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高中三年級基督教倫理學課題
C章
人的生命中的生物層面
(身體、愛情、婚姻、婚姻、技術基因)
福音和婚姻神學並沒有否認人對世界和人類社會的責任,也沒有違反生命價值的等級制度。真正的基督教從來都是否認世界和人類的快樂,婚姻的聖事是對歷史和世俗存在需求的積極回應,但同時也是人類存在和共融向永恆的現實開放。(Georgios Patronos, Marriage in Theology and Life, Athens 1981, p.45)。
- 人類的身體
身體:墳墓、貝殼或其他東西?
從著名的新柏拉圖派哲學家普羅提諾(公元3世紀)的傳記中我們得知,這位哲學家 “因擁有身體而感到羞愧……。他避免談論他的出身、他的祖先或他的故鄉。他甚至不接受雕塑家或畫家接近他,為他製作半身像或肖像……。我們被這種短暫的形式(身體)所累是不夠的;為什麼有人想把它保留得更久,好像它是值得擁有的東西一樣?”1。這個證詞很重要,因為它代表了基督教與希臘-羅馬世界接觸時的普遍觀點。
在古代世界,人們對身體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從崇拜它的美麗到因為它的易損性而鄙視它。在我們提到的那個時代,柏拉圖式的立場,即靈魂具有最高的優先權和價值,身體是一個 “標誌”¬,即它的墳墓2是非常流行的。身體,也就是說,被視為靈魂的墳墓或圍牆和監獄3,靈魂必須從裡面解放出來。斯多葛派哲學家和皇帝馬庫斯-奧勒留(公元2世紀)寫道:”你是一個攜帶屍體的可憐的靈魂 “4。靈魂的非實體性存在作為一種理想出現。
與這些觀點相反,基督教將人視為一個單一的心理實體。身體不僅僅是一個 “包裹”,而是人的身份的一個要素。人的功能是心理上的,是人的統一性的表現。一個事實是,今天人們普遍認為(甚至在宗教人士中),基督教將身體視為低級的東西,或視為罪惡的所在地,而且,或多或少,它照顧到了上述的哲學概念。但這是對基督教立場的歪曲。哲學家塞爾蘇斯(2世紀)對基督徒的指責表明,教會對身體的積極態度是多麼具有革命性,他嘲笑地稱他們為 “genus philosomaton “1! 就是說,那些愛護身體的人。
基督教美化了革命性的信念,即人是能夠向無肉的上帝提供肉體的存在。作為全人類的代表,這個角色由聖母瑪利亞來完成。
一種不同的觀點
在聖經中,身體作為上帝的創造物,也是非常好的。人是 “按照上帝的形象ˮ創造的,是一個單獨的生命,因此生活在前凋亡狀態。他的解體,他的身體和靈魂被肢解,首先發生的是原罪,也就是說,他的分離,也就是與上帝的分離,以及他對腐爛和死亡的奴役,就像一個遠離溫暖的人,其結果是他變得寒冷,屈服於疾病。那麼,對基督教來說,必須廢除的不是身體,而是身體的腐敗。
在他的道成肉身的過程中,基督想要拯救完整的人,所以承擔了整個人的性質,包括靈魂和身體。在這一過程中沒有遺漏任何人類因素,當然,除了罪,因為它是一種腐敗,而不是人類生存的結構性因素。基督的復活是整個人類進程的典範和預示。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和靈魂與身體的分離並不是終點。基督在肉身中復活了。他復活的身體並沒有不再是物質的,但它現在已經擺脫了腐爛和一切必要的東西(例如,在復活的基督向他的門徒顯現時,福音書顯示,雖然他吃東西是為了向門徒保證他的肉體,但他不需要吃東西來生存,參見。盧克。24:42; John 24:42; John 24:42; John 24:42; John 24:42; John 24:42; John 24:42; John 24:42. 21: 12¬15).
那麼,教會所設想的不是廢除身體,而是身體的廉潔性。那麼,”永生 “並不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一個人死後靈魂的延續。真正的 “永恆 “和真正的 “生命 “將在最後的日子里隨著死亡的廢除而出現,它關係到整個人,靈魂和身體。事實上,它涉及到宇宙,整個受造物,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是人體的相對和延續。
淪為 “肉體 “的過程
在教會的生活中,身體成為 “聖靈的殿”(林前6:19)1。通過鍛鍊,它從激情中解脫出來–尤其是從個人主義中解脫出來–並變得容易接受上帝的恩典。我們在聖徒身上尤其看到這一點,他們的身體,無論是活著的時候還是死後,都洋溢著聖靈的存在。當身體變得自主時,就會發生相反的情況,也就是說,它在激情的基礎上運作,使整個人類的存在服從於激情的服務。
在《聖經》中,我們發現 “肉體 “一詞的使用對於今天的語言來說是很奇怪的。這並不是指身體,而是指整個人。因此,例如,福音書作者約翰在談到聖子的化身時使用了這個詞。”道成了肉身(即一個完整的人)”(約翰福音1:14)。但 “肉體 “這個詞還有另一個意思,這次是負面的。具體來說,肉體被稱為自主的人(同樣,也就是說,不僅僅是身體),是與上帝隔絕的人,他的功能是死的,因為他試圖從必死的自我中汲取生命,並且 “貪戀(聖)靈”(加5:17)。
如果不理解 “肉體 “一詞的這種用法,就有可能產生嚴重的誤解。事實上,即使是基督徒也仍然把身體當作必須摧毀的惡魔或罪惡的東西。因此,偏離真正教會倫理的態度和禁慾主義的過度表現。然而,在教會的生活中,鍛鍊使身體從腐敗的激情中解放出來,而不是使人從他的身體中解放出來。一位沙漠禁慾主義者阿巴*謝潑德非常恰當地指出,”我們基督徒不是被教導要殺死我們的身體,而是要殺死我們邪惡的激情和罪孽”。
著作
- 我們不是要除去肉體,……而是要除去腐敗。不是身體,而是死亡。身體是一回事,死亡是另一回事,身體和腐爛是另一回事。身體既不是腐爛,腐爛也不是身體。當然,身體也是會腐爛的,但身體是不會腐爛的。而身體是必死的,但身體不是死亡。但身體是神的傑作,但腐敗和死亡是由罪引入的。所以我想收起的是陌生人,而不是我自己。陌生的不是身體,而是腐敗……。身體處於腐敗和不腐敗之間。所以它除去了腐敗,穿上了不朽。他把自己從罪中拿出來的東西拿掉,穿上上帝的恩典給他的東西……。那麼,這呻吟不是為了身體,而是為了即將到來的腐敗。而真正的身體是沈重的,麻煩的,令人不快的,不是因為它的性質,而是因為後來的死亡。John Chrysostom, H.P.E., vol. 36, p. 127.
- 卡圖從塵土中,在他們被釘死的手中
握著鈴鐺的繩子,等待著時間的到來。
他們不睡,他們不死。
他們等待著復活的到來。這個地球
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沒有人可以從我們這裡拿走……。老母親在火上撒鹽。
他們把泥土倒在頭髮上。
他們連根拔起蒙娜麗莎的葡萄樹,以免它甜美。
禿鷹嘴裡的黑色乳頭。
他們把祖父的骨頭和他們的餐具放在一個袋子里
並在其國家的城牆外奔跑
在黑夜中尋找一個可以扎根的地方。
Yannis Ritsos, Romiosyne, 編輯。Kedros, Athens 198228, p. 17¬19.
討論的主題
- 你能在Ritsos的上述詩歌中找到基督教身體觀的影響,因為它已經嫁接到了我們人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歷史和習俗中找出也可以看到這種情況的例子。
- 就他們對人體的態度而言,我們如何判斷–一方面是體育,另一方面是冠軍運動,它尋求以任何方式打破記錄?
- 兩種性別
使徒對婚姻順序的解讀 (Eph 5: 20-33)
弟兄們,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凡事都要感謝神和父。你們要本著對基督的敬畏,彼此順服。妻子要像服從主一樣服從丈夫。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就像基督是教會的頭一樣。基督也是他的身體即教會的救主。但正如教會要服從基督一樣,婦女在一切事情上也必須服從丈夫。丈夫們要愛你們的妻子,就像基督愛教會並為她獻出生命一樣。他因此願意用洗禮和聖言潔淨她,使她成聖,以便她可以擁有教會作為新婦的一切光輝、純潔和神聖,沒有瑕疵或缺陷或任何類似的東西。同樣地,男人應該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愛自己的妻子。愛妻子的人就是愛他自己。沒有人恨過自己的身體,相反地,他滋養和照顧自己的身體;主對教會也是如此,因為我們都是他身體的成員,是他的骨肉。因此,經上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同住;兩人要成為一個人。這些話里有一個很大的奧秘,我告訴你們,這指的是基督和教會之間的關係。但你們也要各人愛妻子如同愛自己,妻子也要尊重丈夫。
差異、平等、成就。
聖經中有些東西在我們看來相當矛盾。他在提到丈夫和妻子的心理-身體結合時,使用的動詞是 “γιγνώσκω”。例如,《舊約》在談到初熟果實的交配時說,”亞當……。”亞當認識他的妻子恩”(創4:1;另見太1:25)。
這種語言上的選擇表達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在兩種性別的相遇中,人被引導到對另一方的深刻認識–這種認識不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個人信息積累。它是一種 “知識”,是克服個體性和向他人開放自己的結果。
人是有兩種不同性別的存在,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身體和精神。這意味著,人類的所有特徵並不只存在於男人身上,也不只存在於女人身上。就其本身而言,他們是 “半個 “生命,尋求完成和互補。每個人的完成都是通過與異性相遇來實現的,也就是說,通過向另一個世界開放,不同的世界,它提供了一個人的性別的個性所未知的層面。在這個意義上,完整的人不是男人一個人,也不是女人一個人,而是夫妻。聖經說:”兩人要成為一體”(兩人要成為一個人)。這些是亞當第一次見到夏娃時所說的話的一部分(創2:24)。使徒保羅在談到婚姻中實現的結合時重復了這些話(以弗所書5:31),並在今天的婚姻儀式上宣讀。
要實現互補,必須是愛、真誠和相互尊重的結合,否則我們面對的就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而是別有用心和以自我為中心地把對方當作工具1。
教會從一開始就強調,兩性是平等的。保羅指出,通過基督向全人類提供救贖的工作,以及所有人成為基督身體成員的可能性,男人和女人的不平等被廢除了。
- 不允許陷入案例研究,試圖判斷哪個人是完整的,哪個人是不完整的。我們一定要記住的是,不完整的人是拒絕愛並將其生活建立在自我中心上的人。這樣的人即使結婚了,也可以保持不完整,不像有的人被愛情激發,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結婚。僧侶也是如此,儘管他們選擇了一條不同的修行之路,活得像沒有性別一樣:他們的成就之路是對他人的愛。
“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無論是奴隸還是自由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因為你們都在基督耶穌里”(加3:28)。這種平等主義的宣揚是革命性的。聖格雷戈里神學家(4世紀)譴責了賦予男人通姦權利而對女人的同一行為進行嚴厲懲罰的概念,對社會和法律機構進行了引人注目的批判。”我不接受這種立法,也不贊美這種習俗。男人制定了法律,這就是為什麼立法是針對婦女的。”1我不接受這種習俗,也不贊成這種習俗。
性行為和人的社會
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之一,其本身當然既不邪惡也無罪。這一點,教會的教父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1。但是,人被要求不要讓它盲目和不近人情,而是要把它導向一個特定的人。它不僅僅是一種滿足個人生物衝動的方式,而是成為一種實現個人(即特定人之間)、情慾交流的方式,正如我們上文所概述的那樣。
今天,愛這個詞被混亂地使用。有時它被貶低為只表示性、肉體行為,有時它被擴大為表示對某人的心理慾望。在教會傳統中,情慾佔據了中心位置,它標誌著的不是一種特定的活動,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有火熱的愛的意思,全心全意地給予對方並被對方所充滿。人不僅沒有被要求壓制愛,相反,他被要求將愛注入他的整個生命中。自私的存在是一種無年齡的存在。神聖的愛(對上帝的開放)和人類的愛(對人的開放)的來源都是上帝的存在方式,它是一個充滿愛的人的共融,由與人結合的願望所化身2。
對教會來說,這種個人的、情慾的共融在婚姻的聖事中得以實現。這一點不容易理解,因為對今天的許多人來說,婚姻只是一種正式的儀式,一種法律制度或對親屬的義務,無論是否執行,都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事物的本質,即已經存在的聯繫。那麼,首先讓我們明確,婚姻的聖事不是這些東西,而是真正關係到人的存在和他的關係的東西。
- 聖格雷戈里-帕拉馬斯(14世紀),例如,在現代生物學和心理學的發現之前的幾個世紀,指出性行為是自然的,甚至從人的嬰兒期就表現出來(PG 150, 1069)。
- 有特色的是,6世紀以聖狄奧尼修斯(St. Dionysius of Areopagite)為名的神學著作將神聖的愛欲描述為 “狂喜”;也就是說,不是靜態的,而是移動的,離開姿勢,向另一個人開放(PG 3,712)。
情慾是對他者存在的解鎖。
沒有舉行過婚姻聖禮的年輕男子和年輕女子的關係可能是壞的,也可能是好的。糟糕的是,當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當作個人滿足的附帶工具時,其位置隨時可能被其他任何人取代。良好的品質是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來說是一個獨特的個性,並且他們之間有忠誠和忠貞。這種關係,也就是說,既不能稱為不道德,也不能稱為濫交。對教會來說,它的問題是一個不同的等級。留在教會身體之外的東西不一定是邪惡的,但它是可腐爛的。當它的代理人死亡時,它就會死亡。教會並不希望廢除真愛,而是–正是因為她接受了真愛的美麗和重要性–希望真愛能被淨化,被嫁接到生命的源頭。這就是婚姻的奧秘所要解決的問題。它把這兩個人,不是作為個人,而是作為夫婦,作為一種獨特和不可重復的人的關係,引入基督的身體。在這個聖事中,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說發生了類似於聖餐禮的事情。教會認識到,麵包對生命很重要。然而,它是易腐爛的,幾天後它會腐爛。教會並沒有摒棄它,而是將它引入她的空間,並將其轉化為基督的身體,使其成為不朽的。
重要的是,婚姻的聖事使夫妻雙方融入一個社區。像任何聖事一樣,婚姻聖事不是一個單獨的過程,也不是一個世俗的儀式,或者(不幸的是,在實踐中經常出現)一個作秀的機會,而是更實質性的東西:它是一個慶典,一個不僅有親屬和客人,而且有整個教會參與的喜悅,它描繪了教會在天國中的樣子。這就是為什麼,畢竟最初的聖事是與慶祝聖餐儀式聯繫在一起的。也就是說,這對夫婦受到教會的召喚,要超越一切形式的個人主義和自我利益。
在教會的生活中,不存在自動的或神奇的儀式。婚姻的聖事對夫婦來說是一段旅程的開始,是有意識的掙扎,是對愛的不斷鍛鍊。這一點可以在結婚儀式上宣讀的保羅的信中強烈地看到(弗5:20-¬33),其中婚姻被比喻為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並強調了相互愛護的責任(臭名昭著的 “妻子不應害怕丈夫 “這句話後面也是對丈夫的一系列建議,當然它不是說害怕,而是說尊重!)。
“對女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她的丈夫更寶貴,男人也沒有什麼比他的妻子更渴望……。沒有什麼比男人和女人的愛更和諧地構成我們的生活 “1。這些可能是當代詩人或作曲家的話語。但這是聖約翰-金口的話語。
著作
- 導致人類孤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性別。人是一個有性別的存在,也就是說,是半個存在,一個分離的、不完整的、尋求完整的存在。性別深深地傷害了雙性的自我,在其完整性和圓滿性中,它既是男性也是女性,是雌雄同體。就其存在的事實而言,性是分離、缺乏、渴望,渴望向對方開放……。愛恰恰是廢除孤獨的東西,是把自我帶到另一個人身邊的東西…。不針對任何個體形式的非個人之愛,不會被稱為愛。羅扎諾夫說:”對玻璃的愛”。這也許只是基督教的一個折扣。
尼古拉斯-伯蒂亞夫,關於存在的五個思考
- 女人和男人不是兩個人,而是一個人。約翰-克萊索托姆
- 在你的心上貼上封條,就像在你的手臂上貼上封條一樣:愛情像死亡一樣強烈,情慾像地獄一樣堅硬。
它的火花是火的火花,是上帝的火焰。
水河不能
能澆滅愛。雅歌
- 對男人來說,愛情不過是一種樂趣,所以他們把它簡化為簡單而廉價的東西,無害而安全,類似於街頭的快樂。真的,有多少多少年輕人無法找到正確的愛的道路,因為有多少人的愛的界限止於輕易地、匆忙地奉獻自己!這就是愛的界限。……在愛的道路上,就像在死亡的道路上(這也很困難),你會發現–如果你認真面對–沒有光,沒有答案,沒有標誌,沒有刻畫的路徑來幫助你。而對於這兩項任務,我們把它們藏在自己的內心,交給別人而不點破它們的秘密,沒有一般的規則。但我們越是渴望生活中的孤獨,就越是要掂量愛情和死亡的偉大意義。在整個過程中,愛對我們的生活提出的粗暴和困難的要求太過沈重,而我們在第一步中,在它們面前太過軟弱。但是,如果我們忍耐並接受這種愛作為一種粗略的學徒訓練–而不是在人類為了不面對生命最深層的嚴肅性而發明的所有那些輕鬆而空洞的遊戲中迷失自己–也許那時,那些在我們之後很久的人將會感到某種進步和解脫。而這將是很重要的。R.M.里爾克,《致一位年輕詩人的信
討論的主題
- 在《雅歌》和里爾克的文本中,愛情和死亡是並列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論證你的觀點)。
- 在本課開始時引用的《婚姻序列》的使徒讀本中,指出如何強調相互的 “義務”,即對男人和女人來說。
- 通過對《婚姻序列》的使徒式解讀,男女平等的概念是否得到了肯定?記錄你的意見。
- 你認為教會對愛的立場是否有助於解決艾滋病的問題?
- 家庭
社會的核心
家庭是構成人類社會的最基本群體。它既是人的形成和社會化的起點,也是主要因素。家庭是圍繞著男人和女人這兩個人的相遇而編織的,可以採取各種形式,取決於特定的文化。一般來說,它可以是一個核心家庭或小家庭(由夫婦和他們的子女組成),或擴展家庭(包括第三代,即夫婦的父母)。然而,無論如何,家庭是眾多關係的子宮和十字路口–個人的、生物的、社會的、法律的等等–顯示了它的神經。
教會不認為人是單一的個體,也不是靜態的存在,而是作為關係網絡的參與者不斷發展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它對這些關係的人和方向感興趣。
對教會來說,家庭被要求在兩個基本軸線上結構化。
- 1. 家庭既不是利益的夥伴關係,也不是個人主義的總和。為了談論一個真正的家庭,僅有一些人住在一起是不夠的。我們在其他地方也有同居,例如在集中營里,但這與家庭相差甚遠。一個家庭(應該是)有意義的共存,即在生活的所有事件中愛的分享–一個新成員的出生和另一個成員的死亡,一個人的快樂和另一個人的痛苦,等等。
- 在每個人的獨特之處。在上述的共存中,沒有任何成員(無論年齡大小)被吸收到一個沒有個性的群體中,也沒有生活在另一個人的陰影中。家庭是一個實驗室,在這裡每個人的個性,獨特和不可重復的個性,被帶出來,並在愛、尊重和互惠的情況下得到培養。
對教會來說,家庭的法律和生物構成並不自動意味著它真正作為一個家庭運作。這種功能是必須通過實踐和責任來實現的(這就是為什麼,畢竟我們把家庭稱為 “實驗”)。簡而言之,家庭不僅僅是社會整體的一個分支,或一個消費單位。它是一個奇妙的實驗場所:應用愛和自由,這是教會本身的基本特徵。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第三個出口”
一對夫婦決定要孩子是非常關鍵的,必須伴隨著對眾多責任的認識¬溝通、教育、財務、社會等方面。事實上,通常情況下,建立家庭和擁有孩子的願望會把配偶放在後面,好像他/她只不過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動畫工具。
配偶之間的愛是家庭關係的基礎,也是孩子們最好的、實際的榜樣。孩子的出生(應該)是夫妻之愛的成果,而不是其他東西,例如,一個在自己的夫妻關係和伴侶身上找不到意義的男人為了使生活有意義而做出的絕望的嘗試。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產生了有問題的依賴性,反之亦然,這阻礙了人格發展。
社會心理學家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指出,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必須連續發生三個出口:從母親的子宮、從母親的乳房和從母親的懷抱1。第三個出口意味著孩子形成了獨立的人格,不會成為父母存在的附屬品。這種退出雖然對心理健康極為重要,但並非人人都能做到。它常常受到這樣的阻礙:對父母的依賴帶有最崇高的外表:愛的外表。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它是一種佔有式的 “愛”。另一個人沒有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存在,而是被當作財產。因此,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年輕人培養成一個自由和真正的人格,而是維持這種依賴性。在教會的傳統中,這種危險已被強烈指出。例如,福音書中指出,當孩子出生時,婦女忘記了分娩的痛苦,”因為把一個人帶到世界上的喜悅”(約16:21)–而不是因為,例如,她 “有 “一個孩子。而聖約翰-金口強調,資本不是生育(這主要是一種生物功能,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如動物),而是生育,適當的教育1。而在婚姻聖事中,我們聽到保羅指出,為了有一個健康的婚姻,人們被召喚離開父母,加入自己的伴侶(以弗所5:31)。
另一方面,兒童是年輕的生命,他們需要父母的經驗,而沒有自私的幻想,認為他們周圍的一切和所有人的存在都是為了成為自己的僕人。
而上面提到的脫節,絕不意味著對父母的不尊重或敵意。使徒保羅指出了必須存在的對等性,他要求孩子們尊重他們的父母,父母不要激怒他們的孩子(以弗所6: 1-4)。我們所希望的是建立一種對話的關係。
著作
- 建議,丈夫應如何對待妻子
對她說的愛的話語:。我喜歡你的愛勝過一切,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和你分開一次更折磨人或不愉快的了。如果我不得不失去一切,……如果我發現自己處於最危險的境地,無論我遭遇什麼,只要你對我好,一切都可以忍受,可以承受。還有孩子們,只要你愛我們,他們就必是我的……。也許他有一天會告訴你。我還沒有花過你的錢;我還有我的,是我父母給我的。然後告訴她。你怎麼說,我親愛的?你還保留著你的嗎?還有什麼詞能比這更糟呢?你沒有自己的身體,卻有金錢?結婚後我們不是兩個身體,而是一個。我們沒有兩個財富,只有一個… 這都是你的,我也是你的,女孩。這就是保羅對我的忠告,他說男人不管理自己的身體,但女人要管理。如果我對自己的身體沒有權力,但你有,那麼錢又是你的多少呢?永遠不要以平淡的方式和她說話,而要以禮節,以榮譽,以大量的愛。尊敬她,她就不會發現自己需要向別人索取榮譽。為了一切,為了她的美麗,為了她的善良,喜歡她勝過一切,贊美她。表明你喜歡她的陪伴,你寧願呆在家裡和她在一起,也不願出去推銷。在你所有的朋友中,你更喜歡她,在她給你的所有孩子中,你也因為她而愛他們。John Chrysostom (PG 62, 146-148)
- 父母與嬰兒和幼兒的關係直接關係到孩子日益增長的自主性和他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感覺。這是一個困難的時期,因為孩子在愛和憤怒之間的搖擺不定是非常強烈的。他渴望長大,同時也害怕長大。他極度需要他的父母,但他也極度需要成為一個有自己權利的重要人物。父母需要允許他有一定的距離,讓他成為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價值和控制力的感覺越來越強。同時,父母需要感受到孩子在他們生活中的情感存在所帶來的滿足感,就像他們也需要為孩子的成就感到自豪一樣。Philotheos Faros ¬ ,Stavros Kofinas, Parents and Children,
討論的主題
- 菲洛特斯-法洛斯神父和斯塔夫羅斯-科菲納斯神父的上述文字談到了孩子的 “愛 “和 “憤怒”。你能否進一步闡述這些條款的內容?
- 列舉在一個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存或獨特性被扼殺的情況。如果只有第一個特徵而沒有第二個,反之亦然,會發生什麼?
意志是人的一種自然力量,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個性賦予它具體的方向和內容。意志意味著人不是像馬類動物那樣被動地、機械地、本能地、宿命地、僅靠本能而生存的存在。它是一種不接受周圍世界現狀的存在,而是對不愉快的事情感到厭煩,對愉快的事情感到滿意,設想,慾望。它的慾望成為其存在的基本軸心,因為¬無論它們是否實現,無論它們是否可以實現,無論它們是否符合道德,¬它們都激發了它的個人行動和行為。他與動物的區別之一是,人不只是存在於歷史中,而是創造歷史、計劃、慾望、追求、創造。
認識到意志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教會將一神論1,即認為神人基督只擁有一個意志,即神性的意志,它吸收了人類的意志的觀點視為異端。教會認為,在神人身上有兩個意志,既是神聖的也是人類的。因此,它捍衛了人類的獨特性和自由,堅持認為與上帝的關係不是強加的,而是人必須全心全意願意的事情。
人渴望不成為一個無個性的分子,迷失在無定形物質的統一分子中。他也不接受成為一個無助的生命,任由生命擺布。簡而言之,他既想出人頭地,又想擁有權力。這在原則上不是一件壞事。人是 “按照上帝的形象ˮ創造的,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特殊和自由的人,就像三位一體的人是特殊和自由的。但問題是,他的這種意願將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是與他人共融,還是征服他人?
是要做人還是要做超人?
什麼是好的?那就是提升人對權力的渴求,並使他有強烈的意志來獲得自己的權力。什麼是邪惡?來自弱點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弱者和不快樂的人必須消失。這必須是人對自己的同類的愛的第一條公理。只有這樣,人類才會被提升為超人,注定要消滅所有的弱者,而且是毫無憐憫和憐憫。
德國哲學家弗雷德里克-尼採(Frederick Nietzsche,1844-1900)在他的作品《查拉圖斯特拉》(Tade efi Zarathustra)中表達了這些觀點。尼採是一位路德教牧師的兒子,他反對猶太教和基督教,因為它們對權力、財富和社會權力持批評態度,而且在他看來,它們將軟弱作為一種理想來提倡。尼採說,道德是弱者的發明,用來限制強者的偉大。在他看來,這些美德是值得鄙視的,因為它們的名字在性別上是女性化的,這本身就揭示了它們是軟弱的特徵。
超人的理想已經以各種形式滲透到現代文化中。個人主義、孤獨、在個人利益的祭壇上犧牲一切、剝削未成年人的勞動、通過向許多人傳播毒品使一些人獲得難以想象的財富、環境的非人化和生態的破壞、強者和技術先進者對弱者的種族滅絕(例如,見印第安人的情況),都是這種欣喜的自我主義的方面和後果。它的表現也是現代的種族主義和新納粹主義現象,它們宣稱一個種族是卓越的人類,並將其他種族定性為應被消滅的亞人類。
這種運動經常公開或隱晦地擁抱那些承諾給個人帶來力量的歐洲古老異教,這並非巧合(畢竟希特勒時代的納粹主義本身就曾求助於古代德意志民族宗教中的chthonic*力量,求助於勇士瓦爾基里,等等)。黑色皮夾克不再是一個審美問題,而是成為壓倒獵物的動物力量的象徵。另一個人被理解為敵人。但悲劇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優勢的人不可避免地有一天會被證明比其他比他年輕或強大的人更弱。
十字架的愚蠢
這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的傳道在自我中心主義者眼中的表現:作為愚昧,作為廢話,作為荒謬。使徒保羅知道並指出了這一點(林前1:18-25)。但就其本質而言,它是一種非凡的力量。
對基督教來說,當人與他人交流時,他的功能是真實的。拒絕他人不僅使拒絕者的人格變得孤獨,而且–更多的是–使其缺乏。愛情並不是命運多舛,缺乏心理承受力。它是一種積極的、有意識的、深思熟慮的生活態度,是唯一不僅能點綴世界表面,而且能改變世界本身的力量。特別是在今天的現實中,人類被要求強調以愛為基礎的對弱小者的團結,這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社會心理學家埃里希-弗洛姆指出的內容非常有特點。
隨著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對權力的渴望和認為它是一種權利的信念達到了新的高度。數百萬人被權力的勝利所打動,並將此作為權力的標誌。當然,對一個民族的權力是純粹的物質方面的優越權力的表現。如果我有能力殺死另一個人,那麼我就 “比那個人更強大ˮ”。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對權力的渴望不是來自力量,而是來自軟弱。它是個體自我無力獨立生存的表現。這是一種不顧一切的嘗試,想在缺乏原始力量的地方獲得次要力量。埃里希-弗洛姆,《面對自由的恐懼》。
教會呼籲其成員不斷悔改,這對人的歷程和活力特別重要。悔改是(正如我們在第三課中所說的)思想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因此它意味著人是自己生活的調節者,而不是一個囚犯。他決定並重新決定他的路線。
著作
- 隨後,耶穌被聖靈引領到曠野,面對魔鬼的試探。四十天四十夜裡,耶穌什麼也沒吃,但後來他餓了。然後那個誘惑人的人出現了……。他把他領到一座很高的山上,向他展示了世界上所有的國度和它們的榮光。然後他對他說。”如果你願意跪下來敬拜我,我就給你這一切。但耶穌回答他說:’撒旦,從我眼前消失。聖經說得很清楚:你只應敬拜耶和華你的神,你只應事奉他’。馬特。4: 1¬10
- 墨西哥的征服者西班牙人費爾南多-科爾特斯(1519-1521)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描述了他如何激勵他的士兵征服當地的印第安人。
我不厭其煩地勸說他們,我告訴他們,他們欠你們的是他們的鮮血和生命,對你們來說,征服世界上最偉大的財產是一個問題。從來沒有一個西班牙人被這樣一個流行的污點所覆蓋,這樣一個懦弱的遺棄行為。此外,在這裡,它是作為優秀的基督徒打擊我們神聖信仰的敵人,因此,在另一個世界,應得最顯赫的榮耀,也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代人享受過的獎勵。我讓他們看到,明明是上帝在為我們奮鬥…… 費爾南多-科爾特斯,《墨西哥的虐待》。
討論的主題
- 你能看到權力對熱衷於它的人來說是如何像宗教一樣發揮作用的嗎?研究上述《基督的誘惑》中的傳記性段落。
- 根據以上關於征服墨西哥的段落,考慮一下當基督徒接受尼採的權力理想時,他們是如何 “基督教 “的。還可以參考第五課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關於 “大審訊者 “的那句話。
- 3. 也許我們可以把歷史上以 “基督教 “名義犯下的罪行解釋為一種生活態度,與基督在沙漠中受試探的那段話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