他的面容上,認出耶穌。 【 路加福音書 10:25~37 】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 【 東正教 …
-
2015年11月15日 李亮神父講道: 福音書提到一位年輕人,自認自己是一位很好的人,來挑戰耶穌。因他熟讀律法,喜歡賣弄律法知識來玩弄權柄。他前去拜訪耶穌,找耶穌對話。然而,他並非出於真誠。常常我們自我感覺良好,但事實上我們並非像自己想像的那麼好。 耶穌對他說了一個比喻:「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耶路撒冷是一座聖城,而耶利哥城則是繁茂經商城市,充斥著墮落的生活。當人從一個好環境,進入一個不良場所,很自然的會遇到一些盜匪,竊賊及不可預測的事情。神尊重人的自由意願,祂不會強迫人,不准人去。這人卻在途中遇到強盜,剝去他的衣服,將他打個半死,丟下他離去。正巧有一位宗教人士經過那條路,一點也不關心,一點也不在乎他。有人會說,這人不屬於我們的宗教團體;有人會說,我有重要的事要辦,我很忙;而且我為什麼要去關心一位陌生人?我又不認識他,我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照顧他。 在我們的生命中,事情有輕重緩急。如果我們去傳福音,在途中遇見到一位受傷的人,我們怎能說我要去傳福音,而不去幫助這位需要幫助的人?在生命中我們都有各自的職責,但路上若有人需要幫助,我們卻會視為這不關我們的事,甚至見死不救。哲學及心理學告訴我們,每一張臉孔都在訴說著他/她的故事,有些面孔甚至是在對我們說:「救我!救我!」。 撒馬利亞人並不屬於猶太民族,撒馬利亞人也不是基督徒,但他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為他有顆良善的心。他看見有位命在旦夕的傷者,他不在乎這人有罪或無罪,是好人或壞人。如果他救了一位壞人,是殺人犯,他很可能會因為幫忙這人而被連累。如果警察盤問他為什麼要幫忙,也許會被誤認為共犯。不幸的是,現代人並不在乎他人的痛苦,若看到一個正在受苦的人,反而會先猜測,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是有罪或無罪?也許是壞人,才會有如此厄運?是因果關係所遭到的報應吧?因此不在乎、也不願意解救正在受苦的人。這是一種病態的社會,一種病態的社會關係。在神的面前,我們都一樣地被愛。但祂正在受苦,為了我們稱之為「罪」的墮落而受苦。因為我與神分離,也與人分離。神不恨人,祂對人有無限的憐憫,讓人受苦的是「罪」,因為「罪」破壞了愛的關係。 撒馬利亞人見到這位受傷的人,立刻起了憐憫心去幫助他,也沒有問他,你到底做了什麼事,才會受到如此遭遇?他只想到要幫助他、醫治他,撒馬利亞人將他放在自己的驢子上,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把他到帶到客棧,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花費多少,等我返程時,必補還你。」這位撒馬利亞人,儘管他還有自己的工作必須趕去完成,但是他設法先安頓好這位傷患。他自己也不是醫生,他先為傷患敷上油和酒,並且包紮起來,盡全力照顧他,又帶他去客棧修養。他不但幫他結清客棧的錢,還說如果不夠的話,他還會再回來結帳。對於這位熟讀律法書的人,這是耶穌對他的答覆。作為一個好基督徒,誰是我的鄰人,我應該照顧誰,他應該明白這律法的道理。 特別針對我們,有宗教信仰的人,我們是否知道誰是我們的鄰人?我們不需透過哲學來了解這道理,鄰人是誰呢?就是我們的丈夫,妻子,子女,兄弟,愛人,朋友,同學,同事……所有我們周遭的人。看看周遭正在受苦的人們,我們可以活在理想的幻夢中,卻不願意去關懷、幫助我們周遭正在發生的不幸之事。有些人甚至不願意坐在某人旁邊,不願同處一室,如同納粹對猶太人所做的,不把他們當人看待,並以不人性的方式對待,還將他們送進焚化爐。猶太人雖面臨死亡,還是持有人性的尊嚴,並懷抱希望,口中唱誦著詩篇。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看到某些現象,在咖啡廳、圖書館,有人將自己的包包放在椅子上,又將他的衣服放在另一張椅子上,一個人就霸佔了三個位置。有些人來到咖啡廳或圖書館,找不到位置坐,這些人也無視其他人的需求,只在乎自己。如果這人是基督徒,那信仰對他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他只在乎他自己一個人的得救,如果他真的得救,那又是哪一種的得救呢?基督信仰從不以脅迫的方式讓人信教,如果你信則得救,不信就得下地獄,這其實是一種道德上的威脅。真正的得救,是指脫離我們的利己模式,破除自我封閉的世界。因為若現在有人嘗試進入你自我封閉的世界,你一定會起身抵抗,以保護你自我封閉的小世界。 真正使人貧窮的,不是金錢。當然,還是有些人經濟困乏,但我們最缺乏的是人際關係。現代人在人際關係中所表達出來的愛,是非常廉價的愛。這就是認識神的重點,因為如果我們不能愛對方,那我們所稱的「神」,就只是自我虛假的偶像。那樣的信仰只是另一種利己主義,立基於個體主義的信念,想藉著信仰,從政治、經濟或其他方面得到各種利益。 從哲學來看,若有紛爭衝突,吵一架還比冷戰好。因為爭吵是將對方為視為平等,至少是願意尊重對方,讓對方有機會講出他所不滿的。但如果連講話都不願意,甚至避而不見,拒絕聯繫,那就會走向關係的死路,變成法西斯主義。 基督信仰幫助我們,以更深刻的方式,去看對方,看見對方就是「我」。我們在教會做什麼呢?我們每次聖禮儀(聖餐禮)都讀相同的禱文。有些人會說,我一年來教會一次,有的人一年來兩次,有些人一兩個月來一次,每次都讀相同的禱文,為什麼這麼無聊呢?這正顯示出你不暸解聖禮儀(聖餐禮),因為藉著聖餐禮,教會幫助我們,開啟我們的心智,若我們成為彼此的肢體。要明白這不是人可以達成的,是藉著神才能成就。神將我們彼此連結合一,因為人無法自己合一。我們的出生,其實就是與母親的分離,這就是人類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出誰願意照顧我們,如同這位好心的撒馬利亞人。他不屬於我們的族群,就像耶穌基督一般,被視為陌生人,被視為異地人,被不友善地對待,又像東方人以前會稱外國人洋鬼子。耶穌真誠地對人好,人們反而認為他有所求,想得到什麼。但祂只想將祂自己給予我們,與所有人和宇宙萬物合而為一,並將永恆給予我們。 如同一個系統,如果內部連結不良,系統就無法運作。失去鄰人,我們根本不存在。我們虧欠自己,虧欠鄰人,虧欠我們的朋友,虧次我們所恨的人,也虧欠恨我們的人。沒有這些人,我們根本不是「人」。成為「人」是痛苦的,但也是最美的。這就是神為什麼這麼愛我們,連天使也十分羨慕我們,即使我們會死亡。但,誰又知道死亡之時呢? 這也令我想起,古希臘英雄奧迪希斯,從特洛伊返家經歷十年波折,遇到種種艱難,但他始終眷戀著他在家鄉的愛妻。途中他遇到一位半神半人的美女,她愛上奧迪希斯,想要將他留在身邊。這位半神半人對他說:「如果你娶我,我就讓你永遠活著,你可以永遠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如果你選擇回家,你的太太早就成為老太婆了,你也一樣會漸漸變成老頭子,你們會很快就會死去」。但奧迪希斯寧願與他鍾愛的妻子一起變老,一起死去,也不願意為半人半神的虛幻愛情,得到永遠的生命。因為沒有了真愛的生命,不論活多久,都是地獄。 …
-
Whispers (Magazine)講道 Sermons
彼得下網打魚:真正的成功 Peter Lets down the Nets for a Catch: On Success
by pelayuby pelayu成功,就是找到你所愛的。也許那是某個人,也許那是某件事,能讓你忘記自己,奮不顧身。 李亮神父 講道 今天的福音書提及耶穌如何幫助人們「成功」。經文中,彼得和同伴們整夜捕魚,卻一無所獲。這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時刻:我們試著開創,但卻失敗了。許多時候我們甚至可以說,失敗的經驗,遠遠多於成功。如同彼得和同伴們,不斷努力,卻屢屢失敗。但耶穌出現了。 有人會問:「耶穌出現在彼得的生命中,但是我呢?祂什麼時候會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困難中呢?」但其實,耶穌正隱藏在我們「失敗」的表象之下。祂不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是生命、是困苦、是世界,讓我們過得如此痛苦,難有所成。 但耶穌出現了,在最後一刻,充滿沮喪、幾乎絕望的那一刻。祂要求彼得做一件事,即使那時彼得整夜工作,已經很累了。耶穌要求彼得,讓祂登上他們的船,並在船上教導眾人。如果是其他人,可能會對耶穌說:「走開,我很累了。我整夜沒睡,而且很失望。」但彼得接受了耶穌的要求,雖然他已疲憊不堪。耶穌就在船上教導眾人。 耶穌告訴彼得和同伴們,再一次,撒網入海。彼得,這位職業漁夫、捕魚高手,對耶穌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想必各位也知道,當時是上午,太陽已高照,魚兒是不會上鉤的。要捕魚,一定得在凌晨之前。若等到上午九點、十點之後,就不可能捕到魚了。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講道 Sermons
聖餐:你還守著祂嗎?Do you keep it—Holy Communion
by pelayuby pelayu聖餐就是天堂,就是永恆生命的良藥。你無法在任何其他地方、以任何方式找到這生命的良藥。唯有透過聖餐,此時此地的聖餐。 李亮神父 講道 關於聖餐禮,我們最近幾週已有系列講道。之後,我們會讓「聖餐」成為教會最主要的靈修活動、最重要的靈修操練。我今天會再深入探討一個主題:我們如何幫助彼此進行聖餐靈修?以及如何從不同來源媒介,幫助自己進行聖餐靈修,例如:線上影片,視覺化、聽覺化、聖像畫、照片、圖片等媒介,來喚醒心智,來提醒自己:耶穌基督就在我們裡面。 我再次強調,如果我們不切切渴求耶穌基督,我們怎能期待耶穌強迫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祂呢?我們如何走向聖杯呢?我們如何靠近祂的聖體和寶血呢?我們是不情不願地來到教會,覺得有「義務」勉強張開嘴巴,犧牲自己來領受聖餐嗎?如同工作的待辦清單,你勾選了一個已辦事項,然後接著下個工作?下一個更好的、更有靈性的工作?這樣的你,怎能期待耶穌基督在你裡面運行呢?畢竟你並不真的想要祂,你並不認爲祂是生命所必需的。 試著想像,你罹患重病,瀕臨死亡,而教會有著救命良藥。世上沒有其他地方,有這良藥,你會怎麼做呢?你會多麽渴求到教會來呢?你會說:「趕快結束你的講道,趕快舉行聖祭禮儀,我想要吃藥(聖餐)啊!」當你領受了聖餐,你會說:「噢!天啊!現在我知道我會痊癒了!」這就是我們應當靠近聖餐的方式。而不說:「好啦,今天我盡了我的職責了,下個月再來看看吧!也許我會願意再次獻上自己的身體,來領受耶穌基督。」 對聖餐的飢渴,是需要培養的。因為我們十分軟弱,許多時候,我們並沒有這種飢渴。但是我們可以上網,觀賞華麗莊嚴的聖餐禮,沈浸其中,感受聖餐禮的美麗。在我們的小小教會中,聖餐禮並不美麗。但是在大教堂中,你會看見巨大的聖杯。例如,許多次我在YouTube觀賞影片,是由宗主教Kirill主持的聖祭禮儀(anaphora,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進行的第二部分的聖餐禮),其中有巨大的聖杯,與如同天使般的聖樂合唱,每當我觀賞這部影片(請點此連結),總是感動落淚。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講道 Sermons
聖餐:愛,時時刻刻 Focus on Jesus—Holy Communion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在聖餐禮中,不論你祈求什麼,神都會垂聽,非常非常用力地、強烈地傾聽,比你獨自在家中祈禱強烈百倍。聖餐禮的祈禱是最強烈的,這裡就是天堂、就是世界、就是生命、就是一切。此時此地,就是基督第二次再來。 李亮神父 講道 再一次地,我向你們強調,參加教會的聖餐禮、領受聖體聖血,是你們一定要深刻地專注其中,並終身奉行的。如同我說過的,聖餐禮就是教會。現在,試著多感受一些、在聖餐禮中遇見耶穌基督,是多麼地強烈。領受祂到我們裡面,如同我多次提及的,耶穌基督最深奧的臨在(presence)、臨到我們,就是藉著聖餐。再也沒有比聖餐更強烈的方式,能使我們與耶穌基督合而為一。不論天上、地下,都沒有比聖餐更深刻的結合。這不是我個人的說法,而是聖經的教導。 如同耶穌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住在我裡面,我也住在他裡面」(約翰福音6:56,新譯本),耶穌強而有力地宣講這真理。在啟示錄中也提及:「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啟示錄21:22),因為每個人都成為神的殿。再也沒有比聖餐更強烈的方式,能與基督合而為一。你們務必了解這一點。我不是說讀經、祈禱是不好的,那是很好的。但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預備我們、引領我們,來領受耶穌基督。這就像你到學校唸書,目的是為了畢業證書。而這張證書,就是耶穌基督。 重要的是,在教會特別的聖餐儀式中,在與弟兄姊妹的相會中(東正教神父不能自己單獨舉行聖餐禮,這是被禁止的),就在這聖餐禮中,我們與耶穌基督相遇,非常強烈地、深刻地相遇,甚至比基督第二次再來更為強烈。因為在聖餐禮中,我們領受了祂的聖體、祂的寶血。因此,到教會不只是為了祈禱。我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有些人說自己是基督徒、認為自己是東正教徒,卻不來教會參加聖餐禮。 這就像我們在此舉行會議,而總統親自出席。這場會議,將做出重大決策,而各位親身參與了這場會議。在聖餐禮的聚會中,不論你祈求什麼,神都會垂聽,非常非常用力地、強烈地傾聽,比你獨自在家中祈禱更強烈百倍。獨自祈禱是好的,但和聖餐禮的祈禱不同。聖餐禮的祈禱是最強烈的,這裡就是天堂、就是世界、就是生命、就是一切。此時此地,就是基督第二次再來。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講道 Sermons
聖餐:我為你而活 I Live for You—Holy Communion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當你領受聖餐時,在心中說:「耶穌,我為你而活。」之後,在家中花半個小時,沉思默想:「我今天做了什麼呢?耶穌,我為你而活嗎?」逐漸地,也許你會哭泣,你會開始了解:「主啊!我並不真的為你而活。但我想要為你而活。」 李亮神父講道 明天(8月15日)是一個重大的節日:聖母長眠紀念日(The Dormition of the Holy Mother)。這是重大的節日,等同是夏季的復活節。所以明天我們會舉行聖餐禮,各位希望早上八點?或者九點舉行?好的,九點。能夠參加的,請一同來紀念聖母。 我想討論聖母和聖餐的關聯性。當然,關於聖母我們可以討論一整週,以查經班的方式。但我會先講述一些關於聖母的、非常特別的事,這些事再次提醒著我們聖餐的奧秘。因為聖母是神真正的聖殿,宇宙萬物都是為了聖母而被創造,好使宇宙萬物能夠結出果實:聖母。聖母不可能獨自一人,因為她如此良善,讓神終於找到了一位能夠進入、能夠與神合一的人。因此,神創造宇宙,是為了一位配得的人、配得讓神進入其中的人,使神道成肉身、使神成為人。這一位,就是聖母。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講道 Sermons
聖餐:千百萬倍的愛 Surrender—Holy Communion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請回想你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或者在任何過去的關係中,那些幸福的時光,當你讓自己降服於某人的愛中。並且讓這感受增強數百萬倍,如同你降服於神,在你領受聖餐的那一刻。 李亮神父 講道 今天我們會繼續談論關於領聖餐的感受(feeling)。特別是我們東正教徒,在領聖餐之前,必須十分慎重地預備自己。但在領聖餐之後,我們又該怎麼做呢?通常我們在領聖餐之前,會祈禱、禁食,預備自己。但領聖餐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似乎毫無頭緒,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正領了聖餐就回家了。因此我要強調的是,在領聖餐之後,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來教會領聖餐,並不是像參加一般的慶典,要預備宴席,穿著禮服等等,然後慶祝完了,就結束了、沒事了。領聖餐後,重要的是我們裡面懷著某個東西。我說某個東西,正確的說法是某一位(somebody)。我們來教會時是一個人,但離開時卻是基督活在我們裡面。我們該做些什麼呢?我們如何感受祂呢?這是非常重要的。 如同我曾對許多人說的,特別是對孩子,也許神會向孩子們顯現某些東西,讓他們感受到:「是的,我領受了耶穌。」但是,我們必須付出努力,我們必須訓練自己,好讓自己感受到我們領受了耶穌。因為如果我們不訓練自己,如果我們不獻上一些時間,在領聖餐之後沈思默想,耶穌會告訴我們:「呃,為何你想要我向你顯現些什麼呢?總之你也不在乎。」 在上一週的講道中,主題是關於如何感受(feel)聖餐,我再次強調,今天當你們回家,你們要獻上10分鐘或半小時,獨自一人,閉上眼睛,默想耶穌就在你的裡面。你觸碰你的身體,體會祂就在這裡,去親吻祂。如果你已結婚,夫妻都是東正教徒,請彼此擁抱,互相親吻,去體會耶穌是我們的真愛。因為讓我們活著的、給予我們愛的,就是耶穌基督。因為人們之間的愛,出於人類的軟弱,時常消失不見。今天我說我愛你,明天或幾小時之後,就開始吵架了。如果你有孩子,也請與他們一起,如同母雞庇護小雞一般,一起默想耶穌就在你們裡面。不要誤以為這是我自己的瘋狂想法,如果你們閱讀 St.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講道 Sermons
聖餐:你在我裡面 You in Me—Holy Communion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我看我手,是基督之手;我看我足,是基督之足。 I look at my hand, and this is Christ; I look at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講道 Sermons
聖餐:我認識你 I Know You—Holy Communion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如同愛人,從她的丈夫,從她的伴侶,從摯愛的吻,認出他來。 福音書 馬太福音 5:14-19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使徒書信 提多書 3:8-15 這話是可信的。我也願你把這些事切切實實地講明,使那些已信神的人留心做正經事業 。這都是美事,並且於人有益。要遠避無知的辯論和家譜的空談,以及紛爭並因律法而起的爭競,因為這都是虛妄無益的。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一兩次,就要棄絕他。因為知道這等人已經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做。 我打發亞提馬或是推基古到你那裡去的時候,你要趕緊往尼哥波立去見我,因為我已經定意在那裡過冬。 你要趕緊給律師西納和亞波羅送行,叫他們沒有缺乏。 並且我們的人要學習正經事業 ,預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同我在一處的人都問你安。請代問那些因有信心愛我們的人安。願恩惠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
-
(1) 愛是什麼 What Is Love講道 Sermons近期活動 Recent靜修生活 Asceticism
駝背婦人:不求回報的愛?The Crippled Woman: Love Without Rewards
有一種愛,不是因為對方能給自己幸福; 就只是愛,不期待從對方得到任何回報。 ~李亮神父 2015.12.06 主日經文:路加福音13:10~17 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裡教訓人。有一個女人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腰彎得一點直不起來。耶穌看見,便叫過他來,對他說:女人,你脫離這病了!於是用兩隻手按著他;他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神。管會堂的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治病,就氣忿忿的對眾人說:有六日應當做工;那六日之內可以來求醫,在安息日卻不可。主說:假冒為善的人哪,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嗎?況且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不當在安息日解開他的綁嗎?耶穌說這話,他的敵人都慚愧了;眾人因他所行一切榮耀的事,就都歡喜了。 李亮神父講道: 今天的福音書提到一位婦人,18年來深受駝背之苦,根本直不起腰。18年是多麼長的一段時間,都在這樣的痛苦中。特別的是,這位婦人仍舊到猶太會堂敬拜神。這是很重要的,因為現代社會中有太多人,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不到教會敬拜,不參與聖禮儀(聖餐禮)。在聖禮儀中,神、天使、聖徒、已故的親友和在世上的信徒們,藉著基督的身體,合而為一。 而這位婦人,忍受了18年駝背之苦,卻持續地到會堂中參與敬拜。我們並不真的了解她內心的想法,也許她並不期待從神那裡得到任何東西,她就只是到會堂裡,她接受她的狀況、她的疾病。當不幸降臨到我們身上,請注意我說的是「不幸」,我們總是苦心思索,想要知道「為什麼」,彷彿只要知道為什麼,我們就能得到解脫、得到釋放。但即使真的有人告訴你原因,又怎麼樣呢?這是一種人性的需要、想要對一切事追根就底,想要讓每件事都合乎邏輯,都有前因後果。但即使真的找到了原因,又如何呢?在現代心理學中,也不再總是倚靠這種邏輯式的因果推論,來治療心理創傷。例如神經語言學,不再追究人們的童年經驗來進行心理分析,而是使用更直接的方式來治療心中的陰霾。 這位婦人持續地愛神,她愛神並不是因為神賜給她好運或幸福,她就只是愛著神,不期待從神那裡得到任何好處。她愛神,她也知道如果不是神容許,這樣的疾病是不會發生在她身上的。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婦人是一位真正的信徒,一位真正愛神的人。最終,某一天,神拜訪了她,神與她相遇。 婦人一如往常,不帶要求地來到會堂,而耶穌就在那裡。她並沒有向耶穌祈求任何事,也許她根本不認識耶穌。但是當她遇見耶穌,耶穌告訴她:「女人,你脫離這病了!」就在那一刻,婦人的駝背就得醫治,她挺起腰來,痊癒了。耶穌並沒有問這個婦人任何有關信仰的事,也沒有問她任何問題。還需要問什麼信仰呢?18年來,受盡苦難,卻從不間斷地到會堂中敬拜神、愛著神,還有什麼比這更大的信心呢? …
-
(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救恩 (天堂與地獄) Salvation (Paradise and Hell)講道 Sermons
最後審判:神是審判長與大法官嗎?Is God the Chief Justice & a Magistrate?
你害怕神的審判嗎? 如果答案:是。那麼,你對神的認知就是錯誤的。 因為: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聽聽傳承於初代教會李亮神父怎麼說:https://youtu.be/oYHwsQjUvfM 聖經提及神再來時會審判所有的人,但神的審判並非以法庭式的審判,這是愛的審判,如同愛你極深的人,對於你所做的事,你對他的認知,所發出的感受。這就是神對我們的審判。 舉例來說審判,及公義:在古希臘柏拉圖時期,柏拉圖說公義,是人的第三部分,就是說如同靈魂,思想及行為,在身體一切所行使出來,必須達到和諧一致,並能控制在正確知識下所執行的,這就是公義,非常奇怪。如果不是公義的人,那就是病人,因為你的靈魂處在不和諧的狀態,如同一個人的身體,一隻手臂特別長,一條腿大比另一條腿巨大,身體處於不平衡的狀態。 我們必須了解當聖經原文“稱義”這希臘詞,是當時所了解的稱義,而非我們自己的認知,當人們問柏拉圖稱義的意思,他沒有多做解釋,反而是在思想中,塑造出一個城!而這個城就是知識與靈魂對應,這意味這什麼?就是你無法獨自稱義,因為稱義是融合在一個城市裡,是在共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