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神真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最愛,我們將會以更完美和善良的方式,來愛我們的伴侶、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朋友。如果我們真的愛神,我們的工作,和生命中的各種事務,將會各歸其位、和諧運行,即使發生困難,也會迎刃而解。參與聖餐禮,就是愛神。
【 福音書 馬太福音19:16~26 】
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有古卷:良善的夫子),我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
他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 東正教 李亮神父 講道 】
今天的福音書的故事非常有名。一位十分富有、屬於上流社會的少年人,來找耶穌。他跪在耶穌跟前,表現出崇高的敬意,問道:「良善的夫子,我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在希臘原文中,少年人使用的敬稱並不只是「良善」,而是「最高境界的至善」。從這裡看起來,少年人似乎太有禮貌了。過份有禮,有時其實是一種病態。過份有禮,甚至可能是一種操縱,透過抬高對方的地位,使對方符合自己的期待,達成自己的意圖。
少年人想要的得到的,是最高的、最好的「永生」。耶穌溫和地、巧妙地試著修正少年人的想法。耶穌回答他:「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因為在少年人的提問中,顯示少年人想透過「做什麼」來獲得永生,例如:捐錢、守法。但他卻不了解誡命的內在、誡命的本身,就蘊含著生命。在約翰福音書中,耶穌就曾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約翰福音14:23)
然而,對於耶穌的回答,少年人感到自己有些被羞辱了。他原本期待的是某些獨特新奇的答案,但耶穌的回答卻如此平淡無奇。於是少年人追問:「哪些誡命呢?」耶穌回答:「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耶穌並沒有提到所有的誡命,他刻意只挑選一部分的誡命。少年人回答:「這一切我從小就都遵守了。」
事實上,少年人並不真的遵守了這些誡命。例如:「愛人如己」,他怎麼可能做到呢?他顯然沒有做到,因為他如此富有,卻有許多鄰人仍處於貧困之中。耶穌也刻意不提及第一條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馬可福音12:30)因為耶穌想要先取出少年人靈魂中「愛鄰人並不如己」的癌症腫瘤,之後再教導他「盡心愛神」的誡命。
馬可福音也記載了同樣的故事,但多了一些細節,提到「耶穌看著他,就愛他」(馬可福音10:21),因為他覺得這少年人基本上是個好人,但卻似乎期待某些特殊的待遇,例如:捐錢給會堂好能夠坐在最前面一排,或者擁有某些控制會堂的權力。
儘管少年人回答:「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耶穌卻對他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這要求對少年人來說,實在太沉重了。當他聽見這要求,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其實,少年人如果真心想要,他可以回答耶穌:「喔,等等,給我一點時間考慮吧!」「呃,可以讓我試著跟隨你兩三天,先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嗎?」
耶穌為何特別對少年人提到「將所有錢財捐給窮人」這事呢?因為耶穌明白少年人心中真正的「神」、少年人真正全心所愛的,就是他的錢財。事實上,擁有財富本身並不是壞事,也不是「罪」。舊約的族長亞伯拉罕家財萬貫,神卻親自拜訪了他,他成為神的朋友。因為在亞伯拉罕心中,最重要的並不是錢財,而是對神的愛。
再從其他角度來看,耶穌對少年人的要求,並不是極度困難的。例如稅吏馬太,耶穌要他捨棄一切,他就斷然捨棄了一切。還有其他使徒,也同樣也捨棄了家產,跟隨了耶穌。因此,耶穌對少年人的要求,其他人已經做到了。
少年人一開始來找耶穌時,想要的是「永生」,是至善完美的境界。耶穌此刻則給了他成為使徒的機會,畢竟,有什麼能比成為使徒更完美的呢?因此,耶穌呼召了少年人,呼召他成為使徒,好能夠真正全心全意地愛神,真正實踐那最大的誡命。但是當少年人聽見這呼召,他卻黯然離開了。因為少年人的靈魂裡藏著癌症腫瘤,他真正愛的其實就是錢財。
你可能會問:「真的有必要達到『完美』嗎?這個要求也太高了吧?」然而耶穌卻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5:48)耶穌對少年人的要求,真正的用意,並不在於讓少年人來跟隨自己,而是讓少年人發覺自己真心所愛的,其實就是錢財。如果少年人未來娶了一個太太,他也無法完全愛她的。他的太太肯定也是個有錢人,絕不可能出身窮困,因為「錢財」會是他衡量一切的標準。
實際上,在教會歷史中,也可以看見相似的情況。宗教改革之後的「新教/基督教」,無知地拒絕了教會聖事。然而,他們仍然需要一些「證明」或「指標」來確認自己是蒙神祝福的。因此,「財富」就成為了「蒙福」的最佳指標。這樣的思想,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推波助瀾。詳細的論述,請參閱社會學大師韋伯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
從初代教會傳承至今,東正教會從未如此教導。神也從來不曾說:「你一定要有錢,因為有錢才是蒙福的標誌。」相反地,錢財有著潛藏的風險,因為錢財容易佔據人心。然而,每個人都會被錢財佔據心靈嗎?不,撒該就是一個好例子。撒該也很有錢,有些甚至是不義之財。當撒該遇見耶穌,他並沒有向耶穌要求什麼。然而,耶穌不但沒有要他捨棄錢財,反而賜給了他美好的永生(參閱路加福音第19章)。反之,今天福音書裡的少年人,來向耶穌要求永生,卻在耶穌給予他成為使徒的最高榮耀時,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你們會問我:「神父啊!這故事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又不是什麼百萬富翁!」事實上,這故事與我們息息相關。我想講另一個真實的故事,來說明這點。
有個年輕人,大學畢業了,去找神父,說:「神父,我想為神奉獻一切,成為修士。」神父問他:「喔!你很有錢嗎?」年輕人回答:「我剛畢業,沒什麼錢。不過,我未來很可能找到好工作、成立好家庭。但為了神,這一切我都願意捨棄!」神父笑笑地回答他:「喔!那好吧!我們下週日再來討論這件事。」離去之前,神父對年輕人說:「啊,對了,你的頭髮有點長,像個嬉皮一樣,下次來之前去剪個頭髮吧!」
過了一週,仍然留著嬉皮長髮的年輕人,又來找神父,追問:「神父,我們這週不是要討論成為修士的事嗎?快告訴我怎麼做!因為我想將一切都奉獻給神!」神父回答他:「你想把一切都奉獻給神嗎?我不過叫你剪個頭髮,你都不願意。看起來,你是連自己的一撮頭髮都不願意捨棄啊!」年輕人從自己的幻想中驚醒,感到非常羞愧,回家後拿了剪刀把自己的頭髮剪的亂七八糟。至於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在此我不多談。
在我們心中,最重要的是「神」嗎?不論我們或貧或富?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為自己造了偶像,這偶像可能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情人,甚至是我們的孩子。有些信徒想要懷胎生子,向神苦求多年,當神應允他們,生下孩子之後,他們卻再也不來教會了。之後他們的婚姻,也可能出現問題,因為當孩子成為父母的「神」,父母兩人之間的「夫妻之愛」將會弱化,但夫妻之愛卻是家庭的核心支柱。
同樣地,如果某人處於窮困,也不代表他就是個「好人」。因為他也可能過度渴求財富,甚至不擇手段的致富,而不是知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因此,耶穌想要教導我們:我們首要的愛、最深的愛,我們所有的信任、所有的盼望,必須是神。其他所有事務,自有其輕重緩急。如果我們真的愛神,如果神真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最愛,我們將會以更完美和善良的方式,來愛我們的伴侶、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朋友。如果我們真的愛神,我們的工作,和生命中的各種事務,將會各歸其位、和諧運行。即使發生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參與聖餐禮,就是愛神。有人總是會說:「幹嘛要來教堂呢?我家裡就有聖像畫、我在家就可以祈禱啊!」他們往往不來教會,或者一年只來一次。如果你復活節的時候來教堂,你會看到整間屋子擠滿信徒,連走道都沒地方站。但是平常的主日呢?這些信徒在哪兒呢?即使你在家觀看聖餐禮的線上直播,你也無法在家「隔空」領受聖餐,不是嗎?所以,那些時常不來領受聖餐的信徒,其實是在說:「我不需要神。」
等一會兒,我們就要舉行聖餐禮的第二部分:聖祭禮儀。聖靈將會降臨,耶穌基督將會臨在此時此地,記得要以最深的愛,來領受耶穌基督。如果我們只是像機器人一樣地張開嘴巴,在神父餵養聖體與寶血之後,就轉身離去,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哪來的「愛」呢?領受聖餐,要像親吻你最愛的人一樣,心懷愛慕地親吻耶穌,並且將你的心,獻給終極的愛人—耶穌基督。
願至聖聖三一保守我們每一個人。
阿門。
東正教 App 繁體中文版 Traditional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