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領域的教會
讓我們把我們整個生命獻給我們的上帝基督
基督徒的希望在於神的國度,而不是這個世界的國度。教會相信 “不在王公貴族,不在人子,在他們裡面沒有救恩”(詩篇146:3),而是相信上帝的兒子,他進入歷史,把他的受造物從所有那些腐蝕墮落世界的罪惡、壓迫和暴力的做法和結構中解放出來。在基督教歷史上,基督徒生活在各種形式的政府之下–帝國、極權主義政權、自由民主國家、有基督教機構的國家、有其他既定信條的國家、世俗國家–其中一些被證明對機構教會是友好的,一些是敵對的,還有一些是無動於衷的。然而,無論他們所處的政治體制如何,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的主要家園是在慶祝(有時是公開的,有時是秘密的)神聖的聖餐儀式,在那裡他們被要求 “拋開一切塵世的關懷”(聖約翰-金口的神聖禮儀),並立即進入歷史中基督身體的統一和超越歷史的上帝王國的喜悅。聖餐禮在被信徒們慶祝和分享的過程中,不斷地構成了真正的基督教政體,並作為上帝王國的標誌閃亮登場,因為它將在一個被救贖、被改變和被榮耀的創造中實現。因此,聖餐也是一個預言性的標誌,既是對所有政治制度的批判,因為它們沒有達到神聖的愛,也是對所有人民的邀請,首先尋求神的國和它的正義(馬太福音6:33)。在這裡,我們沒有永恆的城市,而必須尋找即將到來的城市(希伯來書13:14);在這裡,我們是異鄉人和朝聖者(希伯來書11:13);但在這裡,我們也享受著上帝之國對所有社會秩序的最終救贖的預示,並被委託在各國面前展示一個標誌,以此來呼籲他們在上帝應許的庇護下過和平和慈善的生活。
東正教會不能判斷所有形式的人類政府都是相互對等的,儘管它們都與天國相差甚遠。例如,它明確地譴責每一種制度性的腐敗和極權主義,因為它知道它只能帶來大規模的痛苦和壓迫。教會也不堅持要求已建立的國家的基督徒公民在每一種可以想象的情況下都要服從當權者或同意他們所處的社會和政治秩序。當然,基督自己也承認民政當局有收稅的權利,他說:”所以把凱撒的東西交給凱撒”(馬太福音22:21)。誠然,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使徒保羅責成羅馬的基督徒服從城市和帝國公正的民事權力,甚至承認那些 “拿著短劍 “的人–machairophoroi,也就是士兵、軍警、民事警衛或稅收執法官員–有權維護公民的和平(羅馬書13:1-7)的合法權力。但這個孤立的建議顯然並不構成基督徒在所有可想象的情況下的絕對行為準則。這一點我們從使徒彼得對耶路撒冷議會的話中得知,該議會是猶太地區正式任命的法律權威:當即使是合法建立的政治權威的命令與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責任相矛盾時,”我們必須服從上帝,而不是服從人”(徒5:29)。更重要的是,保羅對羅馬基督徒的告誡只涉及教會在異教帝國權威下的情況,現在沒有告訴我們,當基督徒自己掌握權力時,應該如何尋求社會秩序和促進公民和平,也沒有告訴我們,當基督徒行使先知的使命,向世界宣揚和見證上帝的正義和憐憫時,可以對人民和政府提出什麼要求。即使是基督,在清洗耶路撒冷聖殿中的錢幣兌換商和商人時,也毫不猶豫地違抗了猶大聖殿當局的警察權力和羅馬反對民間混亂的普遍法令。當然,教會應該尋求與它所居住的任何地方的所有人和平相處,並向每個人提供這種和平;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需要服從這些地方的法律。即便如此,教會在某種意義上仍然是任何人類秩序中的異己存在,並認識到上帝的審判在某種程度上落在所有人類政治力量上。基督徒可能而且往往必須參與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的政治生活,但必須始終為上帝王國的正義和仁慈服務。這就是最早的基督教時期的禁令。”有時,這可能意味著不是以完全服從的方式參與,而是以公民不服從的更高公民身份參與,甚至是反叛。只有神的國度才是基督徒的第一和最後的忠誠,所有其他的忠誠最多只是暫時的、短暫的、局部的和附帶的。
在當今世界的許多國家,公民秩序、自由、人權和民主是公民可以信賴的現實;而且,在非常真實的程度上,這些社會給予人們基本的尊嚴,即自由地尋求和追求他們為自己、家庭和社區所期望的美好目標。從整個人類歷史進程來看,這確實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祝福,如果基督徒不對現代的特殊民主天才感到真正的感激,那就是不理性和不道德的。享有生活在這些國家的巨大優勢的東正教基督徒不應認為這種價值觀是理所當然的,而應積極支持它們,並在各自社會的法律、文化和經濟框架內努力維護和擴展民主制度和習俗。在東正教基督徒中,有一種危險的誘惑,那就是屈服於對某個早已消失的黃金時代的衰弱和在許多方面的幻想性懷舊,並想象它構成類似唯一理想的東正教政體。這可能成為一種特別有害的假虔誠,它把東正教過去短暫的政治形式,如拜佔庭帝國,誤認為是使徒教會的本質。教會在基督教統治下的特殊優勢可能允許在東正教徒居住的政治空間內醖釀和形成一種獨特的東正教精神,但它們也不幸地產生了額外的效果,使教會受到某些殘缺的限制。東正教會經常允許將國家、民族和宗教身份混為一談,以至於信仰的外部形式和語言–完全被抽離了其真正的內容–被用作在基督教信仰的幌子下推進民族和文化利益的工具。而這往往抑制了教會向所有民族宣揚福音的使命。
因此,君士坦丁堡會議在1872年譴責了 “宗教主義”,也就是將東正教信仰置於民族身份和國家利益之下。熱愛自己的文化是一種可敬的情感,只要它也是一種慷慨的情感,並願意承認其他文化的美麗和高貴,並歡迎所有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富有成效的混合。愛國主義可以是一種良性的、健康的情感,只要它本身不被誤認為是一種美德,或者即使在一個人的國家已經變得極不公正或破壞性的情況下,也可以是一種道德上的好處。但是絕對禁止基督徒把文化、民族或國家認同作為偶像。不可能有 “基督教民族主義 “這樣的東西,甚至不可能有基督徒良心可以容忍的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不幸的是,目前必須強調這一點,因為最陰險的身份認同意識形態,包括好戰的民族主義形式和褻瀆的種族哲學在大部分發達國家意外地重新抬頭。當然,因種族不公正而產生的罪行–從現代早期按種族劃分的動產奴隸制的重生,到後來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或美國的法定隔離制度,所有這些都是通過有組織的和隨機的暴力來實施的–是整個現代西方歷史的一部分;但種族主義意識形態本身是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偽科學的迷信的有毒遺跡。雖然真正的科學進步(特別是在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等領域)已經暴露了不同種族的概念–或者說人類內部不同的遺傳支系–是一種惡毒的幻想,沒有生物現實的基礎,但有毒的種族概念仍然是晚期現代性概念世界的一部分。沒有比這更矛盾的福音了。只有一個人類種族,所有人都屬於這個種族,所有人都被呼召為一個人,在創造者上帝那裡成為一個民族。除了上帝之子在成為人時所承擔的一個普遍的人性之外,沒有其他的人性,它不加區別或歧視地包容了所有人。然而,可悲的是,新形式的政治和民族主義極端主義的興起,甚至導致了致力於種族理論的個人對各種東正教團體的滲透。東正教會無條件地譴責他們的觀點,並呼籲他們徹底悔改,與基督的身體進行懺悔和解。每一個東正教團體都有責任,當它發現自己中間有這樣的人,而又不能促使他們放棄他們所宣揚的罪惡時,必須揭露、譴責和驅逐他們。任何教會團體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是背叛了基督。
無論東正教基督徒身處何種政治安排,當他們從慶祝神聖的聖餐儀式中走出來時,他們必須作為上帝永恆王國的見證人重新進入這個世界。在與其他不認同其信仰的人接觸時,東正教基督徒必須記住,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活生生的、不可替代的聖像,在他們的最深處為他塑造。任何人都不應該試圖通過使用政治權力或法律脅迫來推進基督教信仰。在東正教國家,這樣做的誘惑常常是–在某些情況下仍然是–特別嚴重。現代民主政治在道德上更具腐蝕性的一個方面是誹謗和謾罵–甚至事實上是妖魔化–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的傾向。事實上,也許除了政治領域,沒有其他空間可以讓現代基督徒更加努力地反對這個時代的主流趨勢,而是尋求遵守愛的誡命。東正教基督徒應該支持人權的語言,不是因為它是一種完全適合於上帝為他的受造物準備的所有語言,而是因為它保留了每個人不可侵犯的獨特性,以及人類利益高於國家利益的意識,同時提供了一個法律和道德的語法,所有各方通常可以據此達成某些基本協議。它是一種旨在彌合那些信仰迥異的人必須共存的政治社區中的分歧的語言。它允許一種尊重每個人的無限和固有尊嚴的普遍做法和風氣(當然,教會認為這種尊嚴是上帝的形象在所有人類身上的效果)。東正教徒必須認識到,為了維護和促進一個公正的社會,需要一種共同的社會協議的語言,一種堅持人類尊嚴和自由不可侵犯的語言;而人權的語言有能力以令人欽佩的清晰度實現這一目標。當然,東正教的基督徒也不應該害怕文化和社會多元化的現實。事實上,他們應該為人類文化在現代世界的動態融合感到高興,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殊榮耀之一,並把所有人類文化,以其所有的多樣性和美麗,越來越多地佔據相同的公民和政治空間作為一種祝福。事實上,教會必須支持那些最能促進這種多元化的政府政策和法律。更重要的是,它必須為世界上所有眾多文化的財富,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中和平共處的恩賜而感謝上帝。
人們常說,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世俗的時代。當然,這並不是說宗教已經從所有社會中淡出。事實上,在一些社會中,它仍然是一種強大的文化力量,就像以前一樣。而且,即使在西方最徹底的非宗教化和世俗化的國家,宗教信仰和實踐仍然比人們預期的要活躍得多,如果宗教衝動僅僅是人類文化的一個偶然的方面。但大多數現代國家的憲法,即使是那些正式承認既定教會的國家,都假定一個沒有宗教團體的公共空間和一個沒有教會權威的政治秩序是公民優先的。事實上,今天許多人認為,只有當宗教被完全歸入私人領域,並且不允許在政策的制定中發揮作用時,民主社會才有可能。當然,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如果通過強制性的法律手段來強制執行,就會變成專制的。人類的道德信念不會在概念真空中發展,而宗教信仰是許多社區和個人對共同利益、道德社區和社會責任產生任何概念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公共領域壓制信仰的聲音,也就壓制了許多公民的良知之聲,並將他們完全排除在公民生活之外。然而,與此同時,國家與教會–或者說王位與祭壇–之間的古老契約的解體,也是對基督教文化的巨大祝福。它使教會擺脫了常常是對世俗權力的奴顏婢膝和不聖潔的服從,以及對世俗權力的同謀。事實上,基督教與國家利益在制度上的聯繫盡可能地微弱,這非常符合教會的利益,這並不是因為教會要退出整個社會,而是因為教會被要求向世界宣揚福音,並在所有事情上為上帝服務,不因與世俗的野心結盟而妥協。那麼,東正教會應該感謝上帝天賜良機,允許減少教會在古代基督教世界大部分土地上的政治權利,以便它能更忠實地執行和促進她對所有國家和個人的使命。當然,教會可以很愉快地與一個不以強制手段將神學的一致性強加於人民的政治秩序和平共處,因為這樣的秩序使教會可以更純淨、更直接地呼籲每個人的理性和良知。
在任何意義上,這都不排除教會與政治和民事當局以及國家機關進行直接和有力的合作,以促進共同利益和追求慈善事業。基督教最初是在一個對其存在漠不關心或充滿敵意的帝國文化中作為一個少數宗教運動。即使在那時,在困難時期,如瘟疫或飢荒時期,基督徒往往因無私地服務於他們的鄰居而顯得與眾不同。而且,在信仰的早期幾個世紀里,教會對絕望者–尤其是寡婦和孤兒–的供養,他們往往是古代世界最貧窮和最危險的人,這使得教會成為西方社會第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福利機構。此外,在帝國皈依基督教後,帝國社會的法律和社會結構發生的最重大變化莫過於教會慈善資源和社會責任的巨大擴張。對基督教帝國時期的教會和國家的關係不可能有一般性的描述;這種聯盟結出的果實有好有壞;但沒有人應該懷疑西方人對共同利益的概念的巨大改進,這種改進是在將基督教良知引入晚期古代世界的社會語法中開始的,而且是緩慢地、適時地展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為了共同利益的合作在東正教傳統中以 “交響樂 “一詞被載入查士丁尼皇帝的小說中。今天也是如此,交響樂原則可以繼續指導教會與政府一起努力實現共同利益,並與不公正現象作鬥爭。然而,它不能被援引為向整個社會強加宗教正統的理由,也不能被援引為促進教會成為政治力量的理由。相反,它應該用來提醒基督徒,這種對共同利益的承諾–相對於僅僅是對個人自由、黨派利益和公司權力的正式保護–是民主政治秩序的真正本質。如果沒有共同利益的語言作為社會生活的中心,民主多元主義就很容易退化為純粹的個人主義、自由市場的專制主義和對精神有腐蝕作用的消費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