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就在我們苦痛的核心,
與我們一同承受不義的對待,
與我們一同背負沈重的汙名。
2014.12.28 聖誕節後主日經文
加拉太書1:11~19
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你們聽見我從前在猶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樣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我又在猶太教中,比我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然而,那把我從母腹裡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既然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我就沒有與屬血氣的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往亞拉伯去,後又回到大馬色。過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
馬太福音2:12~23
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裡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李亮神父講道摘要:
神不只成為人,
祂還「承受我們的脆弱,擔荷了我們的疾病」。
祂成為嬰孩,父母在追殺的驚恐中倉皇逃難。
神想要成為人,真正的人,
而不是如同希臘神話中,充滿異能的半神半人,
誰膽敢冒犯那些能施展各種魔法的奇異神祉呢?
然而,祂卻只是一個脆弱的嬰孩,被君王追殺。
當我們在此生被控訴、被不義地對待時,
請記得,神成為人,
祂取了我們的痛苦,為我們承受了一切。
在苦痛中,我們常問神:
「祢在哪裡?為何不來幫助我?」
祂就在我們苦痛的核心,
與我們一同承受不義的對待,
與我們一同背負不實的控訴。
祂也背負了許多汙名。
耶穌雖生於伯利恆,卻長於拿撒勒,
因此,當拿但業聽到腓力告訴他:
「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
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他直覺反應是:「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
(約翰福音1:45、46)
祂短短三年的傳道生命中,
法利賽人如影隨形的毀謗、
羅馬官長有意無意的嘲諷、
盲目群眾變幻不定的謠言、
始終沒有放過祂。
我們不也常遭受他人嚴苛的批評?
我們不也常以良善的動機行事,
結果卻遭誤解和毀謗?
如同一把刀,這樣的誤解,插在我們心上。
記得,耶穌也在你裡面,與你同背這汙名。
可悲的是,這樣的誤解,
在華人社會的「面子文化」中,
往往無法透過面對面的溝通,獲得澄清。
相反地,人們只在背後指指點點,
卻不敢當面談論。
或者,乾脆冷戰。
我卻深深記得修院院長給我的教誨:
「比起冷戰,吵架更好。」
因為在吵架中,將有機會澄清誤解。
若吵不出結論,可以找個智慧之人,
幫忙調解、幫忙釐清,就更有機會和好。
請記得,
比起面帶微笑心裡藏刀、當面讚美背後議論;
面對面地溝通,甚至爭吵,才是真正的禮貌。
當然,溝通需要技巧,
不要控訴對方,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
不說:「你如何又如何,你這樣又那樣」,
而是說:「我感到如何,當某件事發生的時候…」,
幫助對方了解你心中的感受。
此外,在今天的福音書中,
天使數次透過夢境,指引約瑟。
這是因為約瑟的信心,不如馬利亞,
所以天使不以直接強烈的方式顯現,
如同天使加百列對聖母報喜信一般。
但,當我們有特別的夢境或異象時,
都應向屬靈父親說明,進行分辨。
因為並非所有這類夢境都來自神,
有時只是生心理作用,有時甚至來自魔鬼。
若是來自神,往往會將人引往懺悔和信仰。
最後,
也別忘了那被希律王所殺的上萬嬰孩們,
因為大規模的屠殺,今日仍然進行著,
只是安靜無聲:父母不再哭泣、人們不再哀悼。
報導指出,台灣每年殺掉的胎兒,比出生的嬰兒還多。
醫師的雙手沾滿鮮血,在冰冷的檯子上肢解活人;
胎兒的靈魂化作飛鳥,在母親的夢境中哭泣盤旋;
只為了一把鈔票、一時安穩。
但卻無人能躲過最末的時日:
「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
(路加福音12:2)
「不可殺人」(出埃及記20:13)
生下孩子,交給慈善機構撫養,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未來。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
(詩篇127:3)
**********************
東正教會簡介:
https://theological.asia/taiwan-orthodox/
註:「衪承受我們的脆弱,擔荷了我們的疾病」。
出自思高本,瑪竇福音8:17。
Photo: Stephen Topp
https://www.flickr.com/photos/mrtopp/5678863143/
[/vc_column_text][vc_video link=”http://youtu.be/22Ly2SK75KU”][/vc_column][/vc_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