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hew 馬太福音 15:21-29 2013.2.17 sermon by Father Jonah http://justin.tv/dao_love/b/368243542 今天的福音用戲劇性的手法描述了一位婦女的故事。她是迦南一帶的人,並不是猶太人。當耶穌經過迦南時,她大聲向耶穌喊叫:「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從這位婦人所說的話可以看出,她把女兒被鬼附身的苦看作是自己的苦。儘管她不是猶太人,但是,她的言談中透露了深刻的神學意含。
耶穌
-
-
(3) 聖餐聖事 Sacrament: Eucharist祈禱 Pray
東正教聖餐禮儀祈禱文 Liturgy of St. Basil the Great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英文版請見 http://www.elpenor.org/basil/liturgy.asp
-
(6) 神學 Theology6 教會歷史 History聖像畫 Iconography
教會史:關於聖像的爭議 Church History: The Dispute over the Holy Icon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關於聖像的爭議 關於基督位格的爭議並未隨著681年 大公會議而止息,反而在第八、九世紀以不同的形式擴大。此時焦點放在聖像崇拜的問題,包括在教堂或私人家中遵奉基督、聖母、和其他聖者的圖像所引發的爭 議。反對崇拜聖像者對於任何描繪神或人類的宗教藝術圖像感到十分反感,要求除去這些聖像;反之,崇拜聖像者則極力護衛這些聖像在教會生活的地位。兩方的衝 突點不僅在於教會藝術認知上的差異,還包括更深的問題:基督的人性、教會對物質的看法、以及真正的救贖意涵。 反對聖像崇拜者可能受到猶太教和回教的影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拜占庭帝國爆發首次破壞聖像運動的前三年,回教繼承人葉吉德(Caliph Yezid)就下令其版圖之下所有聖像一率摘除。然而反對聖像崇拜不僅來自外在的影響,教會內一直以來就存在著「新教」的看法,亦即將所有的聖像看似為偶像。因此當皇帝們破壞聖像時,教會內就有不少支持者。
-
Whispers (Magazine)家庭生活 Family Life聖像畫 Iconography
怪物或是聖像畫? Do your children stare at Icons or monsters?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今年的主顯節剛好在週末,教會的一位信徒帶著他的20月大的女兒漢娜來到教會參加晚上舉行的聖禮儀。漢娜已在教會受過洗,她的父母親星期天會帶她來教會,所以信徒和很多人圍繞在漢娜的週圍她會覺得安舒。然而,至於在年底舉行的聖禮儀,她開始感到煩躁並且哭泣,相當正常的反應,因為這是接近她睡眠時間。聖禮儀結束後我下了結論說: “雖然到了她該睡覺的時間,她依然會睡著今夜伴著美麗的聖像畫,這些圖案將會留在她小小的腦袋中,平安入睡。” 漢娜是一個安靜的孩子,很少煩躁不安除非有原因。當然,有些孩子可能患有生理上的疾病這是唯一途徑他們透過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舒適。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其作用。當父母的關係陷入困境,孩子們會遭受來自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如小學的老師從孩子的行為表情就能明瞭。然而關於其他方面環境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在日常生活方面成年人常忽略此事,但可能有更多看似微小但卻不利的事影響著小的孩子?
-
朝聖者之路 東正教神聖經典之作 序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在我們的家鄉,摯愛的台灣,我們聆聽著這個寂靜卻深沉的聲音。我們帶來了三位一體,上帝就是愛,而愛就是我們的生命,愛能夠解除所有的恐懼。 我們在此舉行神聖禮儀,希望為台灣的朋友帶來祝福和天父的光輝;不僅僅針對活著的朋友,我們希望即使是那些已經逝去的靈魂,那些死去的人們也能感受的到。 在神聖禮儀之後,我們要和台灣的朋友們分享神的恩典和三位一體的力量,在內心進行東正教最古老原始的禱告。在這本書中,你可以感受到現代人對於禱告的體驗和認知。 我 明白對台灣的朋友而言,這其中許多的想法都不是前所未聞的,但是請容我在此分享一位已過世的屬靈之父Fr. Porfyrios帶給我的回憶。我曾請教他:「當我在禱告的時候,我是不是應該說『主耶穌基督請賜福於他或她』,而不是像你曾告訴我的,說請賜福於我 呢?因為我並不想只為我自己禱告」。他聽了之後笑著說:「喔,我親愛的孩子,請你了解,在教會中,當你在禱告的時候,你就是其他人,這時候已經不分彼此, 沒有你我之分,當我說著『請賜福於我』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是指我自己,其它眾人就是我的生命,就是我自己…」 …
-
我在不同區域流浪了好一陣子,在旅途中,耶穌的禱告陪伴著我;在我和其他人的交往中,還有整個旅途中所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裡,它帶給我喜悅與安慰。 不過,到頭來我覺得應該要待在某一個地方比較好,這樣我才有較多機會獨處,才能一個人研讀The Philokalia。雖然不論是當我在夜晚找到棲身之處時,或是白天休息時,我都會找時間讀這本書,但是,真的很希望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它,希望藉著真誠和衷心地禱告學習到就贖靈魂的真理。 然而,儘管我有這些希望,卻是無用武之地,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左手臂。所以我因此無法找到一個地方定居下來,我決定要到西伯利亞(Siberia),到St. Innocent of Irkutsk的幕地去。我想在西伯利亞的森林和各式動物當中,我能夠在寂靜中旅行,那也對禱告和閱讀比較有利。所以我朝著這目的出發了,在這旅途中我口中不斷地祈禱著。
-
為了要幫助這位弟兄,我想盡辦法要增強他的信仰,於是我從背包裡拿出The Philokalia,翻開Isikhi第109章,開始讀給他聽。我向他證明如果只是出於懼怕自己的罪行而導致地獄的折磨,那這些努力是毫無用處的;我 告訴他只有藉著捍衛心靈和淨化自己的心,才能把靈魂從罪惡的思想中釋放出來;而這一切都可藉由內在的祈禱而達到。此外,我也告訴他說根據神父們表示,凡是 那些只因為害怕地獄而從事拯救自己工作的人只會墜入奴隸一途,而那些為了獲得上帝國度的回報而做一樣事情的人,則會淪為和上帝交易的人。前者被稱為奴隸而 後者則是為錢工作的人。但是上帝希望我們親近祂就像是孩子接近父親一般;祂希望我們是出自於對祂的愛和對祂奉獻的熱誠而以神聖的情操規範自己;祂希望我們 能夠藉著心和心靈與祂合為一體的拯救過程中找到幸福。
-
從以上的各種感覺和其它的感受,我注意到在心禱告會藉著三種不同的方法開花結果: 在你的靈魂裡,在你的感覺裡,還有在各種啟發的事情裡。就第一種方法舉例來說,就是上帝慈愛的甜美,內在的安祥,心理的喜悅,思想的純淨,還有對上帝甜美的 回憶。其次就是心中愉悅的溫暖,四肢充滿的喜悅,內心歡喜地「雀躍」的,光明和勇氣,生活的喜悅,不悲傷難過的力量。最後,心智被啟發了,對聖經的了解, 對萬物所言有所理解,能免於慌張和虛榮,對於內心修行的喜悅有所了解,以及對於親近上帝和祂賜予我們的愛感到肯定。 花 了五個月的時間在力行孤獨的禱告生活和體驗這種喜悅的感覺之後,我已經習慣於禱告,並且時時刻刻禱告著。到最後我覺得它在我心中,在我內心深處自然地進行 著,完全不需要我的催促。不僅我醒著的時候是這樣,即使在睡夢中一樣的事情也自然地進行著。沒有什麼事能夠打斷它,不論我做什麼,它都片刻不停地持續著。我的靈總是對上帝懷抱著感謝,而我的心被這些無盡的幸福喜樂給溶化了。 終於到了森林面臨砍伐的時候了。人們成群地進入森林,而我也必須要離開這寧靜的住所。 我向這位森林的管理員道謝,為他做些祈禱,親吻這片上帝賜予我這個配不上祂恩慈的人的土地,肩上背著書,我動身離開了。
-
離開Irkutsk前我去拜訪了和我經常聊天的神父,我向他說“我正要離開這去耶路撒冷 ,特別來向你道別,謝謝你在基督前對我這樣一個毫無價值的朝聖者給予關愛。” 他說道:「希望上帝保佑你的旅程,但你從來沒有告訴我你自己的事,你的出生,你打哪 來?我已經聽了好多有關你旅遊的事蹟,但你在成為朝聖者前,我是應該知道一些關於你的出生,你的生活的事。」 「為什麼呢?好啊!」我回答著,「我會全部告訴你的,這些事情不用花太多的時間」。「
-
「藉著上帝幫助我齋戒,對上帝深信不移,這對我來說是一件有益的事」 當我又回到神父這裡時,我說:「俄國有句諺語說的很好:『上帝對我們的計畫自有他的 安排。』像我本來應該要在往耶路撒冷去的路上了,但你看現在的情況卻是如此不同,沒有料想到的事情讓我在這裡又多待了三天,所以我一定要回來告訴你這些事,要徵詢你的意見我才能下定決心。」 事情是這樣的。我向每個人說了再見,藉上帝的幫忙,我再度上路了。走到郊區那裡時 卻看到一個我認識的人,他站在那一區最後一棟房子的門口,他曾經和我一樣是一位朝聖者,但我已有三年沒見過他了,我們互相打了招呼,他並問我要去哪裡。 「是上帝的旨意」,我說,「要我去耶路撒冷。」 「感謝上帝!這裡有一位很好的人可以與你同行。」他說道。 「上帝與你同在,也與他同在,」我說,「但你一定知道我一路上從來沒有和人一起走,我總是一個人獨行的。」 「沒錯,但請聽我說,我覺得這個人一定能配合你,你們完全適合彼此作伴。你看這裡
-
3.1 東正教節慶 Orthodox Feasts聖詩 Hymns
上帝之母—聖母頌 Akathist to our Most Holy Lady, Mother of God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Akathist hymn 聖母頌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 歡喜,未成婚的新娘” Kontakion 1 勝利的領袖,我們身為您的僕人,由仇敵手中獲得釋放,現在歌頌您、感謝您。您擁有無敵的能力,求您從邪惡中拯救我們。我們向您歡呼:“歡喜,未成婚的新娘”。 Eikos 天使由天上被派遣來向誕神者說:“歡喜”天使看到天主子借著這句無形的 話而降生成人,因此驚異不置,站在聖母面前這樣歡呼: 歡喜,由於您,喜樂又來到人間。 歡喜, 因著您,愁苦也雲消霧散。 歡喜, …
-
(5) 婚姻聖事 Sacrament: Marriage家庭生活 Family Life
正教的婚姻觀—XIV 墮胎 Marital Viewpoint of the Orthodox Church: Abortion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MARRIAGE – An Orthodox Perspective 正教的婚姻觀 John Meyendorff著 依據聖經,正教法規明白指出,墮胎與謀殺是同等的行為,而且將會被逐出教會:「那些給予墮胎藥的人,和以毒藥殺胎的人,都要接受與謀殺罪同等的處罰。」(第六屆大公會議,第91條) 在論及墮胎的第二條決議中,針對古代妊娠的婦女,St. Basil the Great反對任何墮胎的考量。「故意殺胎的婦女們,無論胎兒成形與否,將會受到與謀殺罪同等的刑罰。」 初期教會中,「謀殺者」為了贖罪,只有透過臨終前的懺悔,才能被教會重新接納,再一次領受聖餐。然而,也有例外的情況。對於犯了墮胎罪的人,Ancyra會議的決議中有一些特殊案例:「基於過去的法令,若有婦女犯了姦淫而墮胎,或是那些專營替婦女墮胎的事業的人,直到臨終前的那一刻,都將被排拒在教會之外。然而,若是基於寬大仁慈之心,我們也會在受滿十年的懲罰之後,就重新接納他們…」(第21條)
-
(5) 婚姻聖事 Sacrament: MarriageWhispers (Magazine)家庭生活 Family Life
Q & A 婚前為何不能有性行為? Can We Have Sex before Marriage?
by siaoliangby siaoliang婚前為何不能有性行為 性行為不僅是自然反應.是來自身,心,靈更深層的表達.聖經說過經由性行為男人和女人成為 “一體”, 其意義並不僅是肉體的連結,而是經由愛將彼此的肉體連結,性如果沒有愛那就是謊言,因為性行為有更深層的內涵—-包含承諾—- 彼此相愛.關於性並不是靠著自我的想法所做的選擇;而是在性行為本身.然而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敵意是因著性所導致出來的.單方或雙方感到被欺騙,即使雙方試圖說服他們自己,他們只是在做一件愉悅的活動。婚前性行為是沒有辦法不傷害到人。
-
-
p {font-size: large} 上帝應允我們的禱告嗎? 很多人問這個問題:有任何意義要祈禱嗎? 如果上帝是大有能力的(祂一定是大有能力,否則祂不是上帝),還有上帝必須是無所不知,難道祂還期許我告訴祂該如何做嗎? 如果上帝是良善的,仁慈的……等等,他必定知道我的難處及需要。因此,祂必須幫助我,根本沒有必要讓我懇求祂來幫助我. 還有,我無法接受某人只因為他乞求並能從上帝獲得東西,而我沒有穫得,只因為我沒有祈禱。
-
在內心的「空無」與「不在任何地方」的經驗中,人的情愛怎樣美妙地轉化. 人的情愛是怎樣美妙地、因著內心經驗的這種「空無」與「不在任何地方」之感而轉化了。當他初次理解到它時,他一生犯過的罪歷歷呈現在他眼前。沒有一個壞的思 念、言語、行動可以掩蔽得過。它玄妙晦暗地熔成一團,不管轉向何方,它都面對著他,直到他竭盡努力,受夠了絞心的內疚、用許多辛酸的苦淚,把罪大多擦去時 才止。 有 時他看到的,猶如剎那間瞧見可怖的地獄;那時,他深感永遠無法被治癒一般的失望、與重擔永無解脫希望的誘惑。有不少人的內心生活已到了這情境,但因面臨這 嚇人痛苦的折磨,驅使他們去回想俗世的快樂。因忍受不了內心精神上的空無,便往肉體的事上去找輕鬆。可惜他們不明白自己沒有獲致神慰的準備——如果他們知道等待的話,這神慰本來可以支持他們的。
-
我願清楚指出:不是所有讀或聽念這書,感覺喜愛它的人,便是應召去度靜觀生活的人。這類內心激蕩可能只由於自然的好奇,還不算聖寵的吸引。我將指示你某些標誌,使你辨出那些啟發是從何處來的。 最 先,那個人要反躬自省,自己是否已盡力按教會的規定和神師的指引,從自己良心中滌淨明知故意的罪愆。如果在這點上,自覺已經滿全了,那就好了。不過,為更 確定些,要再看他通常是否受簡樸的靜觀祈禱吸引,勝於其它的熱心功夫。如果再加上,他做其它任何內外操作,都不能使良心寧靜,除非他聽任這隱隱專注於「不 知之雲」的愛,便是上主召他做這工作的一個信號。如果缺少這個信號,我敢說這人不是被召去作靜觀。
-
任何封靜觀已有準備的人,念本書時,必將理會某些與他的心神相呼應的感受,准有這樣的人,才可閱讀戎聽人朗誦本書:重申前言中聽叮囑的話 萬一你發覺我在本書上述說的祈禱方式,不合你的性格或靈修方式, 請隨意把它擱置一邊,安心地去找另一位明智的指導就是了。在這情況中,我信賴你會諒解我在這裡所寫的。我確實只憑我簡陋的頭腦,把所懂的事寫述了出來;我 的用意,除了為協助你,別無用心。請從頭至尾完完整整閱讀兩三遍。閱讀次數多多益善,因這樣你更能把握正確意義;某些當你初讀時顯得晦暗費解之處,或許你 再讀時便豁然開朗了。我深信:任何隨聖寵吸引去作靜觀的人,在念或聽人誦讀這書時,必會感受到書中所說的某些事,與他自己的心神相呼應。如果你的感受確是 如此,而感到有幫助,請從心底感謝上主,也請你,因上主聖愛,為我祈禱
-
約櫃可視作主活的象徽:梅瑟,貝匝肋耳和亞郎 對約櫃所做的事,刻劃了靜覲的三條途徑 按聖經的敘述,梅瑟、貝匝肋耳和亞郎三人與建造約櫃主事有關。梅瑟在山上從上主那裡知道該怎樣造約櫃。貝匝肋耳在山谷中,按照悔瑟從上主那裡接受的圖案製造約櫃。亞郎卻在聖所裡照料約櫃,隨心所欲看約櫃、觸摸它。 這 三個人的所為,描述出聖寵怎樣引導人進入靜觀的三條路徑。有時,我們該像梅瑟爬上山頭:在到達靜觀之境前,靠聖寵的支持辛苦操勞;隨後,像他一樣偶爾嘗到 靜觀的美果(這裡我願指明:上主把自身啟示給梅瑟,仍然是一種恩賜,並不是梅瑟因著豐勞該得的報酬)。之後,因著我們受到聖寵的照明,靜觀獲得進展;再 後,我們像貝匝肋耳,按照梅瑟在山上所見的圖樣下功夫,直到把它製造出來,仍是看不到約櫃的。也有時候,聖寵是透過別人的話的幫助,引導了我們。在這件事 上,我們彷佛亞郎,是受託去照料那由貝匝肋耳的技巧之手所建造的約櫃。
-
我 們要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在靈修生活中,絕不該按自己個人所有或沒有這經驗,作為衡量他人的標準。誰經歷長期辛勞到達靜觀之境,卻又僅僅偶爾享受靜觀佳果的 人,如憑他個人的經驗而說話、思想或衡斷他人,是很容易犯錯的。同樣的,一個似乎可按心願屢次經驗靜觀甘飴的人,如憑個人經驗去衡量他人,也會犯下錯誤。 不必浪費光陰去作較量。因為上主上智安排了那些在開始時,長時間辛苦地祈禱,只偶爾品嘗到成果的人,後來或許可以豐富而隨心所欲地品嘗到。梅瑟便曾是如 此。起初,上主只准梅瑟有時凝視約櫃一眼,而且還先經歷長途跋涉的登山之苦,不過到了後來,當他在山谷間給約櫃築了會幕,他便能隨心聽欲地多次凝視約櫃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