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Three b) 在聖靈降臨節之時, 以真理的靈,啓蒙於基督的生命和所有的真理 所有發展於第一和第二大公會議的辯論中的區分等等,皆由所有之後的大公會議所保持住, 那些之後的大公會議實際上只是引伸著第一大公會議而已。然而,它們所用的術語之表達方法,是不能從這些術語之前提預想要件中分離開的。在術語表達方法之中,也許會種類多多,但在術語前提預想要件之中則不會如此。 神學性的表達方法中的術語之前提預想要件是被發現於 1) 心靈之清淨的靈修狀態之中, 2) 心靈的照明之靈修狀態之中, 以及 3) 心靈的讚美或神化、以及語詞在他的聖靈中所出現於其之前、在他自己之中所對其顯露出父親的之者的整體之中的。那以聖靈、在榮耀中看見基督之者,也就是看見了父親之者。這個經驗就是在教父傳統之中的教條公式的基石。
基督
-
-
(2) 神如何存在 How God Is(6) 神學 Theology
耶穌基督: 世界的生命(1) JESUS CHRIST -THE LIFE OF THE WORLD
by pelayuby pelayu耶穌基督: 世界的生命JESUS CHRIST -THE LIFE OF THE WORLD by fr. professor John Romanides,[A paper delivered …
-
(4) 懺悔聖事 Sacrament: Confession節慶 復活節 Feast: Easter (and Great Lent)講道 Sermons
稅吏與法利賽人:愛無法衡量 The Publican and Pharisee: Love Can’t Be Measured
by pelayuby pelayu李亮神父 愛的箴言: 如果你想用數字,證明自己的愛, 這只證明了一件事:你不懂得愛。 真正的愛,不求證明, 而是敞開自己,為愛而傷。 2015. 2. 1 主日經文 路加福音18:10~14 耶穌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
-
站在他面前的耶穌,就像一面鏡子 讓撒該一生中第一次,看見真正的自己 耶穌和眾聖徒,也都是我們的鏡子 幫助我們看見,我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2015.01.25 主日經文 路加福音 19:1~10 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耶穌到了那裡,擡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李亮神父講道摘要: 今天的福音書是關於撒該的故事。 撒該是悔改的典範,他是稅吏長,富有之人,同時也是不誠實的人,他的錢財,是透過欺騙和貪汙得來的。耶穌來到耶利哥,一個遠離聖城的外邦人之地。請記得,神總是臨到我們、走向我們。如同啓示錄 1:4,8所記載的,祂持續地、不斷地、一直地臨到,這才是希臘原文的意思,而非錯譯成「以後永在」。 因著祂的愛,因著祂的名,祂就像大磁鐵般,吸引了許多人的靈魂。撒該因著好奇心,也慕名而來,想看看這位知名的、神蹟般的人物。這樣的好奇心,並非信心或信仰(faith),但卻蘊藏著某些更深的渴望。撒該知道自己的名聲不好,不敢站在人群最前方,他想用比較隱密的方式來看耶穌,但他又無法躲在人群之後,因為他太矮。 在這裡我們看見,即使作惡多端的人,心中也仍藏有一些美善,就是擁有神的形像,是惡魔無法奪走的。耶穌愈接近他,神的恩典也離他愈近,使他獲得啟發,找到接近耶穌的方法,於是他爬上了桑樹,要觀看經過的耶穌。 …
-
Luke路加福音19:1-10 2013.1. 27 Sermon by Father Jonah 今天的福音提到耶穌進入耶利哥。古時候耶利哥是一個經濟與貿易十分發達的城市。許多人聽到耶穌要來都很好奇,想要去一窺究竟。或許是出於好奇心,或許是出於私心,有人只是單純地喜歡耶穌、想要親近耶穌,有些人想要從耶穌身上得到一些好處。
-
愛是改變,而非後悔。~李亮神父 李亮神父講道: 今天福音書告訴我們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撒該的真實故事。撒該非常富有,但他自己知道,他獲得錢財的方式,並不正當。因此,他內心藏有罪惡感,特別是在公眾面前。這就像我們,當我們做了不好的事,都會經歷長期的罪惡感。這也是撒該為何內心得不到釋放的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做了不好的事,神的恩典卻總是靠近我們,從不放棄我們,即使我們經常遺棄神。 撒該得知耶穌會經過他住的城鎮,人潮聚集在街道上,為了一睹耶穌一面。撒該心中懷著強烈的渴望,也想看看這位行了許多偉大神蹟的耶穌到底是誰?我們必須記得,這種奇特的渴求,許多時候也會臨到我們。那是一種呼喚,隱秘地、溫柔地,來自神的呼喚。彷彿我們聽見了某個聲音,這聲音駐留心中盤旋不去。這是耶穌的呼喚,溫和地、有禮地。這就是為何撒該心中浮現了如此的渴望。但是呼喚神的回應時,我們心中總是會出現某些阻礙、某些困難。因為從某方面來說,撒該想見耶穌,比任何人都想見耶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撒該也聽見另一個阻擋他的聲音:「你?就憑你?也想見耶穌?你這個惡賊!」 當我們遇見耶穌,上述這種自動式的審判和論斷,並非來自耶穌,祂並不會論斷我們。這其實也是最後審判的情境:耶穌並非置我們於法庭中以律法的辯論攻防。耶穌僅僅只是臨在,在耶穌的臨在之中,在祂的祈禱之中,每個人都會看見真實的自己。我們必須了解,蘇格拉底和古代哲學家們總是提醒我們:「認識自己」。但我們也必須記得,我們無法單單靠著自己來認識自己。如果我們只從人性的觀點來尋找自己,我們將會崩潰和慘敗,因為我們只會看見一個非常醜陋的自我形象。我們無法倚靠自己來尋找自我,來發現真相:「我是誰?」只有在神的光照之下,才能達成。對撒該來說就是耶穌的臨在。請謹記,自我省察無法向我們揭示自我的真相,只有在神的光照下,在耶穌的光照下才有可能。 當耶穌靠近,撒該知道自己心中浮現的,不只是一種單純的好奇。它始於好奇,一種良善的好奇。但這樣的好奇逐漸轉變成一種渴望像磁鐵般。撒該好奇但也膽怯甚至羞愧。此外,還有其他的限制。街上擠滿群眾,他們根本不關心撒該。也許撒該可以付錢請人們讓他擠到前面一些,但他對此感到羞愧。況且撒該太矮了,即使擠到前面一些,他的視線還是會被擋住。 然而想看見耶穌的渴望,來自神的呼喚,促使他找到方法。當我們真正想要某件事,我們總是會找到方法來遇見耶穌,總是能克服我們的軟弱。撒該的弱點是矮小,我們的弱點可能是驕傲、或想要一間華美的大教堂、或想要像天使般地祈禱,即使自己並非天使等等。其他的軟弱,例如某些人曾對我說,他們想要一間大教堂,這樣他才能氣派地走進教堂,現在這個地方根本不是教堂,不過是一間公寓罷了。我回答他們:「喔!真的啊?也許當神來見你的時候,也會對你說祂想要氣派地走入一間大教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軟弱,有些人甚至要耶穌服從他們,如同他們習慣使用權力,來掌控別人。還有許多不同的軟弱,是不值得在這裡提起的。 撒該的第一個阻礙是矮小,此外還有其他的阻礙:他的渴望可能會使他蒙羞,會傷害他的財富和社會聲望,當他決定爬上樹頭,趴在樹上,好能俯視經過的耶穌,群眾將會看見他難看的姿勢、無情地嘲笑他。就像我們來到教會,其他人可能嘲笑我們:「去教會幹嘛呢?真是可笑又浪費時間。」有些信徒則是完全不了解教會,有些信徒甚至遺棄了耶穌基督。 即使撒該不是基督徒,不是耶穌的跟隨者,他卻克服了所有的阻礙,僅僅為了這神聖的好奇,這深切的渴望,這來自神、浮現在他心中的呼喚。神的呼喚總是靠近我們,阻礙總是會出現,但是當我們克服了阻礙,向神踏出一小步,神就會向我們踏出一大步。撒該克服的第一個阻礙,就是他矮小的身材,他爬到樹上,在大眾面前出醜、被人嘲笑。喧嘩的群眾們出於好奇而聚集在街上,當耶穌經過撒該爬上的這棵樹,耶穌止步。然而耶穌並沒有看著群眾任何一位,因為這些群眾視耶穌為一位魔法師、有特異功能的人,期待耶穌行某些神蹟。耶穌只有抬頭往樹上看,呼喚撒該的名字,因為耶穌早已認識撒該。耶穌「認識」撒該,並不是因為他們住在同一個鄉鎮,而是因為耶穌是神,神「認識」我們,早在我們知道自己的名字之前,早在我們了解「我是誰」之前,神就已「認識」我們。 耶穌對撒該說:「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撒該如此驚訝,那是他從來無法想像的榮耀,他從未認為自己配得這樣的對待,他只是覺得能見到耶穌基督,已經很幸運了。耶穌也沒有對撒該說:「去懺悔吧」,耶穌什麼也沒有多說,因為耶穌看見的是一顆受傷的心,看見他生病、汙穢的心,曾經做了這麼多的惡事。但是耶穌也看見撒該心存著某種良善,某種有意思的特質。如同一顆鑽石被掩埋、隱藏在汙穢之處。為了這良善,基督呼喚撒該。耶穌沒有指責撒該任何一句話,耶穌也沒有要求撒該做任何事,耶穌只有對他說:「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 耶穌甚至沒有先問撒該:「你想要我去你家嗎?」因為耶穌知道對撒該來說這就是救恩。事實上,耶穌不只是對撒該說,也對我們每個人說:「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在希臘原文耶穌說:「我『必須』住在你家裡」,這表示耶穌一定要到撒該家中。為什麼「必須」呢?因為沒有基督所在的房舍、是空蕩的、是不完整的、是失落的。沒有耶穌基督我們無法了解自己,又怎麼能了解他人?沒有基督的臨在,我們的家又如何能成為真正的家?因此,這「必須」,其實是為了我們。 撒該跑回家他太驚訝了,什麼也沒說地跑回家,興奮地預備招待耶穌。過了一會兒耶穌來到撒該的家,耶穌看見撒該在門口等待著。耶穌還未開口,撒該就對耶穌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這就是真正的悔改,發自真心的悔改。悔改並不是口頭上道歉而已,如果我對你造成極大的傷害,例如:經濟上的損失、名譽上的損害、工作上的損失。這時,什麼是真正的悔改呢?口頭請求對方原諒就夠了嗎?口頭悔改不是真正的悔改,真正的悔改,是真正的彼此和好、和解。例如:如果某人偷了你的錢,向你道歉之後,就對你說:「好了,現在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吧!」但是錢卻還在他的口袋裡,這不是真正的悔改。這也是為何許多人控訴基督教的信仰「悔改」並不真實。 真正的悔改,真正的和好,意指如果可能,例如某個人因為你的錯誤而失去生命,你雖然無法使對方復活,但你依然應該為他做些事情,或者照顧他的家人、孩子。你不能夠只是口頭說說:「原諒我吧!」然後就一走了之,這並非真正的悔改。 真正的悔改是深切的,並非我們雙方簽訂合約,約定好一年內不再攻擊彼此,就像兩國交戰簽訂和平條款一樣。但這並非真正的和平,因為雙方只是停止戰爭罷了。 在靈修生活中這麼做毫無道理,因為我們既不是殺手,也沒有利益衝突,更不需要彼此攻擊。事實上在耶穌基督中,我們看見自己;從我們的過犯中,我們學習如何修正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撒該的悔改,是真正的悔改。真正的悔改,不只是改變心意和態度,這只是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份。但真正的悔改,不是「後悔」。「後悔」只是覺得自己之前不該做某件事,但卻做了,因此只是讓自己繼續活在驕傲中罷了。但真正的「悔改」是生命方向的轉變,從前我朝這個方向走,現在我朝另一個方向去。 …
-
因奇蹟才信,有九位; 信且感恩的,只有一位; 心懷感恩,回轉向主,愛基督的那位撒馬利亞人。 2015. 1. 18 主日經文 路加福音17:12-19 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李亮神父講道摘要: < 關於神蹟 > 大痲瘋,在當時不只是身體上的不治之症,更會因此被驅逐,被隔離,人們的恐懼,造成孤立。耶穌並沒有按照猶太教的律法,驅趕這群大痲瘋的病人,而是在他們呼喊祂的聖名時,走向他們。這群病人所呼喊的,就是心禱的禱詞:「主耶穌,憐憫我」。我們可以在福音書的許多情景中,發現心禱。 …
-
theophanyJesus baptism feast, blessing of waters &divine liturgy 5/January 7pm please join 神顯的聖宴 Theophany或Epiphany,神顯或是聖顯,意指神向人顯現,神以祂顯容!這是神聖的三位一體的顯現。 伯利恆和拿薩勒的時間接近尾聲了;再將近三十年左右低調的生活,耶穌基督就要向世界顯現;祂就要到約旦河接受受洗禮,在那兒天父會證明神子。在神顯盛宴之前的幾天,我們在晚禱或晨禱中唱道:<準備好,喔 約旦河,看啊,基督 我們的神開始要接受約翰的洗禮…>;<去吧,天使的力量,從伯利恆到約旦河的河水中>。在神顯節前的星期天,我們會在教會的晨禱中唱頌這些詩歌。這不只是因為教會和歡欣的天使有關,這些天使會在基督受洗時出現,就像在基督誕生時出現一樣,同時也是因為教會邀請人們也一同走向約旦河,並且告訴人們,他們在那裡會得到什麼。
-
聖洗聖事 收納慕道者禮儀 祭司同輔祭穿上禮服,令準備妥當的候洗者面向東方站立,祭司向他們臉上吹氣,並在其前額和胸口劃三個十字,同時每次念: 因父及子及聖靈之名(三次) 眾應: 阿們。 祭司向候洗者頭上覆手,念以下祝文: 輔祭: 讓我們向主祈禱 眾應: 求主憐憫。
-
(6) 神學 Theology(6) 神職聖事 Sacrament: Ordination
大聖巴西略制定的司祭守則 St. Basil the Great: On Priesthood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大聖巴西略制定的司祭守則 司祭啊,你應當學習,使自己成爲無可指責的工人,去正確地分施真理之言。 決不要在聚會中對任何人心懷憎恨,以至於將護慰者聖靈隔絕於自己之外。 在聚會的日子,不要判斷,不要爭執,卻要留在聖堂內祈禱誦經,直到指定的舉行神聖禮儀的時刻來到。然後應該懷著痛悔的心情和純潔的精神侍立在至聖所內,不可左顧右盼,卻要誠惶誠恐地在天國的君王前肅立。 不要因爲人性的軟弱,或爲取悅民衆而匆忙草率地行禮或任意縮短祈禱,卻要注目於此時臨現的君王和環繞著他的天使軍旅。 使你相稱於神聖教會法典的要求。 不要同被禁止的人共同舉行禮儀。 要留心,你是在誰面前站立,如何地事奉及對誰分施聖事。 不要忽略主的誡命和聖宗徒的訓誨:“不要把聖物給狗,不要將珍珠丟給豬”。 注意,不要將上帝之子交付於不配者的手中。 不要在世上的權貴和君王面前自慚形穢。 自由地將聖體血分施給相稱的人,正如你自己也已經領受了。 不要給不遵守教會神聖法典的人施行聖事。 注意,不要因爲疏忽而讓蚊蠅飛蟲、鼠類、以及其他的種種(不潔之物)接觸至聖奧秘(聖體血)。也不可讓至聖奧秘暴露在潮濕或煙火之中,或者讓其受到任何不聖潔不相稱的人或物的污穢。 以上的這些應當被遵行,爲使你和你所牧養的衆人得救。
-
在我們恐懼的核心,在我們受難的中心, 神就在那裡,與我們同在,為我們承擔。 ~李亮神父 李亮神父講道: 在耶穌誕生之後,在神成為人的偉大奧秘之後,現在神開始親身經驗成為「人」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恐懼」。當聖嬰耶穌誕生,祂立即面臨著被追殺的恐懼,面對著希律王進行屠殺的邪惡勢力,這也就是聖經中所謂「邪惡的奧秘」(The Mystery of the Evil/Out of the Law)。當希律王聽見神的兒子成為人的消息,他原本應當感到歡喜,但他卻感到「不安」。他也知道他「應當」歡喜,所以假裝快樂,假裝也想要朝見、敬拜聖嬰耶穌。 在這段經文中,重要的是為什麼神降世為人、成為嬰孩的時候,每個人卻反而都想要殺祂。這是人性墮落衍生的問題:不珍惜美善、不為此歡喜,反而感到嫉妒,想要以各種邪惡的方式來毀滅美善的人、事、物。人性彷彿根深蒂固地,欣羨邪惡的勢力。如同柏拉圖說:「當我走在路上,望見遠方路旁的屍體,忍不住想趨前一探死亡的面貌」。又如同當我們看見路上有意外時,出於好奇地,我們靠近、偷窺那躺臥在血泊中的屍體。 …
-
來吧!讓我們講述這個奧秘時,在主裡大大的歡喜!那分隔的牆已經被毀壞;那火紅的刀劍已經歸回,
-
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
聖母進殿節:意義解說 The Entrance of the Theotokos (Introduction)
by pelayuby pelayu進入聖殿(十一月21日) 這場盛宴是由教堂的聖傳所創造的,這是為了強調實現創世所準備的;而這場盛宴則是和天主之母Theotokos的誕生同一天。 當聖母瑪利亞三歲的時候,她的父母親約雅新和安娜(Joachim和Anna)決定該是實現他們承諾,將他們的女兒獻給神的時候了。約雅新依照傳統,召 集了鄰近的年輕女孩組成一個護送的隊伍,手持著點燃的火炬,走在瑪利亞之前。這年輕的女孩愉快地走進聖殿裡,當她離開父母時,她並未頻頻回首,也沒有哭泣 落淚。這正是若亞敬的計畫,他希望瑪利亞能懷抱欣喜走進她的新家,而不是在一片愁雲慘霧中。 撒迦利亞神父,也就是未來施洗者約翰的父親接受了瑪利亞,並且安排她住在至聖之所,令人意想不到地,在那裡天使用手餵食瑪利亞。 在馬丁讚美詩中這麼唱道: ”喔 令人肅然起敬的至聖之神 ?樂於在聖殿中棲息 喔 聖女 妳在與天使的交談中 不可思議地從天堂領受麵包 喔 妳鼓舞了我們的生命” 對眾人來說,瑪利亞進入至聖之所實在是出人意表的一件事,因為從來沒有人獲准進入聖殿最重要的地方。事實上,即便是大主教也只能在每年施洗禮和獻祭之日能進入。而現在,在眾人的驚訝當中,受到聖靈的鼓舞,撒迦利亞神父引導這女孩進入聖殿的至聖之所。
-
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5 教會藝術 Art聖像畫 Iconography
聖母進殿節:聖像畫解說 The Entrance of the Theotokos (Icon)
by pelayuby pelayu聖母進入聖殿之聖像 撒迦利亞神父,穿著聖袍,站在<神>大門前的階梯上的第一階上。於其下方,聖母向撒迦利亞神父伸出雙臂,開始登上階梯,朝向<至聖之所>前進。 有些聖像畫著在聖像頂端聖母已經坐在接近天門最高的階梯上,而有位天使向她走近並餵予靈糧。 聖母自身並無子嗣,儘管她身型嬌小,當然這也顯示她年紀極輕。她已經是非常完美的一個人了,天主之母身穿著袍子,就像我們在許多聖像中都可以看到的一樣; 這顯示出她精神上的成熟。東正教的聖像畫師希望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她的年輕的年紀中轉移,以便發覺她存在教堂聖殿中所代表的意義。 <讓我於詩歌中讚美 這孩子已經散發出超越本質的聖母特性> 在聖母之後,聖約雅新和聖安娜走向撒迦利亞神父,向他獻上他們的女兒。在某些聖像中,我們也會看到年輕女孩手握著點燃的蠟燭,陪同聖母瑪利亞走向聖殿。 這整個畫面就是聖母生活的象徵,而領隊就是天主之母,因為她走在整個隊伍的最前頭。點燃的蠟燭指著聖靈之燭,耶穌基督;透過聖母祂將照亮坐在黑暗中的人 類。 在整幅聖像中,藉由快樂的色彩所顯現出的光芒與喜悅瀰漫聖像之中,並揭示了聖像最深層的意義。
-
李亮神父講道: 聖母進入聖殿,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這事件記錄在「聖傳」中,也就是教會口諭的傳承,但並沒有收錄在聖經中。教會偉大的教父St. Gregory Palamas及眾教父在證道時,以這事件來教導信徒屬靈生活。 證道中提及馬利亞父母親年邁時,膝下仍無子女,他們向神祈禱若能有孩子,必定獻給神。當馬利亞三歲的時候,她的父母約雅敬與安娜並未忘記他們允諾,要奉獻這孩子來服事神。奇特的是,沒有人強迫她,馬利亞很喜悅地,自己朝聖殿裡走。 許多年輕的女孩、朋友和親戚點著小蠟燭,排隊引領她踏進聖殿的階梯。馬利亞獨自走向階梯的最高階,去見大司祭撒迦利亞,這位大司祭曾迎接其他被奉獻來服事神的兒童。 在聖靈感動之下,這位大祭司帶領馬利亞進入聖殿的至聖所,大祭司自己只獲准一年進至聖所一次。因此,這個孩子馬利亞被奉獻去做比其他兒童更高的事奉和更高的呼召。奉獻之後,她留在聖殿十二年,禱告、禁食。她研讀經典、唱誦聖詩,並與其他女孩子學習針線活。馬利亞決心奉獻一生給神,且誓言永遠守貞。聖母進殿節這個聖日旨在提醒父母,兒童是神賜給我們的,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牢記,我們的責任是按神的誡命將孩子扶養長大──那就是去愛神、行神的旨意。 在我們教會左上方懸掛知名聖像畫家 Panselinos 所畫的聖母進入聖殿。圍繞在小女孩馬利亞周圍的婦女們手持蠟燭,大祭司也接受馬利亞。這事件非常奇妙的成就了舊約中的律法和預言,為什麼呢?因為大祭司一年只能進入至聖所一次,但卻允許馬利亞住在那裡,這是多麼奇妙的事情。這事居然被允許,而且沒有人持反對意見。當我們願意的時,神會開路,一切水到渠成,一切和諧安祥。 小女孩馬利亞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將自己獻給神,這又意味著什麼呢?偉大的教父 St. Gregory …
-
封面 關於聖名的祈禱 里夫˙吉列 作 東正教修士 書背 以耶穌聖名進行的祈禱,對東方的基督徒來說,可能比西方的教徒來得更為熟悉。在東正教(Orthodox Church )教會中,我們用「耶穌的祈禱(Jesus Prayer)」這樣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這種形式的禱告。在西奈山與阿陀斯山的修道院以外的地方,非神職人員亦普遍採用這種形式的祈禱。對於西方的基督徒來說,這種以聖名進行的祈禱已經行使了許多個世紀。這種形式的祈禱自有其吸引人的魅力,對於正教會、羅馬人、福音派信徒、更正教信徒乃至於東西方所有的基督教傳統而言皆然。 封面之全能聖像者為Russel Hart所繪 目錄 前言 聖名的祈禱:形式 …
-
撒種的人 The sower 東正教 李亮神父講解
-
再微小的愛,都如同種子。懂得珍惜,獻上感謝,心田,終會豐收。 【主日福音書 路加福音 8:5~15】 耶穌就用比喻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一同生長,把他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門徒問耶穌說:這比喻是什麼意思呢?他說: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這比喻乃是這樣:種子就是神的道。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那落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 …
-
你在聖禮儀中領受神的種子, 先是祂的話語,後是祂的聖體, 而這種子必須成長,成為在你裡面的基督。
-
有人在稀有的神魂超拔時刻,經歷頂尖的靜觀經驗: 有人卻是在日常生活間,經驗到它 有一些人以為靜觀是如此難得而了不起的經驗,非經艱巨奮鬥無法到達,且只在所謂「神魂超拔」的稀有時刻才能品嘗。我將盡力答覆這些人們。 是 的,上主按祂的上智,照各人所受的天分和恩典,安排了每人的靜觀旅程和風格。雖然,有些人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靈心磨練,才到達靜觀之境,甚至只偶爾在那所 謂「神魂超拔」的甘飴中認識它的美好。不過,也有些人受聖寵的精細雕琢,在祈禱中與主如此親密交往,看來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擁有、並經驗靜觀的美境,甚至 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不管坐立行走或跪著時都能夠。他們能維持管制著生理與心靈官能——雖有時並沒有一些困難,可是並無多大困難。 在 梅瑟身上,我們看到第一類型的靜觀,在亞郎身上,則是第二類型。結約之櫃象徽靜觀的恩寵。按聖經的記述,那些緊挨著約櫃生活的人,象徵著度靜觀生活的人。 用約櫃象徵靜觀的恩寵很貼切,因為約櫃內裝載著聖殿的珍寶,正如那從人心裡發出、透過「不知之雲」而貫注於上主精微的愛。原來人的心靈涵有一切德行,宛如 上主的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