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聖教會」如何能夠作為「包含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世界」的肖像?
又,為什麼如此呢?
Why, how, and in what manner the holy Church of God is an image of the world composed of visible and invisible substances.
在默觀的第二個層次上,Maximus Confessor曾說:上帝的聖教會就是整個「包含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世界」的肖像,因為,我們的世界,就像教會一樣,同時具有「合一性」與「差異性」。
就好像一間房屋的內部空間,隨著不同的用途也會有不同的配置。例如,我們可以在屋內隔出一個區域,專門給祭司和神職人員使用,並且將這個區域稱作「聖殿」(sanctuary)。也可以隔出另外一個區域,供所有信徒自由進出,並且將這個區域稱作「中央殿」(nave)。這個房子的內部空間,雖然做了不同的配置,然而,它並沒有被切割成「好幾間」房子,相反地,如果考量這些空間的相互關係,會發現它們具有某種「整體性」。此「整體性」,消融了它們在用途和名稱上的差異,它仍舊是「一間」房子。也因為此「整體性」,所以,我們知道,它們是「同一件」事物,我們也會發現,每一個獨特空間的設計,都不是獨立的,因為,它必須與其他空間相配合。因此,我們可以說:如果考慮到它們與教會的「聖事」之間的關係,「中央殿」和「聖殿」都是神聖的,也具有相同的神聖用途。我們也可以說「中央殿」就是「聖殿」。反之,我們也可以說,「聖殿」就是「中央殿」,因為,在舉行「聖事」的時候,兩者都保有同樣的原則和信念。儘管,兩者之間有差異,卻仍然可以說,它們是「一體的」。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說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可以被區分為兩個部份。其中一個部份,是充滿精神性和理智本質的「靈性世界」,另一個部份,則是由多種形式和自然天性交織而成的「感官世界」。這就好像是「教會」一般。我所指的「教會」並不是人們建造的建築物,而是另一種由睿智的、得到上帝啟示的人類所組成的教會。這種教會的「聖殿」是一個境界較高的世界,專屬於至高無上的大能者,而「中央殿」則是一個層次較低的世界,專門留給那些以「感官」來過生活的人。
我再強調一次,世界只有一個,它雖然有許多部份,但是,卻不是分裂的。相反的,世界所包含的每一個部份,各有其自然特性,這些特性取決於它與其他部份之間的關係。這些部份,雖有差異,卻結合為一體,不相互分離。再者,它以一種不令人混淆的方式,同時表現出「整體性」與「差異性」。各個部份,都是彼此的一份子,各個部份,也都是「整體」的一份子。它們均勻的成為彼此和整體的一份子,並且以這樣的模式存在著,合為一體。因為,對於那些有能力深刻體悟真理的人來說,我們「感官的世界」,就是整個「靈性世界」轉印出來的印記,這是一種奧秘的象徵形式。反之,我們的心可以用一種靈性的方式來理解我們「感官的世界」,並且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理」(principles)。「靈性世界」是以「理」(principles)來顯現;我們「感官的世界」,則是以「形象」(figures)來顯現。34就像是令人驚嘆的先知以西結(Ezekiel)所提出的巧妙譬喻:「這兩個世界的運作的方式,就像是轉動的輪子裡面又有輪子在轉動一樣。」35還有神聖的宗徒曾說:「在上帝創造的世界裡,人們可以透過世間『有形的受造物』,去感知那些『無形的真實事物』。」36如果,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有形」事物的感受力,拿來運用在「無形」事物(例如:聖經當中無形的深刻內涵)上,必定能感受得更深、瞭解得更多。對於那些有能力進入高層次「靈性默觀」(spiritual contemplation)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的確,如果藉助「有形」事物,進行一種象徵性的靈性默觀,就會得到關於「有形」事物的靈性知識和理解37。因為,事物必須要藉著反射來突顯對方,才能讓彼此的形象都清楚呈現出來。一切事物必須維持著這種關係,才能使自己和對方的形象都真實、清晰又完整的呈現。