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John 4:5-42
2012-5-13 李亮神父講述
那天,耶穌和門徒來到撒瑪利亞的一座城,那時大約正午,門徒往城裡買食物去了,耶穌因為旅途勞累,坐在泉邊休息。此時,有一位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泉邊打水。事實上,這位婦人不太守婦道,為了避開眾人異樣的眼光,她刻意選擇無人的時段來打水。耶穌見到她,很有禮貌地向她要水喝。依據當時的時代背景,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之間並不往來,
尤其,耶穌以禮相待,態度十分尊重,婦人感到很驚訝,就對耶穌說:「你,是猶太人,怎麼向我這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耶穌對她說:「妳若曉得對妳說『請給我喝』的人是誰,妳早就向他要活水了。」婦人回答耶穌:「先生,你又沒有打水的器具,哪來的活水?」耶穌說:「凡喝這活水的人,永遠都不會再口渴,它將變成湧泉,從妳的內在湧出。」她回答:「如果有這種水,那你快點給我吧,這樣我就不用在這麼熱的天氣穿街過巷到這裡來打水」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每天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可以使用。我們或許無法想像古人打水的辛勞,有時他們必須在崎嶇道路上步行良久,才能獲得一點水源。因此,對古人來說,水是非常珍貴的。
耶穌所說的活水,是從內在生命湧出的泉源。我們是上帝的聖殿,上帝的恩典就像太陽光一樣,從內而外散發著光芒。在我們受洗之後,聖靈進入我們心中。聖靈的光芒不僅照亮我們、照亮眾人,也會照亮宇宙萬物。
耶穌想要藉著水的真諦來啟發這位撒瑪利亞的婦人,但是,她顯然不懂耶穌話中的真義,耶穌只好就此打住這個話題。我們應該留意,這位婦人之所以不瞭解耶穌的話,並不是因為她教育程度不好或是智商不高,而是出於兩個原因。第一、她欺騙了自己的良心,犯了姦淫的罪。第二、她的心曾經受過傷,讓她變成一位人格有缺陷的人。
此時,耶穌為了教導她,就對她說:「去叫你的丈夫來吧。」她回答:「我沒有丈夫。」耶穌以尊重又有禮的方式對她說:「你說的不錯。因為你巳經有了五個丈夫,如今他們都不是你的丈夫。」由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儘管她犯了罪,耶穌並沒有用難聽的話苛責她。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他們的對話:
第一、婦人簡短的一句回答,其實透露出她內心的傷口。「我沒有丈夫」這句話帶有很深的悲情。我們可以猜想,在愛情上,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孤獨的失敗者,就算可以找到一個同居人,卻無法找到愛,因為,她仍然活在姦淫的罪惡之中。反觀現今社會,許多人或許學歷很高、事業有成,在愛和生命上卻一無所有。我們都知道,上帝最初創造人類時,是創造一對佳偶,而非孤獨一人。夫妻之所以在婚姻中結合,並非為了滿足彼此的需求,而是為了藉由對方來認識上帝。我們必須瞭解,上帝並不是一個客觀的對象,可以藉由科學的觀察、研究等方法來認識。「因為生命之源頭是在於你;在你光中我們才得以見光。」(詩篇36:9)詩篇告訴我們,在光中才能見到光。人類自身的罪惡,阻礙了人類對上帝的認識。唯有藉著聖靈的恩典,才能認識上帝,如果沒有聖靈的恩典,就算拿到再多神學博士學位,也不可能認識神。
第二、教會並不會控訴或苛責人們的罪,在教會中,犯錯的人需要的是照顧與治療,就像病人一樣。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接納。從這段聖經的描述可以知道,耶穌選擇用真誠和尊重的態度對待這位犯罪的婦人,他接納婦人的一切,婦人也接納了耶穌,敬稱耶穌為先知。我們會發現,接納的那一刻,就是療程的開始。此時,婦人並沒有把焦點放在她與同居人的關係,或是其他生活瑣事上,而是放在「認識上帝」上面。婦人對耶穌說:「既然你是先知,又是猶太人,請你告訴我,我應該在哪裡祈禱?應該像撒瑪利亞人的祖先一樣在這山上祈禱,還是在耶路撒冷?」上帝是屬靈的,是超越物質世界的。上帝不會像某個物體,被放置在某個特定地點。約翰福音中多次提到,敬拜者應該要用「屬靈」和「真實」來敬拜。上帝並不屬於某一個種族,也不在某一個特定地點。有些教友會問我,你們是希臘東正教、俄羅斯東正教還是美國東正教,這些都是用人的觀點來看教會。教會是一體的,上帝也是,不該如此作區分。因此,我們也不應該區分是撒瑪利亞的上帝,還是猶太人的上帝。在此,我們必須特別留意,這裡所說的「屬靈」,並不是某種時下流行的靈修,或者聆聽著靈性音樂、沈浸在靈性氛圍中打坐、冥想…等。當然,這樣做並不是不好,只不過,除了「屬靈」也必須要有「真實」。在教會,「真實」就是與基督合一。我們應該在聖靈之中,在基督之中祈禱。有些屬靈的人,在他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心中都會自然湧出祈禱,那是一種不止息的祈禱,我們稱之為「心禱」,那是上帝的恩賜。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活水」。喝了「活水」為何能讓人永遠不渴?耶穌並非一位哲學家,他的教導並不是哲學性的。耶穌來到世上,將自己獻給我們,藉著耶穌,我們獲得聖靈。我們應該留意,在屬靈的生活中,「屬靈」和「真實」缺一不可。
耶穌的門徒回來之後,驚訝的發現自己的老師正在與一位撒瑪利亞的婦人談話。就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在猶太人的社群中,男女的往來十分保守,一般而言,在公開場合,男女會保持距離,避免任何接觸。在公開場所,即使夫妻之間,也會避免交談。尤其,對於猶太人而言,撒馬利亞人與婦女的地位都比較低,所以門徒的驚訝反應是可以理解的。可見,當時耶穌之舉是充滿革命性的。
《摩西五經》是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共同尊崇的經典,它向眾人預告了彌賽亞的來臨。因此,婦人向耶穌說:「我知道彌賽亞要來。」這位婦人接受了耶穌的教導之後,內心充滿了喜悅,因為,聖靈已經進入她的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命。她成為第一位傳道者。當她回到村莊時,向眾人說,她遇到了先知,因為這位先知知道她的過去。而她的過去是不堪的、醜陋的,她不怕眾人知道,全都說給大家聽,以作為見證。我們可以想像,要成為傳道者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她必須讓自己一生的惡行揭露在世人面前。
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如何醫治這位撒瑪利亞的婦人。她過去所受的屈辱和醜陋的罪,卻成為未來傳福音的見證。在人的一生中,總有誤入歧途或是陷入挫敗的時候,這些經歷都不是浪費時間。這位婦人在村莊裡,向眾人坦承自己是一個罪人,當然,她並不是以一種驕傲的口氣來說,而是以一種謙卑的態度,為真理做見證。
儘管,猶太人將撒瑪利亞人視為外邦人,撒瑪利亞人聽到這位婦人的分享之後,全都表示想要去見耶穌。於是,全村的人都去到耶穌面前,與耶穌長談,這段談話也促成了撒馬利亞人相信耶穌。猶太人拒絕了耶穌,而撒瑪利亞人卻接受了耶穌。
就在撒瑪利亞人來找耶穌的期間,門徒恭敬地拿食物給耶穌享用。耶穌對他們說:「我有食物吃了。」耶穌的食物就是「遵行父的旨意、宣揚父的教導」。耶穌還對門徒說:「儘管你們不是撒種子的人,卻是收割的人。」反觀我們的教會,我們這些年長的宣教士,從國外來到台灣,我們的夢想就是將正教真理的種子種在台灣的土地上,等待更多人來收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投入許多心力,製作影片、文字…等多媒體教材。或許,將來會有台灣的宣教士繼續我們的神職工作,或者透過網路、演講、出版…等各種媒體,一起宣揚父的教導。
最終,這位撒馬利亞的婦人成為一位傑出的傳福音者和殉道者。她帶著她的孩子,不畏艱辛遠至各地傳道,她的孩子也成為殉道者。為了感恩她對道的奉獻,教會紀念這位聖徒。她的聖名是St. Photini,即「光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