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a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 如果依照這樣的主張,可以得到這個結論:我,李亮神父,事實上只不過是一個名稱而已。 這就好像《那先比丘經》的教導。請參閱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32/1670b001.htm 如果我們假設,我,李亮神父,只是一具肉體,這具肉體是由不同的部位和血液…等所組成,那麼,以上的結論就是成立的。我再強調一次,只有在「我,李亮神父,只是一具肉體」的前提之下,這樣的結論才會成立。
東正教
-
-
(9) 與其他宗教的不同 Differences: Other ReligionsWhispers (Magazine)
關於「業」的疑問 Karma Questions
by pelayuby pelayukarma關於「業」(Karma)的一些疑問 karma questions (下方文字節錄自維基百科對於「佛教中的業」所作的解釋) Second, you really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actions. There is no …
-
一切無非是愛 我從愛及尊重的觀點出發,來撰寫這篇文章。時下有越來越多人,不想繼續遵從社會的舊信仰(例如:中國傳統的禮拜儀式、寺廟內焚燒紙錢…等),或者,他們已經將這些舊信仰完全拋棄。或許,他們一年只會參加一次這樣子的活動,就算內心深處已經無法認同這樣的習俗,但是為了讓家人或長輩開心,還是勉強行之。也許是因為他已經接受了高等教育,又從網路上可以得到很多資訊,所以,他漸漸發現,自己已經無法輕易接受這些舊觀念。換句話說,他的心中,對於這些舊習俗,有著某種空虛感或失落感。我想把這篇文章送給這樣的人。 當然,我無法向大家「證明」上帝的存在,而且,什麼才是「證明」呢?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證明」的意義,是要以某個普遍受到認可的「定律」作為基礎,來提出某一個結論。
-
當神呼召我們跟隨他,甚至為此遠走他鄉; 祂會差派天使守護我們的家人,從今生直到來世。 今天的福音書是關於使命,關於耶穌如何呼召門徒。福傳的使命,是由神親自開創的,這是最重要、最深奧的。因為神總是走向世界,努力拯救世界,向世界傳講信息。而耶穌又如何揀選門徒呢? 祂並沒有揀選神學教授,或是熟悉律法的經師。祂走向安德烈,安德烈帶來彼得。(我來自使徒安德烈殉道之地,希臘亞該亞的派特拉城;我們台灣的教會,延續了這個純淨的傳承)。耶穌揀選了誰呢?祂揀選了毫無知識的人們,和他們的家人,首先是彼得和安德烈這對兄弟,隨後是另一對弟兄,雅各和約翰。 當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馬太福音4:19),他們立即拋下所有的,跟隨了耶穌。成為使徒,就是為了耶穌捨棄一切,生命中的第一優先就是跟隨祂。然而,對西庇太-雅各和約翰的老父親-來說,這是個慘痛的家庭悲劇和經濟災難嗎?因為他失去了兩個兒子? 事實上,當神呼召我們,祂會照顧我們的家人。一位年輕男子離開了家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到希臘阿陀斯聖山(Mt. Athos)的沙漠中修道。某天一位來自家鄉的訪客經過,這位修士問他:「聽說在您家鄉有某一家人,他們的近況如何呢?」。事實上修士就是來自這一家庭,但他沒有告訴訪客。訪客回答:「喔!好可憐喔!他們家唯一的男孩子離家出走,後來父親也過世了,家人過著很窮困的生活」。 修士心中一驚,難過不已,在訪客離開後,各種思緒不斷湧上,他一步步走向聖山海邊的港口,決定要還俗,搭船回鄉。就在此時,一艘小船駛近港口,船上站著一位身穿修士袍的男子,他走向修士,修士問:「你是誰?你要去哪?」這男子回答:「我是守護天使,在你離家後,奉神差遣,今生來世都要永遠守護你的家人。在你離家這段期間,你的家人雖然窮困,但卻躲過了許多可怕的災難,至今都仍平安活著。不過,因為你要回家守護他們,我的任務也就結束了,我可以離開了。」修士一聽,連忙擋住他,對他說:「不不不,請你回去,繼續保護我的家人,我現在就回聖山!」。 …
-
心懷真愛服事他人,就是「聖」; 這愛來自基督,來自領受祂的聖體聖血。 今天是眾聖主日,眾聖主日緊接在聖靈降臨節主日之後,因為成聖是聖靈的果實。 然而,聖徒是什麼呢?是某個會行神蹟的人嗎?並非總是如此。我們知道,在其他宗教當中,甚至在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當中,也有人能行神蹟,因為行神蹟就如同其他許多潛能,是人類本性的能力之一,例如:心電感應,兩個十分相愛的人,即使相隔遙遠,仍然能夠感應到對方的需要。 當然,教會中確實有聖徒能行神蹟。例如我的屬靈父親St. Porphyrios,即使未曾謀面,他也知道你的名字,你的身世,你的過去,你可能的未來,和你心裡的意念。當然,這是神的恩典。但並非所有聖徒都有同樣的恩典。 聖徒是什麼呢?是一個絕不會犯罪或犯錯的人嗎?不必然如此。在耶穌的寓言中,當法利賽人和稅吏到聖殿祈禱時,法利賽人說自己沒做任何壞事,而且守住了所有的律法,他說的是真的;相對的,稅吏是個罪人。但神卻接受了身為罪人的稅吏,而不是守住律法的法利賽人。 聖徒是什麼呢?是一個拋棄世界、隱遁修院或曠野,終日祈禱的人嗎?不必然如此。我必須提醒各位,教父聖金口若望在優美的講道中提到,你認為你的婚姻會阻礙你成聖嗎?難道使徒彼得沒有結婚嗎?難道摩西沒有結婚嗎?摩西結婚了,他也被神的榮光充滿。以賽亞,偉大的先知,看見神的異象,聽見熾愛天使塞拉芬的三聖頌,他也是已婚的人。先知何西阿,神要他娶一位妓女,而神同樣賜與他聖靈。因此,聖徒並不是拋家棄子,並不是沒有婚姻的人。 …
-
諸聖的盛宴 all-saints聖靈降臨節後的第一個星期日是用來紀念所有的聖人的,他們代表著聖靈的成果。剛開始時,教會只紀念所有的殉道者,接著慢慢加入其他的聖者。我們有St. Ephrem在西元373年的講道,以及St. John Chrysostom在西元407年的講道,都是在紀念這個盛宴。 聖潔是聖靈的作品,所有基督徒的神聖是聖靈降臨節的成果,所以今天的諸聖盛宴和聖靈降臨節(最後一個星期天)之間的連結便合於邏輯了。當我們講到神聖這件事時,我們不能把它當作是一種,或是視為一種苦行般的剝削,或是一種稀有神秘的恩惠。事實上它具有一種更優越、更具英雄式程度的神聖在,但是這是以新約裡面的意思來說。神聖只是我們的靈魂藉由聖靈與個人意志來與上帝結合的一種狀態,這種結合的狀態存在於每個基督徒內,因他們的罪孽尚未能與上帝分開。因此神聖只是基督徒一種很平常的狀態,而每個人也必定要注意對神聖的召喚。 在聖祭禮儀中我們會念希伯來書(11:33-12:2),它喚起的痛苦。也就是說先知、殉道者、義人,那些曾被丟石頭、被殺、被折磨的人,。我們對這段內容很瞭解,因為教會已經讓我們在每年的聖祭禮儀中一年有兩次都會讀到,第一次是在聖誕節前的週日,接著是在大四旬齋的第一個週日。
-
問:我是一個很單純的人,我們家信仰的是中國一般傳統宗教,我們會到廟裡去拜拜。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我變成一個東正教徒,這樣對我有什麼益處? 答覆: (part 1)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對於當下的你而言,你真正信仰的究竟是什麼? 你真的有信仰嗎?或者,你只是跟隨著家庭的習慣呢? 你曾問過你自己,當你在拜拜的時候,你究竟是向誰祈禱嗎?而又是誰在聆聽你的祈禱? ‧這是我家庭的傳統,我必須榮耀我的家庭,跟隨我們的傳統。 在文化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見解,我對此深感尊敬,可是如果你能仔細的檢視這個傳統,你將會發現,如果你能正確的遵循家庭的傳統,而不僅僅只是在模仿,或者像個演員一樣,將整個傳統「表演一次」,那麼你才能夠真正榮耀你的家庭。 古時候的中國人,創造了許多傳統,他們確實有深刻的信仰,然而,現今許多中國人,已經沒有這樣的信仰了。他們害怕去對深入探討自己的傳統,因為,他們在內心深處已經知道,祖先的信仰,在某方面是不真實的,是錯誤的(我並沒有這些信仰是不好的,而是說這些信仰不太正確)。舉個例來說,中醫並不相信微生物的存在,然而,我們知道,微生物確實是存在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但是,這並不是說中醫就是個錯誤的學問,因為他就像許多人類的科學理論一樣,有對的觀點,當然也有錯誤的觀點。
-
歡迎宗教系或其他科系的學生,來採訪作學期報告,我們願意免費提供資訊. 對中國人來說,「信仰基督教」並不是要去信仰「耶穌」這個陌生的上帝,而是要對「道」有更清楚的認識和信仰。 「道」成為人身,是為了讓我們瞭解,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與別人共存。 事實上,我們是一個「共同體」,我們都是這個「共同體」的一份子,也就是「道」的一份子,我們也是彼此的一部分。 「教會」就是所有人以及宇宙萬物不再分離。「教會」就是萬物合而為一。這個「一」的形式,並不能以世間任何的事物來形容。這個「一」就是「道」,而「道」得了肉身,使所有的事物都結合在「道」之中。 這個結合體是基於愛和自由,而不是一種混合物。在「道」之內,萬物存有的方式,並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在「道」之內存在著,那是因為我有「愛」,我深深愛著「道」以及宇宙萬物。我的存在,絕對不是因為我的心臟還在運作,我的脈搏還有跳動。
-
基督宗教對神正確的認知,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如今常存的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聽聽傳承於初代教會的李亮神父怎麼說:https://youtu.be/N256hpW3VNQ
-
有些人第一次來到東正教教會時,他們覺得非常奇怪,並感到非常失望,因為我們的聖禮儀並非是他們所期望的方式,有些牧師在教會主要的職務就是講道、教導聖經、唱聖歌、信徒亢奮的大聲喊叫……等等.因此我必須解釋什麼是聖禮儀?傳承正統聖禮儀的聖事是什麼呢?身為基督徒的你不可不知。 很多人來到教會因著不同的原因及需求來的時間也不竟相同;但必須要了解教堂主要是行聖禮儀,這是教會非常神聖特別的聖事,也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事. 我們獻上祭物給上帝,首先獻上我們自己、我們的希望、我們的家庭、我們所愛的一切。並且我們獻上宇宙萬物就是麵包與酒,無論是我們親自做的或是買的,獻上這一切表達我們對神的感激與謝意。 清楚的了解到什麼是聖禮儀,我們不是去教會參加一般的活動如觀賞影片、禱告會、分享會或是例如去神學院進修一門課程,這些事情都可安排在其他時間來做完成,如果你的教會最重要是講道,當然教會有時會邀請有名的講員,你會找一個舒適好位子準備坐下來如同聽眾來聽一場好的佈道. 參加聖禮儀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我們是要來與主相遇,如同站在主面前,面對面接受最後的審判,我們無法以驕傲的姿態自以為與神同等,誰敢站在主面前嘻笑鼓掌呢?這與你見到仰慕的明星或是政治人物與他握手嘻笑是不同的.來到教會需以謙卑的心,自知自己是罪人如同經書所記載稅吏對主的禱告說“求主憐憫我” 沒有人可以獨自成聖,他必須在肢體中與弟兄姊妹互相連結,連祭司自己也不可以獨自舉行聖禮儀至少要有一位正教信徒在場,一同禱告並合力回應祭司在聖禮儀中的誦詠在結束時說阿們.成為正教信徒首先要經過受洗然後受聖靈的膏抹.我們都是聖潔的祭司,因此每位都有他的職責,我們一同來到教會來實行我們的祭司職責,那我們在聖禮儀中要做些什麼呢?當然是獻上我們的感恩禮藉由祭司獻給天父,這是多麼莊嚴聖潔的時刻. 教會不是社交場所,交朋友更不是主要的目的,我們都是祭司群以敬畏的心並帶著責任感來服事神,我們不是去看一場電影或聽演奏會,如果信徒並沒有參予獻祭,那就是看牧師的個人表演.讓我舉個例:如同端午節全體一起划龍舟,有打鼓、喊口令,大家一同划槳駛向相同的目的.這就是聖禮儀.教會中的信徒不該是聽眾更不是旁觀者. 在聖禮儀中神的國已經臨在,如同搭乘時光隧道機,在聖禮儀中天國已在此,天使也在這裡,聖三一神也在此,可想而知我們應該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天使以敬畏虔誠的心來服事上帝,然而我們的態度可以像是去俱樂部跳舞高聲呼喊嗎? 祭司必須以虔誠敬畏的心來服事上帝,即使他可以背誦所有聖禮儀的內容,他也必須拿著福音書,表明這不是他的個人秀而是出自神的話語,祭司不是高興說什麼就說什麼,而是根據二千年至今祭司所頌詠的聖禮儀書. 對於唱聖歌也不能如同開個人演唱會,展現個人特殊優美的歌喉,記得服事神必須將歌聲與弟兄姊妹並與天使合一齊聲歡唱,而不是炫耀自己才華將弟兄姊妹比下去,必須以敬畏虔誠的心在基督的身體中與其他肢體連結. 聖禮儀每個時刻皆有特殊涵意,聖禮儀中的聖言,也是出於使徒書信及福音書,耶穌基督就是道,也就是話語,就是要聽神的話語,因此祭司給予簡短的佈道來解釋當日聖禮儀所讀的經文,祭司不須以嘶喊的音調來講道或以譴責口氣責備信徒,因為牧者也是罪人,他的罪可能比其他信徒來的更大,牧者更不該表現出高一等或是有意無意炫耀他的學識,如果他想展現他個人的才能應該是在其他的場合,而不是把弟兄姊妹羞辱的比下去,必須控制他個人的情緒,目的是將信徒領至神的話語,耶穌所說的話觸摸到人的內心,祭司不是一個公開的演說者,他更不是政客以激昂的情緒讓聽眾有強烈的反應而得到贊同的掌聲,在聖禮儀講道的部分應避免這類得事情,接下來這道(神的話語)道成肉身(聖餐). 第二部分也就是聖禮儀最重要的一部分將要開始,我們將獻祭獻給天父,祂接受麵包與酒這禮物,並差聖靈來轉變它,成為他兒子的肉與血,藉此來與我們合一,在此刻的禱文與儀式….等等,這就是我們來到教會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天國已經臨在此地. 這就是為什麼信徒要以謙卑與敬畏愛神的心站著祈禱,因為信徒了解到他們所處的是什麼場合,應有什麼樣的態度. 我們所唱詠的禱文皆是取自經文中,讚美詩都是先知與天使所啟示的,天使教導我們,聖哉聖哉聖哉…..我們在聖禮儀中唱著赫魯賓頌.在我們獻祭給上帝之前,信徒會念尼西亞信經,因為獻祭必須是正確的而不是像該隱錯誤的獻祭,獻祭是由教會所有的肢體一同獻上,這傳承從教會的使徒們與傳承者延續至今日,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誦讀信經,因為我們是使徒所傳承的教會是合一的教會,而不是屬於牧師個人的教會,或是獨立的教會. 總而言之,重點是我們領受耶穌基督的寶血與聖體,如同嬰兒吃母奶這生命的來源是從母體來的.因此我們真正的生命糧食不是來自家中,而是耶穌本身,聖經也告訴我們耶穌就是生命,但要如何來領受呢?只是象徵性的嗎?不是象徵性的!是真實的!但請自問:我們的食物是否是真實的呢?當然是真實的,如果你不進食肯定會死去.你知道為何基督教信徒彼此稱弟兄姊妹,因為我們領受耶穌真實的肉體不是象徵性的,因此我們身體有來自相同得血脈,我們是真實的肢體在真實的基督內互相連結成為弟兄姐妹. …
-
稱義不是被判無罪,而是永遠與神合一。 稱義不是不下地獄,而是讓神成為永生的食糧。
-
-
講道 Sermons講道影片 Sermons Video需修正
稱義:可以稱自己為義人嗎?Δικαιοσύνη: Can I call myself a righteous man?
by pelayuby pelayu我是一位好基督徒,遵守律法,常去教會,遵守什一奉獻,我可以稱自己為義人嗎? 聽聽傳承於初代教會的李亮神父怎麼說:https://youtu.be/o1fydWpocqI
-
神已經向你踏出最大的一步,只要你踏出一小步, 你將會看見祂要行的大事。
-
2013.6.9 sermon by Fr. Jonah John 約翰福音 9:1-12 http://www.justin.tv/dao_love/c/2398841 今天的福音是關於耶穌基督行的奇蹟。耶穌在行了奇蹟之後告訴眾人「我是上帝之子」。耶穌遇見一位盲人,他天生下來就沒有眼球。福音中記載了耶穌行奇蹟的詳細過程,在行奇蹟之前,眾人詢問耶穌:「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還是他父母呢?」這個問題確實很發人深省,在此,我想要好好與各位談一談這個問題。 我想,中國人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很有興趣,因為,許多東方人認為,某人之所以遭遇不幸,是因為前輩子造了罪。這樣的思想似乎是東方文化的普遍認同。有些人天生下來就有殘疾,或是遭遇不幸,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讓我們痛苦。我們總是會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想,這是一個簡單的問句,但是,我覺得這個問句不太恰當,我們應該把它改成:「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做?」人們總是想要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樣他們比較容易接受眼前的現實。舉例來說:如果我告訴一個垂死的人他的死亡可以拯救台灣,或許,他就能欣然接受自己的死亡。讓我們想像一下,假設我是上帝,我知道某人的死亡可以拯救台灣,但是,我把這個秘密埋藏在心中,就這樣讓他死亡了。或許人們會問:為什麼?這是一個讓人很難接受的結局。我想,問「為什麼」是一種很自然的文化反應,因為,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總是很難提起勇氣去規劃未來。人們想要獲得一個理由,讓自己更容易接受眼前的狀況。 基於某些哲學上的原因,許多人否認上帝的存在。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上帝充滿了愛和權力,就不會讓壞事發生。他們質疑:「為什麼上帝允許惡的事情發生呢?」當然,我們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上帝絕對知曉這一切,祂一定有能力阻止這一切。上帝這樣做一定有祂的理由,今天的福音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發。在證道的尾聲,我也會向各位說明這些理由的真正意義。 人們問耶穌:「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還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這件事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耶穌覺得,這件事雖然表面看來是不幸,但是這個不幸的事件卻能在世上顯出上帝的光榮。為什麼上帝容許壞人做壞事?如果上帝阻止了一切的惡,那麼上帝就是直接介入了我們的自由意志。上帝不想介入我們的一切,讓我們失去自由決定權。猶大背叛耶穌的時候,耶穌說:「有人要背叛人子。」或許有人會問:「如果猶大沒有出生就好了,為什麼上帝要讓猶大出生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要與大家分享兩個概念。第一、關於魔鬼,我們必須阻止魔鬼的行為。第二、關於上帝無窮的愛,我們應該要讓生命和創造力散發光彩。如果上帝說:「這個人是壞人,我要阻止他的行為,我不要讓他出生。」那麼,就代表了惡魔的力量勝過了上帝的愛。上帝給予我們生命的恩賜,祂總是等待著人們的悔改。 東方人比較不瞭解西方所謂的「自由」。他們常常把上帝想成獨裁專政的統治者,上帝只要一聲令下,大家就要不斷地說「遵命」。上帝的國度不是獨裁的政權,上帝給予我們自由與愛,那並不是獨裁下的自由與愛。許多人問:「為什麼我沒辦法結婚?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娶(嫁給)我?為什麼我的新公司會破產?為什麼我沒有工作?為什麼善良的人也會遭遇這些不幸?」 約伯記向我們闡述了同樣的議題。約伯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他比任何人都善良,然而所有悲慘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上。究竟是為什麼?當然,我們無法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回答,因為,這並不是數學題目,不是任何理論可以解釋或證明。上帝的示現就是答案。耶穌說:「我就是真理。」真理並不是一句話或是一個理論。上帝來到約伯面前,約伯問上帝為什麼他會遭遇一切不幸,上帝並沒有給他答案,然而,答案已經存在了:那就是上帝就在約伯面前,約伯與上帝面對面。 …
-
「在基督裡,一切失敗轉為祝福,過往傷痛都將治癒」。
-
約翰福音 John 4:5-42 2012-5-13 李亮神父講述 那天,耶穌和門徒來到撒瑪利亞的一座城,那時大約正午,門徒往城裡買食物去了,耶穌因為旅途勞累,坐在泉邊休息。此時,有一位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泉邊打水。事實上,這位婦人不太守婦道,為了避開眾人異樣的眼光,她刻意選擇無人的時段來打水。耶穌見到她,很有禮貌地向她要水喝。依據當時的時代背景,猶太人與撒馬利亞人之間並不往來, 尤其,耶穌以禮相待,態度十分尊重,婦人感到很驚訝,就對耶穌說:「你,是猶太人,怎麼向我這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耶穌對她說:「妳若曉得對妳說『請給我喝』的人是誰,妳早就向他要活水了。」婦人回答耶穌:「先生,你又沒有打水的器具,哪來的活水?」耶穌說:「凡喝這活水的人,永遠都不會再口渴,它將變成湧泉,從妳的內在湧出。」她回答:「如果有這種水,那你快點給我吧,這樣我就不用在這麼熱的天氣穿街過巷到這裡來打水」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每天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可以使用。我們或許無法想像古人打水的辛勞,有時他們必須在崎嶇道路上步行良久,才能獲得一點水源。因此,對古人來說,水是非常珍貴的。 耶穌所說的活水,是從內在生命湧出的泉源。我們是上帝的聖殿,上帝的恩典就像太陽光一樣,從內而外散發著光芒。在我們受洗之後,聖靈進入我們心中。聖靈的光芒不僅照亮我們、照亮眾人,也會照亮宇宙萬物。 耶穌想要藉著水的真諦來啟發這位撒瑪利亞的婦人,但是,她顯然不懂耶穌話中的真義,耶穌只好就此打住這個話題。我們應該留意,這位婦人之所以不瞭解耶穌的話,並不是因為她教育程度不好或是智商不高,而是出於兩個原因。第一、她欺騙了自己的良心,犯了姦淫的罪。第二、她的心曾經受過傷,讓她變成一位人格有缺陷的人。 此時,耶穌為了教導她,就對她說:「去叫你的丈夫來吧。」她回答:「我沒有丈夫。」耶穌以尊重又有禮的方式對她說:「你說的不錯。因為你巳經有了五個丈夫,如今他們都不是你的丈夫。」由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儘管她犯了罪,耶穌並沒有用難聽的話苛責她。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他們的對話: 第一、婦人簡短的一句回答,其實透露出她內心的傷口。「我沒有丈夫」這句話帶有很深的悲情。我們可以猜想,在愛情上,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孤獨的失敗者,就算可以找到一個同居人,卻無法找到愛,因為,她仍然活在姦淫的罪惡之中。反觀現今社會,許多人或許學歷很高、事業有成,在愛和生命上卻一無所有。我們都知道,上帝最初創造人類時,是創造一對佳偶,而非孤獨一人。夫妻之所以在婚姻中結合,並非為了滿足彼此的需求,而是為了藉由對方來認識上帝。我們必須瞭解,上帝並不是一個客觀的對象,可以藉由科學的觀察、研究等方法來認識。「因為生命之源頭是在於你;在你光中我們才得以見光。」(詩篇36:9)詩篇告訴我們,在光中才能見到光。人類自身的罪惡,阻礙了人類對上帝的認識。唯有藉著聖靈的恩典,才能認識上帝,如果沒有聖靈的恩典,就算拿到再多神學博士學位,也不可能認識神。 第二、教會並不會控訴或苛責人們的罪,在教會中,犯錯的人需要的是照顧與治療,就像病人一樣。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接納。從這段聖經的描述可以知道,耶穌選擇用真誠和尊重的態度對待這位犯罪的婦人,他接納婦人的一切,婦人也接納了耶穌,敬稱耶穌為先知。我們會發現,接納的那一刻,就是療程的開始。此時,婦人並沒有把焦點放在她與同居人的關係,或是其他生活瑣事上,而是放在「認識上帝」上面。婦人對耶穌說:「既然你是先知,又是猶太人,請你告訴我,我應該在哪裡祈禱?應該像撒瑪利亞人的祖先一樣在這山上祈禱,還是在耶路撒冷?」上帝是屬靈的,是超越物質世界的。上帝不會像某個物體,被放置在某個特定地點。約翰福音中多次提到,敬拜者應該要用「屬靈」和「真實」來敬拜。上帝並不屬於某一個種族,也不在某一個特定地點。有些教友會問我,你們是希臘東正教、俄羅斯東正教還是美國東正教,這些都是用人的觀點來看教會。教會是一體的,上帝也是,不該如此作區分。因此,我們也不應該區分是撒瑪利亞的上帝,還是猶太人的上帝。在此,我們必須特別留意,這裡所說的「屬靈」,並不是某種時下流行的靈修,或者聆聽著靈性音樂、沈浸在靈性氛圍中打坐、冥想…等。當然,這樣做並不是不好,只不過,除了「屬靈」也必須要有「真實」。在教會,「真實」就是與基督合一。我們應該在聖靈之中,在基督之中祈禱。有些屬靈的人,在他們的生活中,隨時隨地,心中都會自然湧出祈禱,那是一種不止息的祈禱,我們稱之為「心禱」,那是上帝的恩賜。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活水」。喝了「活水」為何能讓人永遠不渴?耶穌並非一位哲學家,他的教導並不是哲學性的。耶穌來到世上,將自己獻給我們,藉著耶穌,我們獲得聖靈。我們應該留意,在屬靈的生活中,「屬靈」和「真實」缺一不可。 …
-
「天人合一」的體驗 神學院院長、大學教授John Romanides神父 (†)著 在 我們所閱讀的聖經當中,有哪些人物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呢?我想,在舊約當中,是先知們,在新約當中,則是宗徒們。而新約當中最先達到「天人合 一」的境界的,是若望洗者(施洗約翰),然後才有宗徒們陸陸續續達到此境。宗徒們並不是同時達到此境界的,因為,基督顯聖容時,只有其中三位宗徒出現在大 博爾山(Mt. Tabor) 上。在新約所提到的人物當中,我們確信有四位已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無庸置疑,聖母已經達到此境界,但是這裡並不將她列入),那就是聖若望洗者(施 洗約翰)和出現在大博爾山上的三位宗徒:伯多祿(彼得)、雅各伯(雅各)和若望(約翰)。直到「聖神降臨」的那一天,所有宗徒才都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 界。當時,七十位門徒都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除了背叛基督的猶達斯(猶大),他的地位已被馬提亞所取代。當時,不只門徒們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 界,還有許多人,也在同一天受了洗。
-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13887/237.html http://blog.roodo.com/shanchiw/archives/1959939.html http://163.30.0.78/mngk/Orthodoxy.htm Monastic life Monasticism (from Greek: μοναχός, a solitary person) 隱修生活(源自於希臘文:μοναχός,,意為:隱修士) 前文曾經提過,隱修生活始於最古老的初期教會。早期,隨著教難的解除和許多法律限制的鬆綁,有一些渴望殉道的基督徒為了追求更屬靈的生活,選擇了出世的隱修生活。當時基督教與羅馬帝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也促使某些基督徒開始尋求另一個新的、更難達成、甚至是過份極端的靈修方式(例如:禁止結婚、去勢、為了從道德規範中解脫而極度的放蕩…等)這些方式也受到教會的譴責。還有某些出家的修士,為了要保持內心的謙卑,採取了一些獨特的修行方式,尤其,他們最常假扮瘋顛,做出不尋常的舉動,使人們瞧不起他們。
-
「真愛,就是認出那些為了我們受苦的人; 他們承擔了我們的傷痕,擔當了我們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