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徒的真正性格特質是「愛」,對眾生、對萬物的無窮無盡的愛。而聖餐禮,賜與我們「聖徒的身份」(sainthood),世上沒有比領受聖餐更神聖的。只有一位是聖的,就是神。而在聖餐禮中,我們將這唯一至聖的神,領受到我們裡面。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fZk3AiukM[/embedyt] 【 東正教 李亮神父 講道 】 …
講道 Sermons
-
-
心懷真愛服事他人,就是「聖」; 這愛來自基督,來自領受祂的聖體聖血。 今天是眾聖主日,眾聖主日緊接在聖靈降臨節主日之後,因為成聖是聖靈的果實。 然而,聖徒是什麼呢?是某個會行神蹟的人嗎?並非總是如此。我們知道,在其他宗教當中,甚至在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當中,也有人能行神蹟,因為行神蹟就如同其他許多潛能,是人類本性的能力之一,例如:心電感應,兩個十分相愛的人,即使相隔遙遠,仍然能夠感應到對方的需要。 當然,教會中確實有聖徒能行神蹟。例如我的屬靈父親St. Porphyrios,即使未曾謀面,他也知道你的名字,你的身世,你的過去,你可能的未來,和你心裡的意念。當然,這是神的恩典。但並非所有聖徒都有同樣的恩典。 聖徒是什麼呢?是一個絕不會犯罪或犯錯的人嗎?不必然如此。在耶穌的寓言中,當法利賽人和稅吏到聖殿祈禱時,法利賽人說自己沒做任何壞事,而且守住了所有的律法,他說的是真的;相對的,稅吏是個罪人。但神卻接受了身為罪人的稅吏,而不是守住律法的法利賽人。 聖徒是什麼呢?是一個拋棄世界、隱遁修院或曠野,終日祈禱的人嗎?不必然如此。我必須提醒各位,教父聖金口若望在優美的講道中提到,你認為你的婚姻會阻礙你成聖嗎?難道使徒彼得沒有結婚嗎?難道摩西沒有結婚嗎?摩西結婚了,他也被神的榮光充滿。以賽亞,偉大的先知,看見神的異象,聽見熾愛天使塞拉芬的三聖頌,他也是已婚的人。先知何西阿,神要他娶一位妓女,而神同樣賜與他聖靈。因此,聖徒並不是拋家棄子,並不是沒有婚姻的人。 …
-
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講道 Sermons
聖徒:十二使徒的信仰典範 Sunday of All Saints: Apostles, the Examples of Faith
by pelayuby pelayuMatthew 馬太福音10:32-33; 37-38; 19:27-30 2013.6.30 sermon by Fr. Jonah The Sunday of all saints 紀念神聖的宗徒和所有聖徒 …
-
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聖徒 Saints講道 Sermons
聖徒:聖路加,醫生與聖像畫家的保守者 St. Luke: The Protector of Doctors and Iconographers
by pelayuby pelayu路加是醫生,但你知道他也聖像畫家嗎? 聽聽傳承於初代教會的李亮神父怎麼說:https://youtu.be/P69zt2k9egk
-
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講道 Sermons
聖靈降臨節:永遠的安慰者 Pentecost: Holy Spirit the Comforter
by pelayuby pelayu聖靈是我們深藏在心中的奧秘,祂為我們最哀痛的嘆息而祈禱;聖靈是我們的安慰者,永遠與我們同在。 【 使徒行傳 2:1-11 】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 「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我們帕提亞人、米底亞人、以攔人,和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加帕多家、本都、亞細亞、弗呂家、旁非利亞、埃及的人,並靠近古利奈的利比亞一帶地方的人,從羅馬來的客旅中,或是猶太人,或是進猶太教的人,克里特和阿拉伯人,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 神的大作為。」 【 …
-
真正的信仰發自於愛和自由,如果不是自由的選擇,就不會有真正的信仰。 【 路加福音 24:36~53 】 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耶穌說:「你們為甚麼愁煩?為甚麼心裡起疑念呢?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他們正喜得不敢信,並且希奇;耶穌就說:「你們這裡有甚麼吃的沒有?」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有古卷加:和一塊蜜房。)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 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 耶穌領他們到伯大尼的對面,就舉手給他們祝福。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他們就拜他,大大地歡喜,回耶路撒冷去,常在殿裡稱頌 神。 …
-
基督宗教對神正確的認知,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如今常存的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聽聽傳承於初代教會的李亮神父怎麼說:https://youtu.be/N256hpW3VNQ
-
稱義不是被判無罪,而是永遠與神合一。 稱義不是不下地獄,而是讓神成為永生的食糧。
-
2015.03.03 Sunday of the Paralytic –To Become One: A Call to Participate http://bambuser.com/v/5481390 …
-
講道 Sermons講道影片 Sermons Video需修正
稱義:可以稱自己為義人嗎?Δικαιοσύνη: Can I call myself a righteous man?
by pelayuby pelayu我是一位好基督徒,遵守律法,常去教會,遵守什一奉獻,我可以稱自己為義人嗎? 聽聽傳承於初代教會的李亮神父怎麼說:https://youtu.be/o1fydWpocqI
-
Seeing the Kingdom of Heaven through the Holes of Jesus Christ 透過耶穌基督身上的釘孔窺見天國 (中英文) sermon by Father …
-
我是生命與復活 星期日就要到了,我必須準備追悼儀式,我們要為兩位基督徒的母親禱告,她們正巧是在同一天過世的,一位已經去逝多年,另一位則是去年去逝的。 東正教堅信肉體的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了,人類的存在並不是單單指肉體,我們也了解到人類的思想潮流牽動著整個世界,而我們也相信愛的力量超越死亡,愛不至滅亡,所以我們所愛的人也不會完完全全的死去,更不會消失或歸於虛空,同樣的他們對我們的愛也一樣,這種愛是不會逝去的。 在教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在教會裡舉行追悼儀式。我準備好祈禱書,這書中寫著不同場合所需的禱文,此時有個念頭閃過我的腦海裡,聖經寫著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
神已經向你踏出最大的一步,只要你踏出一小步, 你將會看見祂要行的大事。
-
誰是那生來瞎眼的呢?不就是我們嗎?我們不曾見過神,神卻顯現給我們。我們就在教會裡,卻還是看不見。當我們舉行聖餐禮,神將會臨在,而我們必須看見,也必須明白,神就在這裡,這就是祂的復活。藉著品嚐祂,藉著領受祂到我們的裡面,我們與神、也與眾人合而為一。 【 主日讀經 約翰福音 9:1~38 】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西羅亞翻出來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他的鄰舍和那素常見他是討飯的,就說:這不是那從前坐著討飯的人嗎?有人說:是他;又有人說;不是,卻是像他。他自己說:是我。 …
-
2013.6.9 sermon by Fr. Jonah John 約翰福音 9:1-12 http://www.justin.tv/dao_love/c/2398841 今天的福音是關於耶穌基督行的奇蹟。耶穌在行了奇蹟之後告訴眾人「我是上帝之子」。耶穌遇見一位盲人,他天生下來就沒有眼球。福音中記載了耶穌行奇蹟的詳細過程,在行奇蹟之前,眾人詢問耶穌:「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還是他父母呢?」這個問題確實很發人深省,在此,我想要好好與各位談一談這個問題。 我想,中國人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很有興趣,因為,許多東方人認為,某人之所以遭遇不幸,是因為前輩子造了罪。這樣的思想似乎是東方文化的普遍認同。有些人天生下來就有殘疾,或是遭遇不幸,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讓我們痛苦。我們總是會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想,這是一個簡單的問句,但是,我覺得這個問句不太恰當,我們應該把它改成:「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做?」人們總是想要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樣他們比較容易接受眼前的現實。舉例來說:如果我告訴一個垂死的人他的死亡可以拯救台灣,或許,他就能欣然接受自己的死亡。讓我們想像一下,假設我是上帝,我知道某人的死亡可以拯救台灣,但是,我把這個秘密埋藏在心中,就這樣讓他死亡了。或許人們會問:為什麼?這是一個讓人很難接受的結局。我想,問「為什麼」是一種很自然的文化反應,因為,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總是很難提起勇氣去規劃未來。人們想要獲得一個理由,讓自己更容易接受眼前的狀況。 基於某些哲學上的原因,許多人否認上帝的存在。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上帝充滿了愛和權力,就不會讓壞事發生。他們質疑:「為什麼上帝允許惡的事情發生呢?」當然,我們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上帝絕對知曉這一切,祂一定有能力阻止這一切。上帝這樣做一定有祂的理由,今天的福音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在證道的尾聲,我也會向各位說明這些理由的真正意義。 人們問耶穌:「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還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這件事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耶穌覺得,這件事雖然表面看來是不幸,但是這個不幸的事件卻能在世上顯出上帝的光榮。為什麼上帝容許壞人做壞事?如果上帝阻止了一切的惡,那麼上帝就是直接介入了我們的自由意志。上帝不想介入我們的一切,讓我們失去自由決定權。猶大背叛耶穌的時候,耶穌說:「有人要背叛人子。」或許有人會問:「如果猶大沒有出生就好了,為什麼上帝要讓猶大出生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要與大家分享兩個概念。第一、關於魔鬼,我們必須阻止魔鬼的行為。第二、關於上帝無窮的愛,我們應該要讓生命和創造力散發光彩。如果上帝說:「這個人是壞人,我要阻止他的行為,我不要讓他出生。」那麼,就代表了惡魔的力量勝過了上帝的愛。上帝給予我們生命的恩賜,祂總是等待著人們的悔改。 東方人比較不瞭解西方所謂的「自由」。他們常常把上帝想成獨裁專政的統治者,上帝只要一聲令下,大家就要不斷地說「遵命」。上帝的國度不是獨裁的政權,上帝給予我們自由與愛,那並不是獨裁下的自由與愛。許多人問:「為什麼我沒辦法結婚?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娶(嫁給)我?為什麼我的新公司會破產?為什麼我沒有工作?為什麼善良的人也會遭遇這些不幸?」 約伯記向我們闡述了同樣的議題。約伯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他比任何人都善良,然而所有悲慘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上。究竟是為什麼?當然,我們無法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回答,因為,這並不是數學題目,不是任何理論可以解釋或證明。上帝的示現就是答案。耶穌說:「我就是真理。」真理並不是一句話或是一個理論。上帝來到約伯面前,約伯問上帝為什麼他會遭遇一切不幸,上帝並沒有給他答案,然而,答案已經存在了:那就是上帝就在約伯面前,約伯與上帝面對面。 …
-
因為愛,苦不再是苦;因為愛,因果得解脫。~李亮神父 主日福音 約翰福音 9:1-38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耶穌說了這話, 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裏去洗。」他去一洗, 回頭就看見了。他的鄰舍和那素常見他是討飯的, 就說:「這不是那從前坐著討飯的人嗎?」有人說:「是他」; 又有人說:「不是, 卻是像他。」他自己說:「是我。」他們對他說:「你的眼睛是怎麼開的呢?」他回答說:「有一個人,名叫耶穌,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對我說:『你往西羅亞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見了。」他們說:「那個人在哪裏?」 他說:「我不知道。」 他們把從前瞎眼的人帶到法利賽人那裏。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法利賽人也問他是怎麼得看見的。瞎子對他們說:「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見了。」法利賽人中有的說:「這個人不是從神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 又有人說: 「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他們就起了紛爭。他們又對瞎子說:「他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他是怎樣的人呢?」他說:「是個先知。」 …
-
我們經歷的傷痛和疾病,我們走過的悲慘歲月,都不會是白白受苦的。 【 約翰福音 5:1~15 】 這事以後,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有古卷加: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甚麼病就痊癒了。) 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 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猶太人對那醫好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他卻回答說:「那使我痊癒的,對我說:『拿你的褥子走吧。』」他們問他說:「對你說『拿褥子走』的是甚麼人?」那醫好的人不知道是誰;因為那裡的人多,耶穌已經躲開了。後來耶穌在殿裡遇見他,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癒的是耶穌。 …
-
「在基督裡,一切失敗轉為祝福,過往傷痛都將治癒」。
-
daily講道 Sermons
撒瑪利亞婦人:在信心、真理和愛中敬拜 The Samaritan Woman: Worshiping in Faith, Truth and Love
by pelayuby pelayu2013.06.02 John 約翰福音 4:5-42 sermon by Father Jonah The Samaritan Woman: Worshiping in Faith, Truth …
-
約翰福音 John 4:5-42 2012-5-13 李亮神父講述 那天,耶穌和門徒來到撒瑪利亞的一座城,那時大約正午,門徒往城裡買食物去了,耶穌因為旅途勞累,坐在泉邊休息。此時,有一位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泉邊打水。事實上,這位婦人不太守婦道,為了避開眾人異樣的眼光,她刻意選擇無人的時段來打水。耶穌見到她,很有禮貌地向她要水喝。依據當時的時代背景,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之間並不往來, 尤其,耶穌以禮相待,態度十分尊重,婦人感到很驚訝,就對耶穌說:「你,是猶太人,怎麼向我這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耶穌對她說:「妳若曉得對妳說『請給我喝』的人是誰,妳早就向他要活水了。」婦人回答耶穌:「先生,你又沒有打水的器具,哪來的活水?」耶穌說:「凡喝這活水的人,永遠都不會再口渴,它將變成湧泉,從妳的內在湧出。」她回答:「如果有這種水,那你快點給我吧,這樣我就不用在這麼熱的天氣穿街過巷到這裡來打水」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每天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可以使用。我們或許無法想像古人打水的辛勞,有時他們必須在崎嶇道路上步行良久,才能獲得一點水源。因此,對古人來說,水是非常珍貴的。 耶穌所說的活水,是從內在生命湧出的泉源。我們是上帝的聖殿,上帝的恩典就像太陽光一樣,從內而外散發著光芒。在我們受洗之後,聖靈進入我們心中。聖靈的光芒不僅照亮我們、照亮眾人,也會照亮宇宙萬物。 耶穌想要藉著水的真諦來啟發這位撒瑪利亞的婦人,但是,她顯然不懂耶穌話中的真義,耶穌只好就此打住這個話題。我們應該留意,這位婦人之所以不瞭解耶穌的話,並不是因為她教育程度不好或是智商不高,而是出於兩個原因。第一、她欺騙了自己的良心,犯了姦淫的罪。第二、她的心曾經受過傷,讓她變成一位人格有缺陷的人。 此時,耶穌為了教導她,就對她說:「去叫你的丈夫來吧。」她回答:「我沒有丈夫。」耶穌以尊重又有禮的方式對她說:「你說的不錯。因為你巳經有了五個丈夫,如今他們都不是你的丈夫。」由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儘管她犯了罪,耶穌並沒有用難聽的話苛責她。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他們的對話: 第一、婦人簡短的一句回答,其實透露出她內心的傷口。「我沒有丈夫」這句話帶有很深的悲情。我們可以猜想,在愛情上,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孤獨的失敗者,就算可以找到一個同居人,卻無法找到愛,因為,她仍然活在姦淫的罪惡之中。反觀現今社會,許多人或許學歷很高、事業有成,在愛和生命上卻一無所有。我們都知道,上帝最初創造人類時,是創造一對佳偶,而非孤獨一人。夫妻之所以在婚姻中結合,並非為了滿足彼此的需求,而是為了藉由對方來認識上帝。我們必須瞭解,上帝並不是一個客觀的對象,可以藉由科學的觀察、研究等方法來認識。「因為生命之源頭是在於你;在你光中我們才得以見光。」(詩篇36:9)詩篇告訴我們,在光中才能見到光。人類自身的罪惡,阻礙了人類對上帝的認識。唯有藉著聖靈的恩典,才能認識上帝,如果沒有聖靈的恩典,就算拿到再多神學博士學位,也不可能認識神。 第二、教會並不會控訴或苛責人們的罪,在教會中,犯錯的人需要的是照顧與治療,就像病人一樣。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接納。從這段聖經的描述可以知道,耶穌選擇用真誠和尊重的態度對待這位犯罪的婦人,他接納婦人的一切,婦人也接納了耶穌,敬稱耶穌為先知。我們會發現,接納的那一刻,就是療程的開始。此時,婦人並沒有把焦點放在她與同居人的關係,或是其他生活瑣事上,而是放在「認識上帝」上面。婦人對耶穌說:「既然你是先知,又是猶太人,請你告訴我,我應該在哪裡祈禱?應該像撒瑪利亞人的祖先一樣在這山上祈禱,還是在耶路撒冷?」上帝是屬靈的,是超越物質世界的。上帝不會像某個物體,被放置在某個特定地點。約翰福音中多次提到,敬拜者應該要用「屬靈」和「真實」來敬拜。上帝並不屬於某一個種族,也不在某一個特定地點。有些教友會問我,你們是希臘東正教、俄羅斯東正教還是美國東正教,這些都是用人的觀點來看教會。教會是一體的,上帝也是,不該如此作區分。因此,我們也不應該區分是撒瑪利亞的上帝,還是猶太人的上帝。在此,我們必須特別留意,這裡所說的「屬靈」,並不是某種時下流行的靈修,或者聆聽著靈性音樂、沈浸在靈性氛圍中打坐、冥想…等。當然,這樣做並不是不好,只不過,除了「屬靈」也必須要有「真實」。在教會,「真實」就是與基督合一。我們應該在聖靈之中,在基督之中祈禱。有些屬靈的人,在他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心中都會自然湧出祈禱,那是一種不止息的祈禱,我們稱之為「心禱」,那是上帝的恩賜。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活水」。喝了「活水」為何能讓人永遠不渴?耶穌並非一位哲學家,他的教導並不是哲學性的。耶穌來到世上,將自己獻給我們,藉著耶穌,我們獲得聖靈。我們應該留意,在屬靈的生活中,「屬靈」和「真實」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