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們的生命線,始於某處,並在某一刻,透過你,他們遇見了耶穌基督。如果我們善度此生,他們將會歡喜雀躍。因為這也影響著他們,他們也在等待神完全的應許。過去的一切尚未終結,沒有什麼是已經終止的,萬事萬物的結局,都是開放的,充滿各種可能。
【 東正教 李亮神父 講道 】
這個主日,是耶誕節之前的主日。教會提醒我們,耶穌基督所有先祖們的名字。這段福音書不易誦讀,因為充滿許多人名。如果你誦讀希臘原文聖經,你會發現一個有趣之處:一個名字緊接著一個名字,沒有任何冠詞予以分隔。這一點,在英文翻譯中並不明顯。
為什麼馬太(福音書作者),要記載這麼多名字呢?這些名字,就是歷史,就是猶太人的歷史。這歷史是透過「人名」,而非透過「事件」來顯明意義。事件包括戰爭、朝代等等。但是人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是「人」,創造了一切的事件。馬太透過這樣的方式撰寫福音書,回溯了人類歷史,並賦予歷史意義和目的。
歷史的目的和意義,就是耶穌基督的降臨。神的兒子,降世為人。但歷史並沒有停在耶穌誕生的那一刻,而是不斷延續,透過教會、透過我們不斷延續。歷史不僅延續,更延伸到萬物的終局、直到世界的末了。那就是在天國之中,在基督第二次再臨之中,在所有人類的復活之中。那一刻,宇宙萬物,都將更新而完美。
當然,我們無法在一次講道中,解釋家譜中所有的人名。我只會提幾個重點,也許各位可以反思默想,並一同討論,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首先,我們要明白,所有的艱難困苦、所有發生在舊約時代的事件,包括苦難、應許、神蹟、失敗和死亡,都有其意義和目的。特別的是,這其中的意義和目的,在發生的那一刻,並未立即顯明。為何我這麼說呢?例如亞伯拉罕,他遠走異鄉,只因為聽見神的呼召,他就信任這聲音。但實際上他不知道會發生何事,他也不知道,在他的家譜和後裔中,神的兒子,將從中誕生。即使他知道,他也無法親眼看見。這也包括大衛王,和其他所有先祖,他們都成為整體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環環相扣的鏈繩,與世世代代之後發生的許多事件,緊緊相連。
這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因為,即使我們看來如此渺小,平凡無奇,你卻永遠猜不到,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世世代代的子孫,將如何影響整部人類歷史,而且是強而有力的影響。這是從好的角度來說,但也有可能是壞的影響。但是在福音書中,我們專注於好的影響。
福音書看待生命的角度,並非以「個體化」的角度來看:此刻的你、此刻的我。而是從家譜、系譜(line)的角度來看:我是這系譜的一員,你也是你家譜中的一員。我認為華人對這種生命觀的理解,比西方人更為深刻。因為華人社會關心家族、家譜、光宗耀祖、福澤後代。
福音書呼喚我們,以這種方式看待生命:我們不是宇宙的中心,我們是系譜的一員、彼此環環相扣、相互連結。
今天的使徒書信也非常知名,而且與福音書互相呼應,是關於「信」(faith)。亞伯拉罕因著「信」,信任聽見的聲音,遠走他鄉,捨下一切,跟隨呼召。亞伯拉罕的行為,等同「經濟自殺」。因為他在家鄉如同國王,此刻卻捨棄一切,前往異域,誰也不認得他。只為了順服神的呼喚,這聲音,他雖不認得,卻是愛上了。
接著,聖經寫到,亞伯拉罕在路途中,領受了神的應許,神對他說:「我會使你的後裔如同海邊的沙,彌賽亞(救世主)將從你的後代而出,世上萬國、萬邦、萬族,都將因你而獲得祝福」(參閱創世記第12章、第22章)。
使徒書信所說的,非常重要:「亞伯拉罕至今,仍尚未領受神『完全的』應許。」他確實領受了神「部分的」應許,從他的後裔之中,神的兒子道成肉身、降世為人。世上萬國,藉著耶穌基督,蒙受了祝福,特別是藉由聖餐禮。但亞伯拉罕仍未領受神「全部的」應許,為什麼呢?因為神所計畫的更為美好,這美好是為我們而設立的。
如何能夠呢?那更美好的是什麼呢?如何更深入地參與呢?答案就是:沒有我們,亞伯拉罕就無法領受神完全的應許。我們再次明白,神不是將我們視為孤立的個體,而是將我們視為連續的系譜、延續的波浪,不斷延伸,直到世界盡頭、直到萬世萬代。如同漣漪,你在水中投入石頭,波浪泛開,無止無盡。
這就是神的愛,這愛推動我們關心彼此、參與彼此、成為彼此的肢體。因此,請記得我們的影響、你的影響、我的影響、好的影響與壞的影響,都會不斷擴展,直到時空的盡頭。
這主題令人痛苦,這思想令人傷慟,關於「神的應許」。神的應許在哪裡呢?許多時候,我們渴求這應許。在艱難時,在困苦時,在信心幾乎喪盡時,我們不禁質問神:「神啊,祢的應許在哪裡?」許多時候,神卻沒有回應。從福音書中,我們明白,神確實應許,但這不表示一切明天就會發生。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心懷切身之痛,因為我深深體會渴求神的應許、迫切懇求祂的恩許,但卻遲遲沒有實現的傷痛。但這就是「信」(faith),就是信任(trust),信任神,相信祂絕不會玩弄我們。
我知道我所說的,對各位、對我自己都不容易接受,因為這是痛苦的。但這卻是真實的:神所想的更為美好、神想要讓更多人參與在這美好之中。不僅賜給我們,也讓更多人參與到應許之中。許多狂熱的基督教派會告訴人們:「向神祈求!神會立刻給你想要的!」但許多時候,事情並非如此。那是一種廉價的基督信仰,以為神會幫助我們發財、給我們許多東西,但信仰並非如此。
請看今天的使徒書信,其中的「信」,是如何的艱難痛苦?人們為此被殺害、被焚燒,那時神在哪裡呢?我們不能說:「那是因為這些人很壞,所以神懲罰他們!」不!這些人是神所鍾愛的。因此,「信」就是信任神。即使我所見的、我期待神賜予的,並沒有發生,但我仍然愛著神。
你會問我:「所以,神的應許、我所求的,只會發生在後代子孫身上,那我呢?我現在就需要啊!」是的,也許在好幾代以後,我們才會看見應許實現。但我們必須打開視野,重新看待自己的「存在」。也許你認為:「我就是我,我不是你。我就是我,我要築一道牆環繞我,好跟你保持距離。」但我們的生命,卻如同千絲萬縷,彼此交錯。我的生命線,與許多其他人的生命線,相互牽動,彼此影響。如同數學中的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但卻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有一位神,引導著系統的方向。
從耶穌的家譜,來看每個人的生命,如同環環相扣的鏈繩,而非一個孤立的句點。從這角度來看,耶穌是「人子」—所有人類之子,而不僅僅是猶太人的後裔。家譜中的路得、喇合,都不是猶太人,而是別的族裔,路得就是非洲裔。家譜中甚至有妓女、殺人犯。例如大衛王,家譜中記載他的兒子所羅門王,是從烏利亞的妻子而生(馬太福音1:6)。因為大衛王殺害了他的部屬烏利亞,奪取了他的妻子。大衛王因此犯了謀殺罪和姦淫罪。
即使大衛王造成這件悲劇,神仍然將這一切,轉向了好的方向。因此,如果我們改變生命線的方向,改變與先祖們匯聚的生命之河的流向,一切都能好轉。如果我們看待自己的生命,如同悠遠長河、如同千絲萬縷、與歷代祖先代代相傳,我們將會看見生命的美麗、看見宇宙的壯麗。
我們可以說:「是的,主啊!我明白祢沒有賜予我的,將賜給我的子子孫孫。」但事實上,我們仍然會領受這應許,怎麼說呢?什麼時候呢?就是在天堂中。請看,使徒書信寫道,這所有的一切,亞伯拉罕、大衛王,和所有歷代的聖徒們,他們並沒有領受神「完全的」應許,只領受了「部分的」應許。為什麼呢?因為神為他們所計畫的、所預備的,是更美的城、更好的應許。在那兒,人們是共同存在的(co-exist)。這城,就是上帝之城,是在天堂,而非塵世。
當我這麼說時,我也對這幾年我經歷的苦難,有了更深的體會。這苦難來自謀殺般的排擠(killing exclusion)和霸凌,當我在台灣大學就讀時。這等同謀殺的排擠,出於一位不想和我同處一間教室的同學,他拒絕與我共處一地。這是謀殺、對人格的謀殺。而我的教授,也操作著幽暗的手法。我就像寓言中的主角,他聽見人們在挖地裡的寶藏,快樂不已,卻不知道人們真正挖掘的,其實是他的墳墓,就要把他丟入坑裡了。
我們領受神的應許,是一同領受的,在上帝之城,一同領受。上帝之城,已然展開,就在聖餐禮之中。在聖餐禮中,從某個角度來說,上帝之城臨在人間。
值得討論的是,那些在耶穌家譜中的殺人犯、妓女、說謊者們,他們並沒有被排除在外。他們雖然不好,但他們改變了、悔改了。而他們的悔改,深深地影響了宇宙的歷史。這就是為何在聖餐禮中,紀念先祖,與先祖們同在,是多麼多麼地重要。聖經中歷代的聖者,都在聖餐禮中與我們同在:亞伯拉罕、以撒、大衛王等等。我們家族中歷代的先祖,也與我們同在。當有一天我們離世,我們也會在聖餐禮中,與我們的子子孫孫同在。
因為在聖餐禮中,沒有死亡。生者在此,亡者也在此(稱呼「逝者」更合適,而非「亡者」。)特別是今天,我們誦讀了耶穌的家譜。當各位將記憶中親友的名字,交給神父在聖餐禮中為之紀念時,各位應當歡喜快樂。因為,如同福音書從紀念耶穌的先祖開始,每次參與聖餐禮時,我們也都會紀念家族的先祖,如果我們是真正的東正教徒,而非貪求法術、利用教會的迷信信徒。
這也是為何我每天舉行聖餐禮時,我會傳送兩張照片到教會的Line群組。第一張照片,是聖餐的預備禮儀,那一刻,我希望各位能在心中,紀念生者和亡者的名字。那一刻,我期待各位能花一分鐘,暫停手邊的工作,在心中紀念過世先祖的名字、也紀念在世親友的名字。而不是傳訊息給我說:「神父,這照片好美啊!」
傳送第二張照片時,我們再次紀念他們的名字,那一刻麵包與酒受到祝聖,改變為耶穌基督的聖體與寶血。在活生生的耶穌基督面前,在教會神聖的祭壇上,我們會先紀念亡者,包括歷代聖徒、所有亡靈,接著紀念主教,然後是所有的生者。聖餐禮的祈禱,才是真正紀念亡者的祈禱。另外一種追思儀式,需要準備kollyva的那一種,其實只是很普通的儀式。真正紀念亡者的禮儀,就是在聖餐禮中,在麵包與酒被祝聖為聖體與寶血之後。
下週日,就是聖誕節。還有另一段福音書,正在撰寫:當耶穌第二次再來之時,那福音書上將寫著我們的名字。耶穌祖先的家譜,今日已誦讀;而我們身為耶穌的後裔,也將被紀念。將有一本書,記載著耶穌的後裔、耶穌的後代,那就是我們的名字。書上將會記載、神將會對你述說:「從這一位,生了那一位,出了後一代,又生了下一輩……直到世界的末了。」
這是一本正在撰寫的福音書,在這本書中,我們的生命線,始於悠久的過去。我不知道我所有祖先的名字,你也不知道你所有祖先的名字。但這生命線始於某處,並在某一刻,透過你,他們遇見了耶穌基督。這生命線延展開來,你就在其中,你將會影響這生命線,轉向何方。無論我們多麼渺小、多麽困窘、受到多少試探、遭遇多少艱難,你永遠不會知道,一個微小的改變,將造成多麽巨大的轉變。然而,改變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延續這條生命線,沈浸在這生命長河中,成為耶穌基督的後裔、耶穌基督的子子孫孫。
請謹記,我們延續著先祖的生命,如果我們善度此生,他們會歡喜雀躍。因為這也將影響他們,他們也在等待神完全的應許。過去的一切尚未終結,沒有什麼是已經終止的,萬事的結局都是可能的、開放的。在這教會之中,我們也盼望未來有更多的神父延續這使命,他們將會紀念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也許也包括我的名字。
請記得我們的生命線,使之成聖,使之與耶穌基督合一、直到萬代。
願至聖聖三一保守我們每一個人。阿們。
接下來我們進行聖祭禮儀。
備註:
聖誕節之前的兩個星期天和主耶穌基督到來的神蹟有著直接的關聯。第一個星期天稱為「先祖之主的星期天」。這裡的先祖(ancestors)是指舊約聖經所有的族長和先知,包括亞當和施洗者約翰。我們認為耶穌基督出現在所有舊約聖經的事件之中,雖然有些時候是以一種隱喻的方式。
而第二個星期天是特別用來為基督誕生作準備的,稱之為「耶穌家譜的星期天」。在基督誕生之前的歷代祖先引領我們進入基督誕生的喜悅。在神聖的禮拜儀式上我們讀福音書(馬太福音第一章),研究耶穌的家譜,回想耶穌誕生時的種種:「關於耶穌基督的家世,是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子孫……」。
在這裡列出姓名並非為了歷史或記載上的目的,而是因為每個名字都有其特殊意義,如果我們可以仔細研讀這每個名字背後的涵義,定能有更進一步的發現。耶穌基督並不只是神聖之人的先祖,也是罪人的先祖;而耶穌基督想要直接與「所有的人」連結﹔祂想透過自己來潔淨人類的罪惡與犯行。所以基督為了我們背負一切、克服一切,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歷史。
【 福音書 馬太福音 1:1-25 】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後裔,子孫:原文是兒子;下同)耶穌基督的家譜:
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崙;希斯崙生亞蘭;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耶西生大衛王。
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雅;烏西雅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
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
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了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他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的羞辱他,想要暗暗的把他休了。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約瑟醒了,起來,就遵著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他同房,等他生了兒子,就給他起名叫耶穌。
【 使徒書信 希伯來書 11:9-10; 32-40 】
他(亞伯拉罕)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原文是贖),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東正教 App 繁體中文版 Traditional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