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ke路加福音 1:24-38 2012.3.25 sermon by Father Jonah http://www.justin.tv/dao_love/b/312793872 今天我們要慶祝一個非常偉大的事件,就是神的兒子成為人。從今天起,人類的救恩已經開啟,這是神偉大的計畫。
講道 Sermons
-
-
我為世界受苦,世界也在我內受苦。 【 加拉太書 6:11-18 】 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凡希圖外貌體面的人都勉強你們受割禮,無非是怕自己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他們那些受割禮的,連自己也不守律法;他們願意你們受割禮,不過要藉著你們的肉體誇口。 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凡照此理而行的,願平安、憐憫加給他們,和神的以色列民。從今以後,人都不要攪擾我,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印記。弟兄們,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們心裡。阿們! [embedyt] …
-
愛得愈深,傷愈痛;愛得愈深,愈存在。十字架就是在愛之中,敞開懷抱。對人敞開自己,對神敞開自己。承擔十字架,空虛自己,不是為了進入天堂,也不是為了脫離輪迴,只是出於愛,為了愛他人。 【 東正教 李亮神父 講道 】 身為基督徒,我們相信十字架。十字架的意義是什麼呢?十字架的意義,就是新的生命之道(way),也就是神的「道」(way)。我們必須先回溯伊甸園裡的生命,那被我們錯誤地稱為「原罪」的事件。「原罪」是奧古斯丁所創的詞彙,初代教會並不這麼稱呼,但我們就姑且使用這個詞彙吧! 伊甸園裡被稱之為「原罪」的事件,反映出人們的生存之「道」,就是爭奪權力(power)。我們也在自己的生命中,經歷權力的鬥爭。我們稱呼神為「全能者」(The Almighty),認為祂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然而這是個悲劇性的錯誤觀念。我們錯誤地學習到生命就是權力的鬥爭,我們渴求權力。因為我們誤以為神就是權力,結果在婚姻中或者丈夫想要掌權,或者妻子想要掌權。整部人類歷史,成為一部權力鬥爭史。 這樣的權力,並不是為了服務眾人的集體式權力,而是為了我們自己,將自己擺在他人前面,好能夠滿足自己的享受(pleasure),也就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說的力比多(libido):性的慾望,以及由其衍生的所有慾望。也可以說是自戀、自我吹捧、自我崇拜。 從某個觀點來說,我們擁有權力。但從另一個觀點來說,由於我們無法總是握有權力,我們無法滿足權力慾望,因此我們需要「代罪羔羊」:讓別人為我們失去的權力負責。因此,權力慾望會促使我們控訴別人:「我失去權力,因為這、因為那,因為你,你要給我負責!」由此衍伸許多爭端。 在詮釋福音的時候,有些神學家認為神就是至高的權力,而人類做了某些不好的事,因此某人必須付出代價。這種恐怖的、糟透的神學理論,這種「敵基督」的神學理論,錯誤地認為有人必須向神付出代價。這種理論觀點是「敵基督」的。對他們來說,必須要有「代罪羔羊」,某人必須為失敗付出代價,必須為權力的損失付出代價。 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發現「爭權」撕裂了所有愛的關係。在權力鬥爭中,有人必須成為受害者,為所有失敗負責,好能夠鞏固其他人的權力,好能夠解釋為何我們失敗了,或者為何我們犯錯了。 我們崇拜權力,因為我們稱呼神為「至高無上的權力」。爭奪權力的結果,崇拜權力的結果,實際上慘不忍睹。「愛」被殺害了,「社群」(sociality)被殺害了,促成戰爭,死傷無數,毫無意義地慘遭殺戮。在人類歷史中,數以萬計的人無辜死去。這些都揭露了「權力」和「受害者」之間的殘酷真相。 十字架的意義,就是神親自說:「不,我不是權力。我接受、我成為受害者。我承擔世界上所有失敗的責任,我將這個重擔背起。在我身上,這些失敗死去了,這些失敗不再存在。」因此,神並不是全能者。神全能與否,並不重要,我們並不以「全能者」的角度來認識神。神對我們,就是實際的、無窮無盡的愛。祂成為無有(He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2 教會聖事 Church Sacraments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講道 Sermons
聖餐:十字架的愛與生命 Holy Cross as Love and Life
by pelayuby pelayu愛就是我們出生的緣由,就是我們存在的方式; 什麼是十字架?就是死去,讓自私在愛中死去。 李亮神父 講道 今天我們預備慶祝「舉揚十字聖架節」(9月14日),當天早上我們會舉行聖餐禮,希望各位能來參加。了解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意義,是很重要的。因為基督信仰最突出的標誌,就是十字架。各個教堂裡都有十字架,你們許多人也佩戴著十架項鍊,甚至不是基督徒的人們,也佩戴各種十字架的飾品。因此,十字架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要佩戴十字架呢? 十字架的意義,就是孤立個體的死亡(to die as an individual)。如同各位知道的,我們是彼此分離的,被空間分離、被時間分離。但最糟的分離,是我的存在、與你的存在,相互對立。我就是我,我不是你。這是非常非常糟的,這就是真正的地獄。 我們生來就有強烈的慾望,想要結合、想要合一。男女之間的愛情、夫妻之間的愛情,強烈地表示出我們需要這愛,我們是為愛而生、為了結合而生的。我們深切渴求的友誼,也深刻地表示出我們想要與人合一。即使是對動物的友愛、對自然界萬物的友善,都顯示出強烈的欲求:我們是為「合一」而生。 但是,這「結合」的渴求卻受到限制,遭遇重重難關。看,我的身體在這裡,你的身體在那裡。此外,社會的人際互動中,也充滿各種限制。這些因素,都阻礙我們成為一體。特別是在今日社會,如果你對某人說:「我想成為你的朋友」,對方卻會殺了你,因為他覺得你有邪惡的意圖,如同我在大學生活中所經歷的。 但無論如何,我們是為愛而生的。愛就是我們出生的緣由,愛就是我們存在的方式。而什麼是十字架呢?就是孤立個體的死去,這孤立的個體認為:我是我,你是你。這孤立的個體,與人分離,也與神分離。若沒有耶穌基督,這孤立的個體是無法死去的。 福音書提及神如此深愛世人,以致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使信祂的人能夠得救。這「得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得救」並不是「不下地獄」的意思,因為這種「地獄」其實是一種病態的想像,出於某些詩人,或是某些人自創的想像。神沒有創造地獄,神是愛。「地獄」,就是活在神的愛中,活在神的擁抱中,活在神的榮光中,但卻抗拒、鄙棄這一切,這就是「地獄」的真義。因此,從神的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地獄。 神瘋狂的愛,臨到我們,以非常特別的方式臨到我們,而不是以抽象的方式。如果你問古代的希臘哲學家:「為什麼神這麼愛我們呢?」他們將無法回答。因為對他們來說,神這樣的愛,是錯誤的。對希臘哲學家來說,愛,只會朝向美善的對象,不會朝向醜惡的對象。因此,他們無法解釋神的愛。 …
-
在婚姻中最基本的就是從日常生活開始,從飲食來說吧!……….
-
神為人類道成肉身的原因,是為了讓我們能合一,這種合一不是以法術或強迫性的。神不是某種遙遠的外生物在玩弄人類,古希臘甚至有一句話來形容神是在操弄人類,神不會這麼做,為什麼呢?因為他…………..
-
-
我們應該把「自我」的範圍擴大,讓其他人也成為自我的一部份。每次當我們藉著神的恩典,原諒並應對人際間的衝突,就是在實踐十字架的生命。 【 馬可福音 8:34~38;9:1 】 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或譯: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d1_AhseiY[/embedyt] 【 東正教 …
-
傻傻去愛的,看似脆弱,卻是最強壯的。~李亮神父 李亮神父 講道全文: 大齋期:參與耶穌的死亡和復活 在我們談論今天的福音書之前,要先提醒各位,從3月14日週一開始,就進入大齋期。在這40天之內,我們會齋戒(fast)。不僅齋戒,我們也會為復活節而預備,一同參與耶穌基督的受難、十字架,和光榮的復活。我們從最小的一步開始,也就是齋戒:我們只吃素食,不吃肉類、蛋類和奶類製品。整個大齋期都是如此。齋戒是我們向神獻上的小小犧牲,也是為了我們的靈修而預備。 大齋期期間,會有預先祝聖的聖餐(Presanctified Liturgy),每週兩次:週三和週五晚上7:00,各位可以來參加,信徒可以領受聖餐,沈浸在美麗的禱詞中。教會的這些禱詞,都十分深刻。週六和週日,我們會舉行聖餐禮(Liturgy)。我們會將大齋期儀式的時間表公布在官網,但因為最近官網更新中,有些許問題,我們會儘快修復。 但是,所有的預備,和所有的齋戒,都只是第一步。真正的一步,是在我們裡面。首先,是悔改,是舉行懺悔聖事。在座的各位,都有許多時間來教會告解,在大齋期期間,請更好地預備自己。 請求寬恕 但是最重要的,是今天福音書所說的:寬恕。因為「寬恕」,是最能夠使我們被分辨出來的,最能夠使我們自稱為東正教徒的指標。成為東正教徒是什麼意思呢?並不是指我們以自己的方式來相信神,如同某些人曾對我說的:「我家裡有擺聖像畫啊,我在家裡祈禱就好了啦!」我以聖經的話回答那人:「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各書2:19)。因此,請不要誤以為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屬於東正教徒,不,他們不是。 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真正的東正教徒?如何試驗一個人是否為真的東正教徒?那就是「悔改」,和「寬恕」。 首先是悔改,因為許多人並沒有悔改。悔改(repent)和後悔(regret),是不同的。許多時候,後悔只是加添自我的驕傲。因為我們心想:「呃,我這麼優秀,卻不小心犯了個錯。真是後悔啊!我原本是不會那麼做的」。這種態度不是悔改。悔改是尋找(searching)、是改變。而且在改變之前,先請求寬恕。 第一步,是面對我所傷害的人,並請求寬恕。我們必須踏出這簡單的一步,雖然對驕傲的人來說,這一點也不簡單,甚至倍感艱難,但我們必須這麼做。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是無法被寬恕的。之後我會解釋原因。並非因為神要懲罰我們,不,祂無法懲罰我們。有許多事,是神做不到的。 下一步,是向神請求寬恕。因為當我們傷害了某人,我們也傷害了神。因為神就在這個人之內,神在每一個人之內,不論這人是否為東正教徒。因此,首要的是務實,而非在神學理論的層次上狡辯自己悔改了,要務實。馬太福音教導我們:如果我們想要到教會,來向神祈禱,並獻上祭品,而你想起你的弟兄姊妹—請注意,不是你對其他人,而是其他人對你感到不悅,你必須將祭禮留在教會門外,先去找到這位弟兄姊妹,與對方和好。之後你才能回到教會祈禱和獻祭。 當然,這裡有個問題。如果我想與對方和好,但對方卻不想要呢?該怎麼辦呢?我們會討論這一點。但是,至少我們必須先嘗試。我們也必須了解,我們總是會感到受傷,心中隱隱作痛,直到對方說:「我原諒你」,並且與我們和好。是的,我們會與這傷口一同活著。還記得嗎?耶穌基督復活之後,祂並沒有治癒手掌的釘痕,腳上的傷痕,和肋旁被刺穿的洞口。是的,我們會與傷口一同活著。忘記並不容易,我們也不該忘記,我們對別人造成的傷害。 …
-
(4) 懺悔聖事 Sacrament: Confession講道 Sermons靜修生活 Asceticism
寬恕:同處一地,共處一室 On Forgiveness (The Parable of the Unmerciful Servant)
by pelayuby pelayu能夠容忍彼此,看見彼此,相互交談,一起用餐,這就是真正寬恕的開始。 李亮神父 講道 在今天的福音書中,主耶穌提到「寬恕」。如果我們請求神寬恕我們的罪過,我們也必須寬恕別人。什麼是寬恕呢?寬恕的希臘原文是“synhoro”, 意思就是「我能和你共處一室」。如果我惡劣地對待你,或者我恨你,或者我不想見到你,我們就無法共處一室,也無法一起用餐。但如果彼此已經和好,即使雙方曾有過嚴重的衝突,卻能夠容忍彼此,看見彼此,相互交談,一起用餐,這就是真正寬恕的開始。 福音書提及,我們每個人,每一個人,都需要神的寬恕。如果我們拿自己和神的愛來比較、和神為我們所做的來比較,我們就會明白,我們並不真的配得神的寬恕,我們虧欠神太多了。這就是為何今天的福音書提到,有一位主人要和他的僕人甲結算債務,而這位僕人欠了主人一千萬銀子。你知道這是多龐大的一筆金額嗎?這筆金額足夠讓雅典城邦來建造一座神殿,實在太龐大了,根本不可能償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僕人是無法還債的。 這寓言也告訴我們,神知道我們無法償還,祂也不期待我們用某種東西來交換、來償還我們對祂所作的惡事。這是很重要的,因為許多人都誤以為:「我有還了啊!我犯了罪,可是我捐錢奉獻了……等等,這樣就沒事了吧!」但這樣並沒有解決問題,而這問題也不可能被解決。唯一的解決之道,是謙卑自己,祈求神的寬恕。但是祈求神的寬恕,必須同時處理兩個面向。一個面向是祈求神的寬恕,另一個面向是寬恕我們的弟兄姊妹:寬恕弟兄姊妹對我們所做的小小惡事。 因為在這寓言中,另一位同伴乙,只欠了僕人甲一點點的小錢。僕人甲卻掐住了乙的脖子,把乙關進監獄裡。我們習慣說:「我已經向神祈求寬恕,這僅僅是我和神之間的事,就這樣。」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世上絕對沒有「僅僅是『我』和『神』兩者的事」,而是「我、神、他人」三者之間的事。就像舞者的姿勢:一手往上延伸,另一手往身旁伸展。我們一隻手領受神的恩典,另一隻手也給予神的恩典。如果你不給予,神的恩典將無法發揮功效、將被你白白浪費,你無法從中獲得任何益處。這就是為何僕人甲後來失去了主人的寬恕。僕人甲沒有寬恕同伴乙,他也隨之失去被寬恕的恩典,因為神的恩典無法單單在「一個人」的身上運作。 …
-
(4) 懺悔聖事 Sacrament: Confession家庭生活 Family Life祈禱 Pray講道 Sermons
友情奇蹟: Friendship Makes Miracles
by pelayuby pelayu在單純的愛中,甚至沒有言語表達,對我們的家人,朋友,和孩子,我們都可以付出這樣的愛。我們可以為他們祈禱,教他們祈禱,將他們呈獻給耶穌。 【 馬可福音 2:1~12 】 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裡,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 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裡,心裡議論,說: 「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耶穌心中知道他們心裡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裡為甚麼這樣議論呢?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樣容易呢?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JdTfb8HuY4[/embedyt] 【 東正教 李亮神父講道:譯者未完全翻譯,建議請觀賞影片 】 …
-
馬太福音 Matthew 18:23-25 2012-8-19 李亮神父講道:大意略譯 首先,我要跟各位分享宗徒所說的話。宗徒曾說:「各位弟兄姊妹,你們是我的工作的見證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對於教會的所有人而言,神父必須是一個「公開的人物」而不能是一個「秘密人物」。神父的生活必須公開,也必須要誠正信實。 當然,我本人並不完美,但是,你們都知道,我的生活很單純,不是在教會,就是在某個咖啡廳讀書、研究、寫作。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好好觀察教會裡神父或牧師的作為。在台灣,有需多獨立的小教會,牧師聲稱自己就是神的代表人,而每個人都是罪人。這樣的說法和做法其實有點問題。當然,我本人也是罪人,因為我的思維、我的心靈深處,還是有許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我的生活非常簡單,我也沒有任何隱瞞,不作任何欺騙。教友也應該全然瞭解神父的生活和作為。這是聖經教導我們的。 再來,我想要講解今天福音的內容。耶穌說,天國就像是一個君王,要和他的僕人算賬。我們必須留意,文中的的「僕人」相對於「君王」是一種下屬關係,它指的並不是「奴隸」。古代的「奴隸」,通常指的是罪犯,他們幾乎一貧如洗,不可能有財產和妻兒。這個僕人欠了一筆數目龐大的金錢,就今日來說,他欠的錢可能有幾億元這麼多。這位「僕人」應該是某個錢莊的主管,他經營金錢借貸的事業,但是他卻把龐大的金錢揮霍光了。這段文字沒有告訴我們他是如何揮霍金錢,但是,我們可以想像,他並不是一個好人,為什麼呢?依據當時的律法,欠債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妻兒來抵債,這個人面對君王的質問,馬上就決定賣了自己的妻兒。 這是一種比喻,賣掉妻兒代表了拋棄自己的「良知」,也就是拋棄了自己選擇善惡的「自由」。這位君主是一位賢明的人,他決定讓這筆債一筆勾銷,也釋放了他。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君王並沒有說:「我為你把這筆錢付了吧!」在西方的思想中,許多人提出「耶穌為我們還了這筆債」。事實上,上帝並沒有要任何人還債,他對我們說:走吧!這筆債已經一筆勾銷。只要我們願意告解、懺悔、改過,就一定會得到寬恕。寬恕並不是某種神力,也不是進入天國的通行證。領受寬恕的人必須有所準備,在得到寬恕之後,應該要打從內心有所轉變。從聖經文字看來,在上帝寬恕了他之後,他的心中,沒有絲毫的轉變,為什麼呢?因為,他對於窮人欠下的一點點錢,也嚴厲地追討,甚至把窮人打入牢中,讓他們連工作償還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作為顯示出,他完全沒有一點憐憫心。 許多人(當然包括我自己)告解的時候,沒有事先做好準備,所以在領受了上帝的寬恕之後,這個寬恕並沒有起作用。或許有人會說:「如果一直沒有做好準備,就不用告解了嗎?」當然不是,我們還是要告解,但是在懺悔之後,要試著去改正自己的錯誤。例如:此人在得到寬恕之後,應該將獄中的窮人釋放。我們一定要瞭解告解的意義,這是十分重要的。 許多過錯都來自於誤解,有時候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有時候是個性、言語上的。在告解的時候,也要用心反省自己哪裡有誤解,哪裡出了錯,然後,認真地去化解和改變。在我們的教會中,大家來自於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有時候,我們必須藉由翻譯,才能互相溝通。但是,語言雖然可以翻譯,內心的思維卻很難被翻譯出來。所以,福音告訴我們,要寬恕我們的弟兄姊妹,要寬恕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每個人似乎都是我們的敵人。在基督教的思想中,有一個很美的思維,就是每個人都「生活在一起,緊密相連」。相信我,這絕對是一個困難的任務!就算只有兩個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也一定有磨擦。就算在修道院中,共同生活也是一大考驗。我們都不是聖徒,但是,我們可以向聖徒學習。聖徒並不是行神蹟的人,聖徒是順服的人,他們在人群中,總是時時反省、時時懺悔,心中充滿仁慈。 最後,我想跟各位說,我們應該真正瞭解「告解」的意義: 「告解」是一種深度的謙卑和包容,「告解」是要時時懺悔,心中充滿愛。
-
-
傻傻去愛的,看似脆弱,卻是最強壯的。~李亮神父 李亮神父 寬恕主日 講道全文: 大齋期:參與耶穌的死亡和復活 在我們談論今天的福音書之前,要先提醒各位,從3月14日週一開始,就進入大齋期。在這40天之內,我們會齋戒(fast)。不僅齋戒,我們也會為復活節而預備,一同參與耶穌基督的受難、十字架,和光榮的復活。我們從最小的一步開始,也就是齋戒:我們只吃素食,不吃肉類、蛋類和奶類製品。整個大齋期都是如此。齋戒是我們向神獻上的小小犧牲,也是為了我們的靈修而預備。 大齋期期間,會有預先祝聖的聖餐(Presanctified Liturgy),每週兩次:週三和週五晚上7:00,各位可以來參加,信徒可以領受聖餐,沈浸在美麗的禱詞中。教會的這些禱詞,都十分深刻。週六和週日,我們會舉行聖餐禮(Liturgy)。我們會將大齋期儀式的時間表公布在官網,但因為最近官網更新中,有些許問題,我們會儘快修復。 但是,所有的預備,和所有的齋戒,都只是第一步。真正的一步,是在我們裡面。首先,是悔改,是舉行懺悔聖事。在座的各位,都有許多時間來教會告解,在大齋期期間,請更好地預備自己。 請求寬恕 但是最重要的,是今天福音書所說的:寬恕。因為「寬恕」,是最能夠使我們被分辨出來的,最能夠使我們自稱為東正教徒的指標。成為東正教徒是什麼意思呢?並不是指我們以自己的方式來相信神,如同某些人曾對我說的:「我家裡有擺聖像畫啊,我在家裡祈禱就好了啦!」我以聖經的話回答那人:「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各書2:19)。因此,請不要誤以為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屬於東正教徒,不,他們不是。 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真正的東正教徒?如何試驗一個人是否為真的東正教徒?那就是「悔改」,和「寬恕」。 首先是悔改,因為許多人並沒有悔改。悔改(repent)和後悔(regret),是不同的。許多時候,後悔只是加添自我的驕傲。因為我們心想:「呃,我這麼優秀,卻不小心犯了個錯。真是後悔啊!我原本是不會那麼做的」。這種態度不是悔改。悔改是尋找(searching)、是改變。而且在改變之前,先請求寬恕。 第一步,是面對我所傷害的人,並請求寬恕。我們必須踏出這簡單的一步,雖然對驕傲的人來說,這一點也不簡單,甚至倍感艱難,但我們必須這麼做。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是無法被寬恕的。之後我會解釋原因。並非因為神要懲罰我們,不,祂無法懲罰我們。有許多事,是神做不到的。 下一步,是向神請求寬恕。因為當我們傷害了某人,我們也傷害了神。因為神就在這個人之內,神在每一個人之內,不論這人是否為東正教徒。因此,首要的是務實,而非在神學理論的層次上狡辯自己悔改了,要務實。馬太福音教導我們:如果我們想要到教會,來向神祈禱,並獻上祭品,而你想起你的弟兄姊妹—請注意,不是你對其他人,而是其他人對你感到不悅,你必須將祭禮留在教會門外,先去找到這位弟兄姊妹,與對方和好。之後你才能回到教會祈禱和獻祭。 …
-
節慶 復活節 Feast: Easter (and Great Lent)講道 Sermons
寬恕的藝術與齋戒的真諦 On Forgiveness & Fasting (Matthew 6:1-21)
by pelayuby pelayu2013.03.17 Sermon by Father Jonah http://www.justin.tv/dao_love/b/378734710 3月17日證道 – 寬恕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對所有東正教徒而言,它是一個盛大的慶典。這是大齋期的開始,教會提醒我們必須做好這四十天的準備,為了慶祝復活節-耶穌的復活。這是一項靈性準備,我們必須準備自己的悔改。這種準備包括很多步驟,你不可能直接達到完美。
-
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講道 Sermons
大齋期主日:寬恕主日 Sunday of Forgiveness (by Fr. Schmemann)
by pelayuby pelayu寬恕 當我們即將再次進入大齋期,我想提醒大家(首先是提醒我自己),我敬愛的主內的弟兄姊妹,我們剛剛唱的經節,是stichera中的一首,它說:「讓我們喜樂地進入大齋期。」 昨天我們才剛紀念哭泣的亞當,在天國門口的哀泣。今天在大齋期的祈禱書和Triodion中,我們都會讀到悔 改的主題,並承認我們深陷於黑暗和無助的生活中。然而,沒有人會反駁我,大齋期的普遍氣氛,其實是極大的歡欣喜樂!這不是世俗意義的歡樂,不是某些娛樂、 有趣、或引人發笑的那種快樂。而是心靈最深層的喜樂,也就是基督曾經說:「沒有人能奪去」(約翰福音16:22)的喜樂。為何喜樂?那是什麼樣的喜樂? 有許多會友受到各種影響,認為大齋期是一種自我抑 制,一種不舒適。我們經常在大齋期中聽見這樣的對話:「大齋期裡你不吃些食物嗎?」答案從糖果到其他什麼……都有。這種觀念認為如果我們吃苦,挨餓,嘗試 各式各樣或輕或重的苦行方式來苦待和折磨自己,就可以幫我們償還罪債,得到赦免。 但這並不是我們正教會的信仰。大齋期不是懲罰。大齋期並不是一種苦刑好似受苦月多就更為有效誤把齋戒當成神奇良藥。
-
寬恕並不容易,領受聖餐就是最好的良藥,醫治我們的身心靈,讓我們重新與愛連結。 【 馬太福音 6:14~21 】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g3BqFokg4[/embedyt]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2 教會聖事 Church Sacraments講道 Sermons
聖餐:愛的黃金律 Love, Golden Rule
by pelayuby pelayu愛是這世上最美麗,也最痛苦的事。許多時候,我們愛的方式錯了,使得這愛成為雙面刃,殺害了他人、也殺害了自己。 李亮神父 講道 今天的福音書是聖經中最重要的一段信息,稱為「愛的黃金律」(The Golden Rule)。耶穌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耶穌更進一步解釋,包括:愛你的敵人,施捨給那些無法回報的人,善待那些惡待你的人。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道理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人性的驕傲和疾病,會使那些你曾善待的人,反而回頭傷害你。有些時候,則是因為靈性上的疾病,我們會想:「嗯,反正我不想要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所以,我也不需要為他/她付出些什麼。」那是生病的「自我」,將自己孤立於他人之外。甚至在教會中,你也會看到有些人,試著在自己周圍建造一道隱形的城牆,好讓別人無法靠近。他們心中想的是:「我顧好自己就好,反正我沒做什麼壞事。」 但是,教會並非如此。信徒應該在敬拜中祈禱「彼此相愛」之時,親吻彼此。初代教會的信徒就是如此,希望有一天我們教會也能如此。復活節的時候,他們彼此親吻,以表示彼此相愛,而不是陷於自我孤立的虛假靈性之中。 …
-
1 東正教/聖三/聖禮儀orthodox-trinity-liturgy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講道 Sermons
聖餐:愛是合一 To Be One (John 17:1~13)
by pelayuby pelayu唯有在愛裡合一,你才會真的活著。 主日經文 約翰福音17:1~13 耶穌說了這話,就舉目望天說:「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正如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我已將你的名顯明於他們。他們本是你的,你將他們賜給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道。如今他們知道,凡你所賜給我的,都是從你那裡來的。因為你所賜給我的道,我已經賜給他們;他們也領受了,又確實知道我是從你出來的,並且信你差了我來。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人祈求,卻為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他們本是你的。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並且我因他們得了榮耀。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我往你那裡去。聖父啊,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現在我往你那裡去,我還在世上說這話,是叫他們心裡充滿我的喜樂。 李亮神父 講道: 本週是耶穌升天的節慶,對某些基督徒來說,這似乎有些令人哀傷,為什麼耶穌要升天呢?為何祂不留在人間,讓我們能去朝拜祂呢?耶穌為什麼要升天,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升天實現了神對人類的救恩計畫,神的兒子完成了這計畫。耶穌升天為何如此重要?因為神的兒子使自己的肉身復活,並且以肉身升天,進入天堂。現在人子在天堂,是有著肉身的完全的「人」,而祂也始終是神,這就是我們的救恩。過去人類的本質(essence)從未與神合一,即便在伊甸園也不曾有過。但神的兒子取了人類的肉身,並且將人類的肉身帶入天堂,因此現在人類的肉身永遠與神合一。與神合一,卻是可區分,而不混淆的。這就是救恩。儘管身為個人的我們仍會墮落,與神分離,但現在人類的肉身已經永遠與神合一。 當亞當墮落,他的後裔和受造萬物都承襲了他的疾病。新亞當,也就是耶穌基督,卻使人類的身體與神合一。人類因墮落與神分離,但不是所有的人類與受造物都會墮落。若有人想要與神合而為一,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但現在卻是可以的,因此基督升天極為重要。 有些基督徒覺得耶穌升天是令人傷痛的,但耶穌總是與我們同在,以不同的形式,最強烈的方式就是聖餐,領受聖餐更勝於親吻。就如同動物喜愛人類與牠們玩耍,擁抱、親吻牠們,但這仍無法表達最深的愛。在東正教裡,即將成為神父的執事,在整個聖事儀式中,他們手捧聖體,面對耶穌基督的聖像,為何要如此呢?因為這就是他們將來的職責,他們主要的職務就是手捧耶穌基督,對祂負起責任。我看過很多神父,當他們手捧聖體,感動流下淚來並親吻聖體,因他手中所持有的,更勝於母親手所擁抱的嬰兒。 或許你會說自己不曾有這樣的經歷,怎麼會知道呢?但是在初代教會,是將聖體放在每個信徒的掌心上,讓信徒領受聖餐,信徒們感動流淚親吻聖體,最深切的體驗是聖體入了我們的口中。相較之下,哪種方式比較重要呢?若耶穌在耶穌撒冷聖城,我們必須籌備旅費,前往朝拜基督,親吻祂的手,祂的腳。那最終又如何呢? 現在耶穌不以身體的呈現方式,如同以往與使徒們同在,而是以另一種方式來呈現,這種方式不是以親吻或擁抱,而是更深切的領受祂。有人會問,如果我在這一間教會領受聖餐,那其他的人在別處怎麼辦呢?在地球另一端或在非洲,俄國,美國呢?在每處的聖餐都是相同的基督,因為耶穌無所不在。信徒到教會來受聖餐,應以儆醒預備的心來領受。而不是到了教會,心想大家都領聖餐,那我也來湊一腳吧!不該有此心態,視為例行公事,應該以敬畏虔誠的心,如同見到摯愛,不只想親吻他,而是想完全沈浸其中,如同見到我們極度盼望的愛人,充滿無限的喜悅。面對耶穌基督,更應以此心,祂與我們是如此的親密。 今日福音書約翰福音17:1-13所論及的,應是聖經中最艱深的。耶穌告訴我們永生,永生就是來認識祢,「祢」是指父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因此永生並不是去到某個稱為「天堂」的美好地方,而是認識父神、認識神的兒子。 如何認識神呢?不是靠著研究書本認識神。要認識父神,唯有在聖餐中領受祂的兒子。必須先認識耶穌,才能領受聖餐,才能認識父神是我們的父親,不僅是神兒子的父親,也是我們的父親。祂是獨一的真神。在東正教,永遠是以聖父為首位(the Primacy …
-
能愛的人,永遠不死;愛,也永遠不死。 福音書 馬太福音6:22-33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 。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使徒書信 羅馬書 5:1-10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